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道德現狀的思考
⑴ 如何看待當代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問題
不能以偏蓋全吧,不管什麼學歷,都有好人有壞人,學歷不是好壞的標准
先說說不好的:有的人以濫交為自豪,比如有幾個前女友,很厲害;又曠了幾節課,我厲害;考試作弊過了,老師沒發現等;(語言可能太露骨了)對著女生開黃腔,越來越過分,還引以為豪,整體粗口不離,吃個飯都能爆粗口,卻引以為豪,在圖書館大聲喧嘩,,大吵大鬧,還以為自己很厲害;在公眾場所抽煙喝酒耍酒瘋,撇開公眾場所抽煙不說,煙頭亂扔,煙灰亂彈等
當然這只是一部分人,道德品質好的還是非常多,尊敬老師,知道在什麼場合做什麼事,不會讓別人難堪,見過共享單車倒了有人去扶起來的,也有過去來一腳的
見過有人隨手將路上垃圾撿起來扔掉的,也有故意亂扔垃圾的
我不是以偏概全,我的意思其實也不明不白,主要就是想說
好的有,不好的也有,在大學兩極分化就出來了,好的越來越好,不好的越來越不好
⑵ 如何增強大學生加強道德修養自覺
當代大學生是21世紀的開創者,是國家建設的接班人。他們不僅要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擁有健康的體魄,還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如何加強當今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教育,是擺在各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務。
一、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
當代的大學生,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他們朝氣蓬勃、熱情開放、思想活躍、進取心強,他們敢於創新、張揚個性、求新意識較強,他們關心國內外發展形勢,具有較高的愛國熱情,他們堅決擁護黨的方針、政策和路線,充分信賴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因此,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及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思想觀念、道德風尚成為當前大學生精神世界的主流。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也存在著人生價值觀傾向多元化、利益化,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思想道德認識存在偏差,缺乏毅力,公德實踐能力較差,理想信念意識不強等問題。反映在社會享樂之風和利己思想的蔓延,重視個人價值的實現,公共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普遍下降,人際關系的疏離、冷漠與不信任,把大好時光浪費在打扮、早戀、網路、追求時尚等上面,對「長明燈」、「長流水」的現象熟視無睹,校園內買飯插隊、隨地吐痰、亂扔紙屑、出口成「臟」等不良現象隨處可見,考試作弊的現象呈上升趨勢,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適應社會的能力還不強,出現校園暴力、吸毒、性放縱、逃學,等等。
二、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的原因分析
由於當代大學生生活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各種思潮紛紛湧入,使大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發生了變化,他們的社會接觸面及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遠比在學校工作的老師要廣、要快的多。獨立和個性意識強,易於接受新鮮事物,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產生盲目崇洋心理。而且,90年代出生的孩子大多為獨生子女,是被父母寵愛著的寶貝,從小在「唯我獨尊」的環境里長大,部分人自私和依賴思想較強。很多大學生又是第一次遠離父母,使原來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基本脫節。進入大學後,由於種種原因,個人的行為習慣不能適應大學里的環境,不知道該如何處世與做人,如何去解決當前的各種矛盾及不知道如何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而且由於中國當前處於市場經濟發展的初始階段和新舊體制轉軌時期,市場運作和法規秩序尚不健全,和諧、公平、公正的環境尚未完全形成,社會教育存在乏力情況。由於許多社會不良風氣沖擊校園,使得一部分學子產生利己主義傾向,追求實惠和個人享樂。傳統的道德觀、價值觀與西方的道德觀、價值觀的沖突使得道德文化出現斷層。而做為大學教育工作者往往不能提前把握社會環境的變化與發展,當大學生身上已經反映一定的思想問題時,教師才被動的去進行教育,這給德育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從而出現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滯後的局面。
三、加強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對策與思考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一項長期復雜而又艱苦細致的工作,我們必須根據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的特點,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收到實效。
首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老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學生。現在許多教師只管書本的教學任務,忽視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師上課時而有些學生卻在下面講話、看小說、吃零食等不文明行為是對教師的勞動成果不尊重的行為,應該受到譴責。但學生畢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師不說或懶說,這是對教育的不負責任,所以應該加強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同時應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思想教育體系,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始終,開設相應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並設立專項研究機構,根據學生狀況因材施教。
第二,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使所有大學生都明白,黨和人民對當代大學生寄予殷切期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大學生去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大學生去奮斗,青春只有在為祖國和人民的真誠奉獻中才能更加絢麗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事業才能閃閃發光。引導大學生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
第三,加強對青年學生的艱苦奮斗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就認識到「成由節儉,敗由奢」,「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同時,艱苦奮斗也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工作作風。艱苦奮斗精神不僅是思想品德問題,也是人生觀價值觀問題,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青年大學生尤其不能忘記艱苦奮斗精神。艱苦奮斗的教育內容是豐富的,方法也是多樣的:如進行艱苦奮斗的革命傳統教育,組織青年學生到艱苦地區、落後地區進行社會調查,開展訪貧問苦的活動,進行科技文化服務,參加搶險救災,以及對失學兒童和貧困大學生獻一份愛心等社會實踐都是艱苦奮斗教育的有效方法。通過這些教育方法,可以使大學生看到我們取得的成功和存在的差距,了解群眾的疾苦和困難,了解祖國和人民對他們的期望,從而自覺繼承、弘揚艱苦奮斗精神。
第四,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道德素質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道德水平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高尚的道德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重要力量。一名合格的大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養,能夠自覺遵守道德規范,進行道德自律。這是大學生適應社會的基本要求,是大學生自我發展和完善的客觀需要,也是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同時加強法制教育和誠信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守信意識,使大學生提高遵法守規的自覺性,認識誠實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樹立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道德觀念,講誠信,講道德,言必信、行必果。
總之,我們要積極探索新時期大學生人生價值觀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針對青年喜歡參與性、競爭性活動的特點,採取參觀訪問、形勢報告、收看影象、參觀改革開放成就展覽、徵文大賽、講演比賽、辨論大賽、主題班會、社團活動等方式,教育、啟發、引導青年學生,優化育人環境,促進當代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追求,使他們真正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黨的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