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理想信念
㈠ 理想信念對大學生成長的意義有哪些
1、理想信念是大學生學好做人的前提。
2、理想信念是大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
3、理想與信念提高大學生的人生精神境界。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如果說社會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麼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燈塔和遠航的風帆。沒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動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隨處漂泊,甚至會沉沒於急流之中。人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目的的最高體現,也是人生發展的內在動力。同學們在大學期間,不僅要提高知識水平,增強實踐才幹,更要堅定科學、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確做人的根本。
(一)理想信念指引奮斗目標 人生是一個在實踐中奮斗的過程。要使生命富有意義,就必須在有意義的奮斗目標的指引下,沿著正確的人生道路前進。理想信念對人生歷程起著導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確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確、精神振奮,即使前進的道路曲折、人生的境遇復雜,也能使人透過烏雲和陰霾,看到未來的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前進的方向。
(二)理想信念提供前進動力 理想信念是激勵人們向既定人生目標奮斗前進的動力。一個人有了崇高堅定的理想信念,才會以驚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業。與此相反,一個人如果沒有崇高堅定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渾渾噩噩,庸庸碌碌,虛度一生,甚至腐化墮落,走上邪路。無數傑出人物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業績,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創造奇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們具有崇高堅定的理想信念,從而具有披荊斬棘、鍥而不舍的動力。
(三)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人生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相輔相成的統一過程。崇高的理想信念作為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統一起來,使人的內心世界成為一個健康有序的系統,保持心靈的充實和安寧,避免內心世界的空虛和迷茫;另一方面又能引導人們不斷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一個人的理想信念越崇高、越堅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會越高尚。
㈡ 理想信念與大學生的關系是怎樣的
1、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是人們對未來的一種有可能實現的想像。理想是一種對未來的想像,但是,並不是任何想像都是理想。
理想既不同於幻想,也不同於空想和妄想。理想是一種正確的想像,具有不同於幻想、空想和妄想的突出特點。
2、信念中包含有一定的認識,如果沒有這些認識或觀念,人們就沒有所相信的對象,從而也就不會有信念。但信念不是冷冰冰的認識現象,它作為人們強烈認同的認識,是與人的感情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堅定的信念往往伴隨著熾熱的感情。
也正因為如此,信念總是在感情的驅使下導致相應的行動。信念不是僅僅深藏於人的內心的東西,它總要向外表現出來,表現為行為和實踐意志。在信念的鼓舞下,人們的意志是堅強的,行為是堅決的,而且始終不渝。
信念是人們在長期的人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積淀了一個人多年的生活經驗,包含了社會環境對他的長期影響。信念一旦形成,是不會輕易改變的。一定的思想觀點成為一個人的信念,除了經過理智上的反復認識和深刻認同外,還有感情上的強烈支持。
3、信念與人格密切相關,信念的穩定是人格可靠的表現。一個隨意變自己信念的人,是沒有原則的、不可信賴的人。斯大林說過,手帕都不是輕易更換的,更何況人的信念呢!這話在今天仍給人以啟示。當然,信念的穩定性不是絕對的,信念作為一種精神現象是對現實的反映,它必然隨著客觀實際的改變而有所變化。
信念的變化並不可怕,只要信念能不斷調整和完善自己,與時俱進,它就能從現實中獲得更多的支持,從而更有活力。信念正是在現實變化的考驗中變得更加完善、更加堅強的。僵化不變、脫離現實的信念往往是最脆弱的,它經不起現實變化的沖擊。因此,堅定自己信念的過程是一個與現實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
4、信念與理想是緊密相聯的,正像理想是多種多樣的一樣,信念也是多樣化的。不同的人由於成長環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會形成不同的信念。即使是同一個人,也會形成關於社會生活不同方面的許多信念,比如在政治、經濟、科學、道德、審美、事業、學業、生活等方面,都會形成一些信念。
面對信念的多樣性,一方面,我們要承認這是正常的現象,不強求信念的一致;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會中,人們各自的信念有相同之處,從而形成共同的信念,而且同一個人的不同信念之間也往往有內在聯系,從而形成信念的體系。
如果一個人的許多信念相互矛盾,不能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那麼他在行為選擇時就會進退失據、無所適從。事實上,一個人所擁有的許多信念的大小和層次是不同的,有的處於最高的層次,有的處於中間層,還有的處於最低層。它們各安其位,形成有序的信念系統。
其中,高層次的信念決定著低層次的信念,低層次的信念服從於高層次的信念。這個信念系統可以說就是這個人的信仰。
同時,由於最高層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統攝力,我們又往往把它稱為信仰。需要說明的是,收於用詞習慣的關系,我們很多情況下所講的信念其實不是低層次的零星的信念,而是指人的基本信念或信念體系,亦即人的信仰。
(2)大學生理想信念擴展閱讀
1、理想具有客觀必然性。理想的客觀必然性就是理想作為一種想像,正確的反映客觀實際,正確的反映現實與未來的關系,合乎事物變化和發展的規律,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2、理想具有社會性。理想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現象,理想具有鮮明的社會性。理想的社會性是指理想不是離開社會的孤立的個人的隨意想像,而是由社會制約和決定的想像。
3、理想具有階級性。在階級社會,理想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在階級社會中,由於不同階級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利益的不同,追求的目標也就各不相同,所以,他們形成的理想也各不相同。人們的階級地位和階級利益決定,人們的理想在階級社會中必然具有階級的烙印。各階級統一的理想是不存在的。
㈢ 當代大學生應當樹立什麼樣的理想信念
一個社會不能沒有理想,一個人也不能沒有理想。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在當代中國的具體體現內就是中國特色社容會主義共同理想。 而作為當代中國的大學生,應視祖國榮譽為己榮譽,祖國恥辱為己恥辱。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個人理想必須同社會理想相一致。當代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肩負著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要把追求個人理想與追求社會理想結合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踐履篤行,奮發有為,甘於奉獻,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實現自身的價值,為祖國、為人民創造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 追問: ……你都說遠了叭感覺。。
㈣ 大學生應如何堅定理想信念
以理想信念為核心,深入開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會成為支配和左右人們活動的精神動力。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確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會有強大的凝
聚力和向心力。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證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勝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
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今的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越來越圍繞人才和知識競爭展開。以人才培養為突破口,努力提高本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培植和發展知識和科技創新能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大學生是擁有現代科學知識的人才群體,在未來經濟發展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比較系統地掌握了某一方面或某一領域的現代專門科學知識,是未來知識和科技創新的主體;而且擁有較系統的現代管理科學知識,畢業後將成為各部門或單位的骨幹。當代大學生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決定了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極端重要性。
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當務之急。大學生正處於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躍,自尊意識突出,成才願望強烈。當前,雖然大學生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發展,潮水般湧入的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後的生活方式侵蝕著大學生的心靈。高度重視各種消極因素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消解作用,大力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尤其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灌輸,用共產主義理想統一思想認識,已是當務之急。
應當看到,近年來一些大學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現問題,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與一些地方、部門和學校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辦法不多是密不可分的。一些地方、部門和學校面對越來越復雜的社會環境,不能形成全社會關心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學校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不強,與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不緊,哲學社會科學的教材和教學內容滯後,缺乏吸引力和說服力;尤其是受應試教育影響,一些大學生在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態度問題上採取實用主義態度。往往只是把理論學習的目的定位於拿文憑或考研提高考分,而不是在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上下功夫,未能牢固地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社會生活環境日趨復雜。當今時代,是一個偉大變革的時代,社會環境復雜多變。改革開放在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腐朽、消極的東西,使我們的社會呈現出多種思想觀念並存的局面;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變革、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變革中,我國社會經濟成分、利益分配、組織形式、就業方式以及人們生活方式日益多樣化;經濟全球化和網路信息時代給「黃、賭、毒、邪」等腐朽落後文化和有害信息的傳播提供了便利,一些消極的、腐朽的、落後的東西沉渣泛起。這種社會生活環境前所未有的復雜性,使人們對現實政策的評判、對社會與個人前途的期望發生巨大變化。大學生是一個容易為外界感染的群體,對市場經濟的種種負面作用「免疫力」不強,自然更容易受到侵蝕。
獨生子女性格特點獨特。當前,我國在校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在過多家庭照顧下長大的,有很強的優越感,缺乏人際交往的訓練和艱苦環境的磨練。獨生子女獨特的生活環境使當代大學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個中心」、「兩個矛盾」、「三個壓力」。一個中心就是以自我成才為中心;兩個矛盾就是自我期望值高與現實實現率低的矛盾,對環境高要求與自身低奉獻的矛盾;三個壓力就是學習、生活、就業壓力。尤其是生活壓力,除了部分特困生外,主要體現為一些長期養尊處優的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面對挫折和新環境自我調節能力不強。這就使得原來比較直接的「理想目標」教育,對這代大學生難以發揮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努力增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首先,要在回答熱點難點問題上下功夫。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視野開闊,對各種問題尤其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興趣濃厚。要增強教育的感染力,首先必須回答好大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提高他們學理論、用理論的興趣。其次,要在滿足成長需求上下功夫。當代大學生越來越重視個性培養和自我設計,越來越看重自我價值的實現。為此,必須熱切關注大學生成長中的困惑,滿足他們成長中對理想信念的需求。要在將大道理講透的同時,將小道理講深,讓他們切實認識到理想信念教育一輩子受益,從而增強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再次,要在營造氛圍上下功夫。當前,由於信息更加公開,傳播更加快捷,發泄情感的方式更加直白,大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更加容易捕捉,思想脈搏也更加容易把握;大學生對網路的依賴性加強,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也提供了新的課題。
㈤ 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
大學生是一個高素質的群體,是我黨應重點培養、發展的對象。積極慎重地吸收優秀大學生入黨,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的情況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校黨建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必須在更廣泛更深刻的意義上認識做好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全球競爭日趨激烈,中國在挑戰中尋求發展機遇 當今世界時代的主題是雖和平與發展,但充滿著更為激烈的新一輪的競爭。我國在挑戰中尋求發展的機遇,但可能受到外部敵對勢力的阻撓。加強黨的建設,尤其是培養年輕一代具有堅定政治信仰和現代知識的共產黨人,是強國富民的重要基石。 (二)信息技術高度發展,黨的傳統工作方式受到沖擊 信息時代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具有高度的開放性和全球交互性。高校在某種意義上是各種信息,包括「中西文化」的交匯中心。這使黨建工作所處的環境更為復雜。過去的自上而下以集中宣講為主的黨內學習等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滿足黨員的需求。傳統的教育系統和手段面對挑戰。在高校中,部分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對黨內學習教育活動興趣不高,無不與此有關。因此,需要尋找新的途徑和方法,將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灌輸給學生,用鄧小平理論武裝他們的頭腦,使他們成為黨的事業的接班人。 (三)高教改革進一步深化,傳統教學組織模式面臨新的挑戰 正在深入的高等教育改革突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1.隨著學分制的逐步推行和後勤社會化,按班級、年級開展活動的傳統組織形式日趨鬆散,導致學生的校園意識、班級概念淡化。學生社團等活動可能成為學生學習和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要場所和方式。 二、目前高校學生黨建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工作狀況與新形勢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要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必須認真研究面臨的新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體制條塊分割,黨建工作缺少有力的抓手和工作載體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基本上是由系黨總支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負責,黨員輔導員參與,形成院系和班級一條線的工作體系。但現在各種學生社團群體的影響和作用進一步強化,使得現有的學生工作管理體制中思政與黨建之間、學工部和團委(學生會)之間條塊分割的缺陷進一步突出。分管副書記和輔導員忙於日常事務,難以把學生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同其他學生工作部門作有機聯系的思考和安排;基層黨組織對學生黨建缺乏指導和幫助。安排黨員教師擔任的學生入黨聯系人,有些工作不到位。 (三)黨建內容不夠明確,實際工作定位較低 黨建工作包括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隊伍建設等方面。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應有其自身的重點和特點。但現在學生黨員的活動與黨外活動脫節,與團組織、學生社團群體的活動缺少聯系;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定位於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基層黨組織活動內容貧乏,多半是用來解決新黨員發展問題或讀報念文件,而思想的交鋒、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增強黨性修養的活動較少。 (四)黨員模範作用發揮不夠,整體影響尚不明顯 學生黨員應該在群眾和集體活動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但總體上看高校學生黨建在「進口」上把握較嚴,但有些學生入黨後在群眾和集體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不夠;學生黨組織的整體影響也不明顯。在校園中活躍的各種群眾性社團活動中,學生黨組織的聲音較為低沉,學生黨員在各種學生活動中發揮的作用有限。 (五)工作方式和觀念陳舊,對培養現代型優秀人才思考不夠 黨組織應該吸引現代型的優秀人才入黨。但部分黨建工作者思想觀念陳舊,對主動適應社會、社會活動能力強的學生往往抱有成見。他們的「優秀學生」標准仍然是考試成績優秀、聽老師話、朴實穩重等。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價值觀念日趨多元化。許多人不再把入黨、提乾等看作是自身發展的唯一選擇。不少優秀大學生認為,只要勤奮刻苦掌握現代科技知識,仍能有良好的發展機會。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在培養創新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方面,肩負著特殊的歷史使命。 (六)考察重點把握不準,發展導向存在偏差,發展數量偏低 在校園生活中,較少有機會考驗發展對象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的黨性表現。大學生入黨的考察較多集中在學習成績和社會公德等方面。但考試成績排名和生活小節上的要求與思想信仰不屬於同一層面的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黨員身份對大學生的擇業會有某些影響。
㈥ 新時代大學生應該確立什麼樣的理想信念為什麼
理想信念作為一種觀念形態,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現象。從本質上說,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正確的理想信念對於個人優秀品德的培育,對於國家民族的繁榮昌盛,具有方向指引和動力支撐的重要作用。大學生是青年中的優秀群體,是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是否具有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關繫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國內形勢都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也面臨新的形勢和挑戰,因此,必須准確把握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一、認清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面臨的新形勢
在改革開放中出生和成長起來的新時期大學生,享受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來的物質文化成果,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抱有信心。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新時期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多變,動搖和否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多種因素在發酵、滋長。如果不能認清當前的形勢,不能有的放矢地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會出現大學生動搖甚至放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危險。
新時期妨礙大學生確立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因素可以從國際、國內兩方面來分析。國際方面:第一,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從20世紀90年代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以來,總體上看仍然處於低潮狀態,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上依舊處於主流和優勢地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在很大程度上遭到質疑。第二,西方資本主義勢力對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加劇思想文化滲透和價值觀念輸入。以福山為代表的「意識形態終結論」的社會思潮即是典型表現,他們宣揚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權是人類的「普世價值」,否定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國家中的指導思想地位,從而削弱人們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㈦ 大學生怎樣堅定理想信念
我覺得作為當代大學生,沒有理想信念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不知道自己的目標,也沒有版奮權斗的方向。所以,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是必不可少的,要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就要有一顆熱忱堅定的心,只是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自己的夢想,然後為之不懈奮斗;同時,大學生也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周圍都是勵志型的人,那麼奮鬥起來也會滿腔熱血,會越來越有動力;另外,我覺得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自己的學習程度也有關系的,如果自己的見識比較多,眼光比較遠,那麼一定會堅定自己所想要的,相反,如果目光短淺,善變,那麼理想夢想或許會換無數次。。。。我有時候就覺得自己挺不夠堅持的,唉
㈧ 當代大學生應當樹立怎樣的理想信念
一、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
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二、確立馬克思主義的信念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爭取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確信這一理論的正確性,並用這一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樹立科學的信念,是青年大學生在實踐中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重要前提。
三、堅持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統一
個人與社會關系的矛盾在人生理想上表現為個人理想同社會理想的矛盾。一方面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是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兩個方面。另一方面,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是相互區別的,各有其自身的規定性。
在個人理想樹立時要做到:
(1)追求崇高的社會理想
(2)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
(3)追求適應社會需要的職業理想
(4)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理想
個人理想與社會需要相結合
只有同這個世界結合起來,我們的理想才能結出果實;脫離這個世界,理想就不結果實。
四、堅持共同理想與遠大理想的統一
理想的核心內容是社會理想。我國人民的社會理想從總體上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二是中國共產黨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的遠大理想。
(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種共同理想,既包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一祖國的社會理想內容,又包括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生活幸福的道德理想內容,還包括誠實勞動、勤勞致富、共同富裕的職業理想和生活理想內容。
(二)憧憬美好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三)共同理想與遠大理想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首先,共同理想是遠大理想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具體表現,
其次,遠大理想決定和制約著共同理想的方向,
第三,共同理想加速或制約著遠大理想的實現。
㈨ 當代大學生應該怎樣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進,不畏艱險,奮力拚搏,方能中流擊水,抵達光明的彼岸。科學的理想信念,正是當代大學生乘風破浪、搏擊滄海的燈塔和動力之源。我們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在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理想,是自身成長成才的現實需要,是國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要求。那麼,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樹立怎麼樣的理想信念?理想主要可以分為社會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三個方面。因此,我們樹立的理想信念應該從這三個方面考慮。首先,道德是做人的核心。孔子一生的理想目標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將「修身」作為自己理想信念的首位,可見,個人的道德品質是尤為重要。自古以來,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推求「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道德在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於促進社會和諧與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道德調控的范圍不斷擴大,調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斷豐富、更加科學合理;道德的發展和進步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是人類道德發展合乎規律的必然產物,是人類道德發展史上的一種嶄新類型的道德,是對人類道德傳統的批判承繼,並必然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實踐的發展而與時具進。因此,我們在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的同時,要與道德傳統相結合。其次,生活是做人的基礎。羅蘭說過「生活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的確,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們要學會發現,聯合實際,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生活基本上可以分為公共生活、職業生活和婚姻生活三大領域。公共生活領域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而逐漸擴大,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當代社會,公共生活日益成為社會成員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職業生活和婚姻生活兩者是緊密聯系的,只有通過自身的努力,在自己滿意的工作崗位上奉獻力量,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從而解決物質需求,追求美滿的婚姻生活。因此,我們在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的同時,要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最後,社會是做人的支柱。當今社會信息萬變,政治在進步、經濟在發展、文化在積累,當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後備力量,國家的教育政策讓我們可以擁有更好的學習環境,物資的充足讓我們對消除衣食住行的煩惱,文化的不斷被吸取陶冶了我們的情操;在社會給予我們愛與關懷的同時,我們應該學會思考,肩負起一種社會責任感,所謂「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社會給予了我們,我們就要懂得奉獻,我們更要清楚,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的道理,雖然我們現在仍然是很幼稚,但是只要我們不斷積蓄力量,終有一天我們會獨當一面,步入這個社會,為它奉獻我們的力量。因此,我們在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的同時,要與社會發展相結合。科學的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奮斗目、提供人生的前進動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當代大學生樹立的科學的理想信念應該有馬克思的科學信仰,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為自己未來的美好生活不斷努力,肩負起社會的責任感,順境時要乘風破浪,逆境是要堅持不懈,以作為主人翁的態度面對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