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培養本科生怎麼樣
A. 聯合培養可信嗎好嗎
正規有國家下發辦學資質,前期聲譽好的,還是可信的。聯合培養是一種新的教育理版念和模權式,簡單的講,就是雙方或者多方一起培養的教育模式,在這種模式中,你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知識面也是更加寬泛的,是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要求的全新教育模式。為了更好的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使研究生具有創新思維和多元化視角,很多高校開始與國內高校及國外高校開展聯合培養項目,以此來加強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溝通、學生之間的溝通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
B. 聯合培養的是怎樣的,是統招本科嗎
你說的這些願望在武漢大學WTO學院都已經實現了,現在留學是一大趨勢,選擇這種聯版合培養的方式更權加安全,且費用更便宜,武大的這個學院已經辦了好多年了,現在和國外很多大學都有了穩定的合作關系,許多學生也通過這種渠道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C. 我是某大學(本科)的學生,讀的是聯合培養,該專業是本專聯合培養,但是我們實際上是被大學本科錄取,卻
我也是聯合培養學生抄,我覺著主要得看聯合培養兩個學校合作得怎樣,樓上有人說本科學院領導來了幾次,做項目設備隨便買,說明你的本科和專科學校都重視你們。而我讀的聯合培養,不要說領導來看了,我的本科學生連各種比賽實驗都參加不了,就因為你是本科生,專科老師帶你去比賽,即使拿了獎,老師也不會得到校長誇叫,因為老師不是在給專科學校爭取榮譽,而是給本科學校帶來榮譽。所以沒有老師願意帶,而本科學校的老師也不理你,你就成了沒人要的孩子。所以,做關鍵還是得看聯合培養的兩個學校,領導的態度。
D. 聯合培養好不好
讀研的時候切實研究點東西做出點成果,很多人抱著這個想法去考研的,當時我也是這么想的,但是後來還是沒有去考研,但是現在也不後悔,而且我現在知道,這個想法是不切實際的,怎麼可能呢這,我是江工院材料系。
混個研究生文憑就足夠了,我同事是天津大學的高分子的研究生,主要看學校能給你一個什麼樣的教育了
E. 想問一下,這個聯合培養的是怎樣的,是統招本科嗎
你說的這些願望在武漢大學WTO學院都已經實現了,現在留學是一大趨勢,選擇這種內聯合培養的方式容更加安全,且費用更便宜,武大的這個學院已經辦了好多年了,現在和國外很多大學都有了穩定的合作關系,許多學生也通過這種渠道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F. 聯合培養研究生 好不好的
不是很好,不影響畢業。聯合培養研究生的不好之處為學校的培養實力和培養經驗不足,最後能否授予學位也要看聯合單位的認定,相對來說可能導師的指導也會略顯不足。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好處為報考的競爭沒有那麼激烈,容易考上導師開始聯合培養往往也很認真,也會千方百計設法和聯合培養單位溝通使答辯更為順利。
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由兩個以上的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共同培養研究生。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各方單位及其有關的學科專業,必須經主管部門批准,並具備相應學位授權點的辦學條件。可以是高等學校之間或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之間聯合培養。
聯合培養應能充分發揮參加單位各自的優勢,保證和提高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 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為自籌經費碩士研究生,每年需繳納委培費,培養過程主要在後者大學完成,符合畢業條件的由前者大學發放學歷、學位證書和派遣證。
(6)聯合培養本科生怎麼樣擴展閱讀
研究生聯合培養這種形式本來是一種很好的學生培養方式:但提出這種培養方式的前輩們應該忽略了一個邏輯:聯合培養機制一旦運行,本高校的老師會認為有另外一個老師在悉心指導,所以出於信任,相信培養基地的老師一定會好好指導。
而培養基地的老師會認為反正這不是自己親生的學生,能應付過去就好。雖然多帶一個學生老師會多一點點工資,但對於搞科研的老師那點錢算不得什麼,更怕的是麻煩。不要以為這樣的概率很低,若是按概率統計的話每個這種機制下的學生都有45%的可能遇到這種情況。
G. 聯合培養的本科生畢業證書和總部的一樣嗎
一樣的。
跟普通本科畢業證一樣。如果學得好可以拿國外合作大學的學士學位證。根據不同學校的不同規定,有的學校不用出國就能拿到國外的學位,有的學校則規定必須出國。
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的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目前所稱的中外合作辦學一般是指國家鼓勵的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領域開展的中外合作辦學。
(7)聯合培養本科生怎麼樣擴展閱讀
例如:聯合培養的本科院校北京郵電大學(宏福校區)
1、地點:北京市昌平區
2、學校性質:211
3、和主體學校關系:北京郵電大學宏福校區本是北京郵電大學響應國家關於建設38個國家軟體教育基地的號召而建立的提供給軟體學院專門使用的校區,後來為了應對北京日益緊張的住宿空間,擴展學校容量而安排國際學院、民族教育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所有學生學習、住宿在此分校區。
4、文憑:國際學院設有三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電信工程及管理、電子商務及法律、物聯網工程,學費為6萬元/年,學生畢業後獲得北京郵電大學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並同時獲得英國瑪麗女王大學學士學位證書。
三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招收理工類考生,這三個專業用「北京郵電大學(宏福校區)」的名稱在本科一批招生,而該校其他專業用「北京郵電大學」的名稱在本科一批招生。
「北京郵電大學(宏福校區)」這個名稱僅限平行志願省份有意向報考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的考生填報志願和該校錄取時使用,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的入學錄取通知書、畢業證和學位證均與該校其他普通本科專業一樣,由北京郵電大學頒發,沒有不同。
H. 聯合培養本科生利弊
本科和高職培養學生最大的區別,就如同拜師學藝和技校學藝,就是差異性。
這個差異性,不在於用的教材難易,不在於用的圖書館豐薄,不在於用的實驗室優劣,而在於培養出發點的不同。
高職教育——當然,我接觸到的也就只有廚師這么一個例子——其本質是培養熟練度和穩定性。他並沒有把開發學生的思維差異性作為主導。這就是為什麼高職不怎麼在理論教學,更在乎操作實踐。
本科教學,其本質是培養獨立思考和獨立學習的能力。他更希望能讓學生養成一種學習的習慣和方法。這就是為什麼本科學習很重視理論,相對而言不是那麼重視操作和實踐。有了理論,就有了思維發散的基礎,就有了拓展實踐的原則,就有了尋找靈魂不至於找到爪哇島的南轅北轍。這就是為什麼大師會發明出來用山葯代替雞丁炒宮保雞丁,而敬漢卿只會搞黑暗料理。大師對料理理論的深諳,讓他們知道底線在哪裡;敬漢卿只是照著手機查到的菜譜做菜,所以他不知道哪些底線不能破(沒有黑敬漢卿的意思,他做菜確實黑暗,不信問女運營)。
到這里,似乎能解釋您提問的本科和職高聯手到底什麼優劣了。
優勢就是:這種聯手,讓理論強大的本科生加強了實踐操作能力;讓實踐操作能力強大的高職生,升華了理論學習。就像我這個朋友,幾年廚師學校的學習經歷,讓他對於基礎的操作熟能生巧;再去接受大師們的教誨,對於菜品的本質有了理解,他自然能做出來精彩有靈魂的大菜。
劣勢就是:這種聯手對於某些個別同學是好的,但是普遍來說,恐怕是兩邊不討好。
五道口有個人稱男子職業技術學校的高校,他們算是把理論和實踐並重了。可是這需要學生付出怎樣的代價呢?那就是要忍受繁重的課業壓力同時,要在實驗室焚膏繼晷的煎熬。歸根到底,其實他們只是做到了一件事,就是利用學生的自覺性,讓學生自己擠時間去實操。
可是本科和職高聯手,那就不是利用學生自覺性了,而是用制度規定的方式,半強制的要求學生拿出大把時間來學習理論和練習操作。請您想一下您周圍的同學,有多少人願意接受投入這么多時間在學習和實踐中呢?恕我直言,如果您周圍的同學,大多數都願意這樣高強度學習實踐,那麼您提問中的「普通」二字,應該指的是教育部定義的「普通」高校的「普通」,而不是老百姓理解的生源一般的「普通」。
如果是前者的「普通」,那這個問題貴校肯定已經解決好了,無需我置喙。
如果是後者的「普通」,那麼大多數學生恐怕沒那麼願意頂著這樣的壓力過大學生涯。這個時候,學校讓步嗎?如果學校讓步,那就是把本科理論學習時間分配一部分到高職實操中去,結果是理論也沒學透,實踐也沒練好;如果學校不妥協呢,那就是學生高壓之下恐怕會受不了,類似逼著高中普通班的學生天天做奧賽題,學生會很有意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