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大學生
1. 現在大學生身處何時代
處於一個多元化的時代
在風起雲涌的世界全球化浪潮之下,世界各國逐漸融為一體,隨著我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同時責任也越來越重。這一切對於我們當代大學生來說同樣是一份挑戰和機遇,在多元化的全球浪潮下,我們大學生可以更加方便地接受世界各地的信息進行學習參考以及改正,我們擁有著更加廣闊的資源,各種資源對於我們而言唾手可得,但這對於我們來說同時意味著更大的責任與義務。
2、處於一個文化自信的時代
中華上下五千年,古人先輩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時代。建立了一個燦爛璀璨的文化條件,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積淀、薪火相傳與發展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著深厚的文化自信。作為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和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蘊含著民族最根本的思想基因,深藏著民族最豐富的道德資源,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2. 如何評價現在的大學生
雖然偶有瑕疵,但於總體而言,他們激昂向上,並有著前輩未曾有過的視野與氣度,其學習態度和世界觀之廣度,都不是陳腐的教育學原理、愚蠢的高校行政官僚能夠應對的。毫不諱言,我的教學過程,某種意義上也是向他們學習的過程。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垮掉的一代」,那些願意給別人帶標簽的人,只不過某代人中垮掉的個體。
現在的大學生,雖然沒有全部都為社會發展,國家富強做出貢獻,但是我們大多數人不偷不搶,不姦淫擄掠,不殺人放火。我們會排隊,會讓座,會和服務人員說謝謝,我們堅信著祖國的偉大,也堅信著人性的美好。
有人說原來很多偉人在讀大學期間做了很有意義的事,但能這樣的畢竟是少數人吧。
我們正處於讀書生涯快要結束,對社會對職場一頭霧水的階段,我們無助,彷徨,甚至感到害怕。
請再給我們一點時間,我們在努力變得很好,更加適應這個社會。
3. 當代大學生的普遍現狀
當代大學生的普遍現狀如下:
第一個:大學專業性課程太少。
在進入大學之前,學生們的學習,大多是在老師和家長的引導和督促下完成的。而進入大學的學生們會發現,一般只有上課時才能看到老師的身影,平時和他們交流的機會少之又少。
第二個:網路游戲太讓人上癮。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現在的網路游戲設計的確實十分巧妙,很容易讓人上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另一方面,大學生的娛樂時間是非常充足的,一般每天只安排有幾節課,不是上午沒課就是下午沒課,星期六和星期天更是悠閑得不行。
大學生簡介
大學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礎高等教育和專業高等教育還未畢業或受過高等教育已經畢業走進社會的一群人。
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國家培養的高級專門專業人才,大學生代表年輕有活力一族,是具有開拓性的建設與創造的主力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人群。
大學入學方式按照層次通常有多種:專科和本科層次-應屆高中畢業生(含三校生)以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為主,還有高中保送、大學自主招生、單招。
往屆中等學歷畢業生多以成人高考、國家開放教育、網路教育(普通高校的遠程教育(網路教育)是其特殊的一種教育形式,介於成人與普通之間、本科學習階段需參加全國公共課統考,方可電子注冊)等多種入學方式。
4. 如何評價現在的大學生當代大學生的現狀是什麼
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們每個人在上高中的時候,其實大家的願望都是考上一個非常好的大學,然後在裡面好好學習並且談一段戀愛,其實這是每個人的期盼。那麼上了高中之後我們確實課業非常的繁忙,但是在我們期待大學生活的時候,同時我們上了大學之後卻發現我們。 所想的事情和我們所做出來的事情是完全不一樣的。那麼現在大學生的狀態到底是如何的呢?其實我們可以很清楚明了的看到。
現在的大學生其實是2極分化的一個狀態之中,因為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什麼學校中都有學習特別好積極熱情去參加各種事物。 並且想要去參加社會實踐,更多的去 想要參與一些個活動的學生,這些學生確實非常的積極。另外一部分學生就是每天混吃等死或者是直接在宿舍躺死,每天只是刷手機,這樣的情況就是比較鬆散的,這樣的學生性格也比較懶散,而且他們也非常的喜歡打游戲。
我們不應該將別人成功的例子加負載更多的人身上,製造更多的焦慮感,因為我們並不能夠成為你口中所說的那個人。所以我們只能盡量的往好的地方去。 沿著我們自身想要的生活目標去做,並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嚮往著大城市的生活,而且也有1小部分人就是喜歡呆在自己的附近家中,享受著比較平凡的快樂殷實的日子。
5. 如何看待當前大學生課堂學習現狀
如何看待當前大學生課堂學習現狀
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一直為社會所關注,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過度,高校的學風氣息呈現出淡化的趨勢。面對十幾年寒窗苦讀換來的不易學習機會,大多數學生能夠積極進取、勤奮努力,但也有一部分學生隨心所欲,自由散漫,學習成績下降。
一、 當代大學生學習態度散漫的表現
「大學里完全是自由的,自由的你甚至會擔心這樣沒人管到底行不行。沒進大學之前,曾經不理解為什麼在高中學習非常好的人,到了大學里學業卻荒廢了。後來上了大學才明白,人真的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在沒有計劃的時候,很容易就把時間和機會錯過了,好多畢業的人回過頭來都會感嘆,彷彿大學幾年就在渾渾噩噩中過去了,根本不知道自己學了什麼。」身為一名在校大學生對這句話深有感觸,「一流入學,三流畢業。」部分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確實存在不少問題。
1、「遲到」、「逃課」現象嚴重
根據佳木斯大學教學研究課題組2008年的一份調查問卷顯示「有28%的學生認為曠課可以理解,另有8%的學生認為無所謂,達到36%的學生對曠課這種現象並不痛恨」。
在大學課堂上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上課鈴響10分鍾後,老師已經在台上講課,但仍有同學陸陸續續從教室後門進來,甚至有的同學還在趕往教室的路上。教師手中的考勤表上總是會缺幾個名字。大學里甚至還流行這種怪思想:「以逃課為榮」、「大學四年不逃課是一種遺憾」、「別人都逃了,我沒逃就虧了」。
2、考前一周突擊,六十分萬歲
「平時不用學考前一周背背就行」,「六十分萬歲,多一分浪費」平時上課玩手機、打游戲、看小說、睡覺。考前劃重點成為了大學里考試的潛規則。也難怪,老師總不希望出現一考試全班不及格的現象,再說,老師還需要學生的考評。
3、娛樂超越學習成為主業
大學是為我們走進社會前做准備的,所以在這里學習專業知識是我們最主要的目的,但是更多的學生卻把學習當成成了副業、甚至放棄學習。從中學打壓式的學習環境突然轉到自由自主的學習生活環境中,面對充足的課余時間部分大學生缺乏一個合理的計劃安排。所以導致許多人不知道自己該干什麼看到別人玩就盲目的跟風,在漫無目的或者目標不清晰的生活中漸漸的養成了懶惰和貪圖享受的不良習慣,從而將重心偏移到了以娛樂為主的生活當中,如沉溺於網路、酒吧、k歌、迪廳、談戀愛。
4、畢業等於失業
部分大學生對學習抱著越來越無所謂的態度,高校的擴招已讓他們失去了作為大學生的驕傲。社會上大學生的低就業率也使不少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動力。一項調查問卷顯示「對將來就業有顧慮或不知所措的學生比例達到74%」。「混學歷,混學位」成為不少大學生的心理。
二、 當代大學學習散漫的原因分析
高校學風淡化,部分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這是不爭的事實。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大學自由自主學習方式的不適應
大學都是採取「放羊式」的學生自主管理模式,中學時代一直都是在老師、家長的安排、監督下學習,到了大學學習真正的成為自己的事情,需要靠自己的自覺性。對此,大學新生往往會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干什麼。
2、缺乏對大學生涯的完整規劃
在大學期間對自己和學校環境缺乏全面的了解,沒有對自己的大學生涯做一個完整的規劃,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為什麼而學習,沒有人生目標缺乏學習動力。
3、心理處於成熟與尚未成熟的過渡階段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心理上處於成熟卻尚未成熟的階段,意志力比較薄弱,從眾心理比較強。作為學生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面對自己「墮落」的學習生活,我們都有反思過,也對自己感到痛恨,也曾信誓旦旦的下過決心改正。但對散漫慣了的我們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是對耐力與意志力的考驗。看到別人在玩,我們又往往按耐不住將自己的決心丟擲一邊。反思中的決心在與個人意志力作斗爭的時候顯得蒼白無力。
4、信仰缺失或信仰非理性化導致責任感淡化
信仰是心靈的產物,是一種神秘的力量,是意識中自動建立起來的一套人生價值體系,是人的精神支柱。由於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社會上各種不良思想的沖擊及大學生自身的主客觀原因,使部分大學生出現信仰缺失或信仰的非理想化導致責任感意識淡化,以自我為中心,過多的追求物質享樂,不善於動腦,怕吃苦,精神世界匱乏。這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都是十分不利的。
5、學校課程缺乏時代性與實用性
學校所設課程雖多,但大多空洞、乏味,實用性不強,缺乏創新性與時代性,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
在信息化時代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學校教材的更新趕不上學科、專業的發展要求,尤其是部分基礎性學科的教材版本太過陳舊,這不僅影響教學質量,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6、部分教師授課方式單一、對學生要求不嚴
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有41.5%的學生認為影響自己聽課效率的原因是「教師的授課水平」。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確實存在一部分教師的授課方式比較單一仍以灌輸式為主。缺乏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加之考前劃重點讓部分學生對平時的學習得過且過。
三、針對大學生學習懈怠的幾點建議
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才得到進入大學繼續深造的機會。大學四年的美好時光不應浪費在虛度年華上。學習專業知識是我們的主要任務,針對一部分大學生本末倒置,學習懈怠提出幾點建議。
1、高校輔導員要與時俱進,創新管理模式。
作為輔導員,要多與學生交流,和學生成為朋友,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公平的對待每位學生,積極引導學生學會適應高校自由自主的學習環境,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做好大學生的「引導員」。 2、給自己做一份人生規劃,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
有了對自己人生的規劃,就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就有了學習的目標和動力。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促使我們將更多的精力用在學習上,盡快的融入到大學自由自主的學習環境中。在實施學習計劃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也會有種種的誘惑,這是對自己耐力與意志力的挑戰。
3、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尋找合適的壓力宣洩方式
大學生承載著社會、家長的高期望值,自我表現和成才的慾望也非常強烈,同時其心理發展尚未成熟,缺乏社會經驗,適應能力較差。正是這欲與不能之間的矛盾造成了大學生的巨大心理壓力。對此,大學生不應一蹶不振,自暴自棄,應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參加課余活動培養興趣愛好,學會自我疏導。同時,學校也應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豐富校園文化,幫助大學生渡過這一「心理斷乳」期。
4、充分利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強化大學生信仰教育,增強責任感
信仰對大學生人生價值觀及未來的發展方向起著決定作用。加強對大學生的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內容。面對大學新生在學習、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出現的各種問題,思想政治工作如果做不好,將直接影響到他們學習目標的確立和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行為品德的養成、素質的拓展和潛能的培養,也直接影響到高校的校風和學風建設。
5、積極探索高校課程改革,增加學生的選課內容
高校在課程設置上要做到與時俱進,迎合市場需求,設立實用性課程,增加學生選擇的餘地,利用興趣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要結合學科專業的調整,加快教材的更新換代。
6、提倡互動式教學模式,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課堂的教與學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作為高校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思路,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對教學內容與模式要勇於創新。要善於啟發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來,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過硬的專業素質,掌握系統的教學方法還要與學生多交流。
對高校的課程考核,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考前一周將筆記復印或按照老師劃得重點狂背就沒有問題。目前大學通用的「課程最終成績由佔20%—30%的平時成績加期末考試成績組成」的考核方式,讓不少學生只應付考試,對平時的課堂學習抱無所謂的態度,因此,建議將考核方式從注重最終考試轉移到注重平時的成績考察上來。將學生的課程成績與平時成績緊密掛鉤,督促學生的日常學習。
大學是學習專業知識,鍛煉個人能力的最佳時期,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我們應該以積極主動的態度來對待學習和生活,讓大學四年過得充實而有意義。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名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6. 現在的大學生有哪些特點,哪些弱點
現在的大學生普遍具有以下特點:
1. 社交能力強,善於組織和策劃各類活動。
2. 積極進取,能夠主動承擔責任。
3. 真誠待人,對待工作和學習認真負責。
4. 有毅力和耐心,一旦確定目標就能持之以恆地努力。
5. 勤奮學習,對感興趣的知識和事物能迅速掌握,並能制定計劃,合理安排時間。
然而,大學生也存在一些弱點:
1. 在交友方面,傾向於喜歡有故事和經歷豐富的人,對平淡無奇的朋友不太感興趣。
2. 工作投入時容易忽略時間管理。
3. 性格上有時給自己過大的壓力,導致急功近利,可能會事倍功半。
4. 缺乏主動鍛煉身體的習慣,運動主要限於與朋友一起打籃球等球類活動。
5. 在擔任團隊領導時,可能會過分考慮隊員的利益,導致決策過程耗時較長。
大學生普遍優點包括:
1. 自信,對認定的事情充滿活力去完成。
2. 年輕,擁有旺盛的精力。
3. 擅長運用信息技術,能在互聯網上獲取大量信息。
4. 接受新事物快,有時是潮流的引領者。
5. 未成家,無家庭負擔,創業更容易獲得家庭支持。
6. 本科或研究生學歷,具有較強的領悟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7. 思維活躍,敢於想和干。
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缺點包括:
1. 心理承受能力弱,遇到挫折容易放棄。
2. 眼高手低,不願意從小事做起。
3. 缺乏獨立人格,責任感不強。
4. 社會經驗和職業經歷不足,缺乏人際關系和商業網路。
5. 缺乏商業信用,信用檔案與社會未接軌,融資借貸困難。
6. 缺乏有商業前景的創業項目,創業點子不夠成熟。
7. 喜歡紙上談兵,對市場預測過於樂觀。
8. 缺乏社會經驗和職業經歷,尤其是在人際關系和商業網路方面。
在回顧過去一年的學習生活時,我意識到自己在努力成長的同時,也體驗了青春的歡聲笑語和成長的苦澀。這一年的經歷對我而言是寶貴的,我將以此為基礎,繼續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