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禮儀
⑴ 大學生需要哪些禮儀規范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 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⑵ 當代大學生應該注意哪些禮儀呢
當代大學生應該注意的禮儀:
1、適當注意自己的形象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是學專生,形象就不重要。你每天屬主要面對的是你的同學、老師。如果太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千萬久之,會在別人的眼裡形象邋遢的「深刻」印象,而這種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雖不至於像上班族那樣苛刻的要求,但只要有條件,就適合使自己的外在形象利利索索、乾乾凈凈,不要有其它異味。
2、應注意人際交往
和自己的老師、同學交往,不要以為都是熟人,一切都無所謂。起碼的禮貌、尊重,任何時候都不可以丟,即使是對自己至親的人。因為這些是體現你的素養,體現你對別人的敬重。就像誠信、守約、文明等,都應該嚴格做到的。
3、溝通不可小視
和同學、老師之間,一旦有任何事情,包括學習、生活上的事情,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都應該及時與他們溝通,以求得理解和支持。
⑶ 大學生的禮儀常識
從細節起,做一個氣質過人的交大學生———— 來到大學,意味我們代表了當代大學生的形象,校園公共場所是同學生活、學習和娛樂的地方,每個同學都有責任維護它的秩序。這體現了我們交大學生的素質與內涵,為此,結合交大實際與一般公共場所禮儀,編制本備忘,希望每一個公關人,交大人認真去貫徹,從大一起就塑造一種過人的氣質與形象, 禮儀,是表現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准則,是個人素質、素養和社會觀的外在表現,也是單位形象的具體化表現。
所以,禮儀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校時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禮儀舉止是我們走向成功必要的鋪路石。
那麼先來談談校園中的個人禮儀吧。 首先,作為一個在校大學生,學習是首要任務,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學習中必須接觸老師,那麼怎樣才是正確、有涵養的「待師之道呢」——尊重老師的勞動
尊敬師長,首要的是必須尊重老師的勞動。現代的教學方式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的。為了講好每一節課,教師們都是要花費很大心血的。因此,學生應以最飽滿的情緒,集中精神,積極思索,認真聽好每一節課,這是對老師艱苦勞動的最大尊重。
老師布置的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同樣灌注了老師的苦心。學生應該按時、認真、獨立地完成各種作業,並且認真體會老師在作業上悉心批改之處,著同樣是對教師的一種尊重。
其次,學生應該虛心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根本目的,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這就是說,教師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在這一點上,絕大部分的老師都是以最大的熱忱、最審慎的眼光來觀察、分析和研究他所教導的每一為學生的思想品質和性格特徵的。教師還要研究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以便全面地培養和造就每一位學生。正因為如此,教師對每一位學生提出的鼓勵或者批評,都是為了幫助學生盡快地成長起來。所以學生虛心地聽取老師的批評幫助,認真地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同樣是對老師的尊敬和熱愛。
老師的批評如果若與事實有出入時,學生要在老師講過話後平心靜氣地加以解釋,或在事後尋找適當的場合、時機加以說明。與老師發生矛盾,學生不要頂撞老師,更不要在課下散布對老師的不滿情緒,發泄無理言辭。請教老師問題時要注意的禮節具體內容有:1、事先把請教的問題考慮清楚,以便明確地向老師提問。2、請教的態度要謙虛,不要隨意打斷老師的講述,若遇到觀點不同,可用征詢語氣委婉地說出自己想法,謙虛地與老師探討。不要反問和質問老師。同樣,大學的室友、同學、學姐學弟也是接觸最多的,如何處理好與他們的關系呢?對於稱兄道弟的好友和點頭之交的同學又該怎樣區分對待呢—— 禮貌相待有求於同學時,須說「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語言,借用學慣用品時,應先徵求同意後再拿,用後及時歸還並致謝。三、和睦相處和睦相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學生宿舍里,同學們要自覺遵守作息時間,按時起床,按時熄燈就寢,起床、就寢動作要輕,說話聲音要小,盡量避免打擾別人。2.自覺保持宿舍衛生,既要搞好個人衛生,又要熱心主動的搞好室內的衛生。3.不要隨便在他人的床上坐卧。未經主人允許不要隨便動用他的茶具、碗筷、毛巾等用具。不要隨便翻閱他人的書信、日記等。4、帶朋友到宿舍來玩不要在宿舍嬉戲、打鬧、喧嘩,以防影響其他同學的休息、學習。5.對來拜訪的同學要禮貌友善。對同學家長的到來要禮貌周到的接待。6.愛護宿舍的公共財務及各種用品,主動打開水,,搞好宿舍同學的團結,互助互量,嚴於律己,寬待於人。7.參與校內各種集體活動,要遵守各項有關規則,同學們要謙讓有禮,相互照顧幫助。 個人禮儀透露出一個人的修養,得體服飾與服飾都處處能為個人形象加分,試問:一個有良好禮儀風范的又有誰不屑與之交往呢,答案是肯定的。
笑容
要學會微笑。微笑很重要,誰喜歡天天面對著冷冰冰一點笑容的人呀。像儲蓄所、銀行的職員,當你去取錢時,他們是不是很冷冰冰的,一點笑容也沒有。像別人欠他們什麼似的,感覺不太好吧,其實那是他們的職業病,已經習慣了。笑容是交往的開始。
需要避免的身體語言。
當與別人談話時不要雙手交叉,身體晃動,一會傾向左邊,一會傾向右邊,或是摸摸頭發、耳朵、鼻子給人以你不耐煩的感覺。一邊說話一邊在玩筆,有的人特別喜歡轉筆,好像在炫耀,你看我轉的多酷呀!也不要拿那個筆來回的按。雖然與同輩之間還算說的過去吧,但是跟長輩談話時這樣做是很不禮貌的。舉止禮儀
(1)要塑造良好的交際形象,必須講究禮貌禮節,為此,就必須注意你的行為舉止。舉止禮儀是自我心誠的表現,一個人的外在舉止行動可直接表明他的態度。
做到彬彬有禮,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進退禮節,盡量避免各種不禮貌、不文明習慣。
到老師辦公室或取鄰寢室訪問,進門之前先按門鈴或輕輕敲門,然後站在門口等候。按門鈴或敲門的時間不要過長,無人或未經主人允許,不要擅自進入室內。在別人(主人)未坐定之前,不易先坐下,坐姿要端正,身體微往前傾,不要蹺「二郎腿」。
禮儀是一門學問,裡面的知識太多太多,上面這個三個方面的禮儀我覺得是做人最基本的禮儀,也是我們必須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作為一個身在禮儀之邦的中國人,我覺得尤應如此。作為一名大學生,我真的希望學校開展系統的禮儀教育,使我們這一代甚至以後每一代都繼承好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這也是迫切需要的,因為社交禮儀教育有利於大學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和諧的心理氛圍,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利於促進大學生的社會化,提高社會心理承受力;有利於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有利於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知識教育,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有利於強化大學生文明行為,提高文明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⑷ 大學生常用禮儀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一、個人禮儀 (一)儀表 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一個人的衛生習慣、服飾與形成和保持端莊、大方的儀表有著密切的關系 1、衛生: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後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2、服飾: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范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並努力在穿著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 (二)言談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禮貌: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尊重他人。 2、用語:敬語,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初次見面為"久仰";很久不見為"久違";請人批評為"指教';麻煩別人稱"打擾";求給方便為"借光";託人辦事為"拜託"等等。要努力養成使用敬語的習慣。現在,我國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個字體現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 (三)儀態舉止 1、談話姿勢: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的美。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頒、抬頭、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面帶笑容。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裡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那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儀態的莊重。 3、坐姿:坐,也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會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確的坐姿應該:腰背挺直,肩放鬆。女性應兩膝並攏;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但不要過大,一般不超過肩寬。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座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不論何種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鍾"。若堅持這一點,那麼不管怎樣變換身體的姿態,都會優美、自然。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走姿是一種動態的美。"行如風"就是用風行水上來形容輕快自然的步態。正確的走姿是:輕而穩,胸要挺,頭要抬,肩放鬆,兩眼平視,面帶微笑,自然擺臂。 二、見面禮儀 1、握手禮: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在正常情況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3秒,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禮貌。 握手也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來之後,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那麼有禮貌的順序是: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先上級後下級,先女士後男士。 2、鞠躬禮:鞠躬,意即彎身行禮,是對他人敬佩的一種禮節方式。鞠躬前雙眼禮貌地注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鄭重地,嘴裡不能吃任何東西,或是邊鞠躬邊說與行禮無關的話。 3、致意: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於相識的人在社交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合里,人們往往採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
⑸ 談大學生禮儀修養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幫」的美譽,可謂歷史悠久。中國禮儀教育的開山鼻祖孔子認為:禮儀是一個人修身養性持家立業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可見禮儀的重要性。
禮儀是個人素養的綜合體現。得體的衣著,文雅的舉止,恰當的問候,彬彬有禮的行為所體現的已不僅僅是個人很有禮貌的簡單層次,而是他個人才能、自信心、熱情、對生活的熱愛等等積極的心態。從「不學禮,無以立」可以看出:離禮儀有多遠,離成功就有多遠,禮儀更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石。
有位哲人說過:禮儀是一個人心靈程度的反映。也有人說:禮儀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種標志,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種階梯。作為學生,我認為: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禮儀。
在古代,「禮不下庶人」,禮是一種身份和社會地位的象徵,禮的表現便是三綱五常,魯迅把他戲稱為吃人的禮教。文革以來,這種禮教被打翻了,禮儀教育便成了空白。社會的發展,又讓人們拾起了對禮的記憶,人們認識到一個文明的社會不能沒有禮儀。然而,現代社會的利禮儀絕不是三綱五常,也非不下庶人的尤物。
也許有人認為,禮儀教育是小學和中學的任務。以我來看:禮儀教育應該貫穿於小學、中學、大學教育的全過程。
大學生已完成了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換,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日趨成熟和穩定,但青年人的多動性、自主性、獨立性和特有的青春期特徵,又造就了辦事輕浮、不計後果、缺乏禮儀修養的種種行為。大學校園中,果皮紙屑隨意丟棄者有之,言語污穢、出口成「臟」者有之,穿著不整、故作瀟灑者有之,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現象,雖不成氣候,但卻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整體形象,如果不加以重視,任其發展下去,不僅會影響學生本人的生活和事業,更污染了育人環境。
荀子雲:「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新時期的人們交際范圍的拓展和交往頻率的增快,使國家之間、民族之間、個人之間的「禮尚往來」越來越受到重視,禮數不周,就會怡笑大方。而禮儀在友好交往過程中恰好起到了橋梁作用。「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禮儀使人們在友好相處中獲得了尊重和被尊重的滿足。
⑹ 當代大學生應該注意那些禮儀
1、社交禮儀:化妝的濃、淡要視時間、場合而定;不要在公共場所化妝;不要在男士面前化妝;不要非議他人的化妝;不要借用他人的化妝品;男士不要過分化妝。飾及其禮節要注意時代的特點,體現時代精神;要注意個人性格特點,應符合自己的體形。
2、談話姿勢: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
3、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的美。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臀、抬頭、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面帶笑容。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
4、坐姿:坐,也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正確的坐姿應該:腰背挺直,肩放鬆。女性應兩膝並攏;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不要過大,一般不超過肩寬。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座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
5、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走姿是一種動態的美。「行如風」就是用風行水上來形容輕快自然的步態。正確的走姿是:輕而穩,胸要挺,頭要抬,肩放鬆,兩眼平視,面帶微笑,自然擺臂。
(6)大學生禮儀擴展閱讀
1、人們約定俗成的,對人,對己,對鬼神,對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識的,各種慣用形式和行為規范。
2、這里的慣用形式包括禮節和儀式,禮節一般是個人性的,並且不需要藉助其他物品就可以完成的形式,譬如磕頭、鞠躬、拱手、問候等;而儀式大多是集體性的,並且一般需要藉助其他物品來完成,譬如奠基儀式,下水儀式,迎賓儀式,結婚儀式,祭孔大典。
3、人類最早的禮儀是祭祀禮儀,它主要是表達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和祈求。
⑺ 大學生禮儀和基本的常識。
大學生應該知道的基本禮儀常識
1, 別人給倒水時,不要干看著,要用手扶扶,以示禮貌
2,別人對你說話,你起碼要能接話,不能人家說了上句,你沒了下句,或者一味的說著啊啊啊,是是是.
3,有人盯著你看的時候不要直視對方,假裝沒注意到.
4,心情不好,再好的護膚品和化妝品也補救不了皮膚.
5,睡眠不好,會使人說話語無倫次,反應遲鈍,黑眼圈突出.
6,別人釋放「有毒氣體」的時候不能嫌惡地躲開或者拿手扇,裝作若無其事.
7,被領導訓斥的時候,不要低頭,要直視領導,面帶微笑,表示接受批評,領導的火就會慢慢消退,否則,領導會火上加油.
8. 女人一輩子不能手心朝上向男人要錢花.
9. 吃完飯退席時說:「我吃完了,你們慢吃。」
10.給人遞水遞飯一定是雙手。
11.坐椅子不要翹起來
12.吃飯要端碗,不要在盤子里挑揀
13. 最後一個進門要記得隨手關門
14.送人走要說:「慢走。」
15.洗了手不要隨意甩手,水會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禮貌
16.遞刀具給別人要記得遞刀柄那一端 17.不揭別人的短處
18.聽別人說話的時候,眼神不要游移。這樣顯得很沒禮貌。
19.幫別人倒茶倒水之後,壺嘴不要對著別人 20.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21.遇到那種往裡往外都能開的門,拉而不是推
22.說道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承諾。
23.不要貪小便宜不要貪財,錢再多也有花完的時候
24.屋裡有人的時候,出門要輕手關門 25.這個世界不相信眼淚....
26.與其花空心思留住男人,不如讓男人花空心思留住自己
27.人窮志不短
28.盛飯或端茶給別人時,如果中間隔了人,不要從別人面前經過遞,而要從別人後面繞過遞
29.自己有本事才是真的本事
30.學會溫柔學會聆聽
31.去別人家裡,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32.在酒桌上與別人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於對方的,特別是對方是長輩或領導
33.晴帶雨傘,飽帶干糧---未雨綢繆總是好的。
34. 如果問別人話,別人不回答你,不要死著臉皮不停的問。
35. 吃飯的時候盡量不要發出聲音
36. 撿東西或者穿鞋時候要蹲下去,不要彎腰撅屁股
37. 別人批評你的時候,即使他是錯的,也不要先辨駁,等大家都平靜下來再解釋 38.做事情要適可而止,無論是狂吃喜歡的食物還是鬧脾氣
39.到朋友家吃完飯,要主動幫忙洗碗清理桌子-----主人做飯已經很辛苦了,不能事後還讓主人清理
40.生活中會遇見各式各樣的人,你不可能與每個人都合拍,但是有一點是四海皆準的: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如何對待你
41.待客不得不大,持家不得不小
42.把拳頭收回來是為了更有力的還擊
43.人活在這個世上,首先要學會一個「忍」字
44.任何時候對任何人不要輕易告訴對方你的秘密
45.錢不是靠攢的,會花才會賺
46.學無止境,不僅僅是學書本知識,更要學會怎麼待人處事,社會遠比你想像的要復雜 47.不要跟同事議論上司或其他同事的是非,你的無心之言很可能成為別人打擊你的證據 48.做事情,做好了是你的本分,做的不好就是你失職
49.只有錯買,沒有錯賣。不要只顧著貪小便宜。
50.有時候孤單是正常的,不要害怕,要自己調劑
⑻ 如何提高大學生的禮儀素質
一、加強對在校大學生的禮儀知識的普及
為了使大學生「知禮」,高校可通過開設公共必修課、舉辦學術講座、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等形式來幫助大學生「知禮」。據調查,凡是開展禮儀培訓或禮儀講座的學校,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顯著的效果。
二、通過自身學習逐步提高禮儀修養
通過書籍、網路等途徑廣泛閱讀藝術作品和科學文化知識,使自己博聞多識。加強文化藝術方面的修養,對提高禮儀素質大有裨益。而文化藝術修養的提高可以大大豐富禮儀修養的內涵,提升禮儀品位,並使禮儀水平不斷提高。世界各國的禮儀風俗千差萬別,大學生有必要注意搜集、整理、學習和領會,以利於在實踐中運用,久而久之,能使自己的禮儀修養提到新的高度。
三、積極參加社交實踐活動
現代社會,人際交往越來越廣泛,僅僅從理論上弄清禮儀的含義和內容,而不去在實踐中運用是遠遠不夠的,禮儀修養關鍵在於實踐。修養修養,既要修煉又要培養,離開實踐,修養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培養禮儀修養時,要以主動積極的態度,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將自己學到的禮貌禮節知識積極地應用於社會生活實踐的各個方面、要在學校、家庭、社會等場合中,時時處處自覺地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以禮儀的准則來規范自己的言談舉止、如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在宿舍酗酒、深夜大聲喧嘩或放音響以及在購物付款、銀行存款或候車排隊時遵守公共秩序,依次而行。這樣持之以恆,就會逐漸增強文明意識、培養禮貌行為、滌盪粗俗不雅等不良習慣,成為一個有禮儀修養的人。多實踐,就不要怕出「洋相」,通過各種人際交往的接觸強化,不斷鍛煉提高。要注意既要克服妄自尊大,不屑一顧的頑症,也要克服自卑自怯,不敢涉足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