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的國防觀念

大學生的國防觀念

發布時間: 2021-02-13 17:31:24

大學生如何樹立現代國防觀念,築牢新時代國防意識

1、增強國防觀念。

國防觀念是公民從四國防活動的思想基礎。公民只有具備一定的國防觀念,才可能積極學習國防知識和軍事技能,主動履行國防義務。正確認識到一個國家要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足夠的綜合國力,而綜合國力有實際政治、經濟、外交、科技、國防實力和戰爭潛力於一體的力量,不能把「國富」看成「國強」,「國父」和「國強」必須同步行進。

2、掌握國防知識。

國防知識是公民應當了解和掌握的有關國防的基本常識和理論。國防知識的主要內容有國防基礎理論、軍事知識、國防歷史、國防形式、國防法制等。在國防教育中,還應積極通過國防體育、軍事訓練、戰略演習等方法,使公民掌握必要的軍事技能,並在這些實踐性的教育環節中進一步鞏固所學國防知識。

3、發揚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精神是郭剛教育的核心內容。列寧指出: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祖國無限的愛,才能對侵略者刻骨的恨,才能為建設祖國積極獻身,才能為保衛祖國流血犧牲。愛國主義表現為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科學文化、悠久歷史、優良傳統的熱愛,對祖國、對人民的總稱和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心。

4、自覺履行國防義務。為了確保國防義務的履行,國防教育必須使廣大公民深刻理解國防利益的特殊性。自覺形成「為國防盡義務光榮」的良好社會風尚。

(1)大學生的國防觀念擴展閱讀: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千年來被反復證明、顛撲不破的真理。只有保持足夠的憂患意識,看到面臨的種種威脅,才可能有勵精圖治、奮發向上的勇氣和決心。軍事新聞領域充滿了血與火、光榮與恥辱,是進行憂患意識教育最理想的媒體平台。為了讓憂患意識能深入人心,軍事新聞宣傳不僅要注重對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分析,而且要更加註重對可能出現的危機的預警報道,哪怕是真實的情況在眼前看來並不那麼危險。

② 大學生增強國防觀念的重要意義有哪些

在高校中開展國防意識培育,使大學生樹立「安不忘危」的思想和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歷史責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有助於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推行素質教育(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方法是培育大學生的國防意識。當代大學生學習國防教育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不但有助於增加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面,開闊眼界;並且可以拓寬思維空間,消除專業學習的思維定勢;並且有助於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價值觀(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總評價和總看法)、世界觀和人生觀,因此,它是增強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素質。
二、 是未來高科技戰爭的迫切必要人才是「強國興軍」之本,努力培養新型國防信息化人才,才氣適應國防信息化建設和未來信息化戰爭的必要。比如,美國現役部隊中有30%的將軍和40%的校、尉級軍官來自地方大學的畢業生。高技術戰爭的兵員補充,其相當一部分必然來自於高校的具備高素質的人才。所以,在本地大學開展國防教育,將直接為國家培訓預備役軍官和做好兵員動員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有助於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育。愛國主義既是國防意識的核心內容,又是形成和強化國防意識的思想基礎。國防意識的形成與強化,始終離不開愛國主義精神。只有人們具有了強烈的愛國意識,才會有強烈的國防意識和投身於國防的愛國行為。經過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大學生十分好的國防意識,可以最大限度地變更大學生的愛國熱忱,在他們年輕的心靈里撒下保家衛國光榮的種子,具有重要的意義。

③ 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國防意識

大學生是國家建設的接班人,是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作為國家的主人,大學生必須要有自覺的「主人公」精神,必須要有憂患意識和國防意識,將祖國的安全和利益放在第一位。然而當代的大學生大多出生在90年前後,是名副其實的「90後」,而且多為獨生子女,生活環境、物質條件極為優越,他們在父母、長輩、老師的溺愛中成長,缺乏逆境的磨練。他們通常體魄健康、心智發達、富有愛心,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強,也有一部分人偏激叛逆,個性張揚,信仰缺失,功利心強,過分自我,社會責任意識薄弱。同時在西方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影響下,使他們更多是關注「牛奶和麵包」,而不是社會責任,國防意識淡薄,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國防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1 大學生國防意識淡薄現象具體體現
1.1 國防意識缺乏 很多同學都沒有將自己定位程國防的主體,認為國防只是軍隊和國家的事情,筆者曾做過相關調查,幾乎沒有大學生知道「全民國防教育日」是哪一天,也不知道每年宣傳的主題是什麼,很多學生對我國的國土面積已然還停留在960萬平方公里,海洋意識淡薄。當前,部分大學生對國家安全的認識仍停留在軍事、戰爭、國防、領土、情報等傳統的區域,忽視了對文化、信息、網路等新領域的認識。有些學生仍傳統的認為國防就是防止外敵入侵,對不流血戰爭對國家的威脅認識不足。很多學生對新時期軍事與政治的關系並沒有釐清。對於國家大事,對於國際形勢認識不到位,不關心國事大事,滋生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軍事、國事、天下事,關我啥事」等消極思想。很多學生不願意去了解最新的國防知識,對戰爭的認識仍沉浸在「小米加步槍」的抗日勝利中,殊不知,現階段的戰爭已經是信息化戰爭的時代,精確制導技術、電子對抗技術以及網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已經使得「精確打擊」、「定點清除」、「超視距、全天候的攻擊」以及「發現即被摧毀的理念」變為戰爭的常態,海陸空天電磁全維空間的一體化戰爭已經成為趨勢。現代國防更多的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1.2 對於軍訓的意義和作用認識不夠 很多學生都是逼不得已才參加軍訓,對於訓練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個別學生在軍訓時怕苦、怕累、甚至有抵觸情緒,出現嫌軍訓太苦而請病假躲避訓練,以及不服從教官安排的情況。同時,受到軍訓教官人數有限、軍訓時間相對集中、訓練周期短、場地有限等的客觀因素的影響,很多學校的軍訓時間並未達到教育部的要求,大部分學校的軍訓主要是隊列訓練和方陣表演,過於單一,且從中學到大學,有的學生要參加兩到三次的軍訓,學生有一定的抵觸情緒。一旦返校,個別學生依舊我行我素,無組織、無紀律,經常的遲到曠課,內務衛生也一落千丈,軍訓效果的持續程度並不明顯。
1.3 國家安全意識淡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很多同學沒有這樣的責任意識,認為現階段不會有戰爭發生,離我們還很遠很遠,認為即使發生戰爭也是軍隊的事,和自己也沒有任何關系,沒有居安思危的意識。殊不知自己也是國防動員的對象,是國防建設的重要力量。「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盡管現階段和平和發展是現代社會的主流,但是各地的局部戰爭仍頻有發生,如「阿富汗戰爭」、「利比亞戰爭」、「伊拉克戰爭」以及「敘利亞動盪的局勢」、「伊朗核問題」、「朝鮮核問題」都在不時的刺激著我們的神經。美國和西方國家不斷拋出的「中國威脅論」以及對中國形成的C型包圍,「台獨」、「疆獨」、「藏獨」無時不刻不在警示著我們,我們周圍很不安全,我們還有許多亟需解決的問題,其實我們離戰爭並不遙遠。同時有些學生對於國際的熱點問題,敏感問題有時是毫不關注,有時候關注過度,不能進行理性的判斷,容易沖動,失去理智,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比如去年反日遊行,很多同學都人雲亦雲,砸日本店鋪,砸日本產的汽車,給社會造成了不穩定的因素,但是過後仍會繼續用一些日貨,比如索尼、松下、佳能、尼康等等,繼續的哈韓哈日,沒有認識到事情的本質,沒有認識到發展國防的重要意義,沒有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對整個事件缺少一個理性的、全面的、客觀的認識,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1.4 對於高校的軍事理論課不是很重視 上軍事理論課遲到早退的事情仍有發生。甚至有一些大學生直言軍事理論課沒有什麼實用價值,對以後找工作沒有什麼幫助,學校沒必要開設這門課,上軍事理論課簡直是浪費時間。還有個別同學即使來了,依然是「你講你的,我玩我的」,對這門國家要求開設的必修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2 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的重要意義
2.1 有利於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國防意識的培育內容從屬於軍事科學體系,但是確涉及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眾多領域,軍事理論課的五大部分就從屬於不同的領域,中國國防側重於發法律和政治,國際格局側重於政治以及時事,軍事思想側重於哲學和歷史,信息化戰爭和軍事高技術則側重於自然科學和高新技術,整個課程的內涵豐富,知識面廣,內容包羅萬象,大學生學習軍事理論課有利於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有利於打破專業學習的思維定勢,拓寬思維空間;有利於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法。
2.2 有利於培育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國防意識是愛國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愛國主義的精髓,國防意識所體現的為維護國家主權、尊嚴和領土完整的強烈責任感,正是愛國主義精神在新時期的重要表現。孫中山曾說過:「所謂固國家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者,其道所在,精神為也!」提升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他們以國家利益為己任,自覺把個人利益與國家興亡聯系在一起,自強不息,拼搏進取,更好的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而做出自己的貢獻,真正的做到「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2.3 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民族尚武精神 民族尚武精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民族氣質,支持國防強大與鞏固,維護國家尊嚴與安全的愛國意識和心理素質。包括衛國報國的志向;居安思危的戒備觀念;剛毅堅強的鬥志;奮發進取的競爭意識;刻苦尊嚴和磨練的勇氣。對於一個國家,處處無憂,居安苟按,即使富甲天下,也無異於「幕上巢燕」、「鼎中之游魚」,難免不遭受異國的蹂躪。沒有民族尚武精神的民族是走向衰落的民族,國防觀念淡薄的國家是走向滅亡的國家。因此我們應當向全民皆兵的瑞士學習,振奮民族尚武精神,時刻不忘國防,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國的長治久安和持續發展。
2.4 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革命英雄主義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長期革命斗爭實踐中產生的,為人類生存發展和正義事業而奮斗的思想意識,是國防精神的重要內容,是愛國主義與民族尚武精神相結合的必然產物和集中體現。提升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可以磨練他們勇於獻身的高尚品質,戰勝困難的堅強意志,締造他們寧死不屈的革命氣節和勇敢頑強的革命氣概,砥礪他們形成爭先創優的進取精神以及朝氣蓬勃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5 有利於為國家儲備高素質的國防後備人才 現代國家的國防內涵愈來愈豐富,包括國防教育、國防科技、國防經濟、國防工業、軍事交通等各個方面,因此為國防獻身就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參軍入伍才是為國防做貢獻。國防建設既是軍隊的事,更是全民的責任。同時,當今世界正在進行著一場影響深遠、意義重大的新軍事變革,如何才能在這場新軍事變革中跟的上時代的潮流,佔得先機,人才是第一要素。而高校大學生就是未來高技術人才隊伍的主體,是國家後備人才的儲備力量,即是國家的未來,也是今後兵源的主要來源。對大學生進行國防意識教育,能夠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增強他們履行國防義務的自覺性,增強他們對與國防建設的關注程度,從而提升整個國家的國防意識。

3 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國防意識
3.1 加強對學生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的培養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要使學生認識到「國防系你我,家國不可分」,認識到自己也是國防動員的對象之一。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位公民的神聖職責。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光榮義務。大學生是國防建設、社會建設的生力軍,履行國防義務,承擔國防責任,每個大學生都義不容辭。
古人曾說過「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國家可保也」。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要奮斗就會有困難有風險,我們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人們也常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充分的說明了憂患意識對於每個國民尤其是大學生的重要意義。因此,我們要通過多種途徑強化大學生的憂患意識,使他們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安而不忘憂,對國家面臨的各種威脅有清醒的認識,時刻保持危機感、緊迫感。
3.2 加強對學生國防觀念的宣傳教育力度,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防教育 應該將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給予正面的引導,同時將紀念日的國防教育與平時的國防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如「9.18事變紀念日」、「全民國防教育日」等,通過拉防空警報,通過組織參觀抗日紀念館,烈士陵園掃墓、積極開展國防教育的講座、座談會、徵文比賽、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深刻的了解中華民族近百年的屈辱歷史,以喚起他們的使命感和危機感,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引導當代大學生勿忘國恥,把握現實,樹立正確的國防觀念。使學生認識到「以戈止武」的道理「有實力去爭和平則和平存,無實力去乞和平則和平危」。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以「共死」求「同生」式的威懾,比以防衛求生存的理念更加有效。
3.3 繼續大力推進高校軍事理論課的課程建設 事實證明高校軍事理論課的開設對於提升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向學生講授國防理論和國防知識的同時,使國防教育系統化、常態化,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我們在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實踐教學環節,比如參觀航空館,進行定向運動等,注重言傳身教,合理的利用多媒體以及網路手段組織教學,使學生想聽、愛聽,聽後有所收獲。
3.4 加強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我們應當加強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使其能夠明辨是非,自覺抵制西方不良思想的侵蝕,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引導學生理性愛國,同時培養學生探究式的學習方式。
3.5 加強網路陣地的建設 21世紀是網路化、數字化的時代,以網路為核心的信息革命已經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已經離不開網路。然而網路也是一把雙刃劍,網路上不良信息,西方意識的顛覆和侵蝕,拜金主義,崇洋媚外的思想對於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來說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影響了大學生國防意識的成型,削弱了我國民族文化的影響力,削弱了大學生的憂患意識,面對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和我國安全形勢呈現的新情況新特點,一些大學生在網路的麻醉中或麻木不仁、或認識不清,這對我國的國防建設有著嚴重的危害。作為國防教育的專業教師,我們應當加強網路陣地的建設,「堵不如疏」,積極利用QQ、飛信、博客、論壇、微博等網路新手段與學生進行交流,拋棄說教式的教育,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國防觀和價值觀,全面提升自身的國防意識。
4 結語
國防意識是衡量一個民族生存能力的重要標志,也是構成一個國家綜合國防實力的重要因素,對於全民國防重要組成部分的大學生來說,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國防意識是關乎國家發展和民族興亡的一件大事,如何培養新時期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需要我們去深思,需要我們大力開展國防教育活動,切實的增強大學生的國防意識,需要整個社會的關注和支持,營造全民國防的良好氛圍,需要我們常抓不懈,警鍾長鳴!

④ 如何提到大學生的國防意識

加強大學生國防意識教育必須緊扣愛國主義這一主題 國防意識教育是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是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高校開展國防教育要轉變「重技能、輕意識」的觀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引導大學生將自我價值的實現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將國防意識和素質內化為個人的基本素質,將其轉化為熱愛祖國、勇於為國家和民族獻身的強大精神動力。為此,一方面要統籌協調教學、科研和國防教育,在制度、環境、師資、經費等方面給予國防意識教育以大力支持,形成科學的運行機制。另一方面要促進大學生國防意識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做到有教育規劃、有課程安排、有教師授課、有教材輔導、有效果考核,切實增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讓國防意識教育落到實處、深入人心。此外,要採取有力措施督促各地將大學生國防意識教育作為高校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實現國防教育的均衡發展、有效推進。 總之,大學生是國防教育的重點對象,是全民國防意識教育的橋梁和紐帶之一。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加強大學生國防意識教育的深遠意義,直面當前大學生國防意識較淡薄,國防教育重技能、輕意識的客觀形勢,以愛國主義為主題,以核心價值觀和素質教育為目標,以建立長效機制為關鍵,以廣泛的資源為平台和基地,全方位構建大學生國防意識教育體系,並以此為依託,輻射和帶動全社會形成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的濃厚氛圍。

⑤ 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國防意識

給你以下參考材料:

1、寫大量適合大學生人群閱讀的軍事讀物,這些軍事讀物應該主要以戰爭故事為引子,運用輕松而多趣的筆觸,著力發掘戰爭故事與中學各門課程的內在聯系,詮釋課本知識,使書本知識生動化、公式定理形象化,也使學生領略戰爭的波詭雲譎,於欣賞趣味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幫助學生樹立牢固的國防觀念,正所謂既要順應當前「素質教育」的需要,又要具體落實國防教育的要求。
2、加強軍事教師隊伍的建設,把軍事教師隊伍建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加強軍事教師的培養、管理和考核,以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
3、對高校學生進行軍訓教育。軍訓作為學校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素質方面發揮著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於學生樹立共產主義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利於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有利於學生學習軍事高科技知識,增強國防觀念,開闊視野,改善知識結構、活躍思維方式;有利於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作風,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有利於學生組織性、紀律性的提高和身體素質的增強,從而為國防建設培養人才、為軍隊培養預備役軍官和儲備高素質後備兵員,為將來建設祖國、保衛祖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4、適時舉辦國防軍事演講賽等活動,通過參與活動,讓學生自主地投入到增強國防意識的行動中來,進一步提高學生國防意識、安全意識和憂患意識。
當今世界的太平只是假和平,事實上戰爭的硝煙遠未散盡,民族、宗教、領土爭端從未停歇,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台獨」勢力依然威脅著我國的安全。國家的安危,與每個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國防觀念和獻身精神密不可分。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防教育應當納入全民教育的大體系。

國防不僅僅是政府、軍隊的事情,更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心頭的大事。因為沒有強大的國防,就沒有我們的安寧;沒有強大的國防,就沒有民族的尊嚴;沒有強大的國防,也就談不上大學教育。

⑥ 當代大學生應具備怎樣的國防觀念

培養當代大學復生國防觀念應從三方面制入手:

一是提高學生在各種場合自覺維護國家利益的能力。

二是按照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要求:「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昭告世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倡導一切進步思想和先進文化的永恆主題。

三是樹立國家主權、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問題三種意識。這是關乎國家的全局性戰略問題,也是人民利益的根本依託。注重培育和提高大學生的這三種意識,既是國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國家賦予新時期高等教育的任務。

⑦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具備怎樣的國防觀念

培養來當代大學生國防觀念應從三方源面入手:

一是提高學生在各種場合自覺維護國家利益的能力。

二是按照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要求:「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昭告世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倡導一切進步思想和先進文化的永恆主題。

三是樹立國家主權、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問題三種意識。這是關乎國家的全局性戰略問題,也是人民利益的根本依託。注重培育和提高大學生的這三種意識,既是國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國家賦予新時期高等教育的任務。

⑧ 增強國防觀念對當代大學生有何意義

1、國防觀念是保衛國家安全、履行國防義務的思想意識;是人們對保障國家安全和發展所採取防務措施的思想觀點的統稱,是維護國家安危和民族興衰的重要精神因素。
2、牢固的國防觀念是一個國家現代文明的標志之一,也是全國人民必備的素質。它不僅是保衛國家利益的思想基礎,而且是增強中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強大精神力量。在軍事上能轉化為戰鬥力;在經濟上能轉化為生產力;在總體上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防潛力,捍衛和發展國家、民族的利益。因此,增強國防觀念是加強國防建設的重要措施。
3、當今世界各國,無論其政治制度如何,幾乎都十分重視國防教育。國防教育是一項戰略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國防教育關繫到國防建設的全局。國防領域里的物質建設、精神建設和制度建設都與國防教育有關,都要依靠國防教育為之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國防領域里的人才培養、武器發展、人和武器的科學編組,也都與國防教育有關,都要依靠國防教育為之注入活力。
4、國防意識培育是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特殊的思想教育形式。在高校中開展國防意識培育,使大學生樹立「安不忘危」的思想和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歷史責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有助於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推行素質教育(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方法是培育大學生的國防意識。當代大學生學習國防教育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不但有助於增加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面,開闊眼界;並且可以拓寬思維空間,消除專業學習的思維定勢;並且有助於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價值觀(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總評價和總看法)、世界觀和人生觀,因此,它是增強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素質。
二、 是未來高科技戰爭的迫切必要人才是「強國興軍」之本,努力培養新型國防信息化人才,才氣適應國防信息化建設和未來信息化戰爭的必要。比如,美國現役部隊中有30%的將軍和40%的校、尉級軍官來自地方大學的畢業生。高技術戰爭的兵員補充,其相當一部分必然來自於高校的具備高素質的人才。所以,在本地大學開展國防教育,將直接為國家培訓預備役軍官和做好兵員動員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有助於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育。愛國主義既是國防意識的核心內容,又是形成和強化國防意識的思想基礎。國防意識的形成與強化,始終離不開愛國主義精神。只有人們具有了強烈的愛國意識,才會有強烈的國防意識和投身於國防的愛國行為。經過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大學生十分好的國防意識,可以最大限度地變更大學生的愛國熱忱,在他們年輕的心靈里撒下保家衛國光榮的種子,具有重要的意義。

⑨ 當代大學生應具備國防觀念

培養當代大學生國防觀念應從三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學生在各種場合自覺維護國版家利益的權能力。

二是按照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要求:「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昭告世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倡導一切進步思想和先進文化的永恆主題。

三是樹立國家主權、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問題三種意識。這是關乎國家的全局性戰略問題,也是人民利益的根本依託。注重培育和提高大學生的這三種意識,既是國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國家賦予新時期高等教育的任務。

⑩ 大學生增強國防觀念有何重要意義

一方面,國防教育關繫到國防建設的全局。國防領域里的物質建設、精神建設和制度建設都與國防教育有關,都要依靠國防教育為之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國防領域里的人才培養、武器發展、人和武器的科學編組,也都與國防教育有關,都要依靠國防教育為之注入活力。

民兵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不脫離生產的群眾武裝組織,是國家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是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國防教育、提高民兵建設質量、做好軍事斗爭准備,事關國家安全穩定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成敗。



(10)大學生的國防觀念擴展閱讀

政府對國防教育的重視程度,為影響國防教育成效的關鍵因素。這不僅因為政府負有確保國防安全的最高責任,而且因為政府掌握著各種行政資源、輿論陣地和教育主渠道,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指導性。

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發揮政府在國防教育中的主導作用,並不斷完善教育功能,強調國防教育是「政府的首要職責」、是「社會的第一勤務」。我國已近30年沒有任何戰事,而且在可預見的將來仍將處在和平建設的環境中,為了確保全民的國防意識,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首先,政府各部門要強化國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職責」的理念,把國防教育的成效作為評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據,並建立政府部門國防教育的獎懲機制。其次,各級人民政府應將國防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切實保障國防教育經費的支出到位。

再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積極探索國防部門與新聞媒體、各類學校、駐地部隊、社會團體及企事業單位加強聯系的新途徑、新方法,加大宣傳力度,擴展宣傳范圍,增強宣傳的效果。

熱點內容
清華大學經管學校吳教授 發布:2025-08-26 22:59:58 瀏覽:513
武漢大學品牌專業 發布:2025-08-26 22:50:47 瀏覽:333
美國大學學費遲交罰款 發布:2025-08-26 22:47:23 瀏覽:353
大學生進部隊什麼職稱 發布:2025-08-26 22:47:23 瀏覽:566
工商管理專業好的二本大學 發布:2025-08-26 22:41:19 瀏覽:286
四川農業大學助學金名單2015 發布:2025-08-26 22:40:31 瀏覽:202
大學生騷氣 發布:2025-08-26 22:32:09 瀏覽:406
大學生消費觀的調查報告 發布:2025-08-26 21:45:00 瀏覽:115
廣西大學生村官報名 發布:2025-08-26 21:44:00 瀏覽:53
廈門理工大學院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26 21:42:56 瀏覽: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