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南京大學博士開題報告

南京大學博士開題報告

發布時間: 2025-05-10 08:28:40

⑴ 復旦大學在管理學和經濟學這兩方面做得怎麼樣是它的強項嗎在國內排名又怎麼樣

經濟學大概三四名,管理學七八名左右。
不算復旦的強項,不考慮學科熱門程度只考慮復旦科研水平的話,估計把復旦專業排個八九個才能輪到他們

⑵ 網路傳播的社會效應的開題報告範文 急需 謝謝

一、網路傳播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信息傳播是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作為傳播信息的最重要的媒介,互聯網路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由於網路根本地改變了體現人的本質特徵的信息生產、傳播方式,並進而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所以它必然帶動社會整體的變遷,把人類帶入高度信息化的社會。

隨著互聯網路及信息科技的發展,無可否認,我們已進入了或正在進入信息社會或稱網路社會。網路傳播已滲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價值觀念甚至思維方式都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因此,與會代表對網路出現以後的社會從各個角度,就網路社會與數字城市、網路傳播與文化發展、網路傳播與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展開了研究探討。

清華大學崔保國副教授從歷史發展、社會結構和社會現象等幾個視角來審視和思考網路的社會影響問題。他認為,社會信息化是一個深刻的社會變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社會經濟結構從工業為中心轉向信息產業為中心;政治結構從金字塔型轉向網路型;文化結構從中心文化轉向多元文化。同時網路的發展還影響著社會空間結構的變化,出現了一個虛擬的社會。因此,伴隨著信息化進程的是整個社會的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社會面貌和生活方式也發生巨大變化。

日本武藏工業大學嚴網林副教授在描繪了數字化生活的美好景象之後,提出了數字城市的概念,指出數字生活的實現必須以數字化的城市為前提,數字城市應包括城市空間的數字化和城市功能的數字化及城市居民生活數字化等三個方面。他認為數字城市的建設,最終將對人們的思考、交流、移動等行為方式產生極大的影響。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渡邊吉熔教授從三個方面介紹了韓國的信息化政策:「21世紀虛擬韓國」計劃,國家信息教育政策,兒童網路計劃的宣傳推廣。該校的山本純一副教授則探討了墨西哥建立數字化開放社會的可能性。

上海交通大學竺培芬教授在論文中指出,互聯網路促使中國的「e」文化誕生。所謂「e」文化,指隨著信息技術與互聯網路的快速發展,中國年輕一代在虛擬空間努力吸收新知識、新技術,並相互交流與溝通。她認為,互聯網賴以發展的信息技術,加快了跨文化傳播的速度並拓展了文化交流的時空。因此,「e」文化不僅深刻地打上了信息技術的烙印,而且反映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將西方文化中的精髓「競爭精神與個人價值的自我實現」與東方文化的核心「崇尚群體和諧」融合為一體。

上海交通大學陳先元副教授探討了網路傳播與文化發展的關系。從現實狀況來看,網路傳播的確也正在催生著一種新的文化,即網路文化。然而,網路傳播對於文化發展又是一個挑戰。網路傳播需要人們採用同一標準的技術和手段,這種技術上的一致性要求一種文化行為模式的統一;其次,網路傳播創造出的虛擬社會,容易使人們的自然親密關系淡化;第三,網路文化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技術強國通過網路傳播本國的文化和價值體系,弱國則面臨著保護本土文化的困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希華副教授等人認為,社會文化的迅速變動造成了年長一代的知識很快陳舊,年輕一代則因為更貼近時代、更少傳統的重負,從而能夠向長輩們提供新的信息和新的生活樣式。因此,我們正處於「文化反哺」的「後哺文化」時代,年長的一輩若不想落伍於時代,就必須向年輕人學習。王希華等人還指出的網路傳播的尷尬:當全人類的信息和知識都「一點就通」,人們還需要正襟危坐地在先生面前執弟子禮嗎?媒介即信息,數字化就是知識!?然而,所有信息和知識背後的那一種人類代代延續的精神,那一縷統帥信息和知識的靈魂,也能夠數字化嗎?他們指出:人類的美好願望永遠無法等同於現實,科學技術從來都不是萬能的,數字化也同樣如此。

清華大學副教授劉惠芬認為,大學生是對網路應用最充分最成熟的群體,而BBS則是大學生進行網路交往的最主要平台。她通過對BBS發展較早的清華大學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並結合大學生自身的年齡和心理特徵,研究了BBS對大學生人際交往方式和人際傳播產生的正負影響。

二、網路傳播的理論研究

與會學者一致認為,要加強加深對互聯網的理論研究,充分利用理論的理性作用和邏輯力量,使我們對互聯網的認識具有更多的概括性、前瞻性和可擴展性。一些學者從傳播學的角度,對網路傳播進行了理論探討。

北京大學賴茂生教授對網路傳播的內涵、功能和效果進行了探討。他認為,「傳播」一詞的涵義中,最重要的兩個語義因子是社會性和工具性。而網路傳播是基於網際網路的各種傳播行為和傳播活動的總稱,因此網路傳播的工具性和社會性本質特徵沒有變。網路大大地擴展了傳播的原有功能,從而使網路傳播的社會功能更為豐富多樣。

清華大學孫寶寅教授認為,互聯網不單單是一種技術,還是一種媒介。它模糊了大眾傳播與小眾傳播的界線,改寫了傳統媒介傳播的模式。網路媒介具有技術屬性、社會屬性、商品屬性。探討互聯網的媒介屬性,對於認識互聯網與傳統媒介的互動整合關系,完善對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的管理,促進互聯網的繁榮發展均會有所裨益。

大連理工大學講師殷莉則從心理學的角度考察了網路傳播中受傳者的變化和心理,一方面論述了網路傳播受傳者傳受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分析了受傳者在網路傳播中的防禦心理和受傳者對網路傳播的傳播需求,並明確指出傳統媒體網路版滿足受傳者需求的途徑是提供有用信息和信息分析。

三、網路傳播的立法及管理

對於網路傳播的立法及管理問題,部分與會學者從不同角度談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學者就國際法律制度對互聯網內容的管理發表了意見。清華大學講師梁寧介紹了美國、歐盟及德國以立法的形式對網路內容進行管理的情況及有關立法條文,指出國際社會在針對互聯網內容進行立法規范時是非常謹慎的,同時他又提到世界各國在規范網路內容的實踐中難以避免的一些問題,如規范標准、司法管轄權及技術保障等。

有的學者則就國內網路新聞傳播的立法監管談了自己的觀點。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孫旭培研究員認為,我國是世界上較早以立法來管理網路傳播的國家,已制訂了多個涉及互聯網的法規性文件,其中有許多涉及新聞和言論管理的內容。這些法規對規范和管理網路新聞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削弱了國內網站的活力。因此,他建議,應鍛煉人民接受負面信息的承受力。南京大學講師陳堂發在介紹了我國網路新聞傳播行政監管的具體內容及現狀後,針對立法監管中相關權利如網路新聞媒體的采訪權、編輯權、著作權、人格權等發表了見解。

北京大學學報主編陳進元提議對於網路傳播的作品應予以著作權的集體管理。她認為,雖然我國已於1998年成立了著作權社會管理機構「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但其在立法上尚無明確的法律地位,而網路傳播使侵犯著作權變得輕而易舉。因此在數字化、網路化時代,更要建立健全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如此才能促進我國網路傳播事業的健康發展。

另一些學者提議建設網路傳播道德規范。上海交通大學戴永明認為,網路傳播已向人類提出了道德挑戰,人們在享受網路傳播的自由時,應當同時完成道德上從自由到自律的跳躍。人的道德因素是網路和網路傳播健康發展的重要和必要條件。他提出自律、誠信、善業三原則是網路傳播重要的道德規范。

四、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

對於網路媒體的出現給傳統媒體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這個話題,傳媒界早在兩年前就已開展了廣泛討論。在本次會議上,它仍然是與會代表探討的熱點,只不過注入了更多新的內容。

中國新聞學院教授李成野認為,網路改變的僅僅是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接受方式,沒有改變新聞的製作過程,換句話說,網路媒體並未改變新聞的本質。我們研究和探討網路媒體和傳統媒體的目的,是為了找到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未來媒體發展道路。

江蘇科技出版社黃元森副總編輯等通過對網路媒體的全面考察,比較了網路媒體和傳統媒體在傳播形態、傳播方式、與受眾的交互性等方面的異同,指出網路媒體是傳統媒體的綜合與延伸。

上海交通大學講師丁曉萍認為,在被稱為「網路時代」的21世紀,報紙仍然有生存的空間。因為縱觀大眾傳播媒體發展的歷史,每當一種新媒體崛起,給傳統媒體帶來沖擊的同時,也促使不同媒體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形成各種媒體彼此調整、重新分割市場、共同發展的格局。另外報紙在傳播功能、傳播形式等方面,具有其他媒體不可取代的優勢。但是,報紙要想在媒體激烈的競爭中有一個光明的前景,必須在自我革新上下功夫。

⑶ 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如何寫,格式是什麼

本人剛剛寫完本科生畢業論文,關於開題報告如何寫這個問題,我總結的基本步湊如下:
開題報告的步驟具體包括:選題;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對課題進行初步研究;確定題目;開題報告的書面寫作;向導師、評議小組匯報;進行論文寫作或重復上述步驟。
1、關於選題。
(1)選題應是本人熟悉的內容,應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內容應是與本專業相關的,部分本科生在畢業論文的選題時不自覺地寫其他專業的題目,這應是極力避免的。
(2)選題的題目要小,即討論問題的范圍要小,如「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研究」較之「社會保障制度研究」在選題范圍上要小,而寫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中資金的籌集、運用或養老保險、合作醫療等其中的一個方面則更有針對性。
(3)選題要有時效性,而實效性是相對的,如現在「三農問題」是熱點,分析唐宋時期的土地制度可能對我國未來的土地改革有借鑒意義,但分析1955~1978年之間我國的土地制度可能就過時了。
(4)題目的名稱要規范、簡潔、無歧義。
2、關於資料的收集。
(1)在資料的收集上,前期面亦廣,後期亦窄,故應盡快確定題目;
(2)論文寫作需要參考與課題相關的各種文章書籍資料,一般而言,學士、碩士、博士論文可能分別需要10、30、100篇左右。從已經出版成書的博士論文看,參考文獻有30篇的,也有300多篇的。
(3)重要的資料可採取復印的方式保存,看到與論文相關的資料時,可記錄下該資料的名稱、觀點、頁碼等,以在以後的寫作中參考。同時,收集資料時要記錄下對參考文獻要求的各個項目。
開題報告的格式:
我們學校是這樣要求的~~
1、文獻綜述
2、主要研究的目的和內容
3、研究方法及研究手段
4、預期目標
5、課題研究進度計劃
6、參考文獻
具體一點,開題報告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選題意義。選題意義包括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前者指能夠提出一種新的理論、觀點或用具體的數據驗證某種尚待證明的已有理論,後者則涉及研究問題的現實背景、能夠對有關的經濟主體和政策當局提供建議或做出評價。
2、文獻綜述。文獻綜述部分包括理論的淵源、國內外在該課題上已有的研究,本人對有關理論演進過程的評價等,在此基礎上指出已有研究的欠缺之處,並提出自己要研究的問題。
3、研究方法。即論文寫作涉及的研究方法,具體的名稱很多、含義不等。在開題報告中可以簡略陳述自己的「研究方法」,因為這涉及到方法論的問題,而方法論又與哲學相聯系,往往難以表達清楚而容易導致歧義。
4、可能取得的創新之處與可能遇到的困難。應清楚地寫出預期的成果或創新之處,這是開題報告的重點,有創新、有成果才能讓別人覺得你的工作有價值。同時對已經具備的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困難、問題進行客觀的陳述,以獲得評議小組老師的幫助和指導。
5、論文提綱。對於論文提綱有兩種看法:一是粗略的提綱即可,一般具體到章;二是詳細的提綱,細化到章下面的每一節。詳細的提綱可能更好,因為這表明報告人已經做了很多工作,開題報告更容易通過。
6、參考文獻。列出的參考文獻應包括:①已經看過的;②已經搜集到但沒有看過的;③尚未搜集到但與本課題密切相關的、需要別人提供的。論文定稿後,參考文獻則只涉及引用或借鑒過的。參考文獻的引用要規范。

⑷ 東南大學畢業設計開題報告截止時間

十月中旬。
東南大學(東大,Southeast University),前身可以追溯到1902年創辦的三江師范學堂,歷經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國立南京大學工學院、南京大學工學院等辦學時期。
它坐落於江蘇省南京市,中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與江蘇省共建,屬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該校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熱點內容
大學城imax 發布:2025-05-10 12:57:03 瀏覽:433
四川大學研究生獎助金實施方案 發布:2025-05-10 12:40:33 瀏覽:826
山東中醫葯大學研究生復試題目 發布:2025-05-10 12:39:11 瀏覽:657
本科生畢業論文前言多少字 發布:2025-05-10 12:05:16 瀏覽:661
曲阜師范大學在職研究生復試 發布:2025-05-10 12:03:43 瀏覽:147
重慶大學研究生國獎2014 發布:2025-05-10 12:01:23 瀏覽:318
博士能跟本科生一起嗎 發布:2025-05-10 11:51:13 瀏覽:568
南京郵電大學研究生怎麼找導師信息 發布:2025-05-10 11:29:31 瀏覽:6
本碩連讀美國大學 發布:2025-05-10 11:28:08 瀏覽:416
超級演說家演講者中是大學教授 發布:2025-05-10 11:28:04 瀏覽: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