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同志的真實故事
① 當代大學生真實勵志故事
懸梁刺股,我就是用這個來提醒自己,為什麼古代人可以,而我們就不行呢,加油
② 2021年大學生真實勵志故事
意志在執著和嚮往中堅強,思想在挫折和堅定中躍進,人生在失敗和 反思 中成長,精神在讀書和品味中發光。把自己置身書的國度,讓精神暖暖地發出燦爛的光芒。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大學生真實 勵志 故事 ,歡迎查閱。
大學生真實勵志故事1
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一家米店。那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裡,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剛開始,王永慶曾背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一天下來,人不僅累得夠嗆,效果也不太好。誰會去買一個小商販上門推銷的米呢?可怎樣才能打開銷路呢?王永慶決定從每一粒米上打開突破口。那時候的台灣,農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由於稻穀收割與加工的技術落後,很多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米里。人們在做飯之前,都要淘好幾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王永慶卻從這司空見慣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和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後再賣。一時間,小鎮上的主婦們都說,王永慶賣的米質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煩。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米店的生意日漸紅火起來。
王永慶並沒有就此滿足。他還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時候,顧客都是上門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就是一個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輕人又無暇顧及家務,買米的顧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於是主動送米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 措施 同樣大受歡迎。當時還沒有「送貨上門」一說,增加這一服務項目等於是一項創舉。
王永慶送米,並非送到顧客家門口了事,還要將米倒進米缸里。如果米缸里還有陳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把米缸擦乾凈,再把新米倒進去,然後將舊米放回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於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顧客深受感動,贏得了很多的顧客。
如果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並且問明家裡有多少人吃飯,幾個大人、幾個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裡。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里,有一個賣好米並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後,王永慶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了個碾米廠,在最繁華熱鬧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做鋪面,里間做碾米廠。
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後來問鼎台灣首富的事業。
大學生真實勵志故事2
這是一個難得的兄弟 創業故事 ,其理性堪稱標本。12年前的那個秋天,馬化騰與他的同學張志東「合資」注冊了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之後又吸納了三位股東:曾李青、許晨曄、陳一丹。這5個創始人的QQ號,據說是從10001到10005.為避免彼此爭奪權力,馬化騰在創立騰訊之初就和四個夥伴約定清楚:各展所長、各管一攤。馬化騰是CEO(首席執行官),張志東是CTO(首席技術官),曾李青是COO(首席運營官),許晨曄是CIO(首席信息官),陳一丹是CAO(首席行政官)。
之所以將騰訊的創業5兄弟稱之為「難得」,是因為直到2005年的時候,這五人的創始團隊還基本是保持這樣的合作陣形,不離不棄。直到騰訊做到如今的帝國局面,其中4個還在公司一線,只有COO曾李青掛著終身顧問的虛職而退休。
都說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在企業迅速壯大的過程中,要保持創始人團隊的穩定合作尤其不容易。在這個背後,工程師出身的馬化騰從一開始對於合作框架的理性設計功不可沒。
從股份構成上來看。5個人一共湊了50萬元,其中馬化騰出了23.75萬元,佔了47.5%的股份;張志東出了10萬元,佔20%;曾李青出了6.25萬元,佔12.5%的股份;其他兩人各出5萬元,各佔10%的股份。
雖然主要資金都由馬所出,他卻自願把所佔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要他們的總和比我多一點點,不要形成一種壟斷、獨裁的局面。」而同時,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資金,佔大股。「如果沒有一個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時候也肯定會出問題,同樣完蛋」。
保持穩定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就在於搭檔之間的「合理組合」。
如果說,其他幾位合作者都只是「搭檔級人物」的話,只有曾李青是騰訊5個創始人中玩、最開放、激情和感召力的一個,與溫和的馬化騰、 愛好 技術的張志東相比,是另一個類型。其大開大合的性格,也比馬化騰更具備攻擊性,更像拿主意的人。不過或許正是這一點,也導致他最早脫離了團隊,單獨創業。
可以說,在中國的民營業中,能夠像馬化騰這樣,既包容又拉攏,選擇性格不同、各有特長的人組成一個創業團隊,並在成功開拓局面後還能依舊保持著長期默契合作,是很少見的。而馬化騰成功之處,就在於其從一開始就很好地設計了創業團隊的責、權、利。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權力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大學生真實勵志故事3
金店算是一種特殊的行業,不知底細的人,老闆是絕對不敢濫用的。周家曾與鄭家交往甚深,懂事的阿彤自小就給周家留下良好的印象,趕上「周大福」金鋪正好缺可靠的伙計,便接納了小阿彤。
鄭裕彤從雜役干起,每天掃地、擦灰塵、洗廁所、倒痰盂等里里外外的清潔工作,等一切准備停當後,他再和姍姍來遲的大夥計們一起開店門做生意。懂事的小阿彤一個心眼想著不辜負老闆的「不棄之恩」,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地工作。
「周大福」金鋪因入行較晚,因此店面在當時名氣不大。入店後不久,阿彤的勤勞和在工作中體現的智慧逐漸被周至元所賞識。此後僅半年時間,周至元就提升鄭裕彤正式在金行當學徒了。
當時,由於廣州、香港淪陷,不少金鋪遷移澳門,金鋪幾乎隨處可見,競爭十分激烈。鄭裕彤似乎天生便是為黃金珠寶而生,他對做珠寶生意極有興致,很快就掌握了坐店營銷的要領並痴迷似的鑽進了行當。
後來鄭裕彤才知道,父母親與同在廣州綢緞庄做過伙計的周至元一家是患難之交,情同手足。周、鄭之妻又同時有喜,於是兩家「指腹為婚」約定了親家。天公作美,周家生了女兒,鄭家生了男兒,恰好成了天生一對。到「周大福」金鋪學徒時,父親擔心兒子以「郎婿」自居,而不求上進,沒有告訴他這件事。
三年後,在周至元的主持下,鄭裕彤果真與周家的掌上明珠周翠英結為連理。那年夫婦倆同是18歲,其後50餘年直至今日,夫妻倆始終相敬如賓。
1946年,21歲的鄭裕彤到香港設立了「周大福分行」。他跑遍了全港各家金銀珠寶行,集各家之所長用於領導分行的經營,使分行生意十分看好。但鄭裕彤並不滿足,他清醒地認為:「在商場上『守業』就等於『敗業』,要在不斷創新中前進才能圖謀發展」。因此,他又一改原有的資本結構模式,邀集同事,組建「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這也是香港金飾珠寶業最早的有限公司機構。
當時在香港,金鋪比比皆是,競爭十分激烈。那時,黃金成色一律為九九金,而鄭裕彤卻大膽投入資金,首創製造了九九九九金,率先開創了金飾製造的新工藝,同時也領導了消費領域的新潮流,此項壯舉為「周大福」今後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鄭裕彤銳意進取,不斷開拓新市場,短短幾年,「周大福」分行便已增至11家。
當鄭裕彤將「周大福」推上一個新台階後,他又開始向新的領域進軍了。
把目光轉向鑽石業
鄭裕彤具有極強的駕馭市場的能力。在香港,鄭裕彤享有「珠寶大王」的美稱,而這還不僅僅指他的金飾,更有後來使他進入世界珠寶之林的鑽石業。
按照國際上的規定,持有「戴比爾斯」牌照,方可批購鑽石,而全世界也不過只有500張這種牌照。一些業內人士稱:「要從戴比爾斯購到鑽石,簡直比從天上摘星星還難」。
鄭裕彤並未因此而退卻,他絞盡腦汁,頓生主意,他決定在南非買下了一間持有「戴比爾斯」牌照的公司。不但使他順利擁有「戴比爾斯」牌照,並且到70年代,鄭裕彤已成為香港的鑽石進口商,每年的鑽石入口量約佔全港的30%。
鄭裕彤先生今年76歲,翻開「周大福」的創業史,每一頁都有他60年如一日的奮斗足跡:60年代初,一手握著黃金,一手伸向鑽石,叱吒風雲於急風暴雨刺刀見紅的商場上,穩操勝券。70年代,興建香港新世界中心,這痤恢宏的大廈至今仍然是尖沙嘴的招牌建築。80年代。與香港貿易局合作建成香港會展中心,名列亞洲同類建築之最。90年代,率先大舉進軍祖國內地,投資祖國的建設事業。此外,收購亞洲電視股權、組建全港的酒店集團,收購美國Stouffer集團海外28間酒店和歐洲penta集團9間酒店。
大學生真實勵志故事4
馬雲之所以要辦翻譯社,主要是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1、當時杭州很多的外貿公司,需要大量專職或兼職的外語翻譯人才;2、他自己這方面的訂單太多,實在忙不過來;3、當時杭州還沒有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
很多人光有想法,從來都不會有行動。但是馬雲一有想法,卻是馬上行動。
為了維持翻譯社的生存,馬雲開始販賣內衣、禮品、醫葯等等小商品,跟許許多多的業務員一樣四處推銷,受盡了屈辱,受盡了白眼。整整三年,翻譯社就靠著馬雲推銷這些雜貨來維持生存。1995年,翻譯社開始實現贏利。
現在,海博翻譯社已經成為杭州的專業翻譯機構。雖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18.740.32%]相提並論,但是海博翻譯社在馬雲的創業經歷中也劃下了重重的一筆。海博翻譯社給馬雲的啟示就是:永不放棄。沒有錢,只要你永不放棄,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第二次:創辦中國黃頁中國黃頁是中國第一家網站,雖然是極其粗糙的一個網站。
網站的建立緣於馬雲到美國的一次經歷。1995年初,馬雲參觀了西雅圖一個朋友的網路公司,親眼見識了互聯網的神奇,他馬上意識到互聯網在未來的巨大發展前景,馬上決定回國做互聯網。創業開始,馬雲仍然沒有什麼錢,所有的家當也只有6000元。於是又變賣了海博翻譯社的辦公傢具,跟親戚朋友四處借錢,這才湊夠了80000元。再加上兩個朋友的投資,一共才10萬元。對於一家網路公司來說,區區10萬元,實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說,做網路公司,沒個幾百萬上千萬是玩不轉的。又有人說,如今的環境跟馬雲創辦中國黃頁的時候截然不同了,那時10萬可以,現在肯定不行。對於中國黃頁來說,創辦初期,資金也的確是的問題。由於開支大,業務又少,最凄慘的時候,公司銀行帳戶上只有200元現金。但是馬雲以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克服了種.種困難,把營業額從0做到了幾百萬。
當然,後來中國黃頁被杭州電信收購了。但是我以為,中國黃頁在馬雲手裡,依然是成功的。
第三次:創辦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互聯網的一次奇跡,這次奇跡是由馬雲和他的團隊創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創業開始,錢也不多,50萬,是18個人東拼西湊湊起來的。50萬,是他們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這50萬,馬雲卻喊出了這樣的宣言:我們要建成世界上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
1999年,中國的互聯網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國外風險投資商瘋狂給中國網路公司投錢,網路公司也是瘋狂地燒錢。50萬,只不過是像新浪、搜狐、網易這樣大型的門戶網站一筆小小的 廣告 費而已。阿里巴巴創業開始是相當艱難,每個人工資只有500元,公司的開支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來用。
8年過去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市值200億美金,成為中國市值的互聯網公司。馬雲和他的創業團隊,由此締造了中國互聯網的奇跡。
大學生真實勵志故事5
今天,我看了楊紅櫻寫得最新的書——《笑貓 日記 之尋找黑騎士》。這本書是我從圖書館采購回來的,一直沒看,今天有閑來看一看。
說實在的,我對楊紅櫻的《笑貓日記》還真著迷,就是同學推薦的。翻開書,裡面有一幅幅漂亮的圖畫,還有角色檔案,我最喜歡笑貓、虎皮貓、超萌的三寶、還有貴婦犬菲娜······都是故事中的老人物了。這本書中主要講的是翠湖公園又開了一次交友會,虎皮貓和笑貓的孩子——二丫、胖頭、三寶都去交友會上交了不同的朋友。可是,他們這些朋友不是沒有孝心,就是自私狂妄,都是不良的朋友。跟這些狐朋狗友相處,倒會毀了自己的前程,把自己弄的狼狽不堪。它們最小的孩子——三寶突然想起了那次望龍山的大地震,那條搜救犬——黑騎士,是一條很英勇,很善良的大黑狗。它覺得黑騎士才是自己的朋友,便下了決心要尋找它。於是,它和自己的爸爸——笑貓、球球老老鼠,一起展開了這一次的尋找黑騎士行動。一路上,它們碰到了許多跟黑騎士差不多的拉布拉多尋回犬,卻各有天地,都不一樣,都不是黑騎士。反而有的慵懶可惡,有的狂妄虛榮,還有的自卑愛撒謊,都不是它們要找的,一路上卻經歷了許多事情,這就是故事。到了最後,它們找到了金毛,金毛是一條導盲犬,它說:「黑騎士現在也有可能是一條導盲犬。」所以它要帶笑貓它們去看看導盲犬一天是如何生活的。結果,它們真的找到了一位調琴師的黑色導盲犬,還瘸了一條腿,這只瘸了一條腿的大黑狗就是它們要找的黑騎士。在那個月圓之夜—— 中秋節 ,三寶和黑騎士終於見 面相 擁了。
這一路上,球球老老鼠可幫了不少忙!三寶不知道他是一隻老鼠。要知道,貓和老鼠可是天敵!所以,球球老老鼠一直搽著刺鼻的風油精。它是一條活了上百年的老老鼠,有許多的子子孫孫,是它們幫了球球老老鼠的忙。
在這個故事裡,我讀懂了友誼是很珍貴的,每一個人在人生中的益友都是很重要的。他們能在你傷心時安慰你,能在你快樂是祝賀你,與你共同分享,共同擔當。所以,朋友是很重要的!我佩服三寶的勇氣,它對朋友的這種執著,都令我很感動。作為我想要好好珍惜同學,珍惜我們之間的友誼,不要動不動就吵架。中國俗話說的好——「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
2021年大學生真實勵志故事相關 文章 :
★ 2021年大學生賺錢勵志故事
★ 2021年最新學校勵志故事
★ 2021年最新高三勵志故事
★ 2021年最新中國勵志故事
★ 2021年中外名人勵志故事
★ 2021年度最勵志的故事
★ 2021年最新楊瀾勵志故事
★ 2021年最新早會激勵小故事
★ 2021年歷史勵志小故事
★ 2021年最新團隊勵志小故事
③ 大學生 親情故事
《大學生泥瓦匠》
早晨不到五點,大哥就起來了。今天是他到村建築隊工作的第7天,他要提前到工地上練習和沙、砌磚頭。
看著大哥扛鍬離去的背影,母親唉聲嘆氣地低頭把豬食倒進石槽里。她一邊招呼滿圈的大豬小豬們吃食,一邊自言自語道:「唉!上個大學有什麼用,到頭來還不是走他爹的老路!」
我心知,母親這話不是說給正在吃食的豬聽的,而是說給我聽的。因為秋後,母親就要決定我要不要上大學了。
我偷偷將耳朵貼近豬圈,一邊聽母親自言自語,一邊心不在焉地鍘著割來的芨芨草。「哎喲!」我手中的鍘刀滑落出按槽,順勢砸到我穿著拖鞋的右腳,頓時,一陣劇痛從腳底躥向整個神經。
聽到喊聲,母親慌忙丟下鐵舀子,跑了過來。「二,怎麼了?疼不疼?」還沒有停住腳步,母親便上氣不接下氣地接連問我。
「沒事!」我忍著來自腳底的疼痛,安慰她說。看著朝向豬圈的鍘刀,母親似乎明白了什麼,她黑瘦乾枯的小臉頓時憋得通紅通紅。母親將我攙扶起來,她的手有些發抖。她似乎在埋怨自己,後悔剛才不應該守著我說上大學沒有用的話。當年,母親忍痛賣掉辛辛苦苦喂養的6頭豬,就是想讓大哥考上大學,不再像父親那樣做一輩子的泥瓦匠啊!
大哥在大學學的是法律專業,可他考大學時,正值擴招,畢業後又趕上金融危機,就業形勢很不好。加上大哥像父親一樣長相矮小,不會說話,半年來,他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眼看著秋後我也要上大學了,學費卻沒有任何著落,大哥只好先跟著村裡的建築隊干起了泥瓦匠的工作。
喝下一口湯,我小聲對母親說:「我不上大學了,過幾天就出去找工作。」
母親夾到嘴邊的白菜葉一下子掉到桌子上,她急忙用右手撿起菜葉,放到碗里,用左手托起大白搪瓷碗,顫抖地往嘴裡扒著米飯。
我怕母親聽不清,又把剛才的話重復了一遍。母親仍然不說話,只顧低頭扒著米飯。之後,我清晰地看到淚水滴到母親的碗里。
晚上8點,大哥從工地上回來了。他明顯黑了很多,也瘦了很多。這讓我想起了早逝的父親,父親也是干泥瓦匠的,鎮上十里八村蓋的老房子,他大都幫過忙。我12歲那年,父親在一次抹牆皮的時候,不小心從樓上摔下來,去世了。因為當時不懂法律,對方給了我家二萬塊錢便了事了口
不到10分鍾,大哥就吃完了四張煎餅。看著大哥狼吞虎咽的吃相,母親伸出長滿老繭的雙手不停地在臉上擦拭著。擦拭完後,她便心疼地往大哥碗里夾肉。這肉是半個月前,母親趕集時買來招待姑姑吃剩下的。
借著50瓦燈泡發出的微弱燈光,我看到母親的白發已經從腦後蔓延到了前額。那晚,母親來到豬圈,和圈裡的豬說了一整晚的話。就像父親去世那年,每天晚上她都會到父親的墳前,向父親說很多很多的話。
離大學報到還有10天,我卻打算去買張火車票,一個人到深圳打工。
像往常一樣,喂完豬,母親扛起鋤頭,正打算到地里鋤草。這時,鄰村的林嫂子來到了我家,她的丈夫林青山和我大哥同在村建築隊工作。
一進門,見到母親,林嫂子便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她抱住母親的腿緊緊不放,同時說著萬分感謝的話。老實巴交的母親哪見過這種場面,急忙彎腰扶起林嫂子,並囑咐我去生爐子燒開水。
原來,林嫂子的丈夫在工地上支架子板的時候,從樓上摔了下來,摔斷了雙腿。承包商想用兩萬塊錢私了,並且以將工程轉讓給別的建築隊為要挾。無奈之下,不懂法律的林嫂子只好點頭答應。大哥知道後,竭力勸阻林嫂子,而且,他還利用大學學到的法律知識,為林嫂子寫了一份起訴書。在法院的審理下'承包商不僅提高了賠償金,而且還承擔了林青山手術的所有費用。
第二天—大早,母親沒有像往常一樣起來喂豬。我早早起來收拾好行李,裝好車票,大哥也從鄰里借來—輛摩托車,打算送我到火車站。
剛走到大門口,母親突然從外面趕來,黝黑乾瘦的臉上全是汗水。
母親將包好的乳白色小手帕小心翼翼地從褲兜里掏出。然後,她緩緩打開,40張鮮紅的百元人民幣毫無保留地呈現在我和大哥的面前。
「我把豬全賣了。過幾天,就去上大學吧!」母親說著便把錢放到我的手裡。
這時,滾燙的眼淚在我眼眶裡不停地打轉,終於滾落而下,打在大哥沾滿水泥的綠色膠鞋上。
④ 大學勵志真實故事5篇_感人小故事
故事 就像一幅畫卷,把干癟的道理加以潤色,有時濃墨重彩,有時淡若浮雲,有層次、有寬度的展現在我們面前。 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大學勵志真實故事5篇_感人小故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更多「 勵志故事 」的相關內容推薦↓↓↓
每天一則經典的三分鍾勵志故事10篇
1000字勵志故事及感悟
50個經典勵志小故事
名人勵志故事精選5篇
10個勵志成功小故事
大學生勵志 故事一
那年,小紅想開一家花店,就在她要撥打房東貼在門上的電話時,她遇到了一位舊同事。
這位同事曾在這附近開店賣早餐,聽說小紅想租房,立刻搖頭說:「這家的房東是個60多歲的老太太,脾氣十分古怪,之前有好幾個人租了這里做生意,都和她鬧得不歡而散,你趁早還是找別的地方吧!」
小紅聽了心裡直打怵,只好到別的地方重新選址,可是一直沒有合適的。有一天,她路過那家店鋪,見門開著,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坐在門前看報紙,小紅試著上前搭訕喚或,沒想到,老太太聽說她要租房開花店,很痛快地答應了。
後來小紅才知道,老太太有潔癖,但之前的租客有賣菜的、賣冷飲的,總是把屋子裡弄得亂七八糟,老太太這才不願意續租。小紅本來就愛干凈,她把花店布置得溫馨美麗,地板每天都擦得晶晶亮,老太太看了心情舒暢,在小紅生意忙不過來的時候,還會主動跑來搭把手呢。
如今,花店開業五年,小紅的生意蒸蒸日上,她和房東老太太相處得也十分融洽。她慶幸當時自己鼓起勇氣試了一下,不然只聽別人的話,差點錯失了一個良機。
其實,很多成功的門都是虛掩著的,關鍵時刻不要一味地徘徊,勇敢地去叩門,必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別讓你的人生,被一扇虛掩的門打敗。
大學生勵志故事二
剛上大學,很多人都說人脈交際很重要,而認為學習根本不重要,真是這樣的嗎?多少人拿著所謂鍛煉自己的借口,不去學習,結果呢, 畢業 之後,還是兩者都沒得到。
很多人說,重要的是能力,是的。但是你能說出你有什麼能力嗎? 面試 官又怎麼判斷你有能力?你難道覺得面試官不知道成績也許不代表一切么?
在你沒有其他與眾不同的能力時,成績至少代表了一些能力,所以說,看成績也許不完全准確,但這的確是一個行之有效的無奈 方法 。
在你找工作的時候,一些大公司就直接限定必須是985、211學歷,工資也比一般普通院校高,當然如果你有實際項目 經驗 ,那更是錦上添花,當然能夠做項目就說明了你的學習能力與成績足夠好。
如果你要 考研 究生的話,如果你本科成績相當好,學校是直接可以保研的,在復試的時候,導師也會看你的本科成績,同等條件下,一般就會要本科成績好的。
如果你要 出國 留學 ,那扮或對成績和平均績點那個更是要求嚴,如果你不是天才,如果你不經常呆圖書館自習室的話,你是很難過成績這道坎的。
如果你要評優、評獎學金之類的話,成績不行甚至有掛科的話,那就免談了。
……
再者,學習成績不僅僅就是分數績點那麼簡單。你也許不出國,那麼GPA對你來說沒用;也許你在 簡歷 里把其他優點強調一些,把成績弱化一些,最後還是找到了滿意的工作;也許你家裡已經規劃好了未來的道路……
但是如果你不能讓自己在最適合學習的年華里為了學習而努力,那麼你的生活就很可能會不可避免的一團糟,渾渾噩噩,整天過的行屍走肉。
為了好成績而學習,至少能保證你的青春里不墮落。
優秀是一種習慣,學習都征服不了,何談其他?當然很多人在學習以外,做了很多更有意義的事,但是這些與取得好成績根本不矛盾。我認為那些說「60分萬歲、多一份浪費,廳鏈伍保證在不掛科的情況下,去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的同學就是在逃避。
總之,對於絕大多數同學來說,甚至可以說是99%的同學,學習都是最重要的。
大學生勵志故事三
大三那年,我悄悄地喜歡上了一個學長。我喜歡了他好長一段日子,卻並沒有勇敢表白。原因很簡單,我在年滿十八不再長高之後,吃得太多,慢慢地長成了一個胖子。身為胖子的我,並沒有勇氣向心中的男神表白。而他也從不曾注意到一個胖子在默默地關注著他,愛慕著他。
直到我大三,他大四畢業,我突然腦子一抽,沖動地決定向他表白。
結果當然是我被婉拒。對方有些為難地向我表示,他喜歡苗條一些的女孩子,而我太重了,他怕抱不動。
我記得,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我是多麼羞愧而懊惱,奔回寢室,哭得不能自已,連著一個星期覺得人生失去了色彩。
過了這個星期之後,我開始減肥。
減肥的過程艱苦而漫長,我拒絕了一切朋友吃吃吃的邀約,問了專業減肥教練,要來了根本吃不好也吃不飽的食譜,嚴格按照上面的方式來克制我的食慾,還每天早晚繞著操場跑兩個小時。在那堪稱慘絕人寰的四百多個日夜裡,我的朋友都覺得,我這是因失戀而瘋了。
只有我知道,不是。
也許最開始,我的確是因為精神上的苦悶。
可是後來,當我發現我的身體變得輕盈而美好,我臉上因為暴飲暴食而長出的痘痘都消失,整個人開始散發著健康的光彩的時候,我便忘卻了一開始的痛苦。
事到如今,我竟然覺得感激。如果不是喜歡上了他,如果不是他明顯的為難和不喜,我也不會明白,作為一個女孩子,掌控好自己的身材是最基本的剋制。
後來,我漸漸長大。生活教會了我,剋制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它可以更多、更廣、更深入。
保持謙卑,剋制怒火,你會發現朋友多了起來,同事友善了起來,工作會更順利。
克制教會了我,忍耐得越長久,收獲才能越豐滿。
就好比工作之後,你的薪資。
若你經得起一年的等待,你就會發現,日結的工資總是比年薪要少很多。
女孩子的青春是那麼寶貴,唯有克制才能贏得更多。
大學生勵志故事四
「你總得有樣東西拿得出手」,這是母親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對於母親的念叨,我從來沒有往心裡去,直到自己在求職時栽了跟頭才徹底地領悟了這句話的內涵。
那天,我投完簡歷,垂頭喪氣地往家走。在路上,我遇到了「游戲王」小夢。他看到我,拉著我就往飯店走,說是慶祝慶祝。沒想到這小子這么幸運,還沒三個月就找到一份月薪六千元的工作。
對於小夢,我是瞧不上眼的。他在大學里,一天到晚就是玩游戲,有時連飯都要我們帶。我們和他隔著一層牆,他也不以為意,總是低著頭做著自己的事——他的眼裡沒有同學,沒有親人,只剩下了游戲。我們當時為他嘆息,這樣一個讀書及格萬歲的主兒,他能有怎樣的明天呢?現在,他沒有嘆息,嘆息的卻成了我自己。
原來,他雖然玩游戲,但並沒有完全被游戲捆住。他邊玩邊思考著自己接觸過的游戲有哪些優缺點,能夠通過什麼途徑來完善。正是因為他比別人想得更多,大二的時候,他就開始在校園里賣點卡,後來發展到到游戲廳里去賣。大三的時候,他開始關注智聯招聘的職位 廣告 ,發現機會就跑去嘗試做游戲策劃。大學一畢業,他就被一家專門做外包的游戲廠商聘請了。
這也太不靠譜了吧,玩游戲也能玩出一份安逸的工作來。也許他讀出了我眼裡的疑問,給我講了一個故事:那年,他的姨奶要申請美國綠卡,他們覺得這是天方夜譚。一個大字不識的南方老太,一不能帶來投資消費,二沒有技術特長,那美國佬比賊還精,他們憑什麼要你一老太。嘿,還真別說,什麼事都有例外,她就成功地申請了綠卡。她憑什麼呢?她就用她那一手剪紙的絕活兒征服了那些苛刻的官員們。
「我知道自己不是做學問的料, 唱歌 老跑調,寫 文章 不開竅。這些都是我的弱項,但是我也有強項啊,那就是游戲。我為什麼抱著弱項痛苦,而丟掉自己的強項呢?沒有誰是全才,你在這方面有專長,換一方面或許就成了你的短板。既然如此,我不是只要有一樣能拿得出手就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了嗎?」平時很少出聲的他,這一說起話來還真有板有眼呢。
學的是冷僻的專業,就業是沒有什麼希望的了,我又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呢?除了自己在大學里不離不棄的文字,我還真的沒有什麼能夠拿得出手的。游戲都能開出一條就業之路,文字不是比它有著更多的優勢嗎?心裡這樣想著,我就跑回了家,拿出了那些曾經發表和獲獎的文字開始了新的尋找。
有了一樣能拿得出手的東西在手,心裡踏實了許多。我似乎看到一份心儀的工作就在不遠處向我招手。
大學生勵志故事五
1
上個星期看了很多招聘信息,參加了很多場面試。其實找工作跟談戀愛是差不多的,你看得上的公司未必看得上你,而公司看得上你,你未必看得上它。所以,很多時候還是需要一點緣分和契機才能「兩情相悅」。
找工作的流程大都相似,網上投簡歷,如果符合條件,HR會邀約面試,或者你把簡歷掛網上,也能得到一些面試機會。我沒有海投簡歷,與自己的能力基本吻合的才投。
有些公司條件福利待遇各種好,工作內容也是我喜歡的,滿懷希望地投了,但是石沉大海了,因為我不符合它的某些要求。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公司其他要求都符合,唯一一點不符合的是英語水平沒有八級。
突然想起之前一個「大牛」跟我說的,英語不能弱,英語好可以增加很多機會。當時我不以為然,如今失去機會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自從開始有了英語這個科目後,我的軟肋又多了一根,整個學習生涯,英語都拖著我的後腿死不放手。可是,越是拖你後腿的科目,你越不想學;越好的科目,你反而更有動力。於是這么多年,我認了英語不好這條命。有過無數次重拾英語的決心,但每每都半途而廢,買的很多學習資料都在牆角落滿了灰。
有時候也會想,如果我英語好一些,人生是不是會有些不同,我是不是可以看到更多風景,我是不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機會。可是沒有如果,後悔也沒有用,唯一的解決方法是立刻、現在、馬上去學,不要讓將來再錯失更多機會。
因此,有些東西不要等到碰壁了才想起努力。人生要走的彎路一條也不會少,人生要學的東西同樣一個都不能少。有些東西你現在不學,將來勢必吃虧。
2
人要有憂患意識,過好當下很重要,但只圖眼前的安逸和順利是萬萬不可取的。
大學時,身邊很多人的生活是三點一線,教室、食堂、宿舍。沒課的日子,不是在刷劇玩游戲當中度過,就是去外面吃喝玩樂瀟灑自在。甚至有些人連課都不去上,逃課成癮,在「反正大學學的東西,以後工作也用不上」的聲音中更加心安理得。
四年的時光,轉瞬即逝。當要找工作時,才發現簡歷上空空如也,沒有一技之長,也沒有絲毫的過人之處,甚至連一些基本的軟體都用不溜。然後迷茫著、彷徨著,也有心儀的公司,面試卻屢次碰壁。
這才幡然醒悟,原來畢業了真的會失業,原來生活如此艱難。心裡一萬個後悔,為什麼大學不好好學專業課,為什麼沒好好打磨自己的興趣,為什麼沒好好學英語……可是,這又有什麼用呢?
世上要是有後悔葯,你該吃一打了吧。人生沒有重來,你種下什麼樣的因,就會結什麼樣的果。人生是個大課堂,很多東西你現在不去學,待你趟過很多坑,你遲早都得學會。
3
很多人問我,讀大學到底有沒有意義?意義這個詞,是人賦予的,我相信每個人對它的解讀都不一樣。
如果你好好利用這四年,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大學於你的意義就是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未來。如果你把這四年的時光都花費在無用的事情上,到頭來依舊兩手空空,大學於你或許就真的沒有意義了。
所以,為什麼說大學畢業是個分水嶺,刷掉了一批跟不上節奏的人,留下來一批越來越強大的人。作為一個過來人,尤其最近找工作,對這點的體會越發深刻。大三暑假找實習時,有自己想做的工作,但是苦於在大學里並沒有往相關方面積累技能,面試了很多公司都被刷下來。時隔一年,這次找工作就順利得多,投的簡歷幾乎都收到回復,邀約面試的電話絡繹不絕,得到了很多機會。所以當你有一定成績時,不管是你找機會還是機會找你,都容易得多,關鍵看你如何選擇。
這個世界很功利,但是它承認你的努力。
堅持還是放棄,選擇現在苦,還是將來苦,全在於你自己。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不要等到碰壁了才想起努力。
大學勵志真實故事5篇_感人小故事相關文章:
★ 大學勵志真實故事5篇感人小故事
★ 大學生勵志真實故事感人5則小故事
★ 大學生勵志文章真實感人故事5篇
★ 最感人真實勵志故事
★ 大學生勵志例子5篇真實人物勵志故事
★ 大學生勵志真實故事3篇篇
★ 高考勵志真實故事感人故事5則
★ 真實感人勵志小故事
★ 大學生勵志真實案例5篇富有哲理故事
★ 真實感人勵志故事精選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⑤ 大學校園創業故事
有些大學生在校園期間就很有理想,有自己的夢,立志創業,贏在中國,贏在世界,用一顆感恩的心成就自己的前途與未來。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篇1
沈陽大學生創業當「擦鞋哥」月賺1.5萬元
兩年前,沈陽人李洪福從天津輕工學院本科畢業,學電子商務專業的他也和多數懷揣夢想的同學們一樣,將人生的落腳點選在了大城市。從天津到杭州,再到青島,他整天穿著職業裝和皮鞋穿梭在各個知名企業中。「工資不高,壓力極大,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行走在大城市的燈火輝煌中,總感覺這樣的城市不屬於我,我也不屬於這樣的城市。」嚴重缺乏歸屬感讓李洪福對自己的人生開始了認真的思考。「之所以留在大城市繼續那個看似體面實則痛苦的夢,就是因為自己放不下上過大學這個事實。」
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洪福發現擦鞋這個領域很有潛力。在進一步做了考察後,他發現了裡面的商機。「現在的90後多數自理能力都很差,穿的高檔鞋根本不會或沒時間去打理,而且現在奢侈品的需求加大,許多高檔鞋、包、衣服的後續保養都是個空白。」李洪福說,這個發現讓他產生了回老家創業的沖動,並開始去一些擦鞋店考察,並四處偷師學藝。
20xx年12月,李洪福的「大學生香薰洗鞋店」在於洪區松山路低調開張。近30平方米的小店,他既是擦鞋工,又是老闆,每天忙得團團轉。最辛苦的一次,是除夕前的一天,他從5時起床擦鞋,一直干到24時。「在小店打烊的那一刻,我的身體累得像散了架,但望著地上那些已經光鮮亮麗的鞋,我的心裡有了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李洪福說,他之所以將「大學生」三個字加到店名中,就是想告訴所有顧客,他這個擦鞋工是個大學生,大學生沒什麼了不起,也可以為別人擦鞋。
剛開始,也有顧客好奇李洪福的選擇,覺得一個大學生當擦鞋工有些可惜。「大學畢業當擦鞋工,那上大學還有啥意義?」每到這時,李洪福都會微微一笑:「千萬不要把大學生的身份看得如何高,其實這個身份什麼都不是,可偏有人把它當成一件虛榮的外衣。我堅信只有放得下才能站得起,許多大學生埋怨工作不好找,其實就是這個身份把他們害了。」
篇2
5段創業經歷,經營兩家公司,46天眾籌2000多萬元……這個「90後」還在讀博士,卻已成校園里頗受追捧的「創業小男神」,學弟學妹們管他叫「阿凱」。
三戰「挑戰杯」
去年末,阿凱在武漢捧起華理歷史上第一座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挑戰杯」的金獎。領獎台上,阿凱將獎杯舉過頭頂,努力想在台下黑壓壓的人群中找到自己的小夥伴,誰料一時百感交集,視線已隨熱淚模糊。
3年前,正念大三的阿凱,揣著創業計劃首度參加「挑戰杯」,市賽奪銀、進軍全國,最終收獲全國銀獎。第二年,阿凱三赴北京,考察37個地級市,走遍180個縣市,獲得580份調查樣本,以水資源保護專案再次參賽,卻還是銀獎。
第三次挑戰「挑戰杯」,阿凱組織了一支「復仇者聯盟」,團隊中除了他還有1位博士後、1位留學生、6位本科生。他們的科技專案——全金屬封裝耐高溫光纖光柵感測器,用於測量高溫高壓儀器的工況,「相當於給脾氣暴躁的漢子安上了監視器」。專案克服了市面上普通感測器不耐高溫的缺點,在600℃下仍能正常工作,部分測定效率是普通感測器60倍。
阿凱不僅為專案本身下足功夫,對商業推廣策劃也是鉚足氣力。金獎夢終成真,同學送他一個綽號——「周三年」。
當創客「雙企」創業
「為什麼不把這個創業策劃書落到實處呢?」賽後,阿凱暗自思忖。經與「復仇者聯盟」商議,大家心中的「創客」萌芽。
今年3月,上海徒維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打產品就是「挑戰杯」摘金的感測器。一經推向市場,就獲專業好評,目前徒維公司的承諾訂單額已達300萬元。
「雙企」模式中的第二家公司,也是「挑戰杯」的副產品。原來,阿凱在首度「挑戰杯」獲獎後就成了校內「挑戰杯」賽事小導師,負責指導學弟學妹們參賽創業。半年前,阿凱應邀幫助朋友的專案與投資方面談。萬萬沒想到,由於他在多項賽事中積累的演講經驗,給投資方留下深刻印象。最後,專案因故沒談成,投資方卻來「挖牆腳」,希望阿凱加入他們的團隊。
又一番洽談,阿凱以聯合創始人身份,加入杭州控客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任首席社交媒體官。控客公司主打一款帶有遠端控制功能的智慧插座,只需用手機APP操作,就能通過插座控制家中電器執行。「這樣,在回家地鐵上,就能開啟家中電熱水器或空調。」
39元插座眾籌2115萬
輕創業,眾籌資。最近,阿凱正和控客公司工作人員一起,忙著為全國各地35萬個客戶發貨。就在4月底,這個售價僅39元的智慧插座,重新整理了國內網路眾籌人數最多、金額最大的紀錄。今年3月12日,小插座眾籌首秀的上線首日,便超額完成原定的100萬元目標,達到300萬元。上線46天內,累計籌得近 2115萬元意向資金。根據眾籌網站的後台資料,參與眾籌的「80後」、「90後」佔到七成。
那天創客沙龍結束,已近10點。阿凱卻還要「趕場子」,找他的小夥伴開會商討公司事宜。「我有兩個偶像,一個是曹操,一個是喬布斯,分別代表勝利的野心和完美的產品。」他笑中帶著自信。
篇3:
女大學生投5000元開網店年賺30萬買賓士買哈雷
20xx年4月,上大三的小魏瞞著父母,投入5000元開起了網店。「一開始也有些擔心,畢竟那麼多錢」,小魏說,網店的攝影、美工、售前售後等都需要技巧,她只能一步一步摸索,失敗了再重來。當時,她和男友每天打理網店,「從早上9點一直坐到晚上11點,還會因為壓力大而失眠」,她說,「那段時間,生活有點亂,我都長胖了好多。」提起前期的艱辛,小魏現在還有點叫苦不迭,「從廠家進貨,每次要進幾百件,壓力真的很大,害怕貨賣不走」。
20xx年5月,小魏的網店終於有了起色,「算下來,第一個月我們就賺了20xx元!」回憶起來,小魏難掩興奮,「當時高興慘了,覺得網店比開格子鋪更賺錢」。
一開始,小魏的網店主要賣手機殼,自己在手機殼上繪圖,然後拍圖擺上網,但生意並不好。後來,熱愛藝術的男友給了她一個建議,讓她注重獨特性,做出有自己風格的網店。
此後,小魏開始瞄準學生包市場,為了追求獨特性,她常常花錢淘一些風格奇異的進口手工包。一次,在英國的朋友說有一個牛皮包很好看,「我那個包的照片,感覺製作和風格很獨特」,小魏要朋友花幾千元錢買了回來,然後擺上自家鋪子賣,「好多人搶著要買,我感覺找到了出路」。
隨後,小魏開始經營風格獨特的手工包,且20xx年6月起,網店的生意越來越好。「有一天,我接了300個單子」,小魏說,面對這么大的生意,她和男友突然感覺不知所措。當時,店裡就只有他倆,包裝和發貨只能自己動手,「從早忙到晚,感覺像搬磚一樣,等到發完貨,我和他都感覺自己的手沒知覺了」。
小魏說,她店裡的商品都出自廣東那邊的廠家,為此她還去考察過廣東的廠家,看到有相關的生產資質後才同意授權。生產完後,貨堆在自己家裡,再由自己發貨出去。 「今年4月結算時,我發現竟掙了30萬元」,雖然知道賺了錢,但面對這個數字,小魏還是感到驚訝。現在,她的網店每周有200件的成交量,「算下來一個月能賣出去六七萬元的貨,除去成本能掙3萬元左右」。
在小魏的網店上,記者也注意到,她店裡的商品最便宜的7元,最貴的666元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上半年該店的好評數是2911,好評率達到99.71%。記者采訪了解到,好評數加起來等於賣出去商品的數額,也就是說,小魏一年內至少能賣出4000件商品,這其中還不包括打差評的數量。照她所說,一件商品利潤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算下來,一年賺30萬完全有可能。
記者還了解到,該店信譽級別達到了4.8%,且有4顆藍鑽。小魏告訴記者,一個藍鑽是251分,也就是要251個好評才能升級為1顆藍鑽,20xx分~5000分才能到4顆鑽。她現在已經有了4顆藍鑽,如此表明,她現在至少有20xx個好評。
6月8日,小魏買了一輛價值13萬元的哈雷摩托車和16萬元的賓士 *** art車,「男友開哈雷,我自己開 *** art」,小魏說,「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賺了錢就好好玩、好好享受」。記者問及是否全款付清時,小魏回答說:「都是分期分款購買的,我們不可能一次性把流動資金用在買車上,還要用來補貨和進貨」。
接下來,小魏想成立工作室,繼續做大網店。「打算再請兩三個人,分別負責攝影、美工和客服,讓一切都專業化的操作起來」,小魏說,成功沒有秘訣,她也是從失敗中一步步走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