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不該談戀愛辯論
『壹』 大學生為什麼不應該談戀愛(辯論賽)
大學生不該談戀愛的論點:
1、沒有經濟基礎
一旦談戀愛了,男女生的伙食費都要把一半用在戀愛開銷上,男生要准備錢財約會,女生要買更多的化妝品和衣漂漂亮亮地去見男朋友。而且現在的大學生總是嚷嚷著要去尋找詩和遠方,戀愛中的情侶偶爾也會通過去旅遊來增進感情。連自己都難養活的伙食費,戀愛中的開銷簡直讓人恐慌。
2、荒廢好時光
雖然說大學生擁有最多的就是可以自由安排的時間,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輸在時間的安排上。20-24歲是人的一生中學習的最佳年齡段,既是一個人智能發展的全盛時期,又是為未來事業打基礎的關鍵時期。所以比起沉迷於戀愛,大學生更應該利用大學四年的光陰充分地充實好自己。
比如加入學生組織、利用課余時間做兼職、多看課外書、和朋友行萬里路,到了大三大四的時候更是要決定好自己的人生方向,公務員、考研、步入社會,不管是哪一個選擇,都足夠讓人勞力費神。如果你覺得大學生活真的很閑,那就很應該去認真思考一下人生了。
3、思想還不成熟
20多歲初成熟,我們總打著「已經不再是高中生」的名號嚷嚷著自己也是成年人了,但當你大學畢業的時候回頭看看,就會發現其實自己的大學生活還是過得幼稚無比。而因為不成熟,在戀愛中也容易引發各種爭吵,然後感情用事不理智。
人們都說總要去經歷一下不成熟的戀愛,來一場轟轟烈烈人生才會圓滿。但人們卻自私地因為想要實現所謂的「圓滿」而忽略了不成熟的戀愛給別人帶來的傷害。
4、容易把感情當作全部
人生如果只有唯一的賭注就會有很很大風險,相通的,大學生戀愛很容易把感情當做全部,把在大學生最應該做好的學習和人際關系拋之腦後,這對於畢業以後要馬上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是很不利的。
5、誤用純潔的名義
大學生談戀愛之所以被大部分所提倡,是因為大家都覺得大學里的戀愛很純潔,跟步入社會後的功利式的戀愛完全不一樣。所以想要打著「純潔」的名號想要來一場戀愛,那為什麼高中、初中、小學的時候不去談?那時候的戀愛不是比大學來得更加讓人純潔心動嗎?
6、戀愛動機不端正
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戀愛動機不是出於愛情本身,而是為了彌補內心的空虛和孤獨,或者僅僅是隨大流的心理。這種類型的戀愛很容易導致缺乏責任感,對戀愛中的雙方都是有害的。
(1)大學生不該談戀愛辯論擴展閱讀:
大學生可以談戀愛的論點:
1、有助於適應大學生活。
在校大學生往往都是離家在外,生活上失去了家人的關心,兩個人情投意合走在一起,首先在生活上就會互相幫助,關心彼此。愛情是人格上的相互映襯,志趣上的相互認同,雙方有相同的人生理想。
2、不一定耽誤學習,也可能促進學習。
很多在校大學生會一起准備考研或者一起學習,可見談戀愛是能夠振奮人的精神,激發人的智慧。
3、學會擔當,學著長大。
人都是需要長大的,責任也是在校大學生談戀愛時會學會的一樣品質。要懂得為自己的選擇,自己的做法負責,這些都是需要習得的,而非天生就有的,也不是步入社會就能立馬會的。人們所贊頌的愛情無不體現著戀人之間忘我的付出,這種自願擔當責任的品質,提升了愛情的境界。
『貳』 主題「大學該不該談戀愛」的辯論稿怎麼寫
辯論會辯論稿主題:大學生是否應該談戀愛
第一環節:觀點陳述
正方:尊敬的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方堅信大學生應當談戀愛。首先,戀愛是人生中一個自然階段,大學生正處於情感成長的黃金時期,對異性的好奇和嚮往是人之常情。根據《現代漢語規范詞典》,戀愛是男女雙方情感的自然表達。在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正常的戀愛關系能夠促進個體的健康成長。
其次,戀愛是雙方共同學習和進步的過程。正如著名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故事所展示的,通過互相支持和鼓勵,戀愛中的大學生能夠在學業和個人發展上取得更大的成就。這種相互促進的關系有助於培養個人自信心。
再者,大學生戀愛有助於提升生活能力和愛的能力。豐富的情感體驗能夠增進對人際關系的理解,為畢業後應對社會矛盾打下堅實基礎。同時,通過戀愛,大學生能夠積累寶貴的情感經驗,學會關愛與寬容,這對於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
因此,我方堅信大學生應當談戀愛。我們的觀點陳述完畢,感謝大家!
反方:敬愛的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方認為大學生不應該談戀愛。首先,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我們的父母支付高昂的學費希望我們能夠專注學業,為未來打下堅實基礎。然而,許多同學因戀愛而分心,導致學業受損,這是對父母期望的辜負。
其次,大學生戀愛往往伴隨著經濟負擔。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家庭,這意味著談戀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的經濟壓力。因此,從經濟角度出發,我們不建議大學生談戀愛。
『叄』 大學生談戀愛弊大於利辯論賽正方一辯稿3篇(2)
一:反方提到,在宿舍中多數人戀愛可能導致攀比現象,進而質疑這種愛情的牢靠性。對此,我方認為,戀愛是個人的自由選擇,不應被簡單歸結為攀比。戀愛的動因可能多種多樣,不應一概而論。
二:反方認為,大學生的愛情可能建立在物質基礎上,並質疑社會上的愛情是否更純粹。我方認為,雖然社會現實可能影響人們的愛情觀,但這並不意味著大學生就應該放棄追求真摯的愛情。
三:反方提到大學生在外租房可能帶來安全隱患,但我方認為,大學生已是成年人,應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應因此否定所有大學生的戀愛行為。
一:大學戀愛是人生成長的一部分,它教會我們如何去愛,如何面對失敗,如何珍惜相聚。這種經歷是寶貴的,不應被輕易否定。
二:愛情可以成為學習的動力,只要處理得當,它不會對學業造成負面影響。
三:大學生戀愛需要正確的引導,這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
反方:
一:大學生心理尚未成熟,面對戀愛失敗可能難以承受,甚至影響未來的生活。
二:戀愛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這可能會影響到學業和生活。
三:大學生可能缺乏處理戀愛問題的能力,因此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反方:
一:當前大學生的愛情觀可能存在問題,將愛情簡單化,忽視了愛情中的責任與付出。
二: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大學生應該關注更多方面的發展。
三:大學生應先成長,弄清麵包與愛情的關系,不應過早涉足戀愛。
正方:
一:大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能夠理性對待戀愛,不會盲目追求。
二:戀愛可以成為學習的動力,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
三:戀愛是人生成長的一部分,有助於心理成熟,不應被否定。
總結:大學生談戀愛的利弊關系需要綜合考慮。一方面,戀愛可以成為學習的動力,有助於心理成熟;另一方面,大學生可能缺乏處理戀愛問題的能力,需要正確的引導。因此,我們應該理性看待大學生戀愛,既不過度推崇,也不盲目否定。
『肆』 有關"大學生不應該談戀愛"反方四辯的總結陳詞
1,戀愛必然性:年齡生理及閱歷已達到鋒握輪標准,是客觀的科學因素,而非主觀的人格因素。
2,駁大學時代業重愛輕:大學主要的任務是學習,畢業後主要的任務是找工作,工作後的主要任務是努力工作,此邏輯是否可笑?因此不能死鑽牛角尖,遭遇愛情有何不可,畢竟結婚生銀信子是人生的主要任務之一呢~
3,駁情侶過親昵:親昵無錯,場合不對確實不好,但不能因為這個就否定了大學戀愛。正如經濟犯罪不能否定鄧爺爺的改革開放。如果公開場合下親昵是個人觀念開放,那麼誰又能保證人家畢業後戀愛就不在公開場合下親昵了?
「大學生戀愛」真愛VS生理需要
真愛 誰有資格認定大學生戀愛不純
大學生戀愛一直是大學校園的熱門話題,談論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僅一成人認為大學生談戀愛是「真心相愛」,讓筆者覺得不解:憑什麼認定絕大多數大學生的戀愛都是不純的?在社會和法律已經承認大學生擁有結婚和生育權利的今天,為什麼還有眾多人士戴著有色眼鏡看大學生戀愛呢?
生理 大學生戀愛並不是真愛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年發展研究院首次公布了他們在北京地區的「大學生公眾形象調查」結果。調查顯示,只有11.2%的調查對象認為大學生談戀愛是出於真誠相愛,而其餘的比例則分別分布於「生理、心理需要」、「排遣孤獨」、「大家談,隨大流」等選項。
大學生戀愛的類型與特點
比翼雙飛型。這類學生基本上具備成熟的人格,有正確的戀愛觀,能夠以理性引導愛情,正確處理戀愛與學習、感情與愛情、情愛與性愛的關系。
生活實惠型。進入大學後,畢業去向是大學生最為關注的主題。戀愛無可非議地揉進了畢業動向的條件,同時家庭條件和對方的發展前途也是各自關注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時尚攀比型。在一些高校,戀愛成為一種時尚。當周邊的許多同學有了異性朋友時,一些男同學為了不使自己顯得無能,一些女同學為了證明自己的魅力,也學別人的樣子匆匆地談起了「戀愛」。
玩伴消費型。這類學生在精神上不太充實,同性朋友較少,時常感到孤獨、煩悶,為了彌補精神上的空虛,急欲與異性朋友交往,「戀愛」成為一種近皮蠢景性的精神需求。
追求浪漫型。這類學生情感比較豐富,羅曼蒂克的愛情對他們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對愛情浪漫色彩的追逐和窺探心理日趨強烈。
功利世俗型。以對方的門第、家產、地位、名譽、處所、職業、社交能力、馴服度等為戀愛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