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2016大學生創業失敗率

2016大學生創業失敗率

發布時間: 2025-08-09 20:10:10

❶ 那些大學畢業後自主創業的,最後都過得怎樣了

那些大學畢業後自主創業的,最後都過得怎樣了?

創業需要條件,當然除了宦二代富二代,他們不在意。創業不僅需要學歷,還需要經驗和經驗,需要恆心和毅力。據說創業成功率只有2%-5%。花了家庭三代人的積蓄,其結局很不樂觀!

在研究畢業半年後創業者的風險因素時,發現2011-2015五年的大學生創業者,「資金不足」「企業管理經驗不足」「營銷困難」是創業失敗的三大風險,其中「資金不足」是三大風險的

創業最主要的資金和人脈支持。 沒有資金的時候,第二個沒有經驗的時候,第三個沒有經驗的時候,你會談論什麼樣的創業呢? 總的來說,大學生不能隨便創業,但必須隨時有創業的夢想。 先融入社會,了解社會,先武裝自己,然後去創業。

❷ 我國大學生創業團隊建設的現狀

我國大學生創業現狀

第一,大學生創業活躍度高。據《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統計,2015年至2017年,我國每年創業大學生人數超過20萬人,大學畢業生創業比例從1.6%上升到3.0%,我國大學生創業活動日益活躍。報告還顯示:2017年,有26%的在校大學生有強烈或較強的創業意願,比2016年上升了8個百分點,更有3.8%的學生表示一定要創業。可見,創業已經從小眾嘗試變成了大眾認可的一種選擇。

第二,大學生創業的創新性較高。大學生創業不同於社會人創業,他們的初衷不是利益驅動,而是希望通過技術革新、模式創新等實現人們更美好的生活,進而推動社會發展。同時,他們思維活躍,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因此在創業過程中更關注產品的創新性。《全球創業觀察2015/2016中國報告》顯示:65%的青年創業者認為自己的產品具有新穎性,而非青年的這一比例為57%。我國約12%的青年創業者使用了新技術,而使用新技術的非青年創業者比例僅為7%。特別是從近幾年「創青春」「互聯網+」等全國重要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結果來看,大部分優秀大學生創業項目均來自於對所學專業領域的技術創新。

第三,「互聯網+」是大學生創業熱點。當代大學生成長於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時代,切實感受著互聯網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說,他們對互聯網有著天然的敏感性,也更具有「互聯網+」的思維和靈感。《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顯示:22%的大學生創業者選擇在住宿餐飲行業進行創業,佔比最高。這是因為住宿、餐飲行業創業門檻較低,並且與當前的消費升級趨勢相契合。同時,有19.3%的大學生創業者選擇在消費電商領域創業,佔比較高,反映了「互聯網+」對消費行業的影響逐漸加深,由此延伸出的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也成為大學生創業的首選。

第四,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多。當前,國家各級政府都配套出台了扶持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例如:大學畢業生創業允許注冊資金分期到位,享受一定免稅政策,享受銀行低息小額貸款,免費提供創業培訓和指導等。同時,我國很多地區也紛紛建設大學生創業園,免費為大學生提供辦公場地、啟動資金、指導咨詢等服務,幫助優質大學生創業項目落地開花。高校也積極搭建校園孵化平台,通過校、政、企協同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機會[1]。從整體創業環境來講,當前給予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還是非常大的。

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業面臨的主要困難

第一,創業資金短缺。創業是一項對資金需求非常大的活動。在創業初期,大學生創業者不僅需要租辦公場所、店鋪、廠房、聘請工作人員,而且還需要有維持企業運行的流動資金,而大學生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更沒有積蓄。因此,創業資金不足往往成為大學生創業需要面臨的首要問題。《全球創業觀察2015/2016中國報告》顯示:在中國青年創業者的資金來源中,只有9%的資金來自銀行或金融機構貸款,歐洲和美國等發達國家有23%的資金來自銀行。同時,中國青年的創業資金來源中,有58%的資金來自家庭積蓄,而歐洲和美國的這一比例僅為14%。《2016-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中也提到:資金是大學生創業者認為最能夠影響創業成功的客觀條件,在調查中所佔比例為25.95%。由此可見,資金不足是大學生創業的最主要障礙。

第二,創業能力不足。大學生創業的優勢在於富有激情,但劣勢也非常明顯。2018年,北京科技大學曾對100名在校有過創業經歷的大學生進行過調研,結果顯示:近80%的畢業生認為自己創業能力不足。一是創業知識不足。大部分大學生在校學習主要偏重於自己學科的內容,對於實際創業中用到的各種財務知識、會計知識、金融知識、市場營銷等內容了解得不夠。[2]另外,就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學模式來看,普遍偏重於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實踐,對創業實踐的涉及較少。二是創業選擇與市場需求存在偏差。大學生接觸社會較少,對市場情況、行業發展、消費者需求沒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選擇項目時往往比較理想化或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還有一些大學生則急於求成,過於重視高產出,忽視了項目本身的艱難性,這也容易導致創業失敗。三是創新意識有待提升。大學生創業與社會人員創業的最大不同就是具有創新性和技術性,由於在資金、經驗、能力等各方面都不具備優勢,所以大學生創業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在「新」字上下功夫,要走技術創新的道路。

第三,創業教育缺失。高校作為社會人才培養的搖籃,自然而然地擔負著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重任。《全球創業觀察2015/2016中國報告》顯示:87%的中國青年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創業教育,而歐洲和美國等發達國家該比例為68%。某高校曾對四川省14個高校進行過一項調研,結果顯示:僅有24.1%的學生對創新創業比較了解,而大部分都停留在了解一點的基礎上,或者簡單聽老師或同學提過。[3]由此可見,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還面臨很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缺乏足夠的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素質的師資;二是難以提供足夠的合格的創新創業課程,多以公共選修課或通識課程的形式游離於專業課程體系之外;三是難以與社會開展有效的合作[4]。同時,很多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還存一些誤區,如將創業成功作為目標,重創業、輕創新,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應用型教育,與高深知識取向不符等,都導致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難以真正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

❸ 在校大學生創業好處與壞處

在校大學生創業到底有什麼好處?又有什麼壞處?下面由我與大家分享在校大學生創業好與壞,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好處:將知識轉為實踐

時值暑假,大學生們結束了一學期的忙碌後,開始自己愉快的假期,或出去旅遊,或參加 社會實踐 ,或者宅在家裡,而也有一些人在忙碌著自己的事業,菏澤小伙侯浩然就是其中一位。

出生於1997年的侯浩然是山東交通學院的一名大二學生,入大學之初他就有了自己的創業構思,「高中學生在參加自主招生考試時有一些項目可以加分,而很多學生又缺乏這樣的特長。很多學弟學妹都有這樣的困擾。」侯浩然說,正巧他的朋友里有一些做專利申請項目,侯浩然就想,能不能給他們做個對接,讓做專利的可以給學弟學妹們進行培訓,這樣雙方就能夠互利互惠,朋友有了資源,學弟學妹也可以拿專利加分。

有了這樣的想法,侯浩然就想成立一個公司,專門為自主招生做服務。「我們是學生和家長的助夢團隊,是自主招生高校匹配團隊,主要做科技創新大賽+高校匹配專利+高校匹配國家期刊論文的復合型材料組合。」

2016年11月9日,注冊了山東侯府 文化 傳播有限公司。「一開始老難了,為了跟學校方面聯繫上,我在學校門口蹲點,曬了好幾天的太陽,才見到學校老師,跟學校建立了聯系。」

「創業的出發點就是想自己做點事情,也算在社會上歷練一下。」侯浩然說。

與侯浩然一樣,張童非也是一名創業的在校大學生,就讀於山東大學,為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015年,張童非和他的創業小分隊開始了自己的 創業項目 ,他們率先發明了一款名為「無煙打火機」的產品。

「我覺得在學校創業能夠讓我們提前接觸一下社會,調研一下社會需要哪些東西。將我們所學的專業知識轉化為實踐,即使失敗了也沒關系,也算是一次嘗試吧。」張童非如是說。

據張童非介紹,山東大學跟他同一批的創業項目有30多個。

壞處:後續擴大資金是問題

就讀於山東大學物理學院的張童非,今年夏天剛剛 畢業 ,暑假後繼續進行研究生學業,他和小夥伴設計發明了自發電無燃料智能戒煙打火機,跑步振動就可發電做點火源,通過app社群親友關注可以提醒戒煙計劃落實。

張童非認為「在校期間做一次創業的嘗試是一件好事,我們從一開始一個小小的想法到現在發展成一個比較大的項目,也是對我們所學的一個運用,而我們現在也在不斷修正自己的項目,現在已經又開發了兩個新的項目了。」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張童非認為,他們遇到的主要問題是資金問題。他告訴記者,「現在的資金主要來源於跟其他已有公司的一些合作,還有就是學校的創業立項資金,在這兩年的運作中還算可以,但是後期進一步的市場化,要把產品推向市場,想要在市場中占據一個有競爭力的位置。」

對於侯浩然來說,資金也是不小的問題,他告訴記者,「一開始創業的啟動資金主要是我自己的生活費,後來父母也給了一部分。」

據《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 報告 ·2015-2016》數據顯示,73.16%的創業者在校期間學習成績排名在前30%;76.20%有學生幹部經歷;65.70%有勤工助學經歷;21.42%是中共黨員。

對於在校創業是否影響學業的問題上,張童非認為,影響並不明顯,他認為在校時間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寬裕的,有大量的空閑時間。「我們的團隊並不是時刻都需要工作,大家分工合作,而且進入團隊的也都是課余時間相對較多的同學,目前骨幹成員有3個,總成員有十幾個。」

而侯浩然則認為,學校的課業還是比較重的,創業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選擇創業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在上學期間想要創業的話,要做好足夠的心理准備,除非是自己有非常強烈的創業想法。」

專家:完善創業環境多方資源投入

山東創業職業培訓學院院長劉雍認為,「現在大學生創業,往往面臨著創業失敗率高、缺乏創業信念、資金缺乏等問題。創業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大學生有激情、有活力,但是行業知識、管理 經驗 和社會經驗不足,容易眼高手低。」

「對於大學生創業者,首先要明確自己是否適合創業,樹立正確的創業價值觀,明確創業的根本目的,同時,也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揚長避短,用旺盛的精力和年輕靈活的頭腦幫助創業成功。」劉墉說,建立完善的創業指導和幫扶體系,傳統的 教育 模式、現在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會氛圍容易讓大學生形成一些對創業不利的的思維慣性,創業的本質是什麼,怎樣才能實現創業目標,這些都需要在創業前梳理清楚。

創業哲學教研室主任、《創業哲學》作者熊葦杭認為,要解決大學生創業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力量的參與。

熊葦杭說,「要完善創業環境,多方資源投入,真正讓想幹事創業的大學生感受到社會的支持,還要建立寬松地輿論環境,多元化的人才評價機制,對手創業失敗者更多一些寬容和理解,真正解放創新力,讓創新者有茁壯成長的土壤。」

目前,山東創業職業培訓學員也正在進行這樣的嘗試,推行的0.5創業模式,由專家評審確定創業項目,然後組織創業導師天使投資,廣泛招募嚴格篩選創業者,加上幫扶機構四方組成創業團隊。獲得幫扶的創業者將首先成為合作項目的股東和運營管理者,並獲得合作項目方及創業導師等的支持,保證創業的成功率。

熱點內容
大學老師水課 發布:2025-08-10 00:21:49 瀏覽:386
美國中部大學排名 發布:2025-08-10 00:16:47 瀏覽:777
淘寶大學楊柳老師 發布:2025-08-10 00:16:35 瀏覽:297
地理位置好的美國大學 發布:2025-08-10 00:15:39 瀏覽:850
大學教授以上級別 發布:2025-08-10 00:15:36 瀏覽:567
國際大學物理專業 發布:2025-08-10 00:08:08 瀏覽:224
青海師范大學考研英語參考書 發布:2025-08-10 00:07:00 瀏覽:989
貴州大學2017博士 發布:2025-08-10 00:06:07 瀏覽:989
寫給大學老師的英語信 發布:2025-08-10 00:06:04 瀏覽:545
華中師范大學博士2017 發布:2025-08-10 00:03:59 瀏覽: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