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學生
1. 農村大學生怎麼辦
想那麼多干嗎,趕緊找份好工作,好好賺錢。當然也不難純粹想著賺錢,要記得經常花點時間規劃自己的生活與未來。
2. 農村大學生和城市大學生有什麼區別
同樣是大學生,農村大學生和城市大學生之間的差距是很大的,這種差距不僅僅是在外貌上,還有在思想上、心理素質上以及其它方面。首先,農村大學生和城市大學生的成長環境是不同,農村大學生除了學習以外,還需要幫助自己的父母干農活,除此之外他們沒有任何的娛樂活動,還承受著很大的壓力。
總的來說,由於受教育環境的不同,以及家庭成長環境的差異,農村大學生和城市大學生之間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而且差距也比較大,要想擺脫這種現狀,還得依靠國家和自己,國家要加強對農村的政策扶持,加強農村教育,同時自己也要保持一顆向上的心,不斷的鞭策自己。
3. 農村大學生的未來怎麼回事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3年應屆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從畢業生的城鄉來源角度分析,農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生成為就業最為困難群體,失業率高達30.5%。不少專家認為我們的教育體制已逐漸失去了承載階層流動的職能。(10月18日《中國青年報》)
「貧二代」雖然比不了「富二代」那樣惹眼,但是大學生「貧二代」卻是非常值得關注的特殊群體。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成為許多家長的持家准則,尤其是在貧困家庭當中,家長把教育視為下一輩人擺脫貧困的唯一出路,也看作是改變未來家庭命運的稻草。然而,現實總是那麼殘酷無情。許多學生因為經濟問題而止步於大學門前,即使那些有幸接受高等教育的農村學生在畢業時也很難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總之,農村大學生「貧二代」唯一的出路——教育,現在變得越來越窄。高失業率意味著大學4年的書本知識並未給他們帶來一份體面的工作,意味著他們無顏面對父老鄉親,意味著「貧二代」中本來最有希望依靠知識改變命運的這一部分人,他們的夢想還未出發,在現實面前就已折戟。盡管如此,不少農村貧困家庭大學生還是通過繼續求學加深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希望改變自己的命運,因為對於他們來講上學是必答題不是選擇題,他們別無選擇。然而,如今的社會現狀對於本已貧困的家庭來講無疑是雪上加霜,更可怕的是這種現狀會導致貧困的代際傳遞。究其緣由勢必與學生的家庭情況、學業情況、心理健康、社會狀況等因素有關,關鍵點還是在信心問題上。
當學生因貧困遠離教育,當教育失去原有的階層流動職能,當社會缺少了公平、公正……,貧困大學生就會缺乏社會信心,就會看不到希望,就會被迫接過父輩傳下的「貧窮」。長此以往,貧富差距便會趨向穩定化和制度化,成為一種很難改變的社會結構,社會階層流動通道也將被嚴重堵塞。因此,需要更多的社會力量介入,提升貧困大學生的社會信心,阻止貧困的代際傳遞。
提升貧困大學生的社會信心,不僅僅是依靠單一的某個主體的助學行動,而是需要社會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需要實現多元主體的協同合作,打破階層的固化,促進社會的流動,提升社會發展的信心。貧困大學生不僅自身參與協同合作中,還可以帶動更多社會主體的參與,促進更多社會資源的傾斜。這樣不僅能夠提升貧困大學生本身的社會信心,更能夠提升社會各個階層的社會發展信心。貧困學生的信心指數的提升,將會帶給學生對於學習、生活以及自己未來的強大動力,以致有效阻止貧困的代際傳遞。
4. 農村大學生很少嗎
農村大學生並不少,只是農村學生的人數眾多,且學校的教學質量沒有城裡面優質,所以農村學生要讀大學比城裡學生難度更大,因為他們很少有條件能夠補課,全部靠的是自覺。
5. 農村大學生可享受哪些政府補貼
你指抄的是考上大學的補襲貼還是畢業生到農村工作的補貼?
如果是考上大學,一般是沒有的,除非村裡有設置考上大學的獎項,比如一本和二本
如果是畢業生到農村工作,國家有下列政策:
1、對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公益性崗位就業的,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對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其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就業的,給予薪酬或生活補貼;
2、對到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縣以下農村基層單位就業並履行一定服務期限的,由政府補償學費,代償助學貸款;
3、對有基層工作經歷的,在研究生招錄和事業單位選聘時優先錄取;
4、對參加「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三支一扶」(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項目的,給予生活補貼,按規定參加社會保險;項目服務期滿並考核合格的,報考碩士研究生初試總分加10分,高職(高專)學生可免試入讀成人本科;今後相應的自然減員空崗全部聘用參加項目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
6. 農村大學生的出路在哪裡
當然是把學業搞好,其他都可以先撂開
7. 農村大學生的出路在哪
在現在的農村,廣大的農村孩子走出農村最主要的途徑就是考學,這是變成一個城市人的最主要的出路。誰家孩子考上大學那是一個家族的驕傲,是眾多農村家長教育孩子學習的榜樣。村民們對知識總是無條件尊重,在他們看來孩子只要是考上學就算有出路了,就可以進入上流社會了。
但是,命運也農村大學生們出了一道詭異的選擇題:你要去讀大學就要舉家借債,而後跳出農門,畢業後背負著經濟和道義上的雙重債務;或者就老老實實娶妻、嫁人,生子。像祖祖輩輩一樣永遠生活在那片土地。
這是一個很沉痛的話題,沉痛得令人無法言說;這是一個被掩蓋的問題,它總有一天會如火山一樣爆發:他們已經整個的離開了上流社會的圈子,他們只是摸爬滾打在社會的最底層!曾經的北大生賣糖葫蘆串,曾經的支援西部的學生一無所有的歸來,這都是這個社會正在發生,正在進行的一幕!
他們喪失了土地,也很少城市裡的工作機會;他們在適應環境的生存能力上,甚至比不上最普通的打工者的一員。大部分人沒有技術,也沒有在實際生活中的工作歷練,他們從一邁出學校大門開始,就被扔進了一個地獄般的深淵。他們要完整的面對這個誠信喪失了的社會,而學校的教育又教育他們要作一個生活的高蹈者。漫漫長路,他們的每一個人,都幾乎停留在路上。即使那些被認為成功的佼佼者們,他們在巨大的房價和生活資料的必需品開支過程之中,也對未來持悲觀的態度!
1997年整個不包分配製度的實行,可以說是農村大學生命運發生根本改變的一個分水嶺。在這以前,他們中的一些人,通過自己自強不息的努力,同樣有進入社會高層,進入主流社會的機會;但到了1997年之後,這扇門被徹底關閉了,他們既不被承認為城市人,也沒有了農村戶籍的認同感,他們都只能在這個社會的各個角落裡漂移。
政府機關,還有事業單位,當教育產業化的政策實施以後,這些原來通過分配得來的或多或少的工作崗位,現在已經幾乎被城市裡擁有各種關系和巨大社會資源者享有;而這些,即使在古代封建社會,這些維持社會和諧,促進社會不同階層正常流動的門檻,現在已經被完全堵死了。也許,有人會提到一年一度的公務員考試,但對於龐大的官僚隊伍而言,它拿出來公開競爭的職位並不算多,而即使這樣微少的職位,也要面對許多潛藏暗流的影響。
我從來反對極端,但如果真有那麼一天,當這些農村出生的大學生們,在盡自己的畢生努力之後,還發現自己僅僅只能掙扎在溫飽線上,地無一嶁,房無一間,換成是你,又會怎麼想?你會說,自己是為了貢獻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嗎?房子問題,由於某些官僚的腐敗和房地產商的運作,使這些人對它望洋興嘆;靠打工掙錢,沒有任何社會保障的現實,又使他們一輩子惶恐不安。
8. 農村大學生現在是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了,聽說現在大學生特別多,農村出一個大學生是不是很難呢
有什麼難的?你說難在哪裡?你以為大學生是用錢買的嗎?要說有錢,現在的專農村人不比城市人差的屬。不知道你憑什麼說農村出一個大學生很難的。估計你是老思想。現在的社會已經不一樣了,農村大學生多得是,而且出大學生比城市容易。
9. 為什麼普遍,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混的都很差
去除掉個例,很多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生,很多確實因為「出生致貧」,可以說很多時候人生未來的命運,很大程度在他們出生時就已經被決定。
環境和出身作為外部原因,往往很容易被人們所忽視。
但我們不要因此就自甘墮落,放棄自己的人生。很多時候,只有認清現實,我們才能有所突破,找到應對的辦法。
我們先找到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比同齡人的城市孩子成功更加困難的三點原因。
因為來自農村,父母的眼界其實也是非常有限的。他們大概只能告訴你好好照顧自己,在學校裡面要好好學習。但其實99%的農村學生,在大學里是非常迷茫的。
他們知道按規矩去聽課,也知道要順利拿到學位,但是很多人對於未來的職業規劃,可以說幾乎沒有。
因為經濟壓力,也為了早點減輕父母的負擔,在就業和升學面前,很多農村來的學生會選擇就業這條道路。甚至在選工作的時候,不敢去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因為失敗的後果無法承擔。
10. 農村大學生的出路在哪裡
看到這個問題,我覺得我有必要講講我大學的第一任班主任。
我的這個班主任啊,不單來自農村,而且個子不高,身材有些單細,相貌也一般,平時又不苟言笑。
屬於大多數女生不會留意不會正眼看的類型。
但我上學時見過他女朋友,長發披肩,身材高挑,美麗大方。不能說是萬里挑一,也是千里挑一了。
我昨晚去廣西大學的官網上看了看,他已經是教授了,而且從一些新聞通稿中看,似乎已經是副院長了。但你們知道他多大嗎?我告訴你們,他是80後!
從他的經歷,我讀到了四個字——「努力」與「收獲」。
因為大學時做班幹嘛,而他當時正讀博士,很忙,我們都很少能見到他,但他每次去上海前,都會給我發簡訊,告訴我他去上海了,他回來後,我也經常去找他,向他匯報學生工作。有一次,我又去他辦公室找他,看到他正在寫論文,當時我就驚呆了:他用全英文寫,手邊連個字典都沒有,但卻運筆如飛,啊不,應該是運「鍵盤」如飛。
那時我才知道,他單薄的身體里,蘊含的是巨大的能量。
而且,跟他交往的四年裡,我發現他既思維縝密,理論性強,又通人情世故,懂變通,關鍵的是勤奮、努力、目標明確。實在是一個難得的人生導師,可惜我永遠也無法像他一樣擁有強大的內心和強大的學習能力。
從他的經歷上,我找到了農村大學生的一個出路:勤奮、努力、目標明確、路徑適合,就能收獲自己想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