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踐行十九精神

大學生踐行十九精神

發布時間: 2025-07-12 09:52:26

大學生怎樣踐行十九屆五中全會

一、有底氣:在更高水平上謀劃發展。穩經濟、促發展,戰疫情、斗洪峰,化危機、應變局……大戰大考之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為新征程積蓄底氣和力量。仔細研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趙凌雲說,包括抗疫斗爭在內的一系列勝利,展示了制度優勢有效轉化為治理效能,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現出顯著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

二、有方向:在更高目標上迎接挑戰。大國方略,舉世矚目。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出戰略決策。「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高瞻遠矚、總攬全局的戰略眼光。」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蔡文成認為,全會乘勢而上,設定「大目標」、實施「大戰略」、制定「大舉措」,為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開好局、起好步,凝聚了人心和力量。

三、有決心:在更高起點上續寫輝煌。以眾人之力起事者,無不成也。每年寒暑假,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2019級研究生伊力爾江·哈力克都會爭取參加各種志願活動——參與社區服務、前往山區支教、給家鄉父老講述生動真實的民族團結故事。「我來自新疆,目睹了天山南北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我們是新時代的見證者和受益者,也要做新時代的建設者和貢獻者。」伊力爾江·哈力克說,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中華民族的未來也要由各民族共同創造。年輕一代要從點滴做起,萬眾一心、不懈奮斗,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貢獻青春力量。

❷ 什麼是領學宣講

領學宣講,是深入學習和傳播黨的十九大精神的一種形式,旨在讓全校師生深入理解和踐行"學懂、弄通、做實"的要求。2017年11月,我校大學生宣講團正式啟動這一活動,旨在掀起學習十九大的熱潮。在集中學習培訓會上,校黨委副書記柴林和校團委書記郭宏正出席並進行專題輔導,強調了學習宣講的三個關鍵點:理解精神的重要性、結合實際的溫度和深入解讀的深度。

學習宣講首先要確保"熱度",讓大學生理解十九大報告的緊迫性和生活影響,明確學習的必要性。其次,宣講者應"講出溫度",通過分享家鄉變化、科技進步等實例,讓同學們感受到國家的進步和發展。最後,要追求"深度",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作為青年一代在兩個一百年目標中的責任,理解報告中的思想如何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鼓勵他們肩負使命,積極投身於民族復興的事業。

為了支持這項工作,校團委為宣講團成員提供了宣講稿件、胸牌,並進行了專門的培訓,明確了宣講的具體要求。下一步,宣講團成員將深入學院、班級和團支部,開展更為廣泛的領學十九大精神活動,以實際行動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

❸ 如何以大學生身份踐行十九大精神

鑽研業務,學以致用。曾經的共產黨人是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努力,新時代的共產黨人則應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己任。適應現代化經濟發展需要,堅持新發展理念,認真鑽研、吃苦耐勞、開拓創新,在各自崗位發光發熱,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力爭成為行業「領頭羊」,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盡綿薄之力。

嚴於律己,修身養性。在過去五年「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鞏固發展」的基礎上,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從壓倒性態勢到壓倒性勝利,彰顯反腐敗斗爭穩扎穩打、善作善成,要「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敢腐的籠子,增強不敢腐的自覺」。

(3)大學生踐行十九精神擴展閱讀:

2017年10月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勝利閉幕。大會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等一系列重要論斷。

至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臨當前國內外形勢正發生的深刻復雜變化,作為處於新時代的黨員,只有牢記使命,身體力行,踐行十九大精神,才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

熱點內容
當代大學生婚戀觀 發布:2025-07-12 13:10:11 瀏覽:315
大學老師痛苦認真 發布:2025-07-12 13:10:01 瀏覽:481
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編導考研 發布:2025-07-12 12:49:54 瀏覽:39
廣西大學土木考研真題 發布:2025-07-12 12:39:59 瀏覽:348
重慶大學考研容易嗎 發布:2025-07-12 12:07:37 瀏覽:103
中國政法大學博士錄取 發布:2025-07-12 11:59:54 瀏覽:474
上海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歐亞 發布:2025-07-12 11:37:23 瀏覽:620
吉林大學彭善國教授怎麼樣 發布:2025-07-12 11:32:59 瀏覽:372
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副教授 發布:2025-07-12 11:23:13 瀏覽:337
中山大學博士聯合培養 發布:2025-07-12 10:56:40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