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博士後待遇
㈠ 復旦中文系傅傑的一些情況
傅傑
教授 博士生導師
簡歷
1961年9月生於浙江杭州。1979年考入杭州師范學院中文系本科,1983年畢業後考入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師從姜亮夫、劉操南教授治中國古典文獻學,1986年獲碩士學位,留所擔任姜亮夫先生助手。1992年考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師從王元化教授治中國文學批評史,1995年獲博士學位,同年進入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後流動站,在胡奇光教授指導下研治中國語言學史。1997年出站後留系任教。曾任漢語教研室主任,現任中文系副系主任。1998年任副教授,2003年任教授,2005年任博士生導師,兼任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雙聘研究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研究范圍
中國語言學史、中國學術史
所開課程
古代漢語,訓詁學,中國語言學史,中文工具書的使用,《論語》精讀
《管錐編》精讀 中國學術史 清代學術文獻選讀 近代學術文獻選讀
科研成果
編著
聆嘉聲而響和 華東師大出版社 2001年
校勘學概論(與張湧泉合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
敦煌文物外流簡史 沈陽出版社 1998年
新譯三略讀本 三民書局 1998年
論語一百句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7年
二十世紀中國文史考據文錄 (編)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
章太炎學術史論集(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年
王國維論學集(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年
章太炎:自述與回憶(編) 上海三聯書店 1999年
失落的文明 (李學勤文錄,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
論士衡史(余英時文錄,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
姜亮夫全集(24卷,副主編)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
古文字詁林(12卷,參編)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2004年
經義述聞(與虞萬里等合作標點) 海南出版中心 1999年
二十世紀國學叢書(12種,與陳引馳、楊楊合編)華東師大出版社 1998-2001年
釋中國(4卷,與胡曉明合編)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9年
論文
錢穆與甲骨文及考古學 《中華文史論叢》第64輯
甲骨學史二題 《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紀念文集》,中華書局,2003年
章太炎與漢語修辭學 《天津師大學報》 2002年第5期
所謂《日知錄》襲錢氏說正誤 《文學遺產》2000年第2期
商頌箋議 《古文獻研究》第1輯
唐宋詞語詞注釋商兌(與樊維綱師合作) 《文學遺產》增刊第17輯
先秦至明代古籍校勘學述略 《福建師大學報》1999年第3期
清代校勘學述略 《浙江學刊》 2000年第5期
段玉裁評傳(與郭在貽師合作)《中國古代語言學家評傳》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3年
《古書疑義舉例》導讀 《古書疑義舉例》卷首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說文解字詁林》述論 《中國文化》第23輯 三聯書店2006年
二十世紀的義理與考據之爭 《文匯報》2003年1月22日
我們怎樣倡導學術規范 《文匯報》2003年11月2日,收入《學術規范讀本》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
一部有待修訂的部薦研究生教材 《卿雲集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中國語言學史研究的思考 《文匯報》2001年7月3日
《發現論語》:新見還是搞笑 《文匯報》2003年6月15日
姜亮夫先生傳略 《漢語史學報》第3輯
評洪誠《訓詁學》 《江蘇古籍版圖書書評序跋集》,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
現代學術史上的寶貴資料 《浙江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學人風范——讀《朱德熙先生紀念文集》 《文景》2004年第1期
周祖謨先生《爾雅校箋》重刊序言 《爾雅校箋》卷首,雲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張舜徽先生《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重刊序言《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卷首,雲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張舜徽先生《中國古代史籍舉要》重刊序言《中國古代史籍舉要》卷首,雲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張舜徽先生《清人筆記條辨》重刊序言 《清人筆記條辨》卷首,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年
顧頡剛先生《當代中國史學》重刊序言 《當代中國史學》卷首,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
蕭公權先生《中國政治思想史》重刊序言 《中國政治思想史卷首,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
嚴耕望先生《治史三書》合刊序言 《治史三書》卷首,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
關於「言有易,言無難」的出處 《文匯讀書周報》2000年8月26日
《古書疑義舉例》襲《經解入門》說的始作俑者 《文匯讀書周報》2000年12月2日
原典精讀教學記事 《大學》2004年創刊號
獲獎情況
2002年獲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
2001年獲薇閣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獎教金, 教學獎一等獎
2002年獲薇閣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獎教金, 教學獎二等獎
2003年獲薇閣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獎教金, 教學獎二等獎
2004年獲薇閣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獎教金, 教學獎二等獎
有幸聽過傅傑老師的幾次課,算是有過幾次緣吧。他的課不是新東方那種膚淺的幽默,而是一種人格魅力中透出了風趣。記得那次我在一家音像店碰到過他,那家店是給淘友開的。最初我以為他不會超過四十歲,後來才知道他已經五十歲的人了,不過看上去真的很年輕。他是一個很謙遜的人,讓人容易接近。
㈡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的院所概況
文史研究院院長為葛兆光教授,研究院設有學術委員會和國際評鑒委會。2010年起,新一屆學術委員會由十一名海內外學者組成,負責制定學術發展方向、擬定研究課題並鑒定、驗收研究成果、協助審查研究人員資格;國際評鑒委員會由七名海內外學者組成,對研究院的各種工作給予監督與評鑒,並提出改進意見。院內有院務工作小組,負責協調研究院的內部行政工作,加強與校內各院系聯系,以及開展日常學術活動與學術交流等事務。
目前,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共有十名專職研究人員,從事各領域的跨學科研究。此外,文史研究院博士後工作站也將繼續招聘新的博士後研究人員。 成立三年來,文史研究院在復旦大學校方和院內同仁的協力推動下,堅持明確的研究方向、嚴肅的學術品格與充分的國際合作,在學術出版、舉辦學術會議和講演、人才培養及教學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績,獲得了海內外同行的好評。未來三年內,還將繼續開展以下工作:
一、五個研究方向。文史研究院將繼續推動「從周邊看中國」、「批判的理解國際中國學」、「交錯的文化史」、「域外所藏有關中國的圖像資料」與「中國思想、宗教與藝術史的綜合研究」五個方向。
二、國際學術合作。文史研究院將繼續推進與海內外同行機構的聯絡與合作,包括人員交流、合作教學以及合作舉辦學術會議,希望通過高質量的國際學術交流,推動以上研究領域的發展,並與國際學術界保持充分的溝通。
三、系列出版物。繼續推進學術著作集「復旦文史叢刊」、論文集刊「復旦文史專刊」、學術演講集「復旦文史講堂」與「研究生學術入門叢書」的出版,並於每年出版四期《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學術通訊》。繼《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之後,還將致力於域外中國文獻的編輯出版,如《朝鮮漢文燕行文獻選編》等。此外,將繼續在《復旦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建設「文史研究新視野」專欄,推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四、「復旦文史講堂」與「小型學術研究會」。有選擇地邀請國內外高水準的人文學者講演,介紹最新的研究進展及研究動態。此外,將繼續舉辦小型學術研究會,在專業和學術的范圍內,討論學界共同感興趣的問題。
五、教學工作。除專職研究人員在復旦大學各人文院系開設有關課程之外,研究院還將努力建設「亞洲藝術、宗教與歷史研究」的博士課程方向。
六、團隊建設與工作室。繼續從海內外招聘專職研究人員、訪問研究人員與博士後人員,在交錯的文化史工作室之後,還將組建其他幾個方向的工作室。
七、資料室與網站。文史研究院資料室除了繼續補充必須的圖書資料、擴大訂閱領域內的海外學術期刊之外,還將重點購置海外中國學論著、域外漢文文獻以及有關中國的圖像資料。研究院網站也將繼續以較高的更新頻率發布最新研究動態,並盡可能多地提供學術資料。
㈢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的聯系方式
文史研究院重點支持五個方向的研究,研究項目向海內外公開招標,歡迎對招標項目有相當積累、研究團隊穩定、研究時間充分的學者參與投標。具體招標項目請關注文史研究院網站發布的招標公告。
材料寄送:200433中國上海市邯鄲路220號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 文史研究院歡迎海內外專注於東亞跨區域歷史研究、中國藝術、思想與文化史研究等領域的學者來院訪學。申請人可從文史研究院網站下載《訪問學者申請表》,連同個人簡歷寄送至我院。詳情請關注我院網站每年發布的人員招聘信息。
材料寄送:200433中國上海市邯鄲路220號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 文史研究院博士後工作站接受海內外年輕學人來院繼續研究。目前已有研究方向及合作導師為:1. 思想史和文化史、亞洲文化與歷史研究,葛兆光教授;2. 漢唐文獻,陳尚君教授;3. 考古與藝術史,李星明教授。
博士後申請、招收、錄用、入站等事項,請參見復旦大學人事處網站《復旦大學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簡章》。申請時間每年上半年截止3月31日,下半年截止10月31日。
材料寄送:200433中國上海市邯鄲路220號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 文史研究院重點支持五個方向的研究,研究項目向海內外公開招標,歡迎對招標項目有相當積累、研究團隊穩定、研究時間充分的學者參與投標。具體招標項目請關注文史研究院網站發布的招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