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得艾滋病
Ⅰ 04年,22歲少女朱力亞,被男友傳染艾滋,死前舉動令人刮目相看!
2004年4月4日,女大學生朱力亞的人生陷入黑暗。
得知艾滋病確診,她幾乎崩潰,不敢告知親友,更不敢讓父母知道。她曾一度徘徊在死亡邊緣。
然而,在痛苦掙扎後,朱力亞做出了讓人刮目相看的決定。
朱力亞的父親收入頗豐,母親是高中生,她從小嚮往自由戀愛。然而,她的世界裡,除了學習,缺乏與外界的交流。她對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不知道殘酷與醜陋,也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在大學英語系,朱力亞遇到了黑人留學生馬浪,他們因語言交流而相識,朱力亞的熱心幫助讓馬浪感激。馬浪的「富二代」身份及浪漫舉動讓朱力亞憧憬浪漫愛情,兩人關系迅速升溫。
馬浪想學漢語,朱力亞想提高英語,兩人彼此需要,關系日益密切。他們想像中「完美」的愛情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實現,包括浪漫的節日、深刻的思念等。
但這一切美好在朱力亞得知馬浪的真實身份時化為泡影。馬浪不是「富二代」,而是艾滋病患者,而且他隱瞞了病情。朱力亞被感染,確診艾滋病。
朱力亞在被同學排斥、學校要求休學的困境中掙扎。她一度想放棄生命,但對艾滋病的了解讓她打消了自殺念頭。她意識到艾滋病並非想像中的可怕。
面對父母,朱力亞選擇隱瞞實情,內心煎熬。她決心站出來,為艾滋病發聲,成為第一個公開的在校艾滋病女大學生。她通過采訪、講座等形式,普及艾滋病知識,幫助更多人避免悲劇。
朱力亞通過自己的經歷,出版了《艾滋女生日記》,反思自己,警醒世人。她意識到,貪婪與錯誤的愛情觀導致了這一悲劇。
馬浪利用朱力亞對浪漫愛情的憧憬,欺騙了她,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朱力亞的悲劇提醒我們,女孩子要自尊自愛,男孩子要有責任與擔當。
朱力亞的決定和行動,為艾滋病患者發聲,她的生命價值得到了體現。她的故事警示我們,理性與善良是避免悲劇的關鍵。
Ⅱ 被黑人男友感染艾滋病,並首位公開的女大學生朱力亞,如今怎麼樣了
1985年,一位外籍人士到中國旅遊,在飛機上出現了高熱,嘔吐現象,醫生無法確診這是什麼病,只是用抗生素,僅僅一天不到,這位外籍人士就死亡了,後通過研究美國病症,才發現當年的病症是第一例艾滋病。
如今的朱力亞也是成為了一名志願者,也找到了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
Ⅲ 19歲女大學生患艾滋,3個月傳染324人,故意傳播性疾病會被怎麼判
19歲女大學生患艾滋,3個月傳染324人,故意傳播性疾病會根據傳染病管理法進行處置。
法律是評判我們做事的尺度,一旦做錯了事跡,由法律來評判是非標准,沒有一個人能逃脫法律的法網,也驚醒了我們在做事情之前要明辨是非,對於是非對錯,有一個自己的認知,一旦做錯事情,後悔莫及。
Ⅳ 16年前,被非洲黑人染上艾滋病的女大學生朱力亞,如今過得怎樣
如今的朱力亞病情已漸漸好轉,她也開始過上了一個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希望所有女孩子都能以朱力亞的事件為戒,時刻提醒自己談戀愛時擦亮眼睛保持理智。
不要因為一時的甜蜜就做個無知的傻子,也不要在得知真相後還不幡然醒悟。聰明的男孩女孩們,珍愛生命,不要再發生類似這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