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進國企好難
1. 大專生畢業進國企是不是難比登天
大專生畢業進國企。是比登天還難這也不盡然。有的國企也面向大專院校招收學生。因為技術人才還是需要的。
2. 為什麼畢業生難走進國企
你好!關於畢抄業生為什麼難走襲進國企我有以下幾點見解:
①國企作為比較高大上的企業,招聘要求一般比較嚴格
②國企的招聘條件一般比較高,比如學歷、專業、素質等比一般私企要高,普通畢業生很難達到那樣的要求
③國企考試要經歷網申、筆試、面試、體檢、錄用等環節,很多環節稍有不慎就會被刷
④畢業生初入社會,沒有太多社會閱歷,對自己不自信
⑤現在畢業生追求自由、創新的工作,但是國企比較穩定,按部就班,很難滿足畢業生的需求
3. 同學都進國企了 國企有那麼好進嗎
國企不太好進。
以下是進國企所需要的條件:
第一:筆試要全力以赴
目前一些大型國企已參照外企做
法,通常在面試之前會安排一輪或多輪筆試。筆試內容大多為文學、數學、邏輯、智力和時事。參加這種題量、信息量都極大的筆試之前,畢業生應先復習一下古代的名句、高中數學里的數列問題,再瀏覽最近一個月內發生的時事新聞,當然最好再看幾本智力測驗的書,這樣通過筆試的概率會比較大。特別需注意的是,試卷上面的字跡一定要清楚美觀,否則,閱卷人員的「法眼」很可能不再對你「青眼有加」。如果通過此關順利進入面試,那麼你進國企就基本成功了80%。在國企,通常5個人參加面試可以留下3個。而在外企,則可能10個人只能留下1個,甚至1個都不留。
第二:面試要穩而內斂
相對外企形式繁多的面試,國企的面試基本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通常是多位面試官對一個應聘者,很容易讓應聘者應接不暇,顧此失彼。此時,就需要有穩定的心態作為支撐。在國企的面試中,基本不會遇到全部講英語的場面,但回答問題時以普通話為宜。國企面試問題的特點是「走極端」。比如,開場時通常讓人感覺很輕松,問應聘者是否獨生子女,家裡有幾口人,住什麼地方,喜歡干什麼等;然後話題急轉,直指「關鍵問題」,問應聘者對業務知識了解多少,對一些業務問題如何解決,怎樣把工作做得更好等等。可以說,最簡單的和高難度的問題穿插提出,對此應聘者要做好思想准備。另外,國企一般不喜歡發表意見太過尖銳的應聘者,畢業生回答提問時應適當「收斂」一些。
第三:交談要「鑒貌辨色
如前所述,國企更關注應聘者對企業是否忠誠、政治上是否上進、能否遵守規章制度、是否樂於付出等方面。國企人事主管大多年長,如果他在應聘者身上找到自己子女的影子,或覺得應聘者像當年剛剛參加工作的自己,那麼錄取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怎樣才能找到「共同語言」,就看應聘者能否「見風使舵」了。比如,對於「進入本公司後,你首先應該做到的是什麼」這一問題,國企面試官最希望聽到的是「遵守公司制度」。至於興趣愛好,國企面試官一般希望應聘者精於書法、圍棋、民歌等「傳統項目」。說到底,應聘者應迅速判斷面試官的年齡、文化背景與價值取向等,「鑒貌辨色」,才能「投其所好」。
第四:談薪忌「錙珠必較」
國企面試官問及應聘者的薪資要求時,切忌提出過高要求。一般而言,目前對於應屆畢業生而言,1000元上下較適宜,因為多數國企開出的月薪數額屬於稅後工資數額,這個數字還是比較符合「市場行情」的。假如畢業生提出的月薪數額過高,即使國企礙於一時之困願意如數支付,其心中卻難免「心存芥蒂」,這對應聘者今後職業生涯的順利未必有利。
4. 本科生進國企容易嗎
本科生進國企。需要是重點大學的本科生。也就是211、985畢業的。本科生。因為一般的國企。去校園招聘都要去重點大學招聘。一般的本科生要進國企。不太容易。
5. 都說進國企難!社招進國企的難度多大
現在大家都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進入國有企業確實十分的困難,社會招聘國有企業工作有人的時候,難度特別大,主要是幾個方面的難度,看完大家就明白!
三、國有企業的試用期難度不小!
國有企業很多都有一個試用階段,主要是看一個應聘者能不能真正的適應工作,這個階段的難度很大,特別是一些沒有工作經驗的年輕人,幾乎不可能通過最後的試用期!因為試用期不僅僅有實際工作能力的考驗,還有人際關系的考驗!
6. 為何畢業生都希望進國企,國企真的這么好嗎
在我們大學畢業後找取工作的時候,而感到迷茫。更是有好多學生都希望可以進入到國企裡面工作,而國企為什麼這么受廣大畢業生的愛戴,他到底好與不好,小編就與大家一起所以說這個問題。但是說到底到底該選擇怎樣的企業,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這一切都要看你自身的情況而定,看你個人的性格更適合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去工作。小編在這里也祝大家的工作順利。
7. 應屆生真的適合進入國企單位工作嗎
應屆生適合進入國企單位工作:
隨著人才的飽和,每年都會最難就業季,相較於一般的互聯網公司,外企等單位。也有很多即將畢業的小夥伴將目光放在了國企上,對比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來說,國企的競爭就相對小一些了,但是因為都是吃公家飯,所以很多小夥伴都擔心在國企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是否會有相應的後遺症呢?
國企讓人喪失鬥志?
首先我想發自肺腑的說句也許特別雞湯的話,能讓我們喪失鬥志的,只有我們自己。
實事求是的說,在國企想要把一個工作做的三心二意很容易。即便你考核年年倒數,領導也絕不會拿著KPI對你拍桌子瞪眼,無視你就足夠了。 所以國企的工作氛圍總是輕松加愉快,很少會有重要且緊急的情況,也很少會有什麼事兒離了誰就沒辦法推進執行。但如果我們因為環境寬松舒適,就喪失鬥志,然後再轉身抱怨環境太過愜意美好,這未免也太無理取鬧。
我剛入職時,每天都眼巴巴的等待接觸公司業務的機會,坐我後面的博士看著我的飢渴樣說「我剛上班時也像你這樣,過三個月你就會發現自己開始被漸漸磨平」。現在我工作即將進入第五個月,但每天依然會欣喜於偶然得到的公司數據材料,會將我的求知慾從公司業務本身逐漸拓展到上下游企業,拓展到行業領域和社會前景,甚至會嘗試著和項目建設部門的前輩們一板一眼的討論技術改造。
所以我從沒覺得國企的工作讓我狀態萎靡或讓我的心荒蕪蒼老;恰恰相反,國企張弛有度的節奏,讓我有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反思自己,然後充電提升。我們已經逐步意識到大學教育和職場社會的脫節,因而才會有很多前輩語重心長的和我們講,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一定要能保證給我們時間去學習和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國企是一個不錯的起點。
公司里用幾年時間拿下CPA、CFA或者司考的人不少,有的人選擇跳槽,有的人選擇內部晉升。無論哪種,都和喪失鬥志不沾邊。所以這事兒,和星座有點像,不是所有處女座都龜毛,我們也不是沒見過龜毛的金牛、巨蟹,說到底這還是得看人。
知乎上看到很多在國企或者機關政府工作的人,覺得自己的狀態越來越溫吞,於是猶豫要不要跳槽去私企,去重新開始,去挑戰自己。這讓我想起當年申請出國時,有一個供申請者互相交流的論壇。有時候瀏覽帖子我會覺得,不用看一個人的背景信息,只看他提的問題,我們就可以判斷他適不適合出國。比如一個人如果發帖提問「我這樣的人適合讀商科嗎?」那他必然不適合,就像沒有一個CEO會問「我適合做CEO嗎?」這類問題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同樣,一個人如果問「我是不是應該跳出國企,遇見未知的自己?」那他千萬不要跳槽,跳了也會後悔,因為他能問出這樣的問題,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無法遇見未知的自己。事實上,那些真正有能力和自己再遇見的,早已經在別人大張旗鼓提問的時候,默默卻又乾脆利落的跳槽轉身了。
國企福利待遇高?
其實特別希望這不是誤解。
據說前幾年公司的工資待遇還行,但也僅僅是還行,算得上中等規模外企的水平,比金融行業標准還是差了好幾級。後來受國家政策影響,開始大幅度降薪,就讓大家的面部表情越來越抽搐。至於傳說中的隱形福利,近兩年也是不斷地縮減,等到我進公司時,福利待遇也只剩樓下理發店和洗衣房的使用券了。很多同事安慰我說,就當是進來抄底的,這句話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做令人愉悅的憂傷。
福利待遇這事兒,不願也不忍多說。反正自從給身邊朋友看了我的工資條之後,出門吃飯他們再也不讓我結賬了。很多人問我年終獎會不會給我們補補,比如直接拿麻袋發。因為我還沒經歷過年終獎的銷魂時刻,所以又傻又天真的跑去問我的同事。看著他們先震驚後同情最後微笑著沉默的復雜表情,我只能任憑悲傷逆流成河。
其實在工作當中沒有適不適合,只能說你是抱著什麼樣的態度去工作,什麼崗位都可以做的很好,同樣的,什麼崗位都可以混混日子。
8. 對於畢業生來說,怎樣才能更容易進入國企央企單位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及經濟水平都是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而且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十分注重自己孩子的教育,所以說現在社會上出現了很大學畢業生,很多大學畢業生在畢業之後都會選擇想要一份比較安穩穩定的工作,所以說就會有很多畢業生十分想去國企這些單位,因為這些單位相比較其他單位而言,公司待遇可以說是十分的好,而且可以說是十分的穩定,但是國企央企的招聘可以說是十分的嚴格,今天主要介紹一下,對於畢業生來說,怎麼樣才能夠更容易進入國企央企單位工作具體介紹如下。
一、出色的學歷在我看來一些畢業生想要進入國企和央企單位工作的話,那麼肯定是要有一份比較高的學歷,單純的本科畢業生,想要進入國企央企而言還是比較困難,所以說如果真正的想要去這些單位工作的話,那麼不妨深造一下自己的學歷,最起碼自己擁有研究生這份學歷之後進入國企央企競爭壓力相對而言會比較小一些。
各位看官,以上就是關於我對“”的看法,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面評論哦。
9. 剛畢業的大學生,適合進國企嗎
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要看個人的性格。首先,剛畢業能進國企,不是有關系就是能力很強的人。前者多數都是想著進一個單位,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不需要為生計發愁,這樣的人還是很適合進國企的。後者則是純粹當作一份職業看待,但是就我個人而言,如果你有很強的能力,其實不太適合進入國企。
10. 2018國企招聘,為什麼畢業生很難進入國企
就目前情況而言,一些大中型的國企還是很需要人才儲備的。。然而,在不少的招聘會上,筆者卻看到、聽到一些國企招聘者對招收大學畢業生顧慮重重、抱怨多多,什麼「大學生不職業、不敬業、不誠信」等等,彷彿大學畢業生與企業之間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國企管理者認為,大學畢業生普遍缺乏包括工作能力、適應能力、生存能力在內的就業力,職業素質差。不培訓不好用,可是花力氣培訓後,又怕他們翅膀硬了便另攀高枝,讓企業白忙一場。
一些企業也認為大學生難走進國企的主要原因之一——態度是最大問題。學生時期是一種被動的心態,是接受的心態,而企業則希望每個員工有一種主動的心態,主動關心企業、主動工作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