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武漢大學生亂象

武漢大學生亂象

發布時間: 2025-08-05 09:30:09

⑴ 陳傑人的個人經歷

1988年畢業於婁底師范學校,在湖南省雙峰縣擔任公務員10年後,1998年考入清華大學法學院,2001年加盟中國青年報,任專職記者、評論員,2003年任司法部《法律與生活》雜志副主編,2004年任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主編,兼任法制日報社《法人》雜志主編,2005年任《公益時報》主編,2006年任《法制周報》總編輯,2009年1月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時事觀察員(評論員),兼任中國政法大學法制新聞研究中心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5年,曾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學術機構做高級訪問學者。 陳傑人在8年的新聞職業生涯中,在中國青年報等主流媒體發表調查深度報道30多篇,揭露了教育、司法、經濟等領域的一系列黑幕,並以系列報道《2004修憲:公民權利的夢想》對憲法修改特別是私有財產保護產生了積極作用。同時,陳傑人還在《南方周末》、《中國青年報》、《南方都市報》、《新京報》、《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發表了時事評論文章2000多篇,對人權保護、政府信息公開、選舉制度的完善等產生了深刻影響,並因此成為當前中國最活躍的青年評論家之一。
作為一個著名的學者型職業新聞人,陳傑人曾因堅持輿論監督或批評公權,三次被解除媒體職務。2003年,他因報道武漢女大學生賣淫現象,稱「武漢高校女大學生8%-10%賣淫,25%從事陪侍活動 被有關部門宣布「報道失實」並解除中國青年報記者職務 。2005年,他作為《公益時報》主編,因為簽發了一篇某大學教授的批評文章,該文章批評中國政府網英文版存在大量翻譯錯誤,而觸怒了官員,被該報主管單位民政部解職;2011年10月,他因過多批評公權,呼籲人權,被視為「不合作者」,人民日報社因此解除了其人民日報江蘇分社人民網江蘇視窗執行總編輯職務。
近年來,陳傑人致力於推進新聞自由、倡導以網路為平台的草根監督和公民表達,同時在維護人權、保護弱勢群體利益、監督司法不公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貢獻,比如他對內蒙古法院「以下犯上」荒唐判決的監督、對湖南郴州法院「老漢與院長決斗」事件的揭露、對溫州錢雲會案件的深度介入、對重 慶打黑中的亂象的批評、對湘潭「神女」提拔事件的關注、對貴州六盤水警察受賄後非法介入民事糾紛的揭露、為各地民工成功討薪,等等,都是鮮活的案例。
陳傑人對當代媒體環境下的組織傳播學和機構公共關系有較深研究,並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擔任湖南、吉林、新疆等地方政府的公共關系咨詢專家或顧問。
陳傑人亦是知名的演說家,其演講深入淺出,很具鼓動效應。

⑵ 大學生就業問題及解決方案。

目前國內做的來好的是諾姆四源達的,你可以搜下,從這方面了解比較好。

NormStar還把中國人才測評理論與實踐領域的成果,包括r內部的測評項目服務經驗以及工具手冊等專屬知識整理出版為一套書。你可以參考下,挺全的。

《人才測評概論》是總攬性、綱要性的,主要是搭建人才測評的理論框架,回答人才測評的一些根本性的問題,提出解決人才測評實踐問題的原則性觀點。

《人才測評操作實務》是為解決人才測評實踐活動的操作問題而設計的,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參考性。在《人才測評實務》這本書中,首先對人才測評的基本流程進行了系統的介紹,然後重點介紹了心理測驗、筆試、面試、評價中心技術、多源反饋調查技術、履歷分析技術等幾種最常用的人才測評工具與方法的操作實務細節,對於實際工作者來說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人才測評案例集》主要介紹了企業組織中應用人才測評的經典案例,具有啟發性和借鑒性。《人才測評案例集》介紹了中國本土企業(包括在華跨國公司)在人才測評方面應用的實際經驗和成果,向讀者展示出了人才測評在人力資源管理,特別是在招聘甄選、晉升選拔、後備人才選拔與培養、培訓與發展、績效考核等領域應用的獨特魅力。

⑶ 官方回應武漢女大學生做美甲被收天價一事,對此你怎麼看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大型商場進行購物的過程當中或多或少都會遇見一些為店鋪做宣傳的銷售者,最初的時候拉攏你進入店內只是單純的看一看店裡的產品或者是隨便填一個表,而當他們真正把你拉入店裡之後便開始進行瘋狂推銷或者是出售產品的行為,也有部分人當虛姿看到某個商家在門口寫著大降價大促銷大酬賓時進入店內,卻突然發現實際消費情況與門口上的廣告牌寫的完全不一致。在前幾日湖北武漢一個大一的女生和她的室友在步行街逛街時看到一個美甲店的牌子上“寫著39元一位,若兩人同行的話,可以一人免單”的廣告,於是兩人便欣然地進入店內去做美甲。但是在店內做完之後服務員卻告知她們們需要支付1952元。該女生頓時非常的吃驚,並聲稱當時的工作人員咄咄逼人,加上著急回學校上課,便只能匆匆付款,然後離開之後。

⑷ 如何看待大學生畢業的就業問題

其實這個觀點我個人是並不贊同的,這句話只是在警告當代大學生就業狀況很急迫。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和大學生本身、學校以及教育方式很有很大的關系,因為大學生數量在急劇的增長,就業情況看起來不是很樂觀。

其實就拿大學生畢業來說,就業不一定是唯一的出路,很多人上大學的目的就是:大學畢業找個好工作。但是這種情況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狀況了,現在大學畢業,你完全可以考公、創業、做技術、進廠、學技術再就業等,這些方式都是可以選擇的,我不明白為什麼很多大學生和一些家長認為,大學生畢業就應該去找工作?

工作不滿意,不稱心也是大學生畢業等於失業的一個原因,找的工作工資不滿意、環境不滿意、待遇不滿意、時間不滿意,請問你還去找工作干嗎?那個工作不是這樣的,既然想去找工作了就踏踏實實的做好,不挑工作,哪個畢業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

很多人認為「我是大學生」看不起一些低薪的,但是高薪的又做不了,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現象,就是因為大學生太普遍了,也有很多人選擇了考研來躲避就業環境,但是等到幾年後研究生就相當於現在的本科了,一樣是很普遍,一樣找工作很難。

其實現在大學生畢業創業的人也很多,也有很多人做的不錯的,也有正在努力的,不管怎樣,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很多人不支持大學生創業,認為大學生剛出校門走進 社會 ,沒有一點人脈交際,創業不會成功,只會失敗。有時候給別人說你在創業,別人也只是冷冷一笑,或者說一句:創業難啊,還不如先找個穩定的工作干著呢!

對於大學生畢業與失業的問題而言,找到自己方向很重要,方向對了,畢業等於就業!

其實現在的 社會 需求更大(因為行業越分越多、越分越細),就業崗位很多的。但是現在的大學生(包括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由於在家中和 社會 的過度嬌慣和呵護,或多或少的存在這些問題: 1 .自我膨脹的意識重(認為自己學歷高目中無人、或家庭富裕零用錢比崗位工資還多); 2 .沒有或很少獨自承受過生活的缺失而帶來的挫折; 3 .因人生價值觀的導向問題,不知道為什麼讀書,在填志願時過多考慮未來的就業(很多是按家長的要求填的)待遇好壞工作的舒適度等問題,而沒有考慮孩子的愛好和潛質選擇專業(除了藝體專業,家長和孩子的意向一致的最多。原因多半人們看好名利雙收),所以孩子無論是在校學習和進入 社會 工作,都沒有多少熱情和動力,更不講創造發明了。而即使上崗,不是力不從心,就是眼高於頂,總覺得大材小用,工作量大,收入福利不好。再加上為人處世驕橫、任性、自私容不下人了,獨自生活能力差,缺乏基本的規劃計劃等。所以不能真正的容入 社會 ,隨之而來的就會產生心理障礙、扭曲、變態等等。其實一句話教育有很大問題,從小到大(從幼兒園一直初中的接送到陪讀)的過度寵溺,家長拖住(心理)孩子不讓成長,好吃好穿滿足,搬家一路陪讀。孩子也拒絕(依賴家人)成長,大事小事都不擔當,成年了如何能在 社會 立足。還有一些是因飲食不節或生活沒有規律(由過度管護到不能約束),造成的身(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肥胖及各種綜合症)心(如前所述) 健康 的問題,也制約了就業。

因邊做事邊寫,想到哪寫到那,也沒作過 社會 調查,只是就見到的聽到的現家隨便說說。請見諒!

大學生在中國民眾的觀念里就必須白領,大學擴招,讓很多本應是藍領的也進入大學,畢業甭管學沒學到真本事,非白領不去。結果是產業工人嚴重不足,白領崗位嚴重不足,人才錯配非常嚴重。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改變觀念,大學生現在不工作連屁都不如,更不要想白領工作。

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地方,而畢業以後,市場上是吸收人才的地方。

好的經濟形勢,企業的資金豐厚,訂單增多,對人才的需求就旺盛。這個時候,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很大,大學生畢業就好就業。

但如果經濟形勢不好,就業崗位少,怎麼辦?這個時候,學生感覺就業不好,就會選擇繼續讀書,推遲就業的時間。所以,很多畢業生就選擇了考研。推遲自己的就業時間。

那麼,等兩年,研究生就業怎麼辦?研究生在知識結構上,更高一些。企業的需求和對本科的需求會不太一樣。

這就是一個畢業生知識結構和企業需求的匹配問題了。如果需要更多碩士和博士,說明對於高層次人才需求的旺盛。但如果發現,研究生和博士生也不容易找工作了的時候,而職業技能型人才開始需求旺盛的時候,會有更多學生選擇大專技能型院校。

所以,教育的畢業生,反應了 社會 對於人才結構的需求,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每一年我國都有大量的畢業生走向 社會 ,大學生就業的問題已經成為 社會 熱點話題,近些年大學生的就業方向也是教育部門所關心的問題。我從以下三方面簡單分析一下:
地區
按照地區的劃分,現在絕大多數畢業生都往東部沿海地區發展,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等城市,但隨著中部西區的崛起,武漢、長沙、西安、重慶等地方也越來越受大學畢業生的青睞。

發展路徑
每年的大學畢業生,有大部分是選擇就業的,也有少部分的選擇繼續深造考研究生。就業大軍里,大部分是選擇到企業工作,有部分是選擇考公務員事業單位等。

專業發展方向
從幾個熱門專業分析:

1、電子信息科學類專業:到計算機、電子等單位從事技術開發、業務經營等工作。

2、機械類專業:機械行業的研究、設計、製造工作,以及各行各業的製造部門。

3、電子信息工程類專業:電子行業從事設備製造、原材料的開發研製、管理等。

4、土建類專業:大部分到建築部門、交通、房地產等企業從事研究、設計工作。

5、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大部分到各系統部門從事軟體開發等工作。

6、醫學類專業:醫院、醫療機構、社區醫院等從事醫生、研究、葯物開發等工作。

7、語言類專業:電視台、報社、文藝團、學校、事業單位等居多。

8、教育學類專業:到學校或者教育部門從事教學管理工作。

大學生就業高不成低不就,往往將自己置於一個尷尬境地。國家應該正確引導,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積極鼓勵大學生創業!

關於大學生就業問題,這是當今 社會 面臨的實際問題,應該說大學生就業不難,但當今的大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不想吃苦,還想啃老,只想找發錢多工作輕松的單位就業,這是從學生時代充滿理想到參加工作踏入 社會 不現實想法的一種表現。剛畢業大學生首先要擺正位置定好位,丟掉幻想,面對現實,扎扎實實學本事學技能,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沒有獨立工作的能力,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這需要在實際工作中多向周圍的同事學習,多溝通多交流,勤學苦練,不要不懂裝懂,只要撲下身子干,很快會適應的,要知道適者生存,學歷不代表能力,學習力很重要,所以剛畢業就業大學生一定多學習、多思考、少抱怨,不但要學會發現問題,而且更要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這樣扎扎實實的去做了,不久的將來肯定會成為單位獨擋一面的骨幹人才。

大學生畢業等於失業責任最大的就是學校,相當就是拿了駕照不會開車,你說是誰的問題?學員是怎麼過關的?一個什麼都不會的人怎麼會有大學文憑?一個天天打 游戲 的人怎麼也可以畢業?學校你到底負了什麼責任?是不是除了負責收錢,其他就不用管了?大學如果像高中那樣把關,出來個個是精英,當大學畢業各項技能考90_100分,給大學文憑,80-89分給大專文憑,70-79分技校文憑,其他的最多復讀一年,最後什麼文憑都沒有必須退學,這樣的話大學畢業工作不怕沒有了

大學生畢業就等於失業,關健在於大學生對求職的心態,在者是假大學生,有文憑沒知識。我說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心態問題,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畢業後,沒能找到自己應該所處的位置,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懷有三不幹的心理,吃苦的工作不幹,條件不好的工作不幹,工資底的不幹,這就形成了高不成,底不就的就業難的問題。二,因為有一部分是不合格的大學生,這些大學生出自於分數線達不到國家要求的分數線要求,在現實辦學呈現亂象的情況下,只要繳交錢,就可以入學,就可以拿到大學文憑,這部分人,從根本上來說,是沒有真才實學的,他們畢業後,只是拿到了一張沒有競爭力,沒有知識的一張空白文憑,所以在今天就業競爭激烈的情勢下,必然是就業的失敗者,犧牲者。

我是個大學生 我就簡簡單單的說吧。我是97年 那年計劃生育 所以孩子很少 跟以往比起來學校少了十幾個班 而大學人肯定比以往更少 就會降分 以保證學生數量(也就是保證錢)這樣一來誰都能上大學(三六九等)在我大學 有的人奮發圖強 (很少部分) 大部分都上課玩手機 放學攤宿舍 玩電腦 (有的參加學生會,亂七八糟的活動,學生會對學習一點幫助沒有)這樣一來 畢業了 就不值錢了

⑸ 怎麼看待高彥事件

🥀高彥事件學校的老師和他的班主任缺少一個回答,這件事已經過去將近20天了,所有人都在等一個結果,這個事件最重要的就是師德。

🥀這件事情現在官方已經在調查中了,我們大家就靜靜的等待結果出來吧,真的對這個年輕生命的逝去感到惋惜,最後希望大家發聲一定要理智。

熱點內容
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王銳老師 發布:2025-08-05 11:50:23 瀏覽:598
南京農業大學專業排名2017 發布:2025-08-05 11:20:06 瀏覽:68
陝西師范大學2015博士錄取名單 發布:2025-08-05 11:19:52 瀏覽:335
上海中醫葯大學推薦免試名單 發布:2025-08-05 11:19:17 瀏覽:187
2012年北京化工大學萌芽杯得獎名單 發布:2025-08-05 11:14:38 瀏覽:472
美國東北大學什麼專業好 發布:2025-08-05 11:12:29 瀏覽:586
山東師范大學畢業後當老師嗎 發布:2025-08-05 10:52:48 瀏覽:305
張娜拉大學生 發布:2025-08-05 10:49:06 瀏覽:771
假設你是浙江大學的老師 發布:2025-08-05 10:33:49 瀏覽:561
2015年中山大學博士報名時間 發布:2025-08-05 10:25:23 瀏覽: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