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史上最牛本科生

史上最牛本科生

發布時間: 2025-08-06 03:12:29

『壹』 名人高考勵志故事

名人高考勵志故事4篇

名人高考勵志故事1

每個人都有失敗的時候,失敗不能決定個人才能,更不能決議個人命運,而真正決定運氣的是面對失敗的立場,看看這些曾經高考落榜的名人是如何面對失敗的。

落榜後典範——

新東方教導科技團體董事長俞敏洪,曾在1978年和1979年兩次參加高考,都名落孫山。但懷抱著「一直面對失敗的人,勝利的機會比一般人多得多」的,終於在1980年又一次參考,考取北京大學。他努力捉住每次得之不易的機遇,終於,在他第一次被美國簽證官拒簽25年後,「新東方」在美國上市。

落榜後求職典型——湯唯

湯唯誕生於一個藝術家庭,母親施西鳳曾是浙江樂清小著名氣的演員,父親湯余銘是個畫家。1997年湯唯高考落榜,父母讓她進了職業模特隊。但他們提出:「要想真正在演藝圈有前程,還得有文明,在考上大學之前,不準談戀愛!」在職業模特隊,天天練習、表演結束,別的女孩忙於戀愛、逛街,湯唯卻捧起了書。經由3年不懈盡力,20xx年她終於考入中心戲劇學院導演系。

落榜後求職典範——蔣雯麗

蔣雯麗因《牽手》、《中國式離婚》而大紅大紫,然而,當年這個心懷妄想的女孩兒竟然高考(微博)落榜,而後被調配到安徽蚌埠的自來水廠當工人。蔣雯麗後來回想道:「我感到我是一個很不認命的人。」當時,蔣雯麗給廠里組織文藝上演,一個舞台總監跑過來對蔣雯麗說,我看你表示力不錯,能夠去考電影學院。這是蔣雯麗第一次據說電影學院。後來,她就這樣「自認為是」地真的去考試了,沒想到文化課高考落榜已經參加工作的她最後居然考上了!

落榜後求職典範——郭曉冬

從沂蒙山區走出來的郭曉冬笑稱自己是「有名的北漂」,在考上北京電影學院前,他曾經當了三四年的「北漂」,當過雕刻工人,養過蝦,當過郵遞員、歌手、主持人……原來過著與娛樂圈不搭邊的生涯,可是機會偶合被友人拉去一起報考北京電影學院,成果一試就給刷了下來了。爾後的郭曉冬持續「北漂」,時隔一年後他決定再給自己最後一次機會,於是第二次考試郭曉冬順利過關,正式成為北京電影學院1996級表演系本科生。多年當前,電影《暖》的導演霍建起評估說:你當演員幾乎就是奇觀。

復讀生的範例——袁立

杭州美女的袁破,當年加入高考時第一次投考上海戲劇學院的時候,固然通過了一試、二試,卻在最後的一場考試中落了榜。但自負的她並不就此廢棄本人的幻想,而是輾轉北上,到了北京片子學院的參加考試。在當年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應考老師的下,袁立不僅通過了入學測驗,還獲得了北京電影學院92級第一名的成就。

宋丹丹初戀使其學習一落千丈

宋丹丹說她高考那年19歲,但卻遭受初戀。那時候剛恢復高考沒兩年,很多已經不是學生的青年走回中學校門,跟我們這些應屆生一起溫習高考。當初回憶起來,我是第一眼就愛上他了,由於他長得比咱們班任何一個同窗都高大一圈兒。從那一眼開端,我的學習一瀉千里,從班裡的前5名,始終到高考落榜。

孫紅雷落榜源自太胖

《埋伏》里的優質男人孫紅雷,當年可是小胖子一個,想考中央戲劇學院,戲主任一看就說:「哎呀,回去吧,太胖了。」好在孫紅雷沒有放棄,硬是減去了快40斤,然後通過了高考。

李安曾二度高考落榜

李安在上高中的時候,他的父親是台南一中校長。但李安卻在上高一時的夢想就是當導演,第一年考大學,李安以六分之差落榜,第二年重考,數學甚至差了零點六七分,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名人故事。「二度落榜在我們家有如世界末日,我基本沒想到會產生在我身上。」李安當時最大的情感發泄,不外是把桌上的台燈、書本一把掃到地上,然後跑出家門透透氣。李安後來考上藝專影劇科,據他形容,是「靈魂第一次取得解放」,那時才發明,本來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讀書與升學。他在舞台上找到真正的自己,學芭蕾、寫小說、練聲樂,甚至是畫素描,各方嘗試後在電影范疇里漸放光輝。

陳建斌報考北京體院失敗

可能許多人不曉得的是,陳建斌最初的夢想並非當演員,而是當一個運動員。「實在,當演員並不是我的夢想。我父親是一個運動員出生的體育工作者,所以小時侯我在體委大院長大。」從小就想子承父業當一個運發動,但是父親卻以為他不是當活動員的料。「我也認為沒有運動員的稟賦。因為我小時侯學了良多貨色都無奈取得優良的成績。」陳建斌流露,他最初報考的大學不是中央戲劇學院,而是北京體育學院(現在叫北京體育大學)體育系,籌備當個中小學體育老師。但惋惜沒有考上,自己第一次高考卻失敗,成了高考落榜生。直到兩年後,他才考上中戲的。

名人高考勵志故事2

影視界

湯唯

落榜後的三年努力

1997年,湯唯高考落榜,父母讓她進了職業模特隊。但他們說:「要想真正在演藝圈有前途,還得有文化!」於是,雖然身在模特隊,每天訓練、表演完畢,湯唯便會捧起書。

1998年,湯唯參加中戲暑期表演培訓班時,當時一位導演系的指導老師,建議她去考導演系。在一位導演系朋友的幫助下,她突擊學習導演系基礎知識,結果以專業課第三的成績拿到了准考證。然而,卻因文化課沒有通過再次落榜。

最終,歷經3年不懈努力,20xx年湯唯終於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看看她今日的成就,你便知道當年那份付出是值得的:20xx年出演《月滿軒尼詩》獲得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演員獎;20xx年憑借電影《晚秋》分別在韓國百想藝術大賞、韓國影評獎等十餘個評選中榮獲最佳女主角獎;20xx年主演《北京遇上西雅圖》榮獲上海影評人獎、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等獎項。

李安

二度落榜的「失意少年」

作為當今世界影壇華人導演的翹楚,誰能想到,在高考面前,李安也曾是個「失意少年」呢?

從高一起,李安便夢想成為一名導演。不過,他的求學路並不順利。第一年考大學,李安以六分之差落榜;第二年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據李安回憶,二度落榜時,整個家庭猶如遇到了世界末日。

直到第三年,李安終於如願以償考上了藝專影劇科。據他形容,這是自己「靈魂第一次獲得解放」,那時他才發現,原來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讀書與升學。在舞台上,李安找到真正的自己,並最終在電影領域里大放異彩。

時至今日,李安在電影史上做出的貢獻已經無需多言:1995年,憑借《理智與情感》,獲得奧斯卡金像獎七項提名;1999年,因執導《卧虎藏龍》首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20xx和20xx年,憑借《斷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為首位兩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的亞洲導演。

傳媒界

王小丫

高考數學20分

1985年參加高考時,學習嚴重偏科的王小丫,數學只得了20分。第二年復讀,雖然最終考入了四川大學經濟系,但數學依舊沒有及格。不過,這並沒有影響王小丫後來的職業生涯。進入職場後,她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並成為中央電視台的知名主持人。

孟非

數理化三科總分不及100分

1990年高考,孟非的語文成績僅次於江蘇省文科狀元,可數理化三科總成績還不到100分。落榜後的孟非,做過搬運工、報社印刷小工、保安。一個偶然的機會,孟非成了電視台里的一名臨時接待員,並最終找到了通往傳媒行業的大門。

1992年至1996年,孟非在江蘇電視台文藝部體育組擔任攝像,開始了新聞工作生涯。20xx年因主持《南京零距離》而成名,因《非誠勿擾》二全國皆知,到20xx年獲得第九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節目主持人「金鷹獎最佳主持人」獎,現在的孟非已經是家喻戶曉的「明星主持人」。

商界

馬雲

和「數學」死磕

當無數創業者仰望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時,不少人並不知道他也曾是個失意的考生。

1982年,18歲的馬雲迎來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雖然高考志願是北京大學,但他那年的數學僅考了1分。

幾番糾結後,馬雲開始了艱苦的復讀。再次走進高考的考場時,他的數學成績只有19分。20歲那年,他第三次走進考場。這一次,他的數學成績達到了79分,總分比本科線差了5分,並入讀杭州師范。

隨後,由於杭州師范英語系剛升到本科,報考學生不足,他成為幾個英語成績較好,可以直接專科直升本科的幸運學生之一。

如今,那個在高考中狼狽的少年,已經成為無數草根創業者的'偶像。正是因為他曾經的失敗、平凡的出身和如今的輝煌成就,讓無數的普通人看到了觸手可及的夢想。如果當年,他在高考失利後選擇放棄,怎麼會有今天風生水起的人生?

俞敏洪

英語33分的落榜生

復習了10個月左右,俞敏洪參加了1978年的高考。當時的錄取分數很低,他報考的常熟市地區師專外語錄取分數線是38分。然而,俞敏洪的英語卻只考了33分。

1979年,俞敏洪再次參加高考,他的總分過了錄取分數線,但英語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師專的錄取分數線變成了60分,再度落榜。

1980年高考,俞敏洪的英語是95分,總分387分。在老師的鼓勵下,他再次報了北大(微博)。當年,北大的錄取分數線是380分。8月底,俞敏洪的同學們幾乎都拿到了錄取通知書,他卻什麼也沒收到。終於有一天,縣教育局長在電話中對俞敏洪說:「你的錄取通知下來了。」

那個曾經英語只考了33分的落榜生,在後來創辦了中國教育培訓領域的領頭羊: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

多數的錯與失,是因為不努力,不堅持,不挽留。然後告訴自己一切都是命運。

名人高考勵志故事3

每個人都有失敗的時候,失敗不能決定個人才能,更不能決定個人運氣,而真正決定命運的是面對失敗的立場,看看這些曾經高考落榜的名人是如何面對失敗的。

落榜後勝利典型——俞敏洪

新東方教導科技團體董事長俞敏洪,曾在1978年和1979年兩次參加高考,都名落孫山。但懷抱著「一直面對失敗的人,成功的機會比一般人多得多」的信心,終於在1980年又一次參考,考取北京大學。他努力捉住每次得之不易的機會,終於,在他第一次被美國簽證官拒簽25年後,「新東方」在美國上市。

落榜後求職典範——湯唯

湯唯誕生於一個藝術家庭,母親施西鳳曾是浙江樂清小著名氣的演員,父親湯余銘是個畫家。1997年湯唯高考落榜,父母讓她進了職業模特隊。但他們提出:「要想真正在演藝圈有前程,還得有文明,在考上大學之前,不準談戀愛!」在職業模特隊,天天練習、表演結束,別的女孩忙於戀愛、逛街,湯唯卻捧起了書。經由3年不懈盡力,20xx年她終於考入中心戲劇學院導演系。

落榜後求職典範——蔣雯麗

蔣雯麗因《牽手》、《中國式離婚》而大紅大紫,然而,當年這個心懷幻想的女孩兒竟然高考(微博)落榜,而後被調配到安徽蚌埠的自來水廠當工人。蔣雯麗後來回想道:「我感到我是一個很不認命的人。」當時,蔣雯麗給廠里組織文藝上演,一個舞台總監跑過來對蔣雯麗說,我看你表示力不錯,能夠去考電影學院。這是蔣雯麗第一次據說電影學院。後來,她就這樣「自認為是」地真的去考試了,沒想到文化課高考落榜已經加入工作的她最後居然考上了!

落榜後求職範例——郭曉冬

從沂蒙山區走出來的郭曉冬笑稱自己是「有名的北漂」,在考上北京片子學院前,他曾經當了三四年的「北漂」,當過雕刻工人,養過蝦,當過郵遞員、歌手、主持人……原來過著與娛樂圈不搭邊的生涯,可是機會偶合被友人拉去一起報考北京電影學院,成果一試就給刷了下來了。爾後的郭曉冬持續「北漂」,時隔一年後他決議再給本人最後一次機遇,於是第二次測驗郭曉冬順利過關,正式成為北京電影學院1996級表演系本科生。多年當前,電影《暖》的導演霍建起評估說:你當演員幾乎就是奇觀。

復讀生的典範——袁立

杭州美女的袁破,當年參加高考時第一次投考上海戲劇學院的時候,固然通過了一試、二試,卻在最後的一場考試中落了榜。但自負的她並沒有就此廢棄自己的夢想,而是輾轉北上,到了北京電影學院的參加考試。在當年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應考老師的激勵下,袁立不僅通過了入學考試,還取得了北京電影學院92級第一名的成績。

宋丹丹初戀使其學習一落千丈

宋丹丹說她高考那年19歲,但卻遭受初戀。那時候剛恢復高考沒兩年,很多已經不是學生的青年走回中學校門,跟咱們這些應屆生一起溫習高考。當初回憶起來,我是第一眼就愛上他了,由於他長得比我們班任何一個同窗都高大一圈兒。從那一眼開端,我的學習一瀉千里,從班裡的前5名,始終到高考落榜。

孫紅雷落榜源自太胖

《埋伏》里的優質男人孫紅雷,當年可是小胖子一個,想考中央戲劇學院,戲主任一看就說:「哎呀,回去吧,太胖了。」好在孫紅雷沒有放棄,硬是減去了快40斤,然後通過了高考。

李安曾二度高考落榜

李安在上高中的時候,他的父親是台南一中校長。但李安卻在上高一時的夢想就是當導演,第一年考大學,李安以六分之差落榜,第二年重考,數學甚至差了零點六七分,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二度落榜在我們家有如世界末日,我基本沒想到會產生在我身上。」李安當時最大的情感發泄,不外是把桌上的台燈、書本一把掃到地上,然後跑出家門透透氣。李安後來考上藝專影劇科,據他形容,是「靈魂第一次取得解放」,那時才發明,本來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讀書與升學。他在舞台上找到真正的自己,學芭蕾、寫小說、練聲樂,甚至是畫素描,各方嘗試後在電影范疇里漸放光輝。

陳建斌報考北京體院失敗

可能良多人不曉得的是,陳建斌最初的夢想並非當演員,而是當一個運動員。「實在,當演員並不是我的妄想。我父親是一個運動員出生的體育工作者,所以小時侯我在體委大院長大。」從小就想子承父業當一個運動員,但是父親卻以為他不是當活動員的料。「我也認為沒有運發動的稟賦。因為我小時侯學了許多貨色都無奈獲得優良的成就。」陳建斌流露,他最初報考的大學不是中央戲劇學院,而是北京體育學院(現在叫北京體育大學)體育系,籌備當個中小學體育老師。但惋惜不考上,自己第一次高考卻失敗,成了高考落榜生。直到兩年後,他才考上中戲的。

名人高考勵志故事4

1982年的時候,18歲的馬雲迎來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不過馬雲並沒因數學不好而退縮,反而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舉動,因為在他的報考志願表上赫然寫著:北京大學。

當那年的高考成績出來以後,馬雲也算創造了個小奇跡,他的數學成績是——1分。

心灰意冷的馬雲和他一個表弟一起去賓館應聘服務生,結果因為長得有點兒歪瓜裂棗的意思,愣是讓老闆給拒了。沒辦法,他通過找關系,才做了一份給出版社送書的活兒。也許一輩子也就這樣了吧。

但是這時候路遙的《人生》的改變了馬雲的想法,馬雲開始了艱苦的復讀,並在19歲的那一年,再次走進了高考的考場。不過他的數學成績嘛……高考成績出來以後,馬雲的數學成績實現了同比1800%的迅猛增長——19分!

馬雲又開始了一遍打工一邊復習的日子。就這樣,到了馬雲20歲那年,他毅然參加了第三次高考。在馬雲高考的前一天,有一位姓余的老師對馬雲說,就你這個數學成績,能考及格了我就把姓兒倒過來寫。無論這老師是什麼心態,馬雲是被刺激的夠嗆,他想出了一個絕招。

在考數學之前,馬雲背下了10個基本的數學公式,考試開始以後就一個一個的往公式里套。用這種獨門絕技,馬雲這次數學的考試成績還真就及格了——79分。

雖然馬雲這回數學成績大幅提高,不過他總分數比本科線還是差5分。唉,也行啊,馬雲心想,有個大學上就不錯了,管他是本科還是專科,也算圓了自己的一份堅持。就當馬雲准備進杭州師范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事。

那就是當年杭州師范英語系由於剛升到本科,以至於報考的學生竟然不夠招生數。於是校領導做了一個令馬雲感覺是天上掉餡餅的決定,那就是讓幾個英語成績好的專科生直升本科。

於是,英語成績很牛的馬雲光榮的以本科生的身份踏進了杭州師范。

馬化騰:放棄天文夢選擇計算機

馬化騰在家人的翼護下讀完了初中和高中,高考之後,他仍然沒有離開深圳,就近上了深圳大學。進入大學後,馬化騰的天文理想並未實現,在得知學習天文的出路大多是做地理老師後,他在大學的申請表上改填了計算機專業,並因此獲得了更大的快樂。

20xx年4月,馬化騰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時回憶道:我原來是准備走天文方面的路。經常想很多自然科學的東西,研究什麼特異功能。1986年的時候觀測哈雷彗星回歸,我用學校的器材拍一些彗星的照片,我是當時深圳中學第一個找到(哈雷彗星),還去寫觀測報告,得了一些獎,獲得幾十塊錢的獎勵。還得到了參加觀測比賽的機會。後來因為當時要考高中了,到海南的觀測我沒有去成。

考大學的時候,我問老師天文系畢業後的職業,當時只有南京大學有天文系,我了解到基本上那時候去天文台的少,很多都是去當地理老師。當時就覺得,別搞不好變成去當地理老師,後來又剛好開始接觸到計算機,就覺得這個也挺有興趣,那時候就考到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畢竟天文太遙遠了」他說。

深圳大學在國內只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大學,但是身處深圳特區,發展速度相當驚人。深圳大學受到改革開放思想影響,學校里實用主義思潮也是比較濃厚的。可以看出,受深圳大學學校風氣的影響,馬化騰的實用主義理念在畢業之前已有了苗頭。馬化騰在深圳大學計算機系求學期間成績總是在前五名,他也漸漸地在編寫軟體和研究計算機網路中體會到了樂趣。馬化騰表示自己學習編程的方法其實是「用最笨的方式去領悟」——用抄代碼來培養感覺。

在大學裡面,馬化騰也並不是核心,技術也不是的一個,然而馬化騰會找到比較互補的一些夥伴做成一些事情。馬化騰看問題比較中立,但他會尊重比他強的人的意見。馬化騰在產品應該往哪個地方去做這個方面想法會多一點。

;

『貳』 中央財經大學走出過哪些厲害的人

說實話,中財走出去的優秀校友真的是數不勝數呀!不過作為15屆即將畢業的學姐,我還是跟大家介紹幾個我比較了解的傑出校友吧~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回答了。

『叄』 史上最牛的本科生

其他信息:

當今社會,大學生越來越多,很多用人單位都要求本科,甚至研究生學歷,留給專科生的機會就越來越少,那麼,專科生就真的那樣一無是處嗎?專科生就活該 沒出息嗎?答案是否定的,看了下面這個故事,我相信一定會改變你對專科生的看法,下面告訴你史上最牛的專科生是誰? 高一高二沒學習 高三逆襲方法 差生血拚高三逆襲計劃 真實學渣逆襲案例 學渣逆襲成學霸的成功案例 差生逆襲成學霸的案例和學習方法 如何當學霸訣竅八個 學霸是怎麼當上的 高三學霸跳樓自殺內幕 史上最牛的專科生:曹曉潔 金融危機當前,在眾多研究生、本科生對就業前景憂心忡忡的時候,江西一所民辦高職院校的兩年制普通專科生曹曉潔,在未畢業時就被福富軟體、印度INFOSYS、IBM等三家跨國軟體公司同時選中。此事一出,頓時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得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她也因此事被譽為「史上最牛女專科生」。 最近看了關於曹曉潔的報道,令我很震撼。沒有優越的家庭條件,長相也普普通通,兩次高考失利。這位貌似平凡的專科女孩,卻得到了令研究生、本科生都羨慕不已的就業機會,這是偶然嗎?就此事本身來看,曹曉潔的故事之所以被爭相報道,說明類似情況發生的幾率並不高;但挖掘事件本質就不難看出,她成功的必然因素已大大超越了偶然因素,也就是說,她的成功並非偶然現象。 事實上,曹曉潔身上所具備的品質不僅不亞於比她學歷高的學生,甚至擁有許多更為耀目的「亮點」: 異常地刻苦努力 曹曉潔來自來自四川瀘州農村一個普通家庭,沒有很好的家庭背景和條件,想走出農村就必須努力到「山窮水盡」,這樣的精神是她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 堅定不移的目 曹曉潔的夢想是進入IBM等國際一流IT企業,而在她達到夢想的過程中,曾有過兩次高考失利的經過,而且考入的是專科院校。這對她來說並不是有利條件,但她並沒有因此拋棄自己的夢想,而是鼓起勇氣向著目標大步前進。「不拋棄,不放棄」是她的又一成功要素。 抓住一切鍛煉機會 競選學習部副部長、組織英語角,並經常活躍在各種晚會、典禮等活動的台前幕後,曹曉潔因此贏得了各種獎勵和榮譽。扎實的專業知識外加多種實踐經歷,使她積攢了頗具競爭力的多項技能,逐漸成為了中的佼佼者。 高標準的歷練過程 曹曉潔並沒有選擇家教、促銷的兼職工作,而是參加並通過了IBM先鋒實訓基地第二期學員的考核,並且積極地應征成為一個日語團隊的組長,但她不僅是團隊中唯一的女生,資歷還是最淺的。 有信心+經得起考驗 曹曉潔在完成專科學業後,又參加了福富軟體公司(FFCS)的面試,並成為被錄取的12名人員之一;同時又應聘了印度INFOSYS公司,並獲得了面試機會;後又因在IBM先鋒實訓基地的出色表現得到了IBM上海的試用通知。 平和踏實的心態 雖然被譽為「史上最牛女專科生」,但曹曉潔並沒有因為社會輿論和媒體報道而「沖昏頭腦」:「我想我知道我是誰,自己不會找不到北。」面對各種熱捧和非議,她能用如此平和的心態面對,確實很令人欽佩。 相信驚呼「專科生怎麼這么牛」的人,從曹曉潔身上蘊藏的亮點中一定能得到答案。再換個角度看這件事,如果把事件主人公換做本科生,相信同樣的事情必然不會獲得如此高的關注,所以在「曹曉潔事件」被爭相報道的背後,存在於人們內心的「學歷潛規則」才是令人大跌眼鏡的主因。專科生就沒有得到跨國公司青睞的資本嗎?「能力」比「學歷」重要的呼聲早已不絕於耳,但在事實上,許多企業還僅僅停留在以學歷衡量求職者能力的階段,因此在招聘會中因學歷屢屢受挫的人還是大有人在。 與專科生相比,本科生讀四年,理當比專科生學到的知識更多,但僅憑簡單意義上時間的疊加,在實際工作中的能力就一定強大嗎?貌似高專科生一等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大多被優越感迷惑了雙眼,認為學歷等於「保險」,因而忽視了實踐和能力的鍛煉。即便走上了工作崗位,「眼高手低」的情況也令許多公司頭痛不已。 專科生痛苦並矛盾著,本科生痛苦並驕傲著。就在大家對硝煙四起的就業市場望而興嘆,祈求「天將降工作於斯人也」的同時,曹曉潔卻堅定地大步奔向自己的夢想,一躍成為炙手可熱的跨國人才。她的成功不僅為徘徊於就業迷霧的專科生撥開了一絲光亮,更給本科生們在就業心態上提了個醒兒。相信在健康且方向明確的就業目標下,會有更多的「曹曉潔」涌現出來。到那時,也許類似的事件也不再作為新聞被大家津津樂道。當然,實現這樣的目標並不是憑一時的頭腦發熱就能達到的,因為無論何時,能夠主宰自己將變成是巨人還是侏儒,依靠的不僅是夢想的指引,還要學會腳踏實地把它變為現實。 史上最牛的專科生:從專科生到研究生的逆襲 2009年的那個炙熱的九月,我從內蒙的一個小縣乘坐火車顛簸了近50個小時,來到了貴州的一個小城——凱里。 當時並不知道,我會在這里度過五年的時間。 凱里給我的第一印象,並不好,甚至有些糟糕。破敗的火車站,烏泱泱的人群,聽不懂的方言,穿著少數民族服飾的陌生面孔,這些都讓我恐慌。家裡本不贊同我這個獨女跨越幾千里來一個陌生的地方上學,是我執拗的堅持絕不復讀。因為我知道,以我的成績,就算再復讀一年,也考不上本科。我太嚮往象牙塔的生活,而且年少輕狂時又太自負,深信學歷對我沒什麼影響。其實現在想起來,這個說辭無非是為了掩飾。因為你只有站在那個高度,你才有資格評價事件本身。就像是「讀書無用」這句話,只有讀書多的人說,才有資格;而如果是文盲說讀書無用,別人只會笑話你,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但我還是來了,因為我別無退路。 在一個六線城市的地方二本學院讀著專科專業,看起來,我的前途一片渺茫。 這個世界其實很現實,你的學歷,在很多情況下,代表著你的水平。它是一塊必要的敲門磚,因為能力這種事,口說無憑。而如果你一紙985的畢業證甩過去,處境絕對不一樣,這會直接證明你最起碼有著較為上乘的學習能力。雖然學歷向來不是能力的唯一證明,但不得不承認,這卻是最直接的證明。 我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專科生涯。不得不說,我過的很開心。第一次離開家,離開單調乏味的高中生活;第一次住集體寢室;第一次接觸各式各樣的校園活動,這一切無疑是新鮮的。那時十七、八歲的年紀,又哪想過什麼未來和以後,瀟灑的過一天是一天,周旋於各種社團和班級活動,有種如魚得水般的解脫。 在大二的學期末有一個省里針對專科生組織的考試,叫「中期選拔」,只要通過,就可以直接進入本科班學習,畢業之後拿著和本科一樣的文憑。但這名額甚少,拼的也是真刀真槍的學習能力,我當然毫無懸念的會失敗。 但我發自內心的,羨慕我們班考上的那兩位佼佼者。 命運之神很垂青於我。在我大三即將畢業的那個四月,省里將「中期選拔」進行了改革,改成了「專升本」。就這樣,我們在即將畢業的這一年成為了第一屆專升本的學生,我就又多了一次機會。 我知道,這次我一定要抓住。因為這一次機會,已經是上天眷顧,失去了,就再也不會有。我成功了。 兩個月的苦讀,讓我在2012年的八月,盼來了一紙錄取通知書。 時至今日,我依舊覺得,2012年,是我的重生之年;那年的6月7日,和高考同一天開展考試的那一日,是我的重生之日。 那是一種對自我的重新認知。在成就感的鼓舞下,你會覺得,自己其實沒有那麼糟,自己其實也可以做到。 但那時,考研依舊離我太遠。 專科生的時候,從來沒想過要考研,那是痴人說夢。且不說好多好多的學校根本就不接受專科學歷報考,即使接受的,也要加試。我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料,所以從不妄想。 考上了本科,我有種終極目標達成般的放鬆,對現狀很滿意,沒想過要繼續前進。一直以來,我就不是個多有野心的人。 但那個時候,我戀愛了。 對象是本院的學長,高我一級,本科。我專升本通過的那一年,他考上了研究生。 我專科時,他本科;我本科時,他讀研。 我無意去追隨他的步伐,但是我不想失去我的愛情。 但處於兩地,相距甚遠,我唯有考研。 備考時艱辛的種種,我已不想再贅述,因為有賣苦的嫌疑。但事實上,當你真正發自內心的想去達成一個目標時,你根本就不會覺得那有多苦。熱切的期盼和執著的信念,會幻化成源源不斷的動力,讓你在孤獨的追夢路上,依舊能有歡喜。 更重要的是,從專科生到研究生的這一路,我改變的不僅僅是學歷。先是眼界的拓寬。 就像是一個飢餓的人,只想有些食物來果腹,而一個解決了溫飽的人,卻想吃的更美味。一個人的眼界是被格局限定的。蟬不知雪,便以為世界僅到秋。 曾經以為,大學原來是這樣的,後來才發現,大學原來不僅僅是這樣的。記得一位老師曾經說過,你想遇見更好的人,就要努力把自己變成更好的人。因為只有站在那個高度,才有接觸的可能。你唯有上升到一個不一樣的平台,才能擁有不一樣的視野。 來到南京讀研後,我才深刻的明白了這個道理。當一場又一場高質量的講座接踵而至時,當學校組織我們在南京會堂聽取錢學森之子作報告時,當我作為考研成功的學姐來到另一個城市為學弟學妹們經驗時,我知道,這些,都是我讀研之後解鎖的新關卡。在這之前,遙不可及。 再是信心的重塑。 不得不說,成就感是驅使人奮進的不二法則,人是需要被鼓舞的。當我從專科生變成了自己曾經不敢想像的研究生時,當我來到金陵這座繁華城市時,我才隱隱約約的明白,原來我也可以。 從2016回首2009,多少次覺得不可思議,自己是怎麼一步步走過來的?雖然現在讀研的學校,不是985,不是211,只是一所一本學校,但我依舊知足。因為我知道,曾經我連進入本科院校都不敢想,現在能在一本的大學讀研,已經是一種福氣。更重要的是,曾經遇到難題,我會退縮的認為「我不行」,現在,我可以從容的說「我試試」。這種轉變,是花金錢學不來的。 不是所有人在一無所有後,都有從頭再來的勇氣,也許更多的人, 是一蹶不振。而如若愈戰愈勇,結局就會大不同。 所以信心的重塑,也是這一路走來積累的寶貴財富。現在的很多時候,我依舊很自卑,因為在研究生這個陣營中,我僅僅是一所普通學校的研究生,當與眾多名校的學子相遇時,我依然有掩飾不住的羨慕。但我不再畏懼。因為我知道,我現在超越了曾經的自己,而未來,我也會超越現在的自己,遇見更好的機遇。 從2009到2016這七年,我改變的,不只是學歷,也不只是城市的遷移,更是態度,也是精神。

『肆』 中國歷史上最牛最強的一次科舉:宋代嘉佑二年進士榜

我國歷史上最牛最強的一次科舉是在公元1057年,即宋仁宗嘉佑二年這一屆,當時科舉的前三名默默無聞,前三之後能人輩出。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誰吧!
科舉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方式,由於採取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度從隋朝大業元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舉行最後一次進士考試終止,歷經了一千三百年。每屆科舉考試錄取的人數極少,隋唐史錄取進士每次不超過二三十人少則幾人。宋代的時候就多了,每次可以錄取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但是這個錄取的比例也是非常低的,所以說能上金榜的人都是人中龍鳳。
在宋朝有一屆科舉是群英薈萃,其中唐宋八大家之中的五位,更是因為這次科舉考試而齊聚京城,蘇軾等眾多少年學霸金榜題名,堪稱是空前絕後。
我們先來說這一屆的考官,那一屆的主考官是著名的宋朝政治大家、文學大家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也是其中成就最為突出的一位。宋朝時期最著名的詩文革新運動就是由他發起的,而且副考官是梅堯臣,他也是中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現實主義詩人,在文學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再來說考生,首先當年的前三名其實很尷尬,這三個人在歷史上基本沒有建樹,文學界也沒有他們的身影,但是後面的進士們,卻有好幾位成長成為了宋朝各界舉足輕重的大咖級別人物,甚至對後世影響極大。
這其中有蘇軾、蘇轍、章惇、曾布、呂惠卿和曾鞏,蘇軾在後來成為了北宋中期的文學領袖,在詩詞散文等方面都有成就。他也沒有辜負老師歐陽修的期望,極大地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他十分重視培養和發現文學人才,後來的黃庭堅、秦觀等人都是出自他的門下,而且蘇軾的文章也是流傳千古。
他的弟弟蘇轍雖然沒有蘇軾有名,但是也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官至丞相,他的學問受到了哥哥還有父親的影響頗多。唐宋八大家的另一位蘇洵就是蘇軾和蘇轍的父親,三人並稱三蘇。
再來說曾鞏,同樣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父親跟祖父都是北宋的名臣,不過曾鞏並不靠父親和爺爺,從小他就十分聰慧,記憶力更是了得。
除了上面這幾位大文學家,這一屆還出了兩位名氣不在他們之下的大思想家,一個叫程浩,另一個叫張載,程浩和他的弟弟程頤就是著名的二程,他們同是朱熹的學生和朱熹並稱程朱理學,直接影響了之後近千年的中國人的思想。而張載是二程的表叔,也是理學創始人之一,他的四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說出了儒家學說的真諦。
另外這些科考在政壇上也是人才濟濟,共有九人官至丞相。比如大名鼎鼎的呂慧晶、張敦、蘇轍、曾布,其中張敦是本科狀元張衡的叔叔,曾布是曾鞏的弟弟,也在這些考試當中,後來官至宰相。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名傳千古的大牛人,在這一科考試的名次都不是很高。比如蘇軾,史書上沒說是第幾名,只說拿了個二等,至少跟前三名沒有關系。大文學家、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全都匯集到了這一屆的科舉考試當中,而且全都是頂尖級的,所以此次科舉考試成為史上第一榜,一點兒都不為過。

『伍』 吳佳俊是清華大學史上最高的天才嗎

話說錢學森也是掛名清華的,還有錢偉長,就是在清華讀的書。。。。。。那麼多的牛人,一個吳佳俊,別想太多了

熱點內容
北京建築大學研究生院官網導師簡介 發布:2025-08-06 06:14:13 瀏覽:162
大連海事大學2016研究生錄取名單 發布:2025-08-06 06:13:38 瀏覽:689
槍斃大學生 發布:2025-08-06 06:07:49 瀏覽:83
北京大學去美國 發布:2025-08-06 06:07:46 瀏覽:39
大學老師來了和我住在酒店 發布:2025-08-06 06:04:04 瀏覽:503
河南師范大學考研真題 發布:2025-08-06 05:35:12 瀏覽:417
江蘇大學中山校區專業 發布:2025-08-06 05:35:00 瀏覽:169
2019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成績 發布:2025-08-06 05:17:51 瀏覽:298
美國讀大學拖欠學費 發布:2025-08-06 05:17:45 瀏覽:354
東南大學化工學院程林教授 發布:2025-08-06 05:12:48 瀏覽: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