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大學生書
Ⅰ 一個文明的大學生應具備哪些素質
那麼,什麼是素質?所謂素質,是指一個人在政治、思想、作風、道德品質和知識、技能等方面,經過長期鍛煉、學習所達到的一定水平。它是人的一種較為穩定的屬性,能對人的各種行為起到長期的、持續的影響甚至決定作用。可以這樣說,在一定程度上,素質就是命運。如今,人類對未來的事眾說紛紜,爭論不休,但唯獨在一個問題上達成了共識——未來的國際競爭,實質上國民素質的競爭;沒有人的現代化,就沒有社會的現代化。對未來研究極富權威的羅馬俱樂部總裁雷列奧·佩西曾指出:「無論從哪個角度去提示未來,又一點必須首肯——未來是以個人素質全面發展為基礎的社會。」社會發展是這樣,個人的發展也是這樣。我們正面臨著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這個當代中國社會最劇烈、最深刻的變革;隨著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每個人主動也罷,被動也罷,都將成為主宰自己命運的主題。我們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在未來的社會中立足。
大學生是整個社會群體中較為優秀的一部分,歷來社會對大學生的基本素質都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強烈的責任心、吃苦耐勞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等等。
首先,是人格素質。人格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實在是太重要了,對一個人命運的影響也實在太重要了;不誇張地說,一個人要活得像樣,人格是頭等重要的事情。「人格」是個外來詞,是指個人的存在狀態。也就是說,一個人人格的高下,是依據他的存在狀態來判定的。如果一個人能保持獨立存在的狀態,不一味依附於他人,他的人格就是健全的,即「獨立人格」。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是一種獨立人格的閃光。陳獨秀在《新青年》雜志發刊詞《敬告青年》里,向青年提出的六大希望;第一條就是「自主的而非奴隸的」,其中寫道:「解放雲者,脫離夫奴隸之羈絆,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謂也。我有手足,自謀溫飽;我有口舌,自陳好惡;我有心思,自崇所信;決不認他人之越俎,亦不應主我而奴他人;蓋自認為獨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權利,一切信仰,唯有聽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斷無盲從隸屬他人之理。」這些話說得何等的好啊!
心理素質是一個人整體素質的要素之一,是指個體在認知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傾向,即個人的心理能力在社會環境的適應過程中所作出的反應評價,個人接受外部事物後,自身內化的自我認同系統。它是一個人自幼年起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潛移默化逐漸培養而形成的。它是主導個人立身處世的心理行為准繩。它包括個性、意志、情感、智力、世界觀、理想、信念、傳統習慣等要素。它不僅表現在個人的心理品質、個性特徵等對外界事物評價的數量方面,也具體表現在個人學習、工作、人際關系及生活等綜合行為適應能力的完善等質量方面。保持心態的安詳,克服浮躁、急躁的情緒。要「制怒」,不要用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要能「吃虧」,大事聰明些,小事糊塗些,不要脆弱得受不了一點委屈。要心胸開闊,不要賭氣,有許多人就是抱著死給別人看的心理去自殺的。總之,盡量避免讓煩惱困擾自己。
政治素質就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會哲人感,就是要有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責任感,就是要把個人的追求和祖國的前途命運聯系起來,把個人的奮斗融入到祖國現代化建設的洪流中,有一種強我中華、從我做起的氣慨。在當今經濟社會中金錢似乎變的很重要,大學擁有「祖國的利益高與一切」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政治思想,就顯的十分重要。大學生要遠學雷鋒進學李素麗,牢固樹立為任命服務的意思。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是人生中重要的東西,更是我們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
思想道德素質是最重要的。人生有兩件事要做。第一是學做人,第二是學做事。我認為做人是更重要的。如果你不會做人,即使你掌握了較多的知識和技能,也未必能把事情做好!現在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大學生的文明素養不是都隨著學歷的增高而提高,社會上曾經有人批評某些大學生:「有知識,無文化」、「高學歷,低素養」。這說明在相當一個時期內,我國在德育上強調政治教育的同時,對學生的基本文明的教育和基本品德的教育重視是不夠的。基本文明應當從基礎抓起,從小就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大學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意識。思想道德教育一般有三個層次,一是「文明行為習慣」教育,二是「責任感」教育,三是「道德品質」教育。這三者是相互聯系的,但側重點各有不同。大學生應該把為國家負責,為學校負責實實在在地結合起來。
當代大學生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親歷者,更應成為這一歷史的創造者。
大學生應特別注重培養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像正在接受職業教育的我們,並不是簡單地掌握那些用既定方式重復了許多次的操作,而是要他們去探索新的方法,找出新的程序,從而促進學生的積極進取,自由探索,有所創新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