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考研率
1. 畢業大學生讀研究生的比率是多少
看什麼學校。985讀研率在25%,211在30%,一般一本在15%(這里是將考研考上的和保上的加一塊)
2. 一般2本大學的考研率多少——謝謝
雙一流高校2020年平均招收推免生1537人,比例在40-50.9%;而博士招生也面臨著相似的境遇:截至回2019年,42所雙一流高校答中;
41所均全部或部分院系通過「申請考核」制進行博士生招生,佔比高達97.6%,甚至有網友戲稱,傳統普通招考,起碼還有資格參加考試;而「申請考核」制,連「報名資格」都夠不到了。
(2)本科生考研率擴展閱讀
二本的學生考研一般在報考條件上和普通的一本學生是沒有差別的,考研院校在招生過程中也沒有哪些大學是官方發布不招收二本或是其他考研學生的,也不會在考研的錄取分數線上對二本學生或者一本的重點大學學生有特殊的要求和對待。
但是二本學生相對於重點一本院校的學生在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方面會相對要弱一些,這也是部分考研院校會對重點大學的學生更看重的原因之一。
對於二本學生來說,考研的成功率有多高也是要因人而異的,考研針對的是哪些有毅力和實力的考生,二本大學的學生也有很多專業素養和知識水平不凡的同學,憑借著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努力,這部分二本大學的學生在考研的成功率上也是很高的,並沒有重點大學和二本大學之分。
3. 在中國,大學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的比例是多少
據了解,目前我國在校博士生已超過13萬人,僅次於美國和德國。預計到2010年,我國回博士生培養規模將位答居世界第一。我國已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300多個,目前仍在不斷增加。
中國的本科、碩士生、博士生的比例是36:4.2:1。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美國10個碩士才培養一個博士,而我國4.2個碩士就培養一個博士,從而造成博士生的培養規模較大,培養質量、科研資金等無法得到保障。
由此目前我國在校碩士生超過50萬,而在校研究生超過500萬,至於專科生,由於開設的院校太多,並且專科生的資格考評不是特別嚴格,無法得到具體數據。
4. 本科生考研的比例是多少
每個學校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就業的前景不一樣或者學生個人的情況不一樣。非常好的都是出國就業,其次的就業,再其次的就考研唄,考研錄取率大約33%
5. 近幾年本科生和研究生占總人口的比例和趨勢是什麼
按2011年我國第來6次人口普自查數據,大學以上文化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8.93%,本科生佔比約2.7%
目前我國每年大學生錄取在700萬左右,300多萬本科,300多萬專科,專科人數稍多。
同時每年錄取碩士研究生在50萬左右, 比如2014年55萬,2013年53萬,2012年49萬。
同時每年錄取博士研究生在5萬-7萬左右,比如2014年7萬,2013年6.9萬,2012年6.7萬,2011年6.5萬,2010年6.2萬。
由於一些院校逐漸獲得碩士,博士授位點,所以在整體緩慢上漲。
(5)本科生考研率擴展閱讀:
本科生,即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層次的在校生、畢業生。區別於預科、專科,學生畢業後可獲學士學位。學制為二年制(專科起點兩年制本科),四年制(一般),五年制(醫學類、建築學)。在我國普通高考當中,本科錄取分為本科一批(一本)、本科二批(二本)和本科三批(三本)(2017年部分地區取消本科三批)。
研究生(Postgra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種學歷,一般由擁有碩士點、博士點的普通高等學校和研究生培養資格的科研機構開展,以研究生為最高學歷,研究生畢業後,也可稱研究生,含義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人。
6. 自考本科生考研的成功率有多大
雖然自考本科生考研的人數比不上統招本科考研人數,但是成功率卻不相上下。雖然學歷是自考本科學歷,與統招本科相比有所差距,但是自考本科生卻比統招本科生更加看重學歷,這是因為自考本科來之不易,通過很多努力才獲得而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自考本科生考研的成功率自然會提高。凡是考研的自考本科生,所付出的努力也更多。
近年來,自考本科生考研究生的人數逐年增多,已成為考研隊伍中一支值得關注的力量。本市每年有不少自考本科生實現了考研夢想。盡管他們考研的經驗和方法不同,但以下幾個做法是相同的。
揚長避短,發揮自身優勢
相對於普高生而言,一般自考本科生的專業功底較薄,在專業知識掌握的系統性上,身處的學術氛圍上,以及接觸的名師等「軟體」上的差距,幾乎成了他們考研成敗的決定因素。
考研,是拼心志、拼毅力的長跑,不僅是對考生們掌握知識的考查,更是對考生心理素質的考驗。自考本科生要揚長避短,發揮自學能力強、心理成熟的優勢,發揚堅韌、刻苦的精神,調整好心態,成功的幾率就會不斷提高。
重點復習,提高效率
考研沒有強大的動力是很容易「拋錨」的。學習上要注意提高效率,挑選精良資料,不被市場上魚目混珠、良莠不齊的各種教輔資料迷惑。要精簡高效,增強信心,做到有重點地復習,有針對性地復習,少而精地復習。
多渠道獲取正確信息
在考研的激烈競爭中,取得優勢的一個好辦法就是盡可能多地了解和佔有信息。各院校歷年的招生人數及報考人數,復試分數線及復試題型題目,錄取分數線及錄取比例,都是每個考生應該了解的信息。要多方面開拓獲取信息的渠道,上網查詢、登錄論壇、咨詢過來人、參加輔導班,都是可以採用的方法。
7. 為什麼管理類本科生考研率極低
考研一來是可以暫緩就業,可以讓自己沒有那麼大的就業壓力,另外一個,考研也可以讓自己的技能提高,畢竟研究生的學歷跟本科生的學歷找工作的待遇還是不會一樣的。
8. 自考本科生考研幾率
您好,符合來下列條件的自,可以報名參加國家組織的全國統一招生考試: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往屆本科畢業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後,經2年或2年以上(從高職高專畢業到2009年9月1日,下同),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且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和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人員,可以再次報考碩士生,但只能報考委託培養或自籌經費的碩士。
自考生和網路教育學生須在報名現場確認截止日期前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證書方可報考。
在校研究生報考需在報名前徵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4.報考研究生的年齡沒有限制,(從2014年開始執行)。
5.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歡迎向158教育在線知道提問
9. 醫學生考研率是多少本科學歷好就業嗎
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背景下,為現有的醫療/衛生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此同時,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也日漸嚴重,預計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數量將增加至4.87億,占總人口的34.9%,但眼下醫學人才卻顯得「捉襟見肘」。據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顯示,目前中國兒科醫師僅占醫師總量的3.9%,每千名兒童只有0.46名醫師;注冊護士約300萬名,醫護比1:1.4,與國際水平的1:2.7相差甚遠;中國約有6萬名執業范圍為全科醫學的執業(助理)醫師,僅占執業(助理)醫師總數的3.5%,遠低於國際上30-60%的平均水平。
對此整個醫療/衛生行業都加大了對人才的爭奪,據中國大學生一站式求職網申平台梧桐果數據顯示,近五年來醫療/衛生行業宣講會數量直線上升,2019年截止到8月,宣講會數量就高達1423場。隨著2020屆秋招的來襲,梧桐果通過對平台大數據深入分析,為您全方位解讀醫學類畢業生到底去哪了?
醫學畢業生去哪了?近85%畢業生意向考研
註:就業難度指數為畢業生數量與企業職位發布量的比值。就業難度指數越大,代表畢業生就業壓力越大,就業難度指數越小,則表明畢業生就業更為容易
梧桐果面向全國20萬名2020屆中國高校畢業生發布問卷,就其考研意向按學科門類進行排名。就上圖數據來看,醫學類畢業生意向考研率達到了84.27%,且大幅領先排名第二的管理學;法學排名第三畢業生意向考研率為66.15%。而畢業生人數最多的工科,意向考研率僅為54.28%。通過各學科門類的就業難度指數排名來看,經濟學就業難度指數最大,指數為2.21;哲學和歷史學就業難度其次,就業難度指數分別是2.06和1.74;就業難度指數最小的是醫學,其就業難度指數為0.43,也就是說當前醫學類畢業生需求遠大於供給。
那麼我們不禁反問,醫學畢業生究竟為什麼要選擇考研?作為醫學生,在五年本科畢業後選擇考研之路,究竟對於個人職業發展有多大幫助?還是說人雲亦雲,盲目跟考研之風,亦或者只是變向地逃避工作的一種方式?
醫療/衛生行業校招要求曝光,本科學歷前景堪憂
就醫療/衛生業不同學歷畢業生需求狀況可見,當前本科學歷的醫學類畢業生的確不佔優勢,需求量佔比僅為27.31%;而碩士學歷則成為需求量最大的群體,其佔比也51.19%;博士學歷需求量為21.5%,雖然最少,但已逐漸趨近於本科學歷需求佔比。特別是醫學生夢寐以求的「三甲醫院」,碩士學歷僅僅是入門的起點要求。
隨著近十年來我國醫療資源逐漸向大城市聚集,人力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開始凸顯,這也致使眾多「三甲醫院」人才數量逐漸達到飽和,進而產生了一種對招聘工作來講比較有利的情況,即前來應聘的醫學生人數多了,用人單位選擇的基數開始變大,自然選擇人才的起點水平就有所提高。
其次,通過進一步了解發現,現在評價一個醫院的水平高低,除了診療水平外,更重要的是科研和論文,因此會做實驗、會寫論文、專業知識更牢靠、臨床專業能力更扎實的碩士畢業生,無疑更受到醫院的青睞。那麼本科生真的就沒有出路嗎?
臨床學科碩士就業壓力小,輔助學科本科更具優勢
上圖為梧桐果統計的當前醫學類畢業生需求量最大的十個大類,我們就其就業難度指數按學歷進行分析。臨床醫生/醫師這一崗位本科學歷最難就業,其就業難度指數為1.57,碩士學歷為0.92;中醫學列第二,本科學歷就業難度指數為1.36,碩士學歷為0.84;麻醉學、預防醫學本科學歷就業難度也明顯大於碩士。而反觀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學、康復醫學、護理學,本科優勢開始凸顯,就業難度指數開始低於碩士,除此之外口腔醫學和葯學本科和碩士就業難度相對平衡。綜合來看,本科學歷並非一無是處,一些輔助類學科仍有一定優勢,而眾多臨床類學科,碩士學歷就業難度明顯更低。
隨著社會進步和醫學科學的發展,醫學知識日新月異,學科門類眾多,高等醫學教育具有課程多、知識量大、學制長等特點。國內醫學教育逐漸向精英化過渡,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臨床醫生,必須同時具備優秀的學術研究能力和良好的臨床專業技能,而攻讀研究生是培養這兩個能力的必由之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考研熱」。
薪酬差距明顯,本科學歷遠不及碩士
上圖為桐果統計的市場化平均薪酬最高的十個醫學大類,就本科與碩士間薪酬差距做出分析。當前中西醫結合成為薪酬最高的醫學大類,其本科學歷薪酬為7178元,碩士學歷為10289元,兩者間薪酬階差為3111元;臨床醫學位列第二,其本科學歷薪酬為7004元,碩士學歷薪酬為9754元,兩者相差2750元;法醫學和生物醫學工程位列三四,其本科學歷薪酬為6582元和6332元,碩士學歷薪酬為9568元和9358元;護理學薪酬相對較低,其本科學歷薪酬為5471元,碩士學歷為6938元,薪酬階差為1467元。綜合來看,本科學歷與碩士學歷畢業生在薪酬方面確實存在一定差距,這也是導致眾多醫學類畢業生考研的重要因素之一。
受大環境影響,本科學歷就業難度大,醫學類畢業生首選考研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講,臨床實踐能力是無法通過學歷高低代替的,唯有認真投身臨床實踐,提高臨床質量,才能熟練掌握臨床實踐技能。如此一來,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療工作者。
10. 在中國,大學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的比例是多少
如果有100個人考研,大約35個人能上!
但是這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打個比專方,有100個大學生,可屬能考研的有1/3的樣子,也就是30多個人考研(有些不好找工作專業多一些,有些少一些),能上的也就是30%! 大概比率是這個樣子! 也就是說,整體上來說,上研的並沒有想像中的多 考博就更不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