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類腦博士招生
Ⅰ 博學堂考研:2024復旦大學生物醫學工程(類腦院)考研招生計劃、考試科目、分數線
復旦大學類腦人工智慧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於2015年成立,作為中國頂尖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機構之一,旨在推動腦與類腦重大科技前沿研究,與國家重大需求相結合。依託復旦大學的數學、神經科學、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計算機、信息科學等多學科優勢,研究院集結國內外科研力量,聚焦於認知神經科學、計算生物學、計算精神病學、人工智慧演算法、類腦智能技術與轉化等前沿領域。
專業目錄顯示,2023年擬招收55人,其中推免生52人,學制為3年。招生專業包括生物醫學影像與工程和類腦智能演算法與應用兩個方向。考試科目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一)、數學(一)和類腦綜合知識。復試分數線為320分,進入復試的考生中,一名得分412分,一名得分323分。
復試細則嚴格遵循教育部和學校相關規定,確保公平公正。復試名單根據考生初試成績、招生計劃和生源數量確定,全部合格生源均有機會參加復試。每個專業方向組建的復試專家組由責任心強、教學經驗豐富、學術及外語水平較高的人員組成,確保考核過程的嚴謹性。
考生需提供有效居民身份證、准考證、《考生誠信復試承諾書》、學生證或學歷證書、學位證書、《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本科成績單、個人陳述等材料。同等學力考生需提供本科課程考試成績單。在讀研究生需提交同意報考證明,退役大學生士兵和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考生需提供相關證明文件。
復試方式為現場面試,時間暫定為3月31日(具體以郵件通知為准),地點在復旦大學邯鄲校區光華東主樓2403會議室。考生需提交本科成績單和學習科研經歷的個人陳述。復試內容包括專業綜合知識、外國語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質與品德考核,每名考生面試時間不少於20分鍾,全程錄音錄像。
考生總成績由初試成績和復試成績組成,初試成績佔50%,復試成績佔50%,其中復試成績中專業知識成績佔90%,外國語聽力與口語佔10%。按照總成績由高到低進行排名,復試成績不及格者不予錄取。
考生可於復試結束後3個工作日內通過復旦大學研究生報考服務系統查看復試結果,擬錄取名單將按照學校公示程序公布。對於違反復試紀律和考試規定的考生,將根據規定嚴肅處理,取消錄取資格,並記入《考生考試誠信檔案》。研究生新生入學後3個月內,學校將進行全面復查,不符合條件者將被取消學籍。
考生如需咨詢或申訴,可聯系類腦研究院招生辦公室或招生監督辦公室,電話及郵箱信息已提供。《細則》自公布之日起實施,未盡事宜參照學校相關規定執行,由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負責解釋。
Ⅱ 11年前,復旦大學破格錄取高中學歷的蔡偉為博士生,如今怎樣了
前言: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只要你有足夠的學識與才華,總會引來伯樂慧眼識駿馬。
我國是一個惜才的國家,有些學歷不高,但非常有才華的人才也會破格錄取。11年前,有一位來自遼寧錦州的中年人蔡偉,就被復旦大學破格錄取為博士生,只有高中學歷的他,也是我國恢復學位制度以來,首位以高中學歷報考復旦大學的博士生。38歲的他,在入學前,還在當地蹬三輪車養家糊口。他到底有何過人之處被復旦大學破格錄取成為博士生的呢?
對古文學非常痴迷
蔡偉
不過,只有高中學歷的蔡偉報考博士生還是受阻,按照規定:想要報考博士生必須是碩士學位或同等學力。裘錫圭先生聯名古文學界的教授,上書教育部,希望能特批蔡偉報考博士生資格。教育部也同意了請求。於是2009年,已經38歲的蔡偉成為復旦大學的博士生,導師是十幾年的師生友誼裘錫圭先生,也許蔡偉從未想過,他的人生最大的轉折點卻這位老師。
百年復旦建校以來,蔡偉是第一個特招博士生,體現了復旦大學對優秀人才不拘一格的思路。入學後,蔡偉的文學之路才剛剛開始,必須完成本科以及碩士學業,在讀博士生。由於蔡偉是自學,還有其它的專業知識需要補習,同時還要掌握一門外語,畢竟古文學是中國古代的東西,也是一門世界性的學問,在和國外學者交流時,都需要用到外語。
結語:
對於未來的路,蔡偉自己也沒有太多的打算,他的妻子和孩子仍然在錦州,妻子在老家靠送報謀生。初來上海時,除了一些必備的生活用品,蔡偉就帶了一個大行李箱,裡面是他多年以來積攢的古書,能有一個舒適的環境讀書和交流,蔡偉已經很滿意和感激幫助他的老師和學者們。
Ⅲ 復旦大學腦科學轉化研究院怎麼樣
復旦大學腦科學轉化研究院是一個在腦科學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研機構。以下是對該研究院的詳細評價:
1. 科研實力與地位: 重要科研實體:復旦大學腦科學轉化研究院是學校重要的科研實體機構,承載著全校神經科學研究的重任。 教育部重點支持:該研究院是教育部「985工程」二期重點支持的創新平台之一,體現了其在腦科學領域的領先地位。
2. 科研方向與成果: 明確的研究目標:研究院以基礎研究和醫學應用相結合為目標,致力於腦功能和腦重要疾病的探索。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腦的高級認知功能、神經系統重要疾病的機制與防治策略。這些方向涵蓋了腦科學的核心領域,具有深遠的科研意義。 科研成果:通過持續的研究,研究院為腦科學領域的發展貢獻了智慧,為解決腦疾病提供了理論基礎與實踐指導。
3. 團隊與領導: 強大的團隊陣容:研究院擁有一支由馬蘭院士擔任院長、楊雄里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的強大團隊。團隊成員在腦科學領域具有深厚的學術背景和豐富的科研經驗。 跨學科優勢:研究院注重利用復旦大學的跨學科優勢,優化學科布局,強調醫學與神經科學的緊密結合,同時注重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
4. 社會貢獻: 促進人類健康與福祉:研究院的研究旨在為解決腦疾病提供理論基礎與實踐指導,為促進人類健康與福祉貢獻力量。 推動腦科學發展:通過凝練研究方向和推動腦科學領域的深入發展,研究院為腦科學領域的整體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綜上所述,復旦大學腦科學轉化研究院在腦科學研究領域具有顯著的科研實力、明確的研究方向、強大的團隊陣容以及深遠的社會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