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大學生
『壹』 推薦合適幾部大學生看的紀錄片
張以慶導演的《幼兒園》是一部很好的紀錄片,它記錄了武漢一所寄宿制幼兒園,一個小班、一個中班和一個大班14個月里的生活。幼兒園生活是流動的,孩子們成長是緩慢的,每天都發生一些小事卻也都是大事,因為兒時的一切對人的影響是久遠的。一個單位、一段日子、一堆成長中的生活碎片,總會承載點什麼,那便是當我們彎下腰審視孩子的同時,我們也審視了自己和這個世界。
張內咸導演的紀錄片《待業青年》,講述這樣的一群年輕人,他們才華橫溢,他們生不逢時,他們崇尚藝術,他們叛逆,他們無助,他們被認為是社會的渣滓,而他們自命不凡,他們有情有義,他們有時自甘墮落,他們有時憤世嫉俗,他們有時終日買醉,他們有時迷茫不已……
此片是獻給我們逝去的青春 特別是那些不喜歡上學的孩子。片中,常常喜歡在樓頂上坐著的大學生小吉在即將畢業的時候做出了退學的決定,他厭倦了在學校中生活里遇見的很多事物,開始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了懷疑,他開始漸漸的不知道人為什麼要去活著。小吉不甘心於從出生就被規劃好一切的生活軌跡,他決定要用一年的時間來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生活。他開始DV去記錄身邊很多人的日子,去觀察他們的每一個舉動,用大量的時間去思考青春的意義……
還有《單車上路》、《公共場所》;科普紀錄片《海洋》、《海豚灣》、《深藍》、《征服怒海》等等。另外《媽媽再愛我一次》、《少林小僧》也是很感人的紀錄片!
這些都很適合大學生觀看!
『貳』 大學生容易拍的紀錄片類型
大學生容易拍攝的紀錄片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小初高課後輔導紀錄片
- 內容聚焦:可以關注小初高學生的課後生活,記錄他們參加輔導班、興趣班的日常,探討課後輔導對學生成長的影響。
- 易出亮點:通過真實記錄學生的學習狀態、家長的態度以及輔導老師的付出,容易挖掘出感人或引人深思的故事。
2. 揭黑幕或呼籲學生減壓的紀錄片
- 內容聚焦:揭露教育領域中的不公平現象,如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學生壓力過大等,同時呼籲社會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減輕學業負擔。
- 社會意義:這類紀錄片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容易引起公眾共鳴,推動教育改革。
3. 農村特色小鎮成果展示紀錄片
- 內容聚焦:記錄農村特色小鎮的發展成果,如經濟建設、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等,展現鄉村振興的積極面貌。
- 正能量傳遞:通過展現農村地區的積極變化,傳遞正能量,激發觀眾對鄉村發展的關注和支持。
4. 大學生畢業找工作艱辛的紀錄片
- 內容聚焦:記錄大學生在畢業季面臨的就業壓力、求職經歷以及心態變化,反映當代大學生的就業現狀。
- 貼近生活:由於題材貼近大學生自身生活,容易引發共鳴,同時也有助於大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綜上所述,大學生在拍攝紀錄片時,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和關注點,選擇上述類型中的一種或多種進行創作。同時,也可以借鑒紀錄片的相關流派和美學觀念,提升自己的拍攝技巧和藝術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