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法大學博士
『壹』 有人了解以色列海法大學的具體情況嗎這個大學怎麼樣
我就在海法大學讀碩士,以色列確實是個好地方,在海法市天氣宜人, 地中海的內風景非常優容美, 學校的設施很先進與齊全,教授們都很牛! 海法大學的碩士課程是用英文授課, 同學們來自世界各地,歐美的居多; 以色列人挺友善的!
『貳』 海法大學的專業設置
社會科學學院:政治科學學院、犯罪學學院、環境地理學系、經濟系、計算機科學系、信息系統系、社會學與人類學系、統計學系、心理學系、通信學系、和平與管理沖突研究系、兒童成長與發展跨學科系;
理學院:生物系、進化與環境生物學系、生物信息學系、人類生物學系、數學系、海洋生物系、海洋文明系、海洋地球科學系、醫學系、神經生物學系、科學教育- 精密科學系;
人類學學院:外國語系、考古學系、藝術史學系、東亞系、聖經研究系、拜占庭與現代希臘研究系、英文系、美術學系、阿拉伯語系、通史系、圖書館學系、電影文化系、跨學科研究系、音樂學系、Ofakim榮譽項目、哲學系、藝術學院、戲劇學系、婦女與性別研究系;
社會福利與健康學院:
社會工作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藝術治療學院、社區精神衛生系、溝通障礙系、老年學系、護理學系、物理治療學系、職能治療學系、人類服務系;
教育學院:咨詢與人類發展學系、學習、教學與培訓系、特殊教育系、學習障礙系、教育管理系、數學教育系;
歷史學院:希伯來語系、希伯來語與比較文學系、中東歷史系、猶太歷史系、猶太人大屠殺研究系、以色列研究系;
工商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系、信息與知識管理系、自然資源和環境管理系;
法律學院:法律系;
『叄』 海法大學的辦學條件
海法來大學創建於1963年,擁源有18000名以上的本地學生(包括本科生、 碩士生、博士生)與國際學生。海法大學共設有6個學院及5個學部:人類學學院、社會科學學院,理學院、法學院、社會福利與健康學院、教育學院、衛生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社會工作學院、歷史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政治學院,下設近70個系。海法大學圖書館是以色列規模最大的高校圖書館之一。海法大學亦是赫克特博物館的所在地,該博物館收集了古代以色列的考古文物及許多珍貴的藝術藏品。
除了提供優質的高等教育外,海法大學還致力於為社會各界人士提供相同的教育機會,其多元化包容性的學習環境使它成為國際公認的一流學府。海法大學所提供的世界文化優勢,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國際化環境,吸引了許多想獲得國際研究經歷的學生,他們可在此與諸多卓越學者交流、與當地人互動及參加各種社會文化活動。
『肆』 海法大學的國際學院
每年,來自世界各地40多個國家的學生匯聚於此學習暑期課程,寒假課程,語言版強化課程,本權科,碩士及博士課程等 。
國際學院提供暑期課程、希伯來語與阿拉伯語強化課程、一學期或一年的跨國課程、實習課程及全日制研究生課程。學生將有機會在聯合國、基層、非營利組織和高科技公司等機構實習。
海法大學國際學院提供了若干研究生課程,參與這些課程的學生可與全球各地的學生以及以色列學生一起學習。這些課程採用英語授課,為期一年至兩年。全日制研究生課程內容包括藝術療法、兒童成長與發展、外交研究、德國與歐洲研究、全球綠色MBA、猶太人大屠殺研究、以色列研究、國際行政MBA、風險管理與保險MBA、海洋地球科學、海洋文明、國家安全研究、專利法、和平與沖突管理、史前考古等。
『伍』 海法大學的知名人物
知名校友
· Assad Assad, 前以色列國防軍上校,外交家和政治家· Gabi Ashkenazi, 前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 Meir Dagan, 以色列軍事指揮官,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的現任局長· Benjamin Gantz, 現任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 Dan Harel, 現任以色列國防部長· Ablwahab Darawshe, 政治家· Yaakov Edri, 政治家· Carmi Gillon, 政治家,前以色列駐丹麥大使,以色列國家安全局前任局長· Gabriel Hallevy, 刑法與刑事司法教授
· Ram Karmi, 著名以色列建築師· Bernardo Sorj, 社會科學家· Yochanan Vollach, 知名以色列足球運動員,以色列海法馬卡比足球俱樂部的總裁· Ashraf Barhom, 以色列阿拉伯裔演員· Haneen Zoabi, 政治家· Yitzhak Aharonovich, 政治家,現任以色列內部安全局局長· Ronen Bergman, 記者與作家
知名學者
· A. B. Yehoshua, 著名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 Gad Barzilai, 權威法學家· Benjamin Beit-Hallahmi, 心理學家· Nitza Ben-Dov, 比較文學 與希伯來語教授· David Bukay, 中東研究學教授· Doron Kliger, 經濟學家· Shay Bushinsky, 計算機科學家與國際象棋權威程序員· Aharon Dolgopolsky, 語言學家,諾斯特拉語系創始人之一
· Nicholas Fisher, 語言學家,諾斯特拉語系創始人之一· Majid Al-Haj, 多元文化中心院長及社會學教授· Eli Lancman, 歷史學家,曾任海法市日本藝術博物館館長,以色列 - 日本友好協會的創始人之一· Ronit Matalon, 文學家· Ronny Reich, 考古學家· Daniel Schueftan, 國家安全研究中心院長,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以色列前總理拉賓、以色列前總理沙龍的顧問· Brenda Shaffer, 前美國政治科學協會外交政策主席,前哈佛大學約翰·F·肯尼迪政府學院的研究院長
· Saul Smilansky, 哲學家· Arnon Sofer, 地理學與環境科學教授,水資源與人口學專家, 海法大學創辦人之一。· Yuval Steinitz, 哲學家,以色列國會議員。2009年至2013年擔任以色列財政部長· Avigdor Stematsky (1908–1989), 已故知名畫家· Edward Trifonov, 分子生物學家, 以色列生物信息學創始人· Natan Zach, 詩人
『陸』 鄭少峰帥不帥
鄭少鋒,男,1959年7月27日,博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
中文名
鄭少鋒
出生日期
1959年7月27日
職業
教師
畢業院校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快速
導航
研究領域
主講課程
科研項目
出版著作
發表論文
獲獎情況
人物經歷
1978-1982 西北農學院農經系 農業經濟管理 本科、學士
1982-1985 西北農學院農經系 農業經濟管理 研究生、碩士
1999-2002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管學院 農業經濟管理 研究生、博士
1985-1994 西北農業大學 助教、講師 兼任教研室主任、研究生秘書,期間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合作研究1年
1994-1999 西北農業大學 副教授 兼任經濟貿易學院副院長、院長, 期間赴以色列海法大學進行合作研究2個月
1999-2004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教授,兼任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期間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合作研究3個月
2004-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兼任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教育部第一屆高等學校農林經濟與管理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陝西省學位委員會第二、三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曾赴瑞典、芬蘭、奧地利、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等國訪問[1]
研究領域
農業經濟管理、會計學[1]
主講課程
經濟計量學、會計學基礎,統計學原理[1]
科研項目
1.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農業部 2000-2001
2.主要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產成本與效益分析 農業部 2002-2003
3.陝西綠色農產品產業發展及其運行模式研究 陝西省 2003-2005
4.中澳畜產品成本效益比較研究 澳大利亞農業部 2003-2006
5.楊凌示範區可持續發展研究 世界銀行2004-2006
6.農民培訓體系研究 世界銀行2004-2006
7.陝西省統一年產值補償標准研究 國土資源部 2006-2010
8.綜合可再生生物資源??財務分析 亞洲開發銀行 2008-2010
9.農產品成本核算及控制研究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8-2010
10.農業基礎設施綜合開發項目財務分析亞洲開發銀行2010-2012
11.黑龍江省能源效率項目財務分析 亞洲開發銀行 2011-2013
『柒』 以色列大學
耶路撒冷希伯萊大學建於1925年,開設的學科包括了從藝術史到動物學的幾乎所有學術領域,同時還擁有以色列國家圖書館。自從創辦以來,希伯萊大學的科學家始終在以色列國家發展的每一階段中大顯身手,該校的猶太研究部門已是世界上這一領域的佼佼者。
魏茨曼科學研究所1934年建於雷霍沃特。其前身是西埃弗研究所,1949年對該所進行擴建並以以色列首任總統、著名化學家哈伊姆·魏茨曼博士的名字命名。今天,它已成為一
個公認的供大學畢業生在物理、化學、數學和生命科學領域深造的研究中心。該所的研究人員參與了旨在加速以色列工業發展和建立以科學為基礎的新型企業的研究項目。該研究所設有一個理科教學部,負責編寫高等院校用的教材。
巴伊蘭大學1955年建於拉馬特甘。它體現了獨特的綜合教學,即在許多學科中,特別是在社會科學中,把猶太遺產方面的強化課程與普通教育結合起來,巴伊蘭大學使傳統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擁有物理學、醫用化學、數學、經濟學、戰略研究、發展心理學、音樂學、《聖經》、《塔德經》、猶太教律法等研究所。
特拉維夫大學建於1956年。該大學是在合並3所原有的高等院校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目的是要滿足在以色列國人口最稠密的特拉維夫地區設立一所大學的需要。目前,它已成為以色列規模最大的大學,設有多門學科,而且十分重視基礎和應用科學的研究。該大學還擁有專門的研究所,主要從事戰略研究,醫療保健系統管理,技術預測和能源研究等。
海法大學建於1963年,是以色列北部地區高等教育的中心,它為人們進行跨學科研究提供了機會。該大學的跨系中心、研究所和整體建築規劃,都是為方便跨學科研究建立的。海法大學還設立一個機構,專門研究基布茲(集體農場)這種社會經濟實體。此外,還有一個專門致力於增進以色列的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理解與合作的中心。
內蓋夫本-古里安大學1967年建於貝爾謝巴。建立的目的是為以色列南部地區的居民服務,並促進沙漠地區的社會與科學的發展。該校對於乾旱地區的科研做出了重大貢獻,該校的醫學院在全國率先開創了面向社區的醫療衛生事業。這所大學設在賽德伯科集體農場的分校有一個研究中心,專門研究以色列第一任總理戴維·本-古里安的一生及其所處時代的歷史和政治情況。
開放大學建於1974年,該大學仿效了英國的模式,它向要攻讀學士學位的人提供了有特色的非傳統的高等教育機會,方法很靈活,以自學教科書和指導材料為主,以規定作業、定期輔導和期末考試為輔。
以色列這個國家的英文
以色列國 (The State of Israel)
『捌』 加利先生是誰
聯合國第六任秘書長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埃及) 任期:1992-1996年
1992年1月1日,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成為聯合國第六任秘書長,開始為期五年的任期。1991年12月3日大會任命時,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先生擔任埃及主管外交事務的副總理,這一職位自1991年5月開始。1977年10月至1991年,他擔任外交國務部長。
布特羅斯-加利先生作為一位外交家、法學家、學者和著作豐富的作家,長期從事國際事務。
他於1987年成為埃及議會議員,並自1980年開始,為國家民主黨秘書處成員。在他就任聯合國秘書長職位以前,又擔任過社會主義國際的副主席。
從1979年至1991年,他擔任國際法委員會成員,以前曾任國際法學家委員會成員。他擔任過許多與他的法律、國際事務與政治學等背景有關的專業和學術工作,其中包括以下各機構的成員身份:國際法研究所、國際人權研究所、非洲政治學會和倫理和政治學院(法國科學院,巴黎)。
四十多年來,布特羅斯-加利先生參加過以下各領域的許多會議:國際法、人權、經濟和社會發展、非殖民化、中東問題、國際人道主義法、少數族裔和其它少數人的權利、不結盟、地中海區域發展和非洲-阿拉伯合作。
1978年9月,布特羅斯-加利先生出席了戴維營首腦會議,參與談判埃及與以色列之間1979年簽訂的《戴維營協議》。他多次率領埃及代表團出席非洲統一組織(非統組織)和不結盟國家運動以及法國和非洲國家元首的首腦會議。他又擔任過埃及出席大會1979、1982和1990年會議的代表團團長。
布特羅斯-加利先生1949年獲巴黎大學國際法博士學位。論文是關於區域組織的研究。布特羅斯-加利先生1946年獲開羅大學法學士學位,他還得到過巴黎大學政治學、經濟學和公法等不同學科的文憑。
1949年至1977年,布特羅斯-加利先生擔任開羅大學的國際法和國際關系教授。1974年至1977年,他擔任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成員。
布特羅斯-加利先生的其它專業和學術活動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富布賴特研究學者(1954-1955);海牙國際法學院研究中心主任(1963-1964);巴黎大學法學院訪問教授(1967-1968)。他曾在非洲、亞洲、歐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各地大學講學國際法和國際關系。
布特羅斯-加利先生自1965年起任埃及國際法學會主席;自1975年起任政治和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自1978年起任海牙國際法學院行政理事會理事;自1978年起任世界和平學會科學委員會成員(法國、門通);自1979年起任國際事務研究所(羅馬)准成員。從1971年至1979年,他擔任國際勞工組織公約適用和建議委員會成員,布特羅斯-加利先生還創辦了刊物「Al-AhramIgtisadi」,1960至1975年任編輯;還創辦季刊「Al-SeyassaAl-Dawlia」擔任編輯工作直到1991年12月為止。
布特羅斯-加利先生著作的一百多種出版物和許多論文的內容涉及區域和國際事務、法律和外交以及政治學。
布特羅斯-加利先生的事業過程中獲得二十四個國家的授獎和榮譽,除埃及外,包括:比利時、義大利、哥倫比亞、瓜地馬拉、法國、厄瓜多、阿根廷、尼泊爾、盧森堡、葡萄牙、尼日、馬里、墨西哥、希臘、智利、汶萊達魯薩蘭國、德國、秘魯、象牙海岸、丹麥、中非共和國、瑞典和大韓民國。他還榮獲馬爾他主權軍事勛章。
他曾獲俄羅斯科學院國家和法律研究所名譽法學博士學位,莫斯科(1992年9月);巴黎政治學研究所名譽博士學位(1993年1月);世界事務委員會克里斯琴·赫脫紀念獎,波斯頓(1993年3月);盧旺天主教大學名譽博士學位,比利時(1993年4月);義大利共建和平基金會「和平人物」獎(1993年7月);賴伐爾大學名譽博士學位,魁北克(1993年8月);紐約非洲--美國研究所小阿瑟·霍頓明星水晶卓越成就獎(1993年11月)。
此外,他獲得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名譽成員,莫斯科(1994年4月);俄羅斯科學院名譽外國成員,莫斯科(1994年4月);白俄羅斯科學院名譽外國成員,明斯克(1994年4月);卡洛斯三世大學名譽博士學位,馬德里(1994年4月);喬治敦大學外交學院名譽學位,華盛頓特區(1994年5月);蒙克頓大學名譽國際法博士學位,加拿大新不倫瑞克(1994年8月);以及布加勒斯特大學(1994年8月)、巴庫大學(1994年10月)、埃里溫大學(1994年11月)、海法大學(1995年2月)、維也納大學(1995年2月)和墨爾本大學(1995年4月)的名譽博士學位;和加拿大卡爾頓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1995年11月)。他被任命為耶魯大學伯克利學院的評議員(1995年3月)並獲頒國際了解和社會成就奧納西斯獎(1995年7月)。他獲頒波爾多孟德斯鳩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法國(1996年3月),並獲得高麗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大韓民國漢城(1996年4月)
『玖』 加利先生的資料
聯合國第六任秘書長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埃及) 任期:1992-1996年
1992年1月1日,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成為聯合國第六任秘書長,開始為期五年的任期。1991年12月3日大會任命時,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先生擔任埃及主管外交事務的副總理,這一職位自1991年5月開始。1977年10月至1991年,他擔任外交國務部長。
布特羅斯-加利先生作為一位外交家、法學家、學者和著作豐富的作家,長期從事國際事務。
他於1987年成為埃及議會議員,並自1980年開始,為國家民主黨秘書處成員。在他就任聯合國秘書長職位以前,又擔任過社會主義國際的副主席。
從1979年至1991年,他擔任國際法委員會成員,以前曾任國際法學家委員會成員。他擔任過許多與他的法律、國際事務與政治學等背景有關的專業和學術工作,其中包括以下各機構的成員身份:國際法研究所、國際人權研究所、非洲政治學會和倫理和政治學院(法國科學院,巴黎)。
四十多年來,布特羅斯-加利先生參加過以下各領域的許多會議:國際法、人權、經濟和社會發展、非殖民化、中東問題、國際人道主義法、少數族裔和其它少數人的權利、不結盟、地中海區域發展和非洲-阿拉伯合作。
1978年9月,布特羅斯-加利先生出席了戴維營首腦會議,參與談判埃及與以色列之間1979年簽訂的《戴維營協議》。他多次率領埃及代表團出席非洲統一組織(非統組織)和不結盟國家運動以及法國和非洲國家元首的首腦會議。他又擔任過埃及出席大會1979、1982和1990年會議的代表團團長。
布特羅斯-加利先生1949年獲巴黎大學國際法博士學位。論文是關於區域組織的研究。布特羅斯-加利先生1946年獲開羅大學法學士學位,他還得到過巴黎大學政治學、經濟學和公法等不同學科的文憑。
1949年至1977年,布特羅斯-加利先生擔任開羅大學的國際法和國際關系教授。1974年至1977年,他擔任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成員。
布特羅斯-加利先生的其它專業和學術活動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富布賴特研究學者(1954-1955);海牙國際法學院研究中心主任(1963-1964);巴黎大學法學院訪問教授(1967-1968)。他曾在非洲、亞洲、歐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各地大學講學國際法和國際關系。
布特羅斯-加利先生自1965年起任埃及國際法學會主席;自1975年起任政治和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自1978年起任海牙國際法學院行政理事會理事;自1978年起任世界和平學會科學委員會成員(法國、門通);自1979年起任國際事務研究所(羅馬)准成員。從1971年至1979年,他擔任國際勞工組織公約適用和建議委員會成員,布特羅斯-加利先生還創辦了刊物「Al-AhramIgtisadi」,1960至1975年任編輯;還創辦季刊「Al-SeyassaAl-Dawlia」擔任編輯工作直到1991年12月為止。
布特羅斯-加利先生著作的一百多種出版物和許多論文的內容涉及區域和國際事務、法律和外交以及政治學。
布特羅斯-加利先生的事業過程中獲得二十四個國家的授獎和榮譽,除埃及外,包括:比利時、義大利、哥倫比亞、瓜地馬拉、法國、厄瓜多、阿根廷、尼泊爾、盧森堡、葡萄牙、尼日、馬里、墨西哥、希臘、智利、汶萊達魯薩蘭國、德國、秘魯、象牙海岸、丹麥、中非共和國、瑞典和大韓民國。他還榮獲馬爾他主權軍事勛章。
他曾獲俄羅斯科學院國家和法律研究所名譽法學博士學位,莫斯科(1992年9月);巴黎政治學研究所名譽博士學位(1993年1月);世界事務委員會克里斯琴·赫脫紀念獎,波斯頓(1993年3月);盧旺天主教大學名譽博士學位,比利時(1993年4月);義大利共建和平基金會「和平人物」獎(1993年7月);賴伐爾大學名譽博士學位,魁北克(1993年8月);紐約非洲--美國研究所小阿瑟·霍頓明星水晶卓越成就獎(1993年11月)。
此外,他獲得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名譽成員,莫斯科(1994年4月);俄羅斯科學院名譽外國成員,莫斯科(1994年4月);白俄羅斯科學院名譽外國成員,明斯克(1994年4月);卡洛斯三世大學名譽博士學位,馬德里(1994年4月);喬治敦大學外交學院名譽學位,華盛頓特區(1994年5月);蒙克頓大學名譽國際法博士學位,加拿大新不倫瑞克(1994年8月);以及布加勒斯特大學(1994年8月)、巴庫大學(1994年10月)、埃里溫大學(1994年11月)、海法大學(1995年2月)、維也納大學(1995年2月)和墨爾本大學(1995年4月)的名譽博士學位;和加拿大卡爾頓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1995年11月)。他被任命為耶魯大學伯克利學院的評議員(1995年3月)並獲頒國際了解和社會成就奧納西斯獎(1995年7月)。他獲頒波爾多孟德斯鳩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法國(1996年3月),並獲得高麗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大韓民國聯合國第六任秘書長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埃及) 任期:1992-1996年
1992年1月1日,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成為聯合國第六任秘書長,開始為期五年的任期。1991年12月3日大會任命時,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先生擔任埃及主管外交事務的副總理,這一職位自1991年5月開始。1977年10月至1991年,他擔任外交國務部長。
布特羅斯-加利先生作為一位外交家、法學家、學者和著作豐富的作家,長期從事國際事務。
他於1987年成為埃及議會議員,並自1980年開始,為國家民主黨秘書處成員。在他就任聯合國秘書長職位以前,又擔任過社會主義國際的副主席。
從1979年至1991年,他擔任國際法委員會成員,以前曾任國際法學家委員會成員。他擔任過許多與他的法律、國際事務與政治學等背景有關的專業和學術工作,其中包括以下各機構的成員身份:國際法研究所、國際人權研究所、非洲政治學會和倫理和政治學院(法國科學院,巴黎)。
四十多年來,布特羅斯-加利先生參加過以下各領域的許多會議:國際法、人權、經濟和社會發展、非殖民化、中東問題、國際人道主義法、少數族裔和其它少數人的權利、不結盟、地中海區域發展和非洲-阿拉伯合作。
1978年9月,布特羅斯-加利先生出席了戴維營首腦會議,參與談判埃及與以色列之間1979年簽訂的《戴維營協議》。他多次率領埃及代表團出席非洲統一組織(非統組織)和不結盟國家運動以及法國和非洲國家元首的首腦會議。他又擔任過埃及出席大會1979、1982和1990年會議的代表團團長。
布特羅斯-加利先生1949年獲巴黎大學國際法博士學位。論文是關於區域組織的研究。布特羅斯-加利先生1946年獲開羅大學法學士學位,他還得到過巴黎大學政治學、經濟學和公法等不同學科的文憑。
1949年至1977年,布特羅斯-加利先生擔任開羅大學的國際法和國際關系教授。1974年至1977年,他擔任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成員。
布特羅斯-加利先生的其它專業和學術活動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富布賴特研究學者(1954-1955);海牙國際法學院研究中心主任(1963-1964);巴黎大學法學院訪問教授(1967-1968)。他曾在非洲、亞洲、歐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各地大學講學國際法和國際關系。
布特羅斯-加利先生自1965年起任埃及國際法學會主席;自1975年起任政治和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自1978年起任海牙國際法學院行政理事會理事;自1978年起任世界和平學會科學委員會成員(法國、門通);自1979年起任國際事務研究所(羅馬)准成員。從1971年至1979年,他擔任國際勞工組織公約適用和建議委員會成員,布特羅斯-加利先生還創辦了刊物「Al-AhramIgtisadi」,1960至1975年任編輯;還創辦季刊「Al-SeyassaAl-Dawlia」擔任編輯工作直到1991年12月為止。
布特羅斯-加利先生著作的一百多種出版物和許多論文的內容涉及區域和國際事務、法律和外交以及政治學。
布特羅斯-加利先生的事業過程中獲得二十四個國家的授獎和榮譽,除埃及外,包括:比利時、義大利、哥倫比亞、瓜地馬拉、法國、厄瓜多、阿根廷、尼泊爾、盧森堡、葡萄牙、尼日、馬里、墨西哥、希臘、智利、汶萊達魯薩蘭國、德國、秘魯、象牙海岸、丹麥、中非共和國、瑞典和大韓民國。他還榮獲馬爾他主權軍事勛章。
他曾獲俄羅斯科學院國家和法律研究所名譽法學博士學位,莫斯科(1992年9月);巴黎政治學研究所名譽博士學位(1993年1月);世界事務委員會克里斯琴·赫脫紀念獎,波斯頓(1993年3月);盧旺天主教大學名譽博士學位,比利時(1993年4月);義大利共建和平基金會「和平人物」獎(1993年7月);賴伐爾大學名譽博士學位,魁北克(1993年8月);紐約非洲--美國研究所小阿瑟·霍頓明星水晶卓越成就獎(1993年11月)。
此外,他獲得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名譽成員,莫斯科(1994年4月);俄羅斯科學院名譽外國成員,莫斯科(1994年4月);白俄羅斯科學院名譽外國成員,明斯克(1994年4月);卡洛斯三世大學名譽博士學位,馬德里(1994年4月);喬治敦大學外交學院名譽學位,華盛頓特區(1994年5月);蒙克頓大學名譽國際法博士學位,加拿大新不倫瑞克(1994年8月);以及布加勒斯特大學(1994年8月)、巴庫大學(1994年10月)、埃里溫大學(1994年11月)、海法大學(1995年2月)、維也納大學(1995年2月)和墨爾本大學(1995年4月)的名譽博士學位;和加拿大卡爾頓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1995年11月)。他被任命為耶魯大學伯克利學院的評議員(1995年3月)並獲頒國際了解和社會成就奧納西斯獎(1995年7月)。他獲頒波爾多孟德斯鳩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法國(1996年3月),並獲得高麗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大韓民國漢城(1996年4月)
『拾』 誰知道資助貴州大學的日本財團是哪個財團他們的背景是什麼
2007年3月-8月國外來訪人員動態
1.1. 1月5日,來自俄羅斯、哈撒克斯坦、烏茲別克等國的16名學生來我校參觀,與人文學院院長、書記,以及該院對外漢語教學中心負責人等舉行了座談。
2. 1月10月至19日,韓國研究小組訪問貴州並進行野外考察,我校趙元龍教授等負責陪同。
3. 1月23日至29日,德國洪堡大學農業經濟專家Harald Grether博士、Uli Kleinwechter先生(KLEINWECHTER先生的夫人 Teresa Rojas Lara女士同行)到我校經濟學院進行學術交流。
4. 1月24日,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代表團訪問我校,與我校達成合作備忘錄。
5. 1月30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文化領事郭南琳女士訪問我校。
6.6. 2月1日至2月8日,韓國國立江源大學任奉吉教授到貴州大學講學。
7. 2月2日,日本山口大學農學部教授早川誠而一行三人訪問我校。
8. 2月7日韓國湖南大學姜勝默教授訪問我校。
9. 3月8日上午,山口大學教授拜訪經濟學院洪名勇副院長,並作座談。
10. 3月9日至11日,經濟學院「現代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與應用學」國際會議在花溪迎賓館召開。參與此次會議的外籍專家有來自法國的一名專家、奧地利的一名專家與日本的四名專家。
11. 3月9日下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斯蒂格利茲(200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訪問貴大。並給學生作了關於經濟學方面的講座。
12. 3月12日,法國交換學生9人來到我校。
13. 3月12日,張德匡先生到達貴大,並於3月19日開始為非英語專業學生義務作英語學習的講學,為期一個月。
14. 3月15日至3月17日,世界少數民族語文研究院亞洲區的主任Larry Jones訪問我校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研究中心。
15. 3月19日,山口大學教授來訪,與生命科學學院張崇玉教授、人文學院副院長金穎若教授商談製作「環境教育講義教材」事宜。
16. 3月20日,美國駐華大使館美國教育交流中心美國教育總監(中國專員)莫華璋先生,與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領事處領事東方邁先生就美留學以及相關簽證情況到我校進行講座以及咨詢活動;RONALD CHENG教授為法學院師生作「關於美國刑事訴訟法的若干問題」的講座。
17. 3月22日,山口大學藤原貞雄教授、植春高久教授拜訪了陳校長,並與我校達成協議,在07年底接收外國語學院5名學生到該校進修學習三個月。
18. 3月23日晚,李校長接見了日本山口大學東亞研究所小谷典子女士一行七人,並於24日上午在人文學院副書記庄勇的陪同下到石阡縣參觀木偶戲。
19. 3月29日,日本GTB組織到外國語學院面試日語專業學生。
20.4月9日,安順出生的美籍華人、加州柏克力大學機械工程博士、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資深工程師韓宗武博士在蔡家關校區為師生作「一個先進原子能發電廠的設計」的學術講座。
21.4月23-29日,美籍華人、美國加州州大長灘分校機械及航空系葉先揚教授到我校作學術訪問,並分別在北校區及蔡家關校區為師生作了3場講座,兩場為機械方面的學術講座,最後在北校區為全校師生做了一場關於「台灣問題」的愛國主義教育的講座。
22.2007年6月8日,德裔華人、著名中提琴家胡偉先生訪問我校,參觀了我校藝術學院。
23.2007年6月12日,馬來西亞駐華大使館教育處教育參贊蔡志明先生一行訪問我校。
24.2007年6月19-21日,法國波爾多第三大學校長Singarvelou先生一行訪問我校,陳校長會間了客人。
25.2007年7月2日, 法國上阿爾薩斯大學成人教育學院校長Arnaud Haeringer先生及項目負責人丹尼斯女士訪問我校,並為我校蔡家關校區的師生做了有關赴法留學方面的講座。
26.2007年7月12-16日,世界民族學人類學聯合會婦女研究會主席哈里森博士應我校人文學院邀請來我校進行學術訪問。
27.2007年 7月5日, 教育部「春暉杯」留學人員英國劍橋大學化學系蘇賢斌博士、德國漢諾威大學許劍飛博士、日本永久技術研究所陳妙生博士、日本分子化學研究所總裁於憲法博士一行四人對我校進行了學術訪問。
28.2007年 7月9日,以色列海法大學Tzion Fahima 教授訪問我校農學院,並與我校討論簽訂合作協議事宜。兩校將在最近正式簽署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