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信仰問卷
『壹』 思想信仰是什麼包括哪幾個方面與宗教信仰、政治信仰是一回事嗎如何調查大學生的思想信仰
全面正確地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方面要求尊重每個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對不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和損害宗教界合法權益的錯誤行為,必須堅決予以糾正。另一方面要求堅持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於宗教活動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要把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擔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義務。宗教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范圍內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宗教活動不得妨礙社會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信教群眾的信仰,但這並不是說就可以放棄對他們的思想政治工作,放棄在他們中開展思想道德建設和科學文化教育的工作。
(1)每個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裡面,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中國不論信仰宗教還是不信仰宗教的群眾,在政治上、經濟上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在思想信仰上的差異是次要的。在多數群眾不信仰宗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信教群眾,互相團結、和睦相處。在多數群眾信仰宗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護少數群眾不信仰宗教的權利,使全體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各民族群眾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2)實行政教分離的原則。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預國家行政、干預司法、干預學校教育和社會公共教育,絕不允許強迫任何人,特別是18歲以下少年兒童入教、出家到寺廟學經,絕不允許利用宗教反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破壞國家統一和國內各民族之間的團結。
(3)保護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動。宗教信徒活動場所內所進行的正常的宗教生活,按照宗教習慣自願的布施、乜貼、獻儀、奉獻以及在自己家裡進行修持、念經、禱告、守齋等,均受國家法律保護。同時,宗教團體按照憲法、法律和政策的有關規定,可以開辦宗教院校,出版宗教書刊,銷售宗教用品和宗教藝術品,開展宗教方面的國際友好往來,進行宗教學術文化交流等。公民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權利的時候,必須履行自己的應盡義務。
(4)中國各種宗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實行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和自治、自養、自傳的原則。這是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一條基本原則,也是中國宗教的一個顯著特色。各愛國宗教團體和愛國宗教界人士要自覺地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原則,堅持抵制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挫敗其推行「和平演變」的圖謀。同時,也要堅決抵制境外宗教團體和個人對中國宗教事務的干涉,不得在中國境內建立宗教組織或其他辦事機構,建立宗教活動場所,進行傳教活動。
『貳』 探究大學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及應對方法
近年來,大學生信教人數呈逐步上升趨勢,筆者於今年5-6月在河南多所高校進行的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000份,回收985份,有效問卷759份,其中漢族學生中信教率為18%,少數民族信教率28%。通過對問卷的統計分析,我們得出以下原因,整理如下:
一、大學生自身層面
大學生正處於人生的迷茫期,面對多重壓力時,很多學生缺乏應有的信心和勇氣,失落、恐懼、迷茫的感覺應運而生。學生不知道自己應該追求什麼,應該怎樣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和目標,精神世界往往處於信仰模糊甚至真空狀態。此時,那些未得到及時引導 教育 的學生就會傾向於將自己交給那些神秘的、不可知的外在力量(如宗教、迷信等),以求獲得解脫;再者,正處於青春期的大學生都具有一種獵奇心理,他們從小在單一的馬列主義和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灌輸中成長,因而對於宗教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模糊心理,正是這種好奇心驅使他們去接觸宗教,從而慢慢成為一名宗教徒。
二、政府與學校層面
政府和學校應當對學生的信仰起到規范和引導的作用。調查中發現,約有70.4%的大學生表示從未接觸過有關我國宗教政策的宣傳,這直接影響了我國宗教信仰政策的落實;另一方面高校兩課教育由於教學手法問題往往流於形式,使得高校僅存的信仰教育難以深入學生的內心,達不到預期效果。
三、社會層面
我國現在正處在社會轉型期,激烈的社會變遷帶來的社會失范與社會結構重建,必然產生拜金主義、貧富差距過大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因而一些學生產生了嚴重的信仰危機,開始懷疑馬列主義,進而宗教中那些勸人向善的教條教義則吸引了他們的眼球。
四、宗教本身
在信教大學生中,24%的信教大學生表示宗教自身所具有的獨特 文化 結構和文化魅力是其信教的主導因素。加之__《聖經》本身就是一部歷史典籍、文學作品、神話小說,文學性、 故事 性強,又通俗易懂(佛經則晦澀難懂),這甚合部分精神空虛、寂寞的大學生的口味,由欣賞進而接受,信起上帝來。
五、提出幾點意見
1.進行宗教本質教育,幫助大學生認清宗教的本質宗教道德本身就是世俗社會道德宗教化的結果,是將世俗道德絕對化、神秘化和片面化的結果,他們之間是一種支與干、流與源的關系。其次,宗教勸人向善的作用並不是它的主流,與宗教道德的核心內容相比較而言,它只是次要的、派生的,如在__中「信仰神、服從神、崇拜神乃是一切宗教道德規范的首要原則,它通過上帝和神明所謂的種種信條來調整人與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極力貶低人生價值」。
2.強化「兩課」的教育功能,開展切實有效的大學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國,「兩課」是宣傳馬列主義的重要途徑,擔任「兩課」的教師應切實履行自己的教育職責,強化自身修養,優化教學手段,貼近學生身心,使「兩課」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體現。
其次,大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思想陣地,正確的思想不去佔領,錯誤的思想就會去佔領。」如果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能及時介入並引導迷茫期的學生,便能幫助他們樹立牢固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否則,這些學生更容易投向宗教的懷抱。
3.加強宗教學的基礎研究,開設有關宗教基本知識的課程部分學生正是在我國馬列主義的單一教育模式下,才對宗教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進而接觸其甚至成為宗教徒,如果我們能夠通過開設宗教基礎課程剝去其神秘外衣,讓學生及早地認識對宗教本質,這樣當大學生再面對宗教時,就不會感到盲目無知,才能更好的抵擋其滲透。
『叄』 當代大學生的信仰現狀
基於對大學生信仰狀況的問卷調查顯示,高校的狀況,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有專業、政治面貌、成長環境以及是否為獨生子女等因素的影響等等,通過調查大學生信仰狀況結果的分析,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有關信仰方面的建議與措施。
關鍵詞:
大學生; 信仰狀況; 調查報告
信仰,作為理想信念的一部分,很多人都受其影響。而大學生作為這個時代一個特殊的群體,是祖國的棟梁和未來的接班人,因此大學生的信仰狀況更是重中之重。我們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來探討大學生信仰形成過程中諸多因素之間的聯系,為高校信仰教育、道德教育構建提供新的視角和方法。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調查對象是在校大學生,涉及到了多個大學的學生,大學學院類型涵蓋師范、醫學、財經、理工、文史、綜合等。本問卷抽樣方法為:通過askform網站,「撒網式」隨機抽樣,年級覆蓋一、二、三、四,四個年級,本次共收回的有效問卷是220份。問卷主要是對當代大學生信仰狀況的調查。本次問卷是通過對當代大學生信仰狀況的調查來反映高校大學生的信仰問題,從而引起大學教學工作者的思考,不斷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提高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實效。本問卷涉及到大學生信仰狀況的諸多方面,能夠較全面地反映問題。((為了精確起見,統計數據保留到小數點後兩位)
二、調查結果分析
1.調查對象的性別
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男生占總數的75%,女生佔25%,(見圖1) 而在所有男生當中,有信仰的男生為36.9%(62/168);女生當中有信仰的占所有女生的29.82%(17/57),這表明:在被調查的群體中,性別差別對有無信仰的有一定的影響,從調查結果來看,男生較女生較有信仰(見表1)
2.調查對象的年級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