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就業的問題

大學生就業的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2-09 06:37:58

『壹』 大學生就業面臨了那些問題

大學生在就業的時候面臨著很多問題,有時候資歷比較淺,有時候自己的能力不夠,就業壓力特別大。

『貳』 當代大學生就業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

當代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就業、擇業形勢;大學畢業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自我調適等。

畢業生就業壓力已經越來越大。畢業生人數與就業崗位相比供大於求,待就業人數與社會有效需求短期內增幅有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時就業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這些新形勢、新情況對面臨就業的大學生來講,既增加了難度,同時也增加了擇業過程中的心理負擔。

一些大學畢業生自我評價偏低,過低估計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水平,過低評價自己的意志力。表現在擇業過程中,悲觀失望,抑鬱孤僻,不思進取,不敢參與擇業市場的激烈競爭。

青年學生大多血氣方剛,喜歡爭強好勝,虛榮心較強,容易引起攀比心理,形成了較高心理期望值,這種攀比心理使得不少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四處碰壁,遲遲無法簽約。

(2)大學生就業的問題擴展閱讀:

1、要有正確的自我評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有自己的缺點和短處,所以每個畢業生對自己都應有客觀和正確的認識,對自己的所學專業,工作能力,愛好特長,優勢劣勢有一個完整的把握,這樣才能在就業中克服缺點,發揚優點,找到自己較滿意的職業。

2、克服盲從心理,增強自信心。堅強的自信是偉人成功的源泉,自信能使平平凡凡的人做出的驚人的事業來,隨著就業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生要不斷增強自主擇業的意識,要充滿信心,主動出擊,要相信自己的才能,滿懷信心地推銷自己,展示自我。

『叄』 當代大學生就業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

1、就業觀念有待提高 

當今畢業的大學生大多是「90後」,他們身上有一股拼勁。他們熱衷於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認為只有在大城市打拚才會有出路,自己的能力、價值才能得到體現。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畢業生都適合大城市,他們應該從自身實際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

對於剛剛邁出大學校門的學生來說,一份工作帶來的不僅是一份收入,更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所以當代大學生在擇業時不應該只是考慮工資待遇和工作環境,還應該理智分析這份工作能給自己帶來哪些方面的提高。 

2、個別學生誠信道德缺失 

為獲得好的工作,個別學生會在自己的個人簡歷中造假,偽造榮譽證書、等級證書、學歷證書,虛報成績,在與用人單位簽訂相應的合同後,部分學生在畢業後會毀約。還有一些取得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畢業後不能及時還款。 

3、不遵守校紀校規 

面臨就業,很多學生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主要表現就是以求職面試為由曠課遲到。   

4、心情浮躁、焦慮 

有些學生不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就業前的學習生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下降。忙於求職應聘,不能合理安排求職應聘與上課時間,導致畢業前掛科,影響了畢業和就業。

(3)大學生就業的問題擴展閱讀:

必要的就業准備:

1、根據應征崗(職)位寫簡歷,力求語言通俗易懂,內容簡易扼要,特出崗(職)位相關的經歷、技能和榮譽,以便順利獲得面試機會;

2、有計劃地向單位預約面試時間,不同單位約見時間間隔2-3天為宜;

3、溫習應聘職位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鞏固一下專業技巧,避免面試或筆試時不知所措,給人留下「濫竽充數」的印象;

4、不妨預先託人向鎖定單位介紹和推薦自己,尤其當你「年齡、學歷、身體狀況」等條件不符合招(工)聘要求的情況下,但切忌「過火」,弄巧成拙;

5、盡可能地打聽到鎖定單位歷任此崗(職)的人員,向他(她)們討教一下工作要領和經驗,特別是關於面試的;

6、通過上網搜索和實際觀察來了解和加深應聘職業的形象,並以此強化自己。

『肆』 大學生面臨就業的問題有哪些

大學生都聲稱自己找不到好的工作,就業難。那麼到底是哪些難題困擾了大學身就業呢專?

  1. 首先,屬現在社會發展,互聯網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聯網新型行業不斷發展,現在傳統行業面臨著轉型,所以技術人才比較緊缺,大學生實踐技能還是比較欠缺的。

  2. 大學生在學校期間比較理想化,到了社會發現,理想和現實有太大差距,社會現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要知道一份付出才有一份收獲,易得的和免費的都不是可靠的,所以知道這個事實後,大學生應該更勇敢,更努力去找工作,面對生活。

『伍』 關於大學生就業問題

因為現在每年都有幾百萬的大學生從校門走入社會,
然而,現在各行業的空崗位少之又少,大學生畢業後都想就業,因此,面對那幾個崗位,竟爭很大。
然而終有一些進不了那些崗位。因此,很多大學生在失業中,等待就業。

『陸』 當代大學生就業問題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包括素質與能力。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為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為機遇,視困難為坦途,有頑強的自製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同時,要有良好身體素質,健康欠佳會減弱人才的決策能力,因為如果要達到目標需要體力與耐力,一個人就可能因體力不支而放棄。除素質外,還需要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是在社會中直接產生作用的那部分內容,當前社會大學生必須盡可能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其次,加強社會實踐。大學生可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第三,正確就業定位。當前大學生求職擇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而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人生價值。第四,藉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當前大學生可利於人才交流會、網路資源等途徑,尋找合適就業崗位,主動大膽把自己真實才幹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第五,先就業後擇業。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得已時,大學生應轉變就業觀——先就業後擇業,求職擇業不可再像過去那樣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計較眼前的職業崗位是否理想,那就會失去許多起步的機會,可以在先就業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使自我價值得到較大的提升,為以後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礎。

伴隨著我國高校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以及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由國家統包分配向畢業生自主擇業轉變,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而且,自2007年美國次貸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地的經濟都出現了一定的衰退現象,各用人單位在人才招聘方面都有所減少。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就成為了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大學生就業的現狀
自1999年高校開始擴大招生規模以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日趨下降,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更是讓就業形勢變的更加不容樂觀。
(一)畢業生人數在不斷增加
近年來,隨著高校連年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也連年增長,大學畢業生就業率下降,就業問題比較突出。據教育部統計, 2010年畢業生將超過630萬人,預計今後三年內還將以每年50萬的速度增長,整體就業人數不斷增加。
(二)畢業生向大中城市流動趨勢加強流向
伴隨我國沿海等周邊城市的快速發展,發達城市以及較發達城市和一些發展相對緩慢的鄉鎮之間的生活水平差距不斷加大。在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等的吸引下,大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也在跟隨經濟發展方向,選擇在大中城市尋求發展空間,逐漸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動的洪流。造成了人才集中超過了有限的就業市場的需求。
(三)畢業生的期望值居高不下
伴隨著精英教育的普及,大學生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高校畢業生對就業的期望值也就一直居高不下。調查顯示,大學生的理想起薪集中約有15%的人定位於4000元以上,而僅有不足3%的人選擇1500元以下。而大部分的企業全部選擇1500-2500元。部分大學生就業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過高的期望值不可避免地讓他們失了大量的就業良機。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從畢業生主體自身來講
當前大學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著嚴重的一步到位的想法,認為到國有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大公司企業是就業,而到中小企業、私營機構只是打工,因此,許多大學生在畢業之後寧可在家待業也不願意到一些中小企業去就業,更談不上到邊遠地區工作。而且,有些大學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更多的期望的找到一份輕松高薪的工作,既不願從事高付出的工作,又想獲得高收入;既想獲得高薪工作,又對自身能力了解不足。而社會現實往往與畢業生的想法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進而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工作。
(二)從畢業院校來講
首先,自2003年我國第一批擴招大學生走向社會以來,我國社會的人才需求量逐步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龐大的畢業生隊伍走向就業市場。伴隨著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各地區的經濟開始衰退,社會已經不可能提供如此眾多的就業崗位。從而導致了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壓力驟然加大,就業難現象凸顯。
其次,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而我國高校所培養的人才多在綜合能力上有所欠缺,專業技能也不夠強,很難把所學的專業知識熟練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在社會上也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另外,高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已經受到了普遍的重視和關注,許多高校積極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於我國就業指導工作起步較晚,目前有些高校還停留在傳達政策、整理信息、組織「雙選」會的粗線條階段,就業指導工作遠遠適應不了就業形勢變化和就業制度改革的需要。
(三)從社會用人單位來講
隨著經濟的發展及結構調整,企業進入了較為穩定的發展階段,企業的用人也處於成熟穩定期,吸納的人才有限,而國家大力發展的新型產業主要以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為主,所需要的是高精專人才,而大多數畢業生主要是應用型人才。在當前經濟危機的情況下,主要以接納畢業生為主的中小企業大量破產,而生存下來的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不斷地減員,進而造成了就業困難。
三、針對大學生就業難的一些建議
(一)切實了解用人需求,不斷增強畢業生綜合能力
如何更好的利用僅有的不到四年的時間來完善自我直接影響了大四的就業形勢。因此,大學生應該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徑來關注了解用人單位需要怎樣的大學畢業生。針對用人單位的需求,大學生應充分利用大學四年去學習相關知識,考取相關等級證書,進而在就業招聘中占據優勢,獲得一份好工作。
(二)調研就業形勢,合理進行就業指導
由於當前大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高校就業辦公室等應不斷深入調查當今的就業形勢與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有針對性的對廣大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使得大學畢業生能夠及時的完善知識儲備,調整就業心態,獲得就業信息,加快並改善大學生就業。
(三)網羅校友資源,多渠道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
比較成功的校友手裡擁有一些資源,可以幫助師弟師妹們提供一些工作崗位。建議充分調動和利用專業教師及校友的社會資源,為畢業生爭取更多的招聘機會。針對專業特色,利用校友、老師的資源,有針對性的進行相關專業的小型專場招聘會,以便使畢業生能夠學以致用,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四)加大就業扶持力度,創新就業招聘形式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的傳遞越來越快捷,人才市場與高等院校聯合舉辦招聘會一種模式也逐漸跟不上畢業生就業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在此基礎上做出創新,使用人單位和高校畢業生更近距離的接觸,通過形勢研討會、專場招聘會、專家報告會、師生座談會、心理咨詢會等一系列措施來拓展就業領域。

『柒』 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及解決方案

現如今,大學正處於廣泛擴招學生的加速時期,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大量的大學畢業生的出現,在現今社會的激烈就業競爭的模式之下,大學生的就業漸漸變成亟待解決的難題,究其原因可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社會方面:

第一,我國經濟發展的區域存在嚴重不平衡,東部與西北部經濟的巨大落差,是造成畢業生擇業時的人才流動的不平衡。

第二,勞動力市場的需求變化阻礙了畢業生求職的腳步。在國際金融的環境中,我國國內的消費需求整體上並不樂觀,類似於房地產的建築行業和生產汽車生產型企業的發展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瓶頸,一般的公司會通過裁員來緩解企業面臨的入不敷出的壓力,使得就業空間相對縮小,就業崗位減少。

第三,由於社會中的就業市場環境比較現實,對大學生的就業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找工作不如花錢工作的亂象已經出現,而大學畢業生的戶籍問題也影響著他們找工作的進程,大學生的檔案問題也給他們的就業造成影響。

2 大學生的自身問題:

第一,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不合時宜,就業市場化意識薄弱。大學生作為社會的高知階層,大多希望去大城市的好單位,很多大學畢業生會偏向尋找薪資較高而且比較輕松的工作,對於一些不上檔次而且薪資較低的工作不看好,有機會也會錯過,這樣就導致已經畢業就落得尚未就業已經失業的境地。

第二,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差,缺乏對自己的清晰定位,擇業缺乏目的性不強。目前,大學畢業生在選擇就業的過程中對社會職務的認知度不清晰,大學生在求職時普遍沒有正確地評估自己,在面試時處於劣勢。

第三,大學生的面試技巧能力不足,許多大學的畢業生沒有經過求職技巧的訓練。大學畢業生不能掌握營銷的技術就會淪為眾流之中的一瓢,不免被落下。對於招聘單位而言,這樣的大學生較多自然不會對他們加以重視,大學生的真實能力就有可能被忽略。

3 高校的問題:

第一,大學在專業的設置上不能跟隨時代的發展需求有所改善,在面對社會的真實需求時就會出現嚴重不符的現象。首先,大多數的大學在專業設置上的目光過於短淺,導致培養的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少,根本不能迎合社會的需求。其次,大學在設置課程時就會出現模式問題,對人才的培養沒有找到正確的模式,不能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做出相應的調整,學校的教學計劃仍沒有改變,教材也不更新,畢業生的知識能力和思維模式等方面與社會的需求存在過大的差距,這樣就直接影響大學畢業生的就業。

第二,高校的就業指導力度不夠。高校就業指導缺乏對學生在求職方法進行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的設計與規劃等方面的指導。

第三,高校培養的學生的質量不高。大多數的高校擴招後師資的力量小,教師的綜合素質下降,對畢業生造成了影響,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凸顯不出優勢。

第四,高校應該完善就業信息的相應機制,只是由於信息量太小,信息發布的時間太晚,再加上地域的限制等原因就不能滿足大學畢業生對就業信息選擇要求。現今的招聘形式有多種,但是大多採取的形式仍舊是採取用人單位的現場招聘會和供需見面會。

面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針對化的指導工作:

第一,政府部門引頭,為畢業生的就業提供支持。政府部門要制定完整的政策法規,促進就業市場體系成熟化,逐步把畢業生的工作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偏遠地區及基層單位就業。要加強完善畢業生的就業政策,對就業優惠體系加以調整,逐步的消除就業面臨的歧視,還可以深化人事和戶籍等制度的對應改革,規范就業市場。

其次,加強市場的宏觀調控,促進人才的理性流動。鼓勵大學畢業生主動的投身到西部的建設當中,在西部地區進行安家落戶,同時加強宣傳工作,為到基層單位工作的大學畢業生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投身基層實現就業。

第二,政府的指導部門可以建立和完善就業信息網路系統,努力實現資源的共享。利用准確高效、全面收集篩選和分析評估所有的就業信息,盡可能實現供需雙方的共享資源。充分發揮網路在畢業生就業中的作用。建立統一的需求交流信息庫,全面的提高畢業生就業工作信息化的水平和信息共享資源的使用率。

第三,大學要適應市場的辦學機制,全面深化教育的教學改革,促使專業設置符合社會的真正需要。而且要密切的關注就業市場發展,定位合理的辦學模式、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努力發展社會中需求量比較大的特色專業。還有,大學要加強就業指導,創造良好的擇業平台供學生使用。加強大學生的求職擇業指導,為畢業生的職業發展進行規劃設計,幫助他們制定合理的擇業目標。廣開渠道可以主動加強與用人單位的廣泛聯系,積極主動地為學生牽線搭橋,提供更加廣闊的就業空間給大學畢業生。

第四,對畢業生加強求職技巧的訓練,以此提高面試的成功率。而現存的面試形式比較固定,具體的招聘需要招聘人在招聘人才時經過潛心的精心策劃,促使求職者在現場發揮能力。應聘者不僅要需要有備而來,更要表現的沉著冷靜,不卑不亢的表現才能真實地展現自己最優秀的一面,在眾多的求職者中被挑選出來。第五,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依靠自身實力解決就業問題。

總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政府和各大高校共同加以重視,充分利用政府在宏觀調控的政策上的支持,積極採取有效的措施,在大學生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相信這個問題很快能夠得到妥善的解決和安排。

熱點內容
山東大學數學2015級推免生名單 發布:2025-08-17 23:36:29 瀏覽:332
沈陽本科生購房與契稅 發布:2025-08-17 23:24:14 瀏覽:71
廈門大學專項計劃專業 發布:2025-08-17 23:20:07 瀏覽:205
山東中醫葯大學博士分數線 發布:2025-08-17 23:08:46 瀏覽:418
本科生論文格式教育學 發布:2025-08-17 23:07:14 瀏覽:899
華南理工大學車輛博士 發布:2025-08-17 23:01:24 瀏覽:337
黃河清浙江大學人文教授 發布:2025-08-17 22:26:27 瀏覽:301
美國大學比較文化碩士項目 發布:2025-08-17 22:24:41 瀏覽:212
煙台大學計算機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17 22:19:38 瀏覽:399
南寧鐵路局本科生一線員工 發布:2025-08-17 21:53:24 瀏覽: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