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自殺2013

大學生自殺2013

發布時間: 2021-02-14 11:14:23

① 25歲大學生留遺書自殺,背後是什麼精神壓力導致

背後主要是經濟壓力所導致的,同時也有很大的一方面原因是心理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壓力。因為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壓力導致該名大學生實在承受不了,所以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現在的大學生的確是沒有以前的大學生心理素質更加強了。可能接受不了社會上的一些壓力或一些暴力行為就採用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實際上也不單單是大學生的一種個人所導致的。更多的是現如今社會上的一些不穩定,不安全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

這主要也是因為經濟壓力過大所導致的。如果該名男子手中有錢的話也就不會接觸這款APP。同時如果心理素質更強,精神狀態很好、以一種積極樂觀的事情去解決這件事情,尋求他人的幫助或者是樂觀的面對生活。我相信這件事情也可以很快的去解決的。但是也是因為心理素質太差,精神壓力太大,所以導致該名大學生不想要去拖累任何人,以自殺的形式解決了自己的生命。

雖然這個結果聽著讓很多人都覺著十分的唏噓,但是不得不說這也是自己的行為所導致的。

② 大學生自殺事件背後的原因

大學抄生自殺事件的背後襲原因的話呢,其實也不能籠統的說,只有一些部分的原因,其實我認為有很大地方都來自於自己的心理壓力吧,畢竟大學生的話他們的心情目前還不夠成熟,然後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再加上來自於各方面的打擊和干擾,所以正好湊成了一起,導致他們自殺吧,或者是說經歷了非常非常痛苦,對他打擊很大的事情,這也是一部分原因。

③ 大學生自殺現狀原因

進入新世紀後,全國頻繁出現大學生自殺事件。在2005年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教育部副部長袁仁貴指出,近幾年來,大學生自殺人數逐年增多,呈現上升趨勢。而據筆者不完全統計資料顯示,在2010年的前8個月內,經報刊和網路報道的大學生自殺事件已逾20起。 緊張的生活節奏、激烈的社會競爭、淡漠的人際關系、脆弱的心理素質……大學生自殺的原因越來越復雜。為了有針對性的減少大學生自殺事件的發生,本研究在搜集2008年—2010年部分大學生自殺案例的基礎之上,對有可能導致大學生自殺的原因按照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個方面進行了歸納,並提出大學生自殺的干預與預防的相關觀點。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認為,內因是事物的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本研究認為針對大學生自殺的不同原因,應採取不同的方式預防與干預大學生自殺,具體說來即是:對大學生整體則應採取危機預防,防止大學生產生自殺意念;對有嚴重自殺企圖或正處於緊急狀況的大學生應採取危機干預,解除當事大學生當前的自殺危機。 針對導致大學生自殺的不同原因,本研究從教育學的角度對如何預防大學生自殺進行了一番探索,認為可以對大學生進行生命價值教育、責任教育、人生規劃教育、抗壓受挫教育和增加「死亡教育」相關內容等方面著手,增強大學生對生命的認識,改變大學生對於生活無意義感的錯覺,正確認識讀大學的價值,學會與壓力共處,並在對死亡的正確認知中體會生命的意義,減少自殺意念的產生,促進大學生健康、全面成長。

④ 大學生自殺的主要原因

研究者發現,自殺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心理、生理和社會問題。大學生自殺的危險因素很復雜,個體差異較大。總的來說,大學生自殺的原因大體可以分為三大方面:精神障礙、性格偏差和長期存在的應激。
2.1
精神障礙
全世界范圍內的各種研究一再證實,精神障礙是自殺的主要原因。而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則是導致自殺的主要精神障礙。
研究數據告訴我們,在自殺死亡的人群中,大約有70%生前患有精神障礙(吳才智, 2015)。以往的研究也表明,患有一種以上精神障礙的人自殺風險會更高(Nordentoft, Mortensen, & Pedersen, 2011)。
2.2
性格偏差
性格偏差在心理學中通常叫做人格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自殺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問題,在這里列舉比較突出的三類(吳才智, 2015):
1 抑鬱性人格
這是自殺大學生中最為常見的性格偏差類型。這類學生自卑、內向、自限、敏感;自我評價低,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封閉自己,從不跟人吐露心事;興趣少而狹隘,整天生活在個人世界裡,咀嚼自己的痛苦,不關心身外事。
2 自戀性人格
這類學生的特點是過分追求完美,事事要強,自戀,不能跟人建立密切的情感聯系,沒有知心朋友。他們往往表現好,各方面顯得很優秀:懂事、上進、學習好、同學關系表面上也不錯,但他們長年生活在自己的高標准和壓力下,沒有歡樂和放鬆,只有一個接一個的需要實現的目標和壓力。
3 沖動性人格
這類人格問題在專業上叫作「邊緣性人格障礙」。這類學生的特點是依賴、任性、沖動,往往心情波動特別大,經常出現情緒和行為失控,非常需要跟人建立親密的關系,並在關系中表現得特別糾結,特別容易沖動。在面臨要失去自己所要依賴的對象,用其他辦法都不能挽回的情況下,他們以死要挾,期望能挽回對方。
2.3
長期存在的應激
應激指的是人在某些情境下,或面對某個目標任務時,所經受的心理壓力。
某省的研究顯示,89%的自殺大學生在自殺前一年內至少遭遇過一個應激事件;排在前五位的應激事件分別是學業受挫(44%)、愛情受挫(38%)、嚴重家庭沖突(19%)、身體疾病(12%)和人際沖突或關系惡化(10%)(吳才智, 2015)。
可以看到,絕大部分自殺者的行為都與應激事件有關;外部應激事件甚至會成為一個人自殺的主要原因。
大學生自殺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一個人身上,可能精神障礙帶來的功能損傷與失控是其自殺的主因;在另外一個人身上,負性應激事件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事實上,往往是多個因素之間的互相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共同推動自殺者走上了這條道路。

⑤ 高校大學生自殺原因分析

您好。也存在學習壓力大,因為獎學金的評選,這種概率相對較小。也有因為失戀的,因為和老師關系處理不好等等

⑥ 25歲大學生留遺書自殺身亡,背後原因是什麼

這主要是因為該名大學生他接觸了借貸軟體,在沒有償還能力的情況下不想要拖累自己的父母。所以最後選擇以自殺方式來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不得不說這種遭遇也是遭到了許多人的同情。

現在很多大學生自殺的情況真的是十分普遍。因為現如今大學生雖然說在學習能力上都是十分突出,但是在心理方面和精神方面卻大大不如從前。現在大學生他們的生活壓力也是非常大的,有的大學生可能因為被男朋友威脅,或者是因為欠錢等等各種各樣的理由和事件,導致自己最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該25歲的大學生也是這樣。在前段時間杭州蕭山警察局經過七個月的調查結果,成功的擊敗了一個特大網路套路貸的犯罪團伙。而這和25歲自殺的大學生也有著密切聯系。

在他沒有能力償還的情況下最終不想要去連累自己的父母,於是留下了一份遺書,便採取自殺的方式告別了自己的生命。

雖然說這種方式真的很唐突,但是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現如今大學生的意識還是十分薄弱,而且對於社會上一些詐騙行為缺乏認識性。

⑦ 2013年西南石油大學大學學生跳樓事件

2013年4月21日17時5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成都市邛崍市交界(北緯30.3度,東經103.0度)發生5.4級地震,震源深專度17千米。屬

西南石油大學學生陳同學因躲避餘震,從學生寢室二樓(不是四樓、也不是五樓)陽台自行跳出,隨即因受傷被送往新都區人民醫院,經檢查陳同學左手臂受輕傷,臉部挫傷,並無生命危險,已於4月23日可出院。

⑧ 大學生自殺原因分析

一、當代大學生的自殺原因分析
青年大學生作為自殺群體的一種,下面分析導致大學生的輕生行為的原因。
(一)不可忽視的客觀因素
1.忽視素質教育的教育體制。在高考之前,很多老師、家長給學生們灌輸的觀念就是「只要考上大學,所有的問題都會解決」。在「一切為了高考」的指揮棒下,素質教育顯得蒼白無力,因而學生成了滿負荷運轉的考試機器。所以家長、老師、學校、社會往往會忽視平時學生的心理需求、思想動態等。對學生出現的苗頭性問題也未能及時去引導和疏通,這種性格缺陷一直延續到大學。再加上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多少都存在一些孤僻、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一般都不願意主動與他人交流,長期下去,更容易誘發心理疾病。
2.
(二)心理障礙的三個方面
1.抑鬱傾向。較早就已經出現了抑鬱、焦慮等神經症性問題有的可能還是精神病性問題,這些問題到了高校後不僅沒有緩解,反而隨著學業繁重、學生社團等學生工作繁忙、個人感情波動等客觀因素變得可能更嚴重。

2.人格問題。這些大學生比較內向自抑,追求的理想較大,或者自我意識特別強等,比如,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社會競爭愈來愈激烈,自己又達不到自己所期待的理想值,即一旦在現實中遭遇沖突如就業困難、考試失利受到處分等等,自己的主體性能動性很快退縮,自我封閉起來,不善於求助,因此很難獲得來自周圍的支持,便容易產生惡性心境障礙導致自殺現象的出現。
3.情感敏感。往往在與他人的親密關系破裂之時,引起較大的情緒波動這種自殺現象容易發生在男女關系或同性戀關系破裂,或者與親人關系出現裂痕之後。自己的精神支柱或者內在動力喪失就很容易失去對生活、生命的熱愛。
二、大學生培養良好心態,珍愛生命的建議
(一)完善自身性格,加強承受能力,提高心理素質。比如和一些正能量的人交往、接觸,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他們的感染,來完善自己的性格。也可以出去旅遊,換換環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來提升自身面對逆境的能力。還可以去做一名志願者,在為他人服務的同時,聽聽他人的故事,感受奉獻他人的歡樂。總之,消除自殺行為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加強自身性格優化。在遇到挫折和考驗時,要學會用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面對。
(二)心理疏導及心理治療。很多自殺行為都是有預兆的,比如自殺者在自殺前會選擇沉默,把自己一個人關在狹小空間里,要麼會選擇自己之前不敢做的事情、一直想做卻沒有做的事,或者問一些「我死了會怎麼樣啊?」,「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這個世界依舊不會變。」等相似的話語。這個時候,在有自殺動機者旁邊的人要有所覺察,給予他們

社會的迅速發展使人們產生更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問題,從而也導致了更多的自殺現象。特別是對於廣大青年大學生來說,他們很容易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迷失自我,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客觀環境與內在自我的矛盾等等,往往會選擇逃避,多用自殺來群求解脫。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講只有一次,自殺的後果往往會是巨大的痛楚及惋惜。所以青年大學生要培養自身的良好心態,養成健全人格,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熱點內容
洛約拉馬利蒙特大學美國排名 發布:2025-08-27 23:38:25 瀏覽:477
2019年青島海洋大學研究生報名時間 發布:2025-08-27 23:25:58 瀏覽:129
雲南大學生物學院盧教授 發布:2025-08-27 23:24:01 瀏覽:44
中國礦業大學計算機博士 發布:2025-08-27 23:23:25 瀏覽:379
成為研究生導師的條件 發布:2025-08-27 23:23:24 瀏覽:368
進吉首大學當老師的要求 發布:2025-08-27 23:12:04 瀏覽:567
首都醫科大學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發布:2025-08-27 23:00:22 瀏覽:538
大學專業速寫 發布:2025-08-27 22:56:41 瀏覽:72
一位來自北京大學的教授英語 發布:2025-08-27 22:29:43 瀏覽:518
北京大學專業及分數線 發布:2025-08-27 22:29:40 瀏覽: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