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就業情況

大學生就業情況

發布時間: 2021-02-10 04:54:34

大學生就業現狀是什麼樣的

我國每年有600多萬的新生勞動力湧入勞動力市場,他們包括大學畢業生、中專、職高、技校畢業生和普通初高中畢業後未升學的畢業生。他們都需要工作。如果這樣多的年輕人沒有事做,甚至沒有飯碗,無疑將是一大問題,解決不好會引起社會危機,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 針對這種情況,中國政府專門出台了新的政策措施,從財政、稅收、金融、就業服務等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畢業生不僅可以在創業地落戶,在創業地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的額度也從5萬元提高到10萬元。畢業生如果創業從事微利項目,中央財政還給予貸款貼息。中國還實施「三年百萬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和「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 但是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用人單位又找不到合適的大學生。有很多學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其原因從學校教育方面來看:主要是存在教育忽略了市場需求的問題。學校在專業課程設置和教育培養方面只注重學校的條件,而忽視了市場的需求。大學畢業生還必須從自身來找原因。世界上的事情並不都是天遂人願的,有些客觀因素難以改變。在我們改變不了客觀環境的時候,我們必須改變自己。當前首要的一個問題是大學生要改變就業觀念。從我們中國的情況來說,現在許多大學畢業生眼睛只盯著當公務員,進大型國企。這些有限的崗位成了人人都去擠的「獨木橋」。與此同時,許多民營企業,小型和微型企業人才卻極為缺乏,面臨「人才荒」、「招工難」。許多大學畢業生只盯著大城市,而中小城市和農村極需要有知識有文化的青年人才。因此,大城市人滿為患,形成「漂泊者」群體、「蟻族」和無所事事的「啃老族」,而農村和基層單位卻呈現人才的「空殼化」,造成了人才缺乏與過剩、就業難與人才荒並存的現象。從大學教育來講,大學並不只是傳授知識和做人的道理,同時還應該向學生灌輸正確的就業思想。使學生懂得:萬丈高樓平地起。第一個工作崗位和收入固然重要,但不能決定終身。最關鍵的是鍛煉能力,為今後的事業發展奠定基礎。關於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可以上圓夢園公益免費培訓中心,有挺好的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的培訓指導視頻講座。還有討論群:212+360+239

⑵ 2018年大學生就業情況如何

6月11日,「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以下簡稱「報告」)在京發布。報告顯示,201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月平均收入為4317元,比2016屆(3988元)增長了329元,比2015屆(3726元)增長了591元。從近三屆的趨勢可以看出,應屆畢業生起薪持續增長。

根據報告,201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91.9%)與2016屆、2015屆(分別為91.6%、91.7%)基本持平,高職高專就業率首超本科,未就業人群中近半數仍在求職。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最高的學科門類是工學(93.5%),其次是管理學(93.2%),最低的是法學(85.3%)。

根據報告,2017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後就業最多的行業是「教育業」,其中有六成左右集中在中小學教育機構。而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最多的行業是「建築業」,就業比例增長最多的是教育業。同時,報告指出,製造業對大學畢業生需求減少,信息技術相關崗位佔比增加。

從就業滿意度來看,北京是「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中就業滿意度最高城市,杭州是新一線城市中就業滿意度最高城市。

⑶ 大學生就業現狀

摘要:現如今,由於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業已經成為當下的一個熱點的社會問題。而就業形勢的嚴峻,意味著就業轉型對於解決就業困難、勞動力過剩等一系列就業問題的重要性。中國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圍繞中國大學生就業現狀展開,分析了影響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因素包括有:社會因素、高校因素和用人單位的因素。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現狀 就業困難 原因
一、中國大學生就業現狀
(一)大學生畢業人數基數不斷增長
當前,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基數大,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非常大,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近年來,伴隨著中國對教育的重視與發展。大學教育的普及,高校大規模擴招使大學生畢業數量一直處於一個遞增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的增加,大學畢業生群體的就業問題將會變得更加的突出。大學生就業現狀最大特點就是:就業基數大,就業人數增長迅速。目前,就業市場的供需能力不足,就業崗位的競爭大,大學生群體的幾何式增長與就業崗位數量之間的關系失衡,更多的大學生無法走上就業,大學生的就業率下降,大學生就業形勢很不理想。大學生就業人數的增長使我國就業形勢更加的嚴峻。
(二)就業區域集中
大學生就業區域結構分布不合理,就業區域的分布存在著一系列不平衡現象

⑷ 現在大學生就業形勢如何

現在大學生就業,應該說形勢還好。
由於中國老齡化的出現,年輕人找工作內應該不難。
但是想找容份高工資、工作輕松、朝九晚五。這樣的工作的話,肯定有不少難度。
如果可以吃苦,不怕環境差,先要鍛煉自己,這樣的工作應該有的選。
先放下身價,找到適合自己,有發展前途的工作,就OK了。

⑸ 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三成未找到工作、五成缺社會經驗、七成期望值過高 >> (轉載《科技日報》)
大學生就業難是近年來困擾我國社會的一個突出問題。特別是2006年,我國應屆畢業生人數激增至413萬,就業形勢更顯嚴峻。近日,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聯合發布了「200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該報告對今年大學生就業狀況作了詳實分析,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此次問卷調查以填寫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人員共向全國近百所高校大學本科畢業生發放調查問卷4000份,回收率為86.88%%。該調查對44位服務於不同類型用人單位的人事部門、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以及具體部門的負責人所進行的訪談結果,與大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基本吻合。

缺乏社會經驗制約就業

調查結果顯示:高達52.14%的大學生將「缺乏社會經驗」視為最困擾就業的主要因素。另有24.14%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有19.86%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

而從用人單位對各種能力的要求來看,要求最多的是環境適應能力,高達65.9%%,其次是人際交往能力(56.8%%),然後依次是自我表達能力、專業能力和外語能力。用人單位表示,大學生與其他的就業群體相比,缺乏工作經驗是其明顯的劣勢。

此外在接受訪談的單位中,有59.1%的用人單位認為當前大學的課程設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單位明確提出,課程設置不合理是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一個制約因素。

近三成單位有性別傾向

據調查顯示,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比例為55.71%%,而女性畢業生該比例則為41.08%%。可見,求職者的性別對於求職成功與否還是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

而且也有27.3%%用人單位也表示進行人員招聘時有性別傾向,有72.7%%的單位認為在招聘時沒有性別傾向,但會考慮到工作性質、崗位要求來招收不同的性別。

除性別因素外,地區差異是影響就業水平的另一重要因素。數據顯示,東部地區高校「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學生比例為62.43%,中部地區高校「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學生比例為47.88%,西部地區高校這類學生比例為41.73%,東北地區比例為43.39%。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部四個地區的就業狀況呈梯狀分布,表明大學生總體就業水平與大學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種相關性。

薪酬要求日趨理性

薪酬一直被比喻為大學生就業理性程度的「風向標」。而這次的調查顯示,大學生大多已走出開價虛高的誤區,有6成以上(66.1%%)的學生將月收入定位於1000—2000元之間。在大學生對收入要求日趨合理的同時,有1.58%%的大學生提出了「零工資」,這折射出大學生對個人發展機會的極度渴望、對自己能力和職業前景的復雜心態以及面對就業窘境的無奈。

報告中顯示,有77.3%的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生存在期望值過高的情形,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其中,在就業地區的選擇方面,大學生「重東部,輕西部」、「重大城市,輕中小城市和農村」的想法仍沒有得到明顯改觀。

「托熟人」成求職主要途徑

特定的社會關系網路影響整個用人環境的公正、公平,但就個體而言,它仍不失為進入就業市場、尋找就業機會的重要途徑。本次調查結果就顯示,有41.61%%的學生認為通過家庭和個人關系、托熟人是求職最有效的求職途徑;來自大城市的學生中,比例更高達51.29%%。 對於此次調查,出席報告會的有關專家給予了充分肯定。民盟中央秘書長高拴平認為,該調查報告系統、深入、詳實、可信,是他近幾年看到的較好的一篇研究報告。

同時,他就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提出了三點意見:第一,政府要提高政策有效性,完善調控體系。另外,政府部門應建立健全的就業信息網路和檢測、預警系 統,制定鼓勵大學生就業的有效政策,引導大學生合理流動。第二,大學生自身要轉變觀念,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第三,要面向市場,深化教育改革。教育主 管部門要加大和促進高校的教育改革,進行高校學科建設及專業結構的合理調整。高校應把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作為轉變辦學理念的長期工作,樹立新的質量觀,以市 場為導向,按照寬口徑、厚基礎、靈活專業方向的要求,不斷調整學科和專業結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大學生。

⑹ 現在大學生就業現狀

現在我國大學生就業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大批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這種現象表明,我國大學生就業系統出了問題,用人單位的崗位越來越少,但是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這其中的矛盾已經到了無法調節的地步。那麼我國大學生就業的現狀是什麼樣呢?

我國現在的產業發展不平衡,各種人才結構不平衡。我國急需技術型人才和高管理技能型人才,但是大學卻無法培養這些人才,導致人才結構不平衡,用人的崗位找不到合適的人才,不用人的崗位人才濟濟。我國當前企業求才若渴,高級管理、高級技術人才缺口大,不同區域、不同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我國國民整體素質不高,雖然是人力資源大國,但面臨著嚴重的人才短缺問題。截至2009年底,接受大學教育的人口只佔總人口的4%。國際比較研究表明,我國人才培養比率遠遠低於發達國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也高速發展,大部分學校紛紛擴招,導致大學生研究生泛濫,大學生研究生早已不如往些年值錢,含金量大大降低。一有大型招聘活動,找工作、換工作的人都會爭先恐後地去招聘會,很多人花了錢,雖然進了招聘會,卻連和招聘官交談的機會都沒有,很多人投了簡歷就如石沉大海。很多的大學畢業生感嘆:「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實在太難了。」據估算,2008年全國至少有100萬名畢業生面對「一畢業,即待業」的窘境。

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多,但是工作崗位卻是不變的甚至工作崗位有所減少,這就導致這兩者之間的供需不平衡矛盾越來越突出。很多人讀大學就是為了能找到一份好的或者說滿意的工作。為什麼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讓大家困擾呢?就目前表面形勢來看,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供過於求。資料表明,從2001年至200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114萬增加到611萬,是擴招前的5倍;然而,用人崗位增加的比率卻遠遠小於此。

大學生剛剛從校園邁入社會,想法未免幼稚,思想不成熟,對社會懷有很大的期望與幻想,可現實往往很殘酷。大學生對自己心中嚮往的生活太過憧憬,可現實往往打破幻想。不高的薪水讓畢業生們大失所望。很多大學生讀書的初衷是為了找到一份好的、滿意的工作,剛剛畢業,一踏入社會,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找到一份條件較好,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準的工作。從而對相對較低的薪水崗位不屑一顧。理論是書本上的,不會把理論應用於社會實踐,學得再多也等於無用之才。所以,不管是什麼樣的大學生,關鍵是看能不能把理論用於實踐。

雖然現在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但我們仍應對未來充滿希望。在大學期間,我們要努力學習充實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和個人能力。因為不管到了了什麼時候,我們社會都需要有真才實學,踏實肯乾的年輕人。只有先提升自己,我們才有資格去挑選別人。雖然未來的道路難免艱險,到我們仍要披荊斬棘,一路勇往直前。

⑺ 近年大學生就業情況

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 . 想做什麼? 首先問五個問題:我要去哪裡?我在哪裡?我有什麼?我的差距在哪裡?我要怎麼做? . 以上五個問題涵蓋了目標、定位、條件、距離、計劃等諸多方面, 只要在以上幾個關鍵點上加以細化和精心設計,把自身因素和社會條件做到最大程度的契合, 對實施過程加以控制,並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知曉趨利避害,使職業生涯規劃更具有實際意義。 做好職業定位 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會定位的統一, 只有在了解自己和職業的基礎上才能夠給自己做准確定位。 檢視個人特質 (一)慾望(Desires)) (做事的能力)在此人生階段 ,你究竟要什麼? (二)能力(Ability) 你擅長什麼?(一般技術以及特別技術) (三)性格特質(氣質、性質) (Temperament) (氣質、性質)你是什麼類型的人?在何種情況下有最佳表現? (四)資產(Assets) (有形與無形)你有什麼比別人占優勢的地方? 每個人群都需要定位,其目的是保證自己持續地發展。 但是各個群體定位的重點不同:定位重點在於澄清自己有什麼。 過高或者過低估價自己,過於看重自己的文憑,或者看重自己的成績,有的過於低估自己身上的潛質, 所以,既需要認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會需求,以求定位準確。 在大多數情況下,正確的思路是,做你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做你喜歡做的事 找工作同做其它事情一樣, 也有方法和技巧。 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做事的能力,而是因為他們在找工作過程中沒有運用正確的方法和一定的技巧。所謂技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⑴.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知識、技能、性格、愛好以及身體狀況等。找工作之前,你必須先對自己有全面的認識,一定得知道自己能做那方面的工作,不適合做哪方面的工作。找工作不能眼高手低,明明自己沒有能力做的工作卻偏要做,那結果一定是被拒之門外的。 ⑵.了解你所選擇的職業和行業。了解職業崗位的工作內容、工作性質和對從業者素質的要求。可以向親朋好友中做過相關工作的人了解有關情況,也可以向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其他人請教,他們經驗豐富,體會深刻,能給你提供具有指導意義的信息,他們工作過程中的失敗教訓,對你可以起到預防的作用,而他們的成功經驗又是你可以借鑒的。 ⑶.自我推薦。在了解自己和工作的基礎上,就開始求職了。求職就是尋找和得到工作的過程,通常包括獲得用人的信息、爭取面試、談話、簽約等環節。找工作就像推銷商品一樣,要讓顧客買你的產品,你必須告訴對方,你的商品質量如何的高,價格怎樣公道,才能吸引人們來買這種商品。同樣,找工作時也要圍繞著「我真正有能力做好這份工作,而我提出的要求也是十分合理的」這樣一個中心來展開。一定要學會推銷自己,這樣別人才會認可和錄用你 . 祝您找到稱心的工作、開始美麗人生!~ ....

⑻ 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1.就業人數龐大,就業高峰持續時間長,形勢嚴峻

自從2000年以來,畢業生的人數每年都在增加,2011年畢業生的人數是2001年的5倍多。據教育部統計,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280萬,截至當年9月1日,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到73%;2005年畢業338萬大學生,截至當年9月1日,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2.6%;2006年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激增至413萬,全國大學生就業率為76.69%。

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495萬,平均就業率達到70%;2008年全國畢業生人數為559萬,大學生就業率為70%;2009年高校畢業生611萬,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74%;2010年的大學生畢業生630萬,截至7月1日,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2.2%;2011年大學畢業生人數達660萬,在201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劉延東表示,2011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初次就業率達到77.8%,連續9年保持在70%以上;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680萬人,700多萬名中專、職高、技校等也將集中進入就業市場,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仍將會集中顯現。

2.存在結構性「供過於求」的現象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是比較旺盛的,目前我國專業技術人才仍然是供不應求的。但是由於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結構、職場、經驗准入要求等市場需求因素發生的變化與大學生適應這一變化所需的知識結構、專業素質、職場經驗,就業觀念、信息佔有、高校分布和專業人數分布不匹配,引發了職位空缺和失業並存現象。

⑼ 大學生就業形勢現狀

有數據顯示,近6成畢業生深感就業壓力,有76%畢業生通過綜合型招聘網站求版職,視頻面試普及權率近半,2020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平均起薪為5290元/月,工學專業就業收入更高,機械工程專業以6851元月薪位居榜首。

熱點內容
清華大學郵局營業時間 發布:2025-08-20 20:57:01 瀏覽:227
優秀的大學生簡歷 發布:2025-08-20 20:54:19 瀏覽:701
美國大學日照一中 發布:2025-08-20 20:49:11 瀏覽:637
大學爾雅課程截止時間 發布:2025-08-20 20:42:37 瀏覽:945
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倪青 發布:2025-08-20 20:18:45 瀏覽:178
廈門大學廣告系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20 20:16:37 瀏覽:11
大眾大學生 發布:2025-08-20 20:16:23 瀏覽:140
上海大學機械專業學碩 發布:2025-08-20 19:49:59 瀏覽:57
大學管理學老師第一堂課開場白 發布:2025-08-20 19:46:53 瀏覽:802
美國門羅大學怎麼樣 發布:2025-08-20 19:45:04 瀏覽: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