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文獻
1. 有關大學生誠信的論文及參考文獻
誠信,即「誠實、守信」之意。誠實就是對他人開誠布公,不隱瞞,不欺騙;對自己為善去惡,光明磊落。一句話,誠實就是表裡如一,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守信就是信守諾言,講信譽,重信用,忠實履行自己承擔的義務。誠與信是辯證統一的,誠信的基礎是誠,如果人人都誠實,那就必定是一個可信任的社會。誠信是維系一個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體;誠信是人類的美德,是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內容之一,不僅是公民待人處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個人立身處事的根本原則,而且是公民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誠信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和道德水準的重要標尺,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誠信問題,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事關個人、單位乃至國家、民族形象,是一種重要的競爭力。社會呼喚誠信,個人、組織、市場乃至國家需要誠信。高等學校教育應特別關注誠信,充分認識誠信教育的社會價值,積極探索誠信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徑,養誠實守信的大學人才。既然誠信是大學生立身處世之本!那麼當代大學生應怎樣樹立誠信品質呢?首先分析一下大學生目前面臨誠信危機的原因: 大學生自身心理素質不成熟、社會閱歷淺、責任意識薄弱、思辨與分析能力欠缺是大學生「誠信危機」產生的主觀原因。但是在當代大學生身上還是有很多優點的,如:文化層次較高,掌握現代科技知識;思想開放,傳統保守的觀念較少;競爭意識、進取意識較強,富有創新精神等。但也存在眾多缺陷:他們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是在父母細心呵護下成長,雖然生理上已成熟但不少人心理素質並不成熟,經常表現出以我獨尊、心理逆反、不願接受紀律約束等弊病;他們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少,社會閱歷淺,對社會上多種不良現象缺乏清晰認識,容易將一些負面的現象當成社會的本質;他們雖然自我意識較強,但責任意識薄弱,在「義」與「利」面前往往選擇後者;在當今改革開放的情況下,各種文化沖蝕著祖國,由於他們缺乏冷靜的思辨分析能力,加上自控能力較弱,容易迷失方向,放鬆對自己的自律致使遭遇誠信淪陷。 當前在大學生中開展道德建設非常必要,大學生應該在「修業」的同時加強「修身」,防止大學生知識水準與道德水準嚴重失衡的現象發生。學校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應該克服純文化課的傾向,即過分注重德育課程的知識化和分數化,淡化了德育課程的人文精神,把德育變成了一門普通的文化課,這樣就會把大學德育的靈魂淡化掉。 作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所處的時代正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對大學生提出了更新的挑戰。我們是國家的未來,我們肩負著建設國家的重擔。這並不只是需要堅實的知識底蘊,而且需要堅定的意志,創新的能力,誠信的品質等等。而這些條件中最重要的就是誠信品質。古人雲「一言足以興邦,一諾豈止千金!」這就是最好證明。 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則,也是公民道德的一個基本規定。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孟信的人,家裡很窮,無米下鍋,只有一頭病牛。一天他外出,他的侄子將牛牽到集市上賣了。孟信回來後非常生氣,責備他的侄子不該把病牛賣給人家,並親自找到買主將錢如數退還,牽回了自家的病牛。透過歷史的煙塵,我們看到孟信手中牽的不只是一頭病牛,而是一條誠信的纖繩。 從這個小故事中不難看出誠信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不僅如此學生誠信被視為「立人之本」、「育人之本」,孔子的「民無信不立」,更是把誠信提高到關系國家興亡的重要地位。因此盡管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涉世雖淺,眼光雖薄,心靈雖弱,但憑著一份執著,靠著一份不輟,攜著一份堅強,我們追求著一份美好的信仰,尋覓著永恆的美德,追求著一種有血有肉的人格魅力――誠信。誠信是大學生的一張身份證,誠信讓我們更清楚自己的責任。面對社會給予我們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必須緊握誠信著張蓋有特殊印跡的身份證 然而在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人們的價值觀念出現多樣化趨勢,學生的需求和發展呈現出多層次性。許多人忘記了誠信,丟棄了這個我們千年不變的民族信念。他們信仰「今人貪利祿而不貪道義,要做貴人而不要做好人。」這些人由於種種原因迷失在「利」的旋渦里,他們只看到了眼前微小的利益而放棄了長遠豐厚的利益。我們現在雖然處在校園之中,並沒有真正的接觸社會,也無法真正體會到誠信帶給我們的便利與利益。但這也是微型社會,我們都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因此我們也要嚴守誠信這個規則,把它運用到我們生活的一點一滴當中,也許在潛移默化中誠信就融入到我們的血液中成為我們的一部分。現在我們的國家正處於市場經濟環境下,信用是重要一環。而作為肩負建設祖國重任的我們,除了要具備豐富的知識,還要擁有誠信的品質。如果說社會是一座大廈那誠信就是這座大廈的基礎,沒有誠信,大廈就會倒塌。 另外,誠信在人際交往中也很重要。你誠信,別人通常也會誠信。這樣,群體關系會非常好,這是一個互相影響的過程。 有誠信品質的人具有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認可自己依賴自己,我認為,要作到讓人認可與依賴一定要誠信。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系對我們今後的發展有不可估量的幫助。 誠信是做人的資本,因為它是自我把握的尺度;誠信是一種道德上的准則,因為它可以使我們彼此信任,平等相待.
2.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相關文獻
①首先你要明白,成為合格的大學生,你首先是你自己。初進入大學,失去了內高中的束縛,人,難免會懶容散。可以迷茫一陣子,卻不能迷茫這個大學生涯。
②對自己的大學生活,要有規劃。樹立一個目標,想想自己要實現什麼。學習什麼,除了學好自己本身專業以外,是否還可以培養一些其他的興趣。
③大學不要隨波逐流,別人刷夜玩游戲,你也玩游戲。你要明白自己的目標。任何時候,多讀書,都不是壞事。高中忙著高考,沒有讀過的名家名著。正好可以利用大學里空暇的時間,多讀書。
④看好的電影。試著寫影評。藝術可以熏陶,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哪怕你以後不會從事跟藝術相關的工作。但是藝術是心靈的享受。會讓你與眾不同。
⑤如果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做一些兼職。在不耽誤課業的前提下。豐富自己的社會閱歷。等到你工作的時候,也可以當做是資本。
⑥除了自己的本專業以外。可以選擇一兩個其他自己感興趣的科目是試讀。不要盲從別人,也不要將就,為了自己心中的目標,努力。
3. 有關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1、俞曉勤等在《當前畢業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分析》在調查了當前畢業大學生就業情況的基礎上,分析了影響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最後從國家,高校及畢業生自身三個方面提出了對解決畢業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與建議。
2、王娜在《高校就業預測模型的初探》中採用多種預測模型,結合北京林業大學的實際就業數據,構建了一個就業預測系統,從就業的若干方面對我校的就業情況進行預測。
3、董世傑在《大學生成功就業研究》中採用實證調查與文獻資料分析的方法,在對當前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大學生成功就業率下降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從就業准備、就業觀念、就業指導、專業設置和就業市場方面,分析了大學生就業不成功的原因。
4、趙明君在《淺析當前大學生就業狀況分析及教育對策》中從社會原因、學校原因、家庭原因、學生自身的原因這四個方面闡明了影響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的因素多層次的。
5、慕麗娜在《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現狀和對策》中從金融危機的影響為背景,提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途徑是: 國家政策的扶持、高校自救措施、加大就業指導、提供優惠傾斜政策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等。
6、吳宜在《大學生就業情況分析及對策研究》中明確指出輔導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要發揮輔導員的基礎性作用,實現宏觀就業指導與微觀就業指導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大學生文獻擴展閱讀:
隨著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大學生意識到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不少大學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開始進行職業規劃。調查顯示,大學生最想得到的就業方面的輔導為職業規劃輔導,比例達到了34.9%。
祝紅艷指出,大學生在低年級時比較難以制定出系統的職業規劃,但在進入大學以後,應該逐漸形成一個大致的目標。就業、考研或是出國,無論是哪一種,制定最基本的目標後,就應該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略有側重。
「如果選擇就業,則應該開始有計劃地考慮自己未來想從事哪個行業或者哪個職業的工作,逐漸摸索自己感興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時調整,並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實習工作。」該專家稱。
4. 大學生畢業論文怎麼找參考文獻
建議你選題後,先看一些參考文獻後在開始撰寫畢業論文。從知網,萬方,超星,維普搜關鍵字找參考文獻。知網比較權威以及全。
5. 大學生職業規劃書參考文獻
電廠熱能動力裝置
6. 如何解決大學生學業困惑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即引文出處)的類型以單字母方式標識,具體如下:
M——回專著 C——答論文集 N——報紙文章
J——期刊文章 D——學位論文 R——報告
對於不屬於上述的文獻類型,採用字母「Z」標識。
對於英文參考文獻,還應注意以下兩點:
①作者姓名採用「姓在前名在後」原則,具體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應為:Cowley, M.R.,如果有兩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變,&之後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後面,如:Frank Norris 與Irving Gordon應為:Norris, F. & I.Gordon.;
②書名、報刊名使用斜體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7. 大學生網路社交調查報告參考文獻有哪些
[1] 尚瓊瓊. SNS與網路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探析[J]. 青年記者. 2010(11)
[2] 李園園. 校內網對大學生的影響[J]. 青年記者. 2009(17) [3] 梁世敏,孫理,張麗偉. 基於校園SNS網路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初探[J]. 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2)
[4] 朱峰,呂偉. 校園SNS時代青年網路社會人際交往行為透視——以校內網現象為例[J]. 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 2009(03) [5] 劉文娟,袁文芳. 校內網的SNS人際傳播特徵分析[J]. 東南傳播. 2009(05)
[6] 陳卉. 社會性網路服務(SNS)流行原因分析[J]. 新聞世界. 2009(05) [7] 汪陽. 大學生校內網上交友狀況調查——以蘭州地區為例[J]. 青年記者. 2009(11)
[8] 張楠,錢艷麗. SNS網路社區的出現及走紅——以校內網為代表[J]. 今日南國(理論創新版). 2009(03) [9] 張丹. 利用校園SNS網路開辟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式[J]. 才智. 2009(08)
[10] 郝若琦. 淺析基於Web2.0時代的校園SNS網站的盛行原因[J]. 東南傳播. 2008(12)
[1] 劉蕾. 試論網路交際對大學生心理發展的負面影響及對策[J]. 教育與職業. 2009(12)
[2] 阮敏爾. 大學生虛擬生存的影響及對策[J]. 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3) [3] 伍安春,張新福,余惠瓊. 網路對大學生道德的沖擊及對策思考[J]. 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3)
[1] 田卉,柯惠新. 網路環境下的輿論形成模式及調控分析[J].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0(01)
[2] 杜駿飛,魏娟. 網路集群的政治社會學:本質、類型與效用[J].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1)
[3] 葛晨光. 高校網路論壇輿論形成及引導芻議[J]. 南陽師范學院學報. 2009(11)
[4] 劉建. 高校網路輿論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其引導[J]. 南陽理工學院學報. 2009(05)
[5] 王一春. 試論當代大學生網路憤青現象[J]. 上海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9(03)
[6] 周千賀. 傳統媒體和網路的輿論監督及其互動[J]. 青年記者. 2009(23)
[7] 任海. 高校校園網路輿論的形成、特點及引導策略[J]. 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2)
[8] 陶曉華,高健. 高校校園網路輿論的現狀、影響因素和引導策略[J]. 南方論刊. 2009(05)
[9] 李雪瑩,鄧飛. 從傳播學視角看高校網路輿論及其引導[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9(14)
[10] 倪曉莉,陳思路,顏虹. 網路依賴行為研究及其干預模型的理論構建[J].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2)
8. 論大學生怎樣實現人生價值參考文獻
大學生的價值觀與他的世界觀人生觀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就首先我們要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
1.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是迄今為止最科學的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實現了兩次歷史性的突破,一是確立了毛澤東思想,二是確立了鄧小平理論。不好,但只要善於總結,舉一反三,認識規律,就可以變壞事為好事,把工作做得更好。
2.其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三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人的一生應當是不斷的快樂的積累才構成幸福。
其次選擇高尚的人生觀。人生觀是可以選擇的。不同的人生選擇,決定著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選擇表現出不同的人生態度,體現著不同的人生觀。
再次人應當追求高尚的品格。樹立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
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我們當前在校大學生們正面臨著人生發展的最為關鍵的時期。時代要求我們要在學習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對和思考如何正確處理個體與社會的關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我們要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奉獻,這些都是我們將來面向社會和生活所必須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質。其中,我認為最核心的就是學會如何做人,學會做一個符合國家繁榮富強與社會不斷進步發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學會做一個能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並使之能協調發展的人;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話,做一個有利於社會、有利於人民、有利於國家的人。這就要求我們每個在校大學生,必須從現在做起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價值觀對我們大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幾乎每時每刻都會碰到的問題。我們做事說話經常考慮:「有沒有用?」「有沒有利?」「值不值得?」「用」、「利」、「值」是一種價值判斷,我們贊美傑出人物的高貴品質時常說「比金子還珍貴」,我們指責某些人的不道德時,常說真「不值錢」。「金子」、「錢」是一種價值判斷。毛澤東同志贊揚張恩德「是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還重。」這也是價值判斷。
1.正確地對待權力、地位、金錢。
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起仗難定,在潮頭風光時要看到落到潮底的危險性,在潮底的時候則要有向高峰沖擊的信心和行動。當年林崗一生坎坷,屢受挫折,誰相信這位鞋匠的兒子能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呢?鄧小平三起三落,當年人們「批鄧」時,誰會想到若干年後,他為中國設計一副嶄新的藍圖呢?比爾·蓋茨中途退學時,誰會想到他能成為世界首富呢?這樣的例子多得數不勝數,世界上什麼樣的奇跡都可能發生,其前提只有一點:我還活著,我要努力行動,我有信心,這是人一生中最最寶貴的財富。
第二個重要的財富就是今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請萬分地珍視它們!你沒什麼大出息,可是你畢竟考上了大學,前途光明。家很溫暖——這份親情是財富,終生值得珍惜。雖然你沒有發財又很想發財,但沒有去偷去搶去騙去胡作非為,勤儉持家,雖然不富裕,可還是樂於助人,親戚關系融洽,同學朋友們喜歡與你在一起——這種善良品德、氣節操守、為人處世也是你彌足珍貴的財富。我們也許沒覺察到它們的重要,但它們終究會給你一份回報。
第三,你的抱怨表示你對現狀有所不滿意,你在試圖努力改變它們,在追求你想要的東西。這種慾望、上進心也是財富。
也許現在的不如意、逆境、挫折乃至苦難都讓你覺得難過,但這都是你的財富!人們常說,苦難是最好的大學,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業者,無一不是從苦難中走來的。在逆境中,我們會經受各種考驗與錘煉,百煉成鋼,成就我們非凡的意志品質和能力,「苦費心志,勞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逆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它看成結局而不是過程。
2.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系。
人是生活在現實和理想、物質和精神的世界之中的。現實世界、物質世界是人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理想世界、精神世界則是人生活的動力和價值取向。推動任何一個世界,都不能算是真正人的生活。我們主張每個人都應該有他一定的物質利益,反對的是將個人利益置於社會利益之上,唯利是圖、損人利己。我們提倡的是將理想和現實、精神和物質統一起來,將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結合起來,把個人理想融入全體人民的共同理想當中,把個人的奮斗融入到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奮斗當中。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樹立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不僅要有馬列主義、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等正確的理論為指導,更要勇於實踐,在具體的學習生活實踐中培養、形成和提升自己崇高的人生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