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就業與馬原

大學生就業與馬原

發布時間: 2023-03-20 19:32:38

『壹』 大學學馬原毛概的意義是什麼

1、大學生亟需在學校的正確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是社會主義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學生成才的需要。

2、毛概課能幫助大學生從歷史和現實的大量素材和生動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養料,獲得真、善、美的心理啟迪,正確掌握思想道德修養的理論和方法,提高綜合素質,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業績。

3、有助於青年學生積極探討人生的具體問題及其哲理,盡快選擇並走上成功之路。課程針對大學生發展過程中的這一特點,從大學生在大學期間面臨的具體問題出發,將有助於青年學子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人生目的和人生價值,從而為自己的成才撥正航向。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簡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基本理論、基本范疇,是其立場、觀點和方法的理論表達。具體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及科學社會主義。

『貳』 大學生怎麼學習馬原

一,馬原如何學習?

學習馬原是一定要靠背的,馬原內容含義抽象,重在理解,課上聽課一定要著重在內容理解上面。並且注意老師講課的側重點,做筆記也是很重要的。復習時建議通過思維導圖來輔助記憶。平時無論學習還是復習都要注重效率。「十個小時的勤奮,也比不上一個小時的專注」

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我們在背誦,復習的時候更加快捷迅速地熟悉整個章節的內容。簡答題出題范圍一般在二級,三級知識點里。復習時著重重學習三級就可以,因為在學習三級知識點的過程中就已經是把二級學了。論述題想要拿分就需要我們多去積累和背誦,多思考,總結拿分規律。

三,知識點總結

1、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它有哪些主要特徵?p2

(1)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為他們的後繼者所發展的(從它的創造者,繼承者的認識成果講),以批判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和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的科學理論體系(從它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講),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科(從階段屬性講)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科學性,實踐性,革命性

2.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和直接理論來源是什麼?p5

19世紀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標志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三大理論來源:德意志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

3.哲學和世界觀的關系如何理解?p22

哲學是系統化和理論化的世界觀

4.什麼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哪兩個方面的內容?p22

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兩個方面:其一,存在和思維,究竟誰是世界的本原;其二,我們關系我們周圍世界的思想對這個世界本身的關系是怎樣的?我們的思維能不能認識現實世界?我們能不能在我們關於現實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確地反映事實?

5.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區別分別是什麼?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根本區別在於是世界的本源.唯物主義者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物質,即物質決定意識.而唯心主義者則相反,認識世界的本源是意識.

2)辯證法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世界。認為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的內部矛盾。形而上學則主張用孤立的,靜止的,前面的觀點看問題,否認事情內部矛盾的存在作用

6.唯物主義經過了哪幾個發展階段?各個階段分別有什麼特點?p24

答:唯物主義在歷史上經歷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機械唯物主義和列寧提出的現代唯物主義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從具體物質形態出發說明世界

2.近代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即機械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基本特徵:以近代科學為基礎,把物質等同於原子

3現代唯物主義: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

7.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及其哲學意義是什麼?p24

含義:物質是不依賴於我們的意識而存在,並為我們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意義:1)堅持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2)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論.3)體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克服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缺陷.4)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使唯物主義成為徹底的、完備的、真正科學的理論

8.意識的起源和本質是什麼?p28

起源: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2)意識是社會歷史的產物

本質: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

9.如何理解意識的能動作用?p29

1)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2)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3)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4)意識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10.如何理解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的辯證統一?p30

1)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2)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正確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

11.如何理解運動和發展的關系?p36

發展是前進的,上升的運動。從內容上看,事物的發展的過程是事物在運動形式,形態,結構,功能和關繫上的更新。

12.社會生活的實踐性的主要體現是什麼?p27

1)實踐是社會關系形成的基礎2)實踐形成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3)實踐構成社會發展的動力

13.如何理解物質世界的聯系與發展及其方法論意義?p37

1)事物的聯系和發展是通過原因與結果,現象與本質,內容與形式,必然性與偶然性,現實性與可能性等一系列基本環節得以實現。2)事物聯系和發展的一系列基本環節的展開,包含並體現為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等一系列基本規律。

2)聯系意義1.要求我們要善於分析事物的具體聯系,從動態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聯系。2,事物普遍聯系的原理要求我們要正確認識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堅持統籌兼顧,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和持續發展。3,事物普遍聯系的原理要求我們應順應世界潮流,抓住機遇,擴大開放,發展自己。

發展意義:要求我們要用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觀察和處理問題,2.要求我們要看到事物相對靜止的存在.3.要求我們知道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原理


14.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律分別是什麼?p39

1)對立統一規律,揭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2)量變質變規律,揭示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3)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前進和曲折是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

15.矛盾及其基本屬性是什麼?p40

(1)矛盾的含義: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對立統一的哲學范疇

(2)矛盾的基本屬性:對立屬性,即斗爭性;統一屬性,即同一性

16.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的辯證關系?p40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爭性是相互聯結,相輔相成的,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沒有同一性也沒有斗爭性,斗爭性寓於同一性之中。

17.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p42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矛盾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特殊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體,共性屬於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共性的個性。

18.什麼是質量度?p43

1)質是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內在規定性。

2)量是事物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關系表示的規定性。

3)度:是保持事物質的穩定性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圍,度的兩端叫關節點或臨界點,超出度的范圍,此物就轉化為他物。

19.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p44

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是:第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准備。第二,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第三,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量變和質變是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量變引起質變,在新質的基礎上,事物又開始新的量變,如此交替循環,形成事物質量互變的規律。質量互變規律體現了事物發展的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

20.辯證的否定觀及其方法論意義?p44

辯證的否定觀的基本內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第二,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第三,否定是新、舊事物聯系的環節第四,辨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即新事物對舊事物既批判又繼承,既克服消極因素又保留其積極因素。

意義:要求我們對待一切事物都要採取科學分析的態度,反對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學否定觀。

21.如何理解事物的發展是螺旋式上升?p45

即曲折性發展,曲折性體現在回復性上,其中有暫時的停頓或倒退,但是經過曲折終將為事物的發展開辟道路。

22.什麼是實踐?實踐的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有哪些?p59

(1)實踐的含義

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質活動

(2)實踐的基本特徵

直接現實性,自覺能動性,社會歷史性

(3)實踐的基本形式

基本:物質生產實踐,社會政治實踐和科學文化實踐

新:虛擬實踐

23.如何理解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p62

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它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3)實踐是認識的目的4)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准

24.如何理解認識的本質?p64

分為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

1)唯物主義認識路線堅持反映論的立場,認為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在唯物主義的反映論看來,人的一切知識都是從後天接觸實際中得來的。

2)唯心主義認識路線否認認識是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把認識看作是先於物質,先於人的實踐經驗的東西。主觀唯心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是主觀自生的。

25.能動革命的反映論與消極直觀的反映論的主要區別在哪裡?p65

1)實踐觀方面的區別

消極直觀的反映論忽視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把認識看作是主體對客體被動、直觀的反映。

能動革命的反映論把科學的實踐觀引入認識論,指出認識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強調實踐是認識的重要來源、發展動力、根本目的和檢驗手段。

2)辯證法方面的區別

消極直觀的反映論否定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認為認識象照鏡子一樣是一次性完成的

能動革命的反映論把唯物辯證法應用於認識論,科學地說明了認識多次反復、無限發展的辯證過程;肯定了正確認識對革命實踐的能動指導作用。

26.如何理解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p67

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又由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辯證發展過程。

27.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p69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1)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必須以感性認識為基礎。(2)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和深化到理性認識。(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相互包含。

28.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觀性與一元性?p74

1)真理的客觀性,指真理的內容是對客觀事物極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中包含著不依賴人與人的意識的客觀內容;

2)真理的客觀性決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對於特定的認識客體來說,真理只有一個,它不因主體認識的差別和變化而改變。

29.如何理解真理的絕對性與相對性?p75

真理的絕對性,是指真理的內容表明了主客觀統一的確定性和發展的無限性。

真理的相對性,是指人們在一定條件下對事物的客觀過程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總是有限度的。

30.如何理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p82

⑴從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它的本性在於主觀認

識符合客觀實際,檢驗真理就是判斷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檢驗一種認識是否是真理,只能將主觀與客觀聯系起來,而能夠聯系主客觀的只有實踐。實踐是把主、客觀聯系起來的橋梁,是主觀與客觀的「交錯點」。

⑵從實踐的特點看,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正是實踐這一直接現實性的特點,使人們的主觀觀念可以在現實中得到印證,是否符合客觀實在,是否取得預想的向良性方向發展的結果,使它成為檢驗真理標準的主要依據。

31.哲學上的價值涵義及特性?p85

1)價值是揭示外部客觀世界對於滿足人的需要的意義關系的范疇,是指具有特定屬性的客體對於主體需要的意義

2)特性:客觀性,主體性,社會歷史性,多維性

32.如何理解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p107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辯證統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並反作用於社會存在.1)社會存在是社會意識內容的客觀來源,社會意識是社會物質生活過程極其條件的主觀反映。2)社會意識是人們進行社會物質交往的產物。3)隨著社會存在的發展,社會意識也相應地或早或遲的發生變化和發展。4)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以理論,觀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會存在。

33.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的表現?p108

1)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發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2)社會意識內部各種形式之間的相互影響及各自具有的歷史繼承性

3)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的反作用

34.如何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p111

1)科學技術能夠應用於生產過程,與生產力中的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等因素相結合而轉化為實際生產力。2)科學技術上的發明創造,會引起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素質的深刻變革和巨大進步;科學技術應用於生產的組織管理,能夠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學技術為勞動者所掌握,可以極大的提高勞動生產率。

35.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辯證關系?p113.p118

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2)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系是: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2)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3)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相互作用構成二者的矛盾運動4)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內在聯系構成了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36,人民群眾的含義是什麼?其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p140

從質上看,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是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看,人民群眾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

作用表現:.①人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②人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③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37.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什麼?p158

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

38.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與勞動的二重性?p152

二因素:使用價值和價值。

二重性:任何一種勞動,一方面是特殊的具體勞動,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勞動。

39.價值規律的內容,表現形式及作用?p155

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

表現形式:商品的價格圍繞商品的價值自發波動。

積極作用:1)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之間的分不配比例;2)自發地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3)自發地調節社會收入的分配;

消極作用:1)導致社會資源浪費;2)導致收入兩極分化;3)阻礙技術的進步.

40.如何理解勞動力成為商品與貨幣轉化為資本?p169

1)勞動力成為商品:勞動力成為商品,要具備兩個條件:1勞動者是自由人,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自己的商品來支配;2勞動者沒有別的商品可以出賣,自由得一無所有,沒有任何實現自己的勞動力所必需的物質條件。這兩個條件是在封建社會後期發生的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2)貨幣轉化為資本:貨幣所有者購買到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能夠獲得剩餘價值,貨幣也就轉化為資本。貨幣轉化為資本是以勞動力成為商品為前提的。

41.生產剩餘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是什麼?p176

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延長勞動日的長度而生產的剩餘價值;

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相對延長剩餘勞動時間生產的剩餘價值。

42.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劃分的依據及其意義?p175

可變資本: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

不變資本:以生產資料形態存在的資本。

依據:資本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採取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兩種形態,根據這兩部分資本在剩餘價值生產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意義:1),進一步揭示了剩餘價值的源泉2),為確定資本家對僱傭勞動者的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

43.什麼是資本積累?其本質及歷史趨勢是什麼?p179

資本積累是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即剩餘價值的資本化。

本質:資本家不斷利用無償佔有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來擴大自己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和加強對工人的剝削和統治。

歷史趨勢: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勝利。

44.如何理解剩餘價值和利潤的關系?p186

利潤實際上來源於資本家用可變資本購買的勞動力在生產過程中所創造的剩餘價值;剩餘價值和利潤不僅在質上是相同的,剩餘價值是利潤的本質,利潤是剩餘價值的表現形式,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剩餘價值和利潤所不同的只是,剩餘價值是對可變資本而言的,利潤是對全部資本而言的。

45.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徵及根本原因是什麼?p189

基本特徵:生產過剩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這一基本矛盾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的矛盾;第二,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46.壟斷產生的原因是什麼?p203

1)當生產集中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極少數企業就會聯合起來,操縱和控制本部門的生產和銷售,實行壟斷,以獲得高利潤2)企業規模巨大,形成對競爭的限制,也會產生壟斷3)激烈的競爭給競爭各方帶來的損失越來越嚴重,為了避免兩敗俱傷,企業之間會達成妥協,聯合起來,實行壟斷。

47.壟斷條件下的競爭有何新特點?p204

總:規模大,時間長,手段殘酷,程度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壞性

(1)競爭的主要目的是要攫取高額壟斷利潤以及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壟斷地位.(2)競爭的規模比過去空前擴大.(3)競爭的手段更加多樣,無所不用其極4)競爭的范圍由經濟領域擴展到各個領域、由國內擴展到國外(5)競爭程度更加激烈,時間更加持久,破壞性後果更加嚴重.

48.金融寡頭在經濟領域和政治領域中統治的手段分別是什麼?p215

1)在經濟領域,金融寡頭實行全面統治的主要手段是「參與制」。2)金融寡頭在政治上的統治,主要是通過「個人聯合」的方式實現的。金融寡頭在政治上的統治,其目的是為了鞏固它在經濟上的統治。

49.經濟全球化表現在哪些方面?帶來了什麼樣的後果?p217

1.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1)國際分工進一步深化2)貿易全球化3)金融全球化4)企業生產經營全球化

2.經濟全球化的後果

總:推動世界生產力的發展,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也具有積極的影響:

1)發展中國家可以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增強經濟的競爭力;

2)可以通過吸引外資,擴大就業,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的優勢

3)可以利用不斷擴大的國際市場解決產品銷售問題,以對外貿易帶動本國經濟的發展

4)可以藉助投資自由化和比較優勢組建大型跨國公司,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

消極的後果:1)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擴大.2)在經濟增長中忽視社會進步,環境惡化與經濟全球化有可能同時發生。3)各國特別是相對落後國家原有的體制、政府領導能力、社會設施、政策體系、價值觀念和文化都面臨全球化的沖擊,國家內部和國際社會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機。4)是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產業結構調整變成一種全球行為,它既為一國經濟競爭力的提高提供了條件,同時也存在著對別國形成依賴的危險。

50.如何理解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p228

1).當代資本主義的變化從根本上說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經濟規律作用的後果

2)當代資本主義發生的變化是資本主義制度基本框架內的變化,並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質發生了變化。

3)雖說資本主義發生了一些新變化,但是這些變化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並沒有克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叄』 如何從馬克思角度看待大學生就業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高等教育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學生人數急劇增加,大學生就業也由過去的統分轉化為雙向選擇、 自主擇業。由此,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了社會熱點。本文從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入手,指出如何正確看待當今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相關對策。
眾所周知,自1999年教育部開始實行高校擴招政策以來,我國高校招生數量增多。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2009年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11萬, 2011年達到758萬。與此同時,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在進一步顯現。而當今的市場也越來越開放,比起30多年前的市場,開放的程度至少高出上百倍。那麼,在此背景下,該如何分析和對待大學生就業這一現實的社會問題呢?
第一,我們試以聯系的觀點來分析大學生就業問題。
(一)聯系具有客觀性。談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就不可能不聯繫到大學生的教育方面。近年為了給學生更多的進入大學的機會,高校普遍擴招,但由於相關的配套措施跟不上,凸顯了高校畢業生嚴峻的就業形勢。同時,擴張教育規模過程中,生源質量把關不嚴,教學力量的提高滯後於學生數量的增長,影響了大學生的培養質量,高校學生素質的下滑又加劇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的嚴峻。
(二)聯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整個世界都是相互聯系的統一體。從經濟發展這一影響就業的根本性因素看,我國經濟態勢雖然保持了持續穩定,但從國際大背景來分析,金融危機等事件總是或多或少、直接間接地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當前的就業構成了不利的影響。大學生又是屬於對就業有著有限選擇的高層次的勞動力,因此,社會經濟發展的規模、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對大學生一定時期的總體需求狀況、對大學生整體就業狀況有無明顯改觀產生著直接的影響。
第二,我們試用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大學生就業問題。
事物都是永恆發展的,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同理對待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我們會發現,2002 年前,我國還一直實行大學生分配製,即大學畢業生由國家統一分配。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每年國家對大學生的擴招,使得大學畢業生逐年增加,從而也使原有的制度無法適應了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當大學生分配製度已不再適應高等教育招生量和大學生畢業量急劇增加的現實時,當國家分配製與現實大學生畢業人數激增的矛盾達到不可調和的地步時,客觀上就對改革國家現有體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於是從2002 年起國家開始了教育改革,規定不再實行大學生畢業分配製,從此也就打破了「一考定終身」的體制。國家進行教育改革,不再對大學生包分配,這對廣大大學生來說,雖不得不為自己的就業問題多一份考慮,但從馬克思哲學原理看,用發展的眼光去衡量問題,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分析問題,你就會發現社會總是在進步,新的制度之所以能替代舊的制度,必有其優越性:在國家包分配以前,大學的招生量是很有限的,我們稱那時的高等教育為精英教育。但是自教育體制改革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招生數量可謂直線上升,年年擴招,大大增加了人們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這對國家發展各方面的人才,培養新世紀國家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提供了一個廣闊有利的平台,無疑更加有利於社會主義的發展。因為,我國最終要發展成為一個物質與精神文明高度集中的發達國家,而精神文明的提升,很大程度上要靠教育這一手段來實現。所以,國家取消分配製應該更有利於提高全體國民素質,更有利於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因此,我們只有運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辯證的去看待問題,用發展的視角去觀察社會才能做出正確而全面的判斷。根據馬克思哲學和唯物辯證法以及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的普遍性原則,我們還不難看到,在教育改革的進程中,在大學生就業機制轉換的過渡中,也必然存在著磨合。也就是說,大學生就業的難易都只是一個過程,經歷之後都會有新的變化。
第三,我們試從實踐的觀點來評判大學生就業問題。
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實踐的客觀實在性,並提出了實踐第一的觀點,即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在實踐的基礎上去認識和改造世界。正確的意識來源於實踐,而能否把正確的意識再運用到實踐中去很重要。在校大學生應該意識到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利用認識和實踐的關系原理,加強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用實踐的觀點指導自己提高理論儲備、技能獲取、實踐創新等綜合素質。在擁有雄厚的競爭實力和足夠的實踐技能的同時,還應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擇業觀,正視現實,與時俱進,轉變觀念,靈活擇業。只要這樣做,就會在社會的競爭中逐慚勝出,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第四,我們還可就矛盾的觀點來考量大學生就業問題。
首先,根據馬克思主義關於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的基本原理,我們說,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這個矛盾也必然會推動大學教育的改革和大學生自身的心理發展,從而可以推進矛盾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
其次,從事物是對立統一的規律出發,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也有更多的機會。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大學生就業難不難,關鍵還是取決於大學生自己,不是所有的人都不能就業。事實上,大學生就業期望一直過高,求職過於挑剔。就求職者的社會觀念而言,由於受我國根深蒂固的「官本位」觀念影響,這些人不是流向企業,而是向著行政事業單位集中。據統計,我國民營企業數已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0%以上,民營經濟的總產值已經佔到GDP的50%左右,民營經濟的稅收佔全國稅收總額的近一半,民營經濟帶動的就業已經佔到新增就業的75%以上。面對這么大的就業市場,並非誇張地說,一個大學生要找十個工作崗位都不成問題。然而大學生的就業理念卻存在著一些諸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誤區。從大學生就業的空間分布看,大學生就業大多數集中到發達地區、高薪部門就業,到欠發達地區工作的較少。其中廣州、上海、北京是應屆大學生畢業生的首選,很少人願意到西部地區就業。有一項對3000餘名本科畢業生的調查表明,首選到北京工作的高達74.8%,首選去中西部地區的僅有2%。這些畢業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於月薪2000元堅決不幹。這樣就形成了大學擴招後數量急劇增加的畢業生就業方向仍然集中在大城市、白齡階層、管理崗位,重高層、輕基層,重東部、輕西部的不合理分布。而事實上,當前經濟增長的方式和戰略決定了對生產性人員、民營私企人員、西部大開發人員的需求持續旺盛,管理崗位、東部人員的需求則增加不多也不快,其結果就是大學生的期望值與實際情況之間矛盾突出。可見,大學生就業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是相對的過剩,這與大學生選擇就業的觀念造成空間布局不合理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在我國改革開放、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我認為,就大學生就業問題而言,只要大學生適當轉變就業觀念,以平和的心態,主動順應市場,即以市場的發展規律,努力去適應它,而不是讓市場來適應自己,大學生就有可能領悟出其內在的規律,從而就不會覺得有多大的就業壓力,就業也就不會比從前更難。至於一些人總是幻想市場能夠順應其要求,滿足其想像的十全十美的「好職業」、以我為中心的「好工作」; 不到「就業金字塔」塔底去找工作,而偏偏擠到「金字塔」尖去找,那怎麼可以說明就業機會的減少?那隻該另當別論。
當然,針對現在大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問題,也應採取各種積極有效的措施。需多方努力,多管齊下。主要應採取以下措施:
(一)各級政府應把就業率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切實發揮宏觀調控職能,做好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
一是著重發展第三產業,扶持中小企業,以發展經濟來拓展大學生就業空間。
二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如大學生就業法、人才保護法、畢業生就業市場管理條例等,逐步把畢業生就業工作納人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
三是制定積極的就業政策,拓展大學生就業途徑,增加大學生就業崗位,幫助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自主擇業、創業,引導畢業生到非公有制單位、農村及基層單位就業,為到基層單位工作的畢業生提供一些優惠政策,盡可能減少結構性失業。
四是為平衡國內人力資源配置,加強省與省之間甚至國際聯系,進行高層次人才輸出,同時重視實施中低層次勞務輸出。
五是加強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擇業觀的教育,使他們樹立自主擇業、勤奮創業、終身學習的觀念,樹立根據社會需要就業、到基層建功立業的思想。
六是進一步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而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過低的院校和專業減少或停止招生。
七是重視發展高職高專層次的高等教育,以適應國家、社會以及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多樣化等對人才的需求。
(二)改革高等教育體制,調整大學專業結構,提高教育質量和就業服務水平。
在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已經實現市場化的同時,應加快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將高校的招生指標與其畢業生的就業率掛起鉤來,促使高校按照市場需求確定招生人數、設置專業,自主協調大學生就業的供需關系。
高校應將教學功能排在科研和社會服務功能之前,排在第一位。應不斷加強教學軟、硬體設施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深化教學內容的改革,摒棄陳舊、趨同的政治化空洞化的專業及授課內容,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加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性、操作性、技能型、綜合型的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大學生有能力進行自主創業。為因材施教,造就合格人才,應實行轉專業制度,或者入學第一年不分專業,待學生對專業有一定了解之後再由其作出選擇。
高校還應加強學生就業服務,積極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包括學校推薦、校園和社會的招聘會、人才或就業網站、報考公務員,服務西部等。尤其應大力提供網站和招聘會就業服務,推進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定期發布新職業需求信息。
(三 )社會應建立體系、功能完善的規范、高效的畢業生人才市場,推動就業市場、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之間的信息共享。應公平對待大學生,降低大學生就業的門檻。同時,應破除限制畢業生自由流動的地方保護主義制度及非制度規定,創造沒有戶口、性別等歧視的就業環境,使得員工對社會、對企業有歸屬感。企業還應與時俱進培訓員工。
(四 )大學生應確立正確的擇業觀,提高綜合素質。
為從容地面對就業這一人生重大課題,大學生應量身確定自己的社會坐標,將「高起點就業」觀念轉到「先就業後擇業」 、「先就業後發展」的「靈活就業」、「動態就業」觀念上來,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尋找「適合自己、最能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舞台」上來。
青年人思維敏捷,敢為人先,許多傑出人物都是在青年時代就創造出了一番了不起的業績。比爾•蓋茨20歲時創建了微軟公司,牛頓23歲時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26歲時發表了《狹義相對論》,邁爾28歲時發現了熱力學第一定律,貝爾28歲時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實用的電話機,愛迪生32歲時發明了電燈,萊特兄弟32歲時發明了第一架載人動力飛機,諾貝爾27歲時發明了炸葯。我國執行神舟七號任務的一線科技人員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因此,為實現深度就業,大學生還應在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上下功夫;應培養責任意識,保持良好的就業心態,清醒地認識到,求職遇到的困難、挫折、委屈是暫時的、在所難免的,在此基礎上,變壓力為動力,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勇敢地去面對競爭,包括另謀出路,繼續深造、考研、考公務員,或者自主創業的競爭。只要我們大學畢業生能夠轉換思維,充滿自信,我們的就業之路就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結語:從根本上講,我認為,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症結在於計劃體制下的高等教育辦學規模、結構和布局與市場化轉型時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不相適應。但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大學生數量太多造成了就業比以前更困難?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說,中國大學生擴招以後雖比以前是增多了,但它與我國龐大的總人口基數比並不是多了,而是仍然很稀缺。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中國每10 萬人口中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只有3611 人,即受過大專以上教育人口僅占總人口的3.6%,而日本、韓國為30 % ,印度也達到16 %。中國每百萬人口中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數量僅相當於其他發展中國家的30 %。因此,針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問題,我們不應簡單地歸因於學生擴招,也不應武斷地認為大學生就業不如從前,而應透過現象看本質:其深層次的原因主要在於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結構、質量和就業觀念問題上,但由於其成因和表現形式的復雜性,給大學生的就業狀況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肆』 大學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畢業能幹什麼,難道只能去當老師嗎

不是只能當老師。

大學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畢業生可到從事文教事業,出國,繼續讀博士,去國家省部級機關當公務員,去外企,去新聞媒體,比較多元化。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專業研究生畢業後可以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專業(本專科)的老師。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後可以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專業(碩本專科)的老師。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專業博士後研究生畢業後可以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專業(博碩本專科)的老師。

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根據現有條件,設三個培養方向:

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代形態;科學技術與社會;社會發展哲學。要求研究生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原理、原著以及哲學其他二級學科和相關學科的基本觀點、基本立場和基本方法,培養其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開設: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英語、馬克思主義原著選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專題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中國哲學專題研究、西方哲學專題研究、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專題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哲學思潮等課程。

『伍』 當前大學生就業反應了馬原什麼原理

當前大學生就業反應了馬原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主要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和本質特徵,闡述了物質世界的本質規律。全書主要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物質世界的本質及其發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社會結構,社會發展規律與歷史主體,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及其發展,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崇高的社會理想等。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基本概論的總結和學習,幫助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規律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本書適用於本科院校、高職高專和成人高校。

熱點內容
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寒假放假時間 發布:2024-05-02 18:20:52 瀏覽:920
男大學老師單身多嗎 發布:2024-05-02 18:19:07 瀏覽:977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研究生院 發布:2024-05-02 18:16:55 瀏覽:574
中央黨校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4-05-02 18:16:11 瀏覽:722
同濟大學博士報名2015 發布:2024-05-02 18:08:12 瀏覽:517
蘭州大學2016自主招生簡章 發布:2024-05-02 18:03:42 瀏覽:429
南京大學課程表政府管理學院本科 發布:2024-05-02 18:02:31 瀏覽:551
大學生語文答案2015 發布:2024-05-02 17:47:12 瀏覽:997
傳媒大學本科證可不可以去當老師 發布:2024-05-02 17:20:22 瀏覽:788
太原老年大學招生簡章 發布:2024-05-02 17:09:56 瀏覽: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