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不失業天理難容
A. 《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讀後感
近期閱讀了大區劉總推送的文章《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光看到這個題目,就讓人頓覺振聾發聵。
搬開歷史軸卷,回頭看一百年前的大學生、青年們,風華正茂的錦瑟芳華年齡,一個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為祖國的前途命運尋求出路,雖百死而尤未悔,最終成就少年強則中國強的風華絕代之風流人物,在浩如煙波的歷史長河中譜寫了濃墨重彩的輝煌篇章。此則不愧為成就祖國未來的大學生之職。
然而如今,大學生究系何為?文中從各個方面繪聲繪色的描述了現在大學生的形形色色的形象:學技術不肯動手,學理論不肯動腦。上課時該清醒時卻發呆,該認真時卻玩手機,成批在看直播,逐抖音,追鬧劇,打手游,侃大山。考試時追問范圍,列印小條,直到畢業前也沒剖析清楚自己的興趣特長,日常愛好。等到找工作就難上加難,給自己貼上畢業等於失業的標貼。對比前後,代表祖國發展的大學生、年輕人不復朝氣,丟棄使命感,佛系價值觀使得不明方向,也就不難理解媒體如此咬牙切齒,發聲筆伐的用意了。
不必說,如此渾渾噩噩,虛無不堪;也不必說,沒有一技之長,國家繼承從何談起;更重要的是沒有人才競爭力,企業怎麼會需求,個人的發展將是南柯一夢,過眼雲煙。
作者筆鋒一轉,直擊痛點的指出:這樣的大學生即使進入企業,但上班時常會踩著點走進公司,下班前一小時就心不在焉,玩玩手機,刷刷微博,純屬虛度光陰,簡直就是佛系青年。有人羨慕別人,夢想發財,但一天天安於現狀,為之「獨享歲月靜好、知足常樂」,不去想著持續學習,努力破局,將終被汰換。
繼續讀,作者分別又從正反幾個典型的例子給予啟發,一個是三十而立的年紀不求上進,依靠啃老,拜託家人過著歲月靜好的日子開始養老,完全沒有任何未來。另一個例子說,在企業不追求進步,一味的依靠之前的成績、學歷……是完全不能適應不斷的發展趨勢的。因為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到哪裡都是成立的。當然,也有像文中樹立的中青年蛻變的樣板那樣上進的人為我們傳遞正能量。蔡玉潔,一名一線生產車間的技術員,在不到40歲的時候丟了飯碗。但她下決心重新出發,通過自學和參加培訓班,考取了會計和計算機相關資格證書。憑借這些新本領,她找到了一份會計工作。待遇甚至比原來還好。這就說明,放鬆學習,不管年齡是大還是小,被淘汰都是必然,只有真正踏實的保持學習態度,才能為自己謀的進步、發展。如前所述的大學生,更應該有這樣的憂患意識,更應該與時俱進的學習,掌握基礎知識和一切生存技能。而不是在不斷的打磨中把知識完全還給老師,自己什麼也沒得到。
當今形勢波譎雲詭,企業生存則要不斷求新求變。而在企業中的每一個人,要生存下去,勢必永葆青春,保持與時俱進的學習動力。英國哲學家懷特海曾說:缺乏進取的精神,就意味著墮落。這一句深刻地鐫刻在每個人心頭,忘記了也就垮下去了。一個企業發展的大趨勢永遠不變,而個人在企業要成功,則要看每個人怎麼去把握機會?
時下,只有更懂得虛心學習進步的人,貌似離成功的階梯才更進一步。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醒來了,不要再沉睡。
B. 如何看待人民日報痛批沉睡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難容
民日報、共青團中央等微信分別刊發文章——《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學霸」、「學渣」、「學弱」(有學霸的心,但總取得學渣般的成績)等一些名詞開始流行。那些年,你認為高考分數將決定你一生的命運,於是你拿著自己的高考成績尋找自己夢想的大學,把分數當做賭注,與夢想一決高下。可是後來,怎樣了呢?這些場景你是否覺得熟悉。上課時清醒沒有發呆的多,發呆沒有睡覺的多,睡覺沒有玩手機的多;下課時,自修沒有吃零食多,吃零食沒有看連續劇多,看連續劇沒有游戲多。如此這般,就業時的失敗怎能不比成功多?隨便翻翻,就當是頭條新聞吧,怎麼說呢,人民日報反映的確實是目前大學的真是情況,當然這也是目前大學生失業的表面原因,人民日報能痛批說明國家也發現了目前大學的嚴重問題,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先發現問題,再承認再解決,所以說這是一個好的現象,值得肯定,雖然本人剛大學畢業了,好像與我也沒多大關系了。
C. 為什麼大學生找不到工作
其實現在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不僅僅只是因為當今的大學生數量在增多,跟個人心態方面也是有極大的聯系的。
一、晚期懶癌症患者
把自己的失敗完全歸因於這黑暗的社會現實。誠然這社會的確比想像的還要黑暗,但你要懂這世界倘若你自己不能給自己光明,自己不能照亮自己,你等著誰照亮你呢?月亮永遠等著太陽照亮自己,所以它頂多是個月亮,太陽自己發光,所以萬物崇拜。你是想當月亮靠別人來照亮自己還是把自己便成光芒萬丈的太陽你自己選擇。
八、與中國傳統教育觀念有關系
我們提倡嚴在高中,松在大學,不管是大學老師還是家長從小就教育孩子,考試是為了考上大學,現在辛苦一點,到大學里就輕鬆了,反復講反復講,就對孩子形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自己就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認為我就是去大學里玩的,高中老師說了大學就是一塊邁入社會的敲門磚,我考上大學了,我就可以放鬆了,其實不然。
九、大學課程學習的內容
有部分學校教材沒有更新,學生學不到知識,或者說學非所用,老師講的跟出來自己學到的不一樣,連基本的企業知識都沒有,出去就是一個小白,連吹牛逼的談資都沒有。
十、與大學老師也有一定的關系
更多的老師提倡的是自主學習,上課就放視頻,讓學生自己看著辦,下課後夾著自己的皮包就走了。更是有些老師上課沒有備課,連甚本的ppt和文檔都沒有,講課就空講,我當初上學怎麼樣怎麼樣,以後就業要怎麼怎麼樣,天天講自己的個人經歷,那麼專業的技能呢,沒有教。
在我的大學里,有很多老師都把教學當成了自己的副業,甚至是一份兼職,就我所知道的當時我們的一個領隊實務的專業課老師(我是學旅遊管理專業的),他自己就開了一個餐飲店和培訓班,還邀請我們去他那消費,一學期就只有正兒八經的給我們上過兩節課,其中一節還是寫自己以後得職業規劃,老師資質參差不齊。
這可能就是許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得原因,有自身因素,也有社會和家庭因素,如果不能快速找到自己得位置,改掉不好的習慣,努力學習,可能會被這個社
D. 如何看待人們痛批『沉睡』中的大學生
雖然文章所列舉的現象基本都是事實,但文章迴避了兩個很關鍵的問題:
如何看待人們痛批『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
現在的大學生比以前的大學生更墮落、更懶惰嗎?
現在的大學生是因為手機而墮落的嗎?
相信很多人都聽老師說過這樣的話:現在的學生一屆不如一屆……你們是我帶過的最差的一屆學生。
這當然不是事實,而是個很有趣的心理現象其原理接近倖存者偏差和心理防禦機制。比如我們的父母既有關愛我們的時候也有打罵我們的時候,但當我們多年後尤其是父母過世後回憶起他們時,想到的往往都是他們的好。即使還記得被打罵的經歷,也早忘了當年的痛了。教師回憶學生時也是一樣的心理過程。每一屆學生都有可愛和可惡的時候,但多年以後回憶起來總是想起他們的可愛多於可惡。當老師們在比較畢業生和眼前的學生時,常常會不自覺地把畢業生最優秀、最成熟的時期來比較眼前學生最糟糕、最不聽話的時期,這么比是不公平的。如何看待人們痛批『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
再換個角度,激發一個人將兩個事物進行比較的動機,往往是對眼前事物的不滿。比如看到醫鬧的新聞,就會比較美國警察將醫鬧抓進監獄;看到國足輸球給越南,就會比較幾年前國足雖然踢不過日韓,但贏越南是閉著眼睛的……所以激發教師用畢業生來比眼前學生的動機,往往是眼前的學生不乖了。但老師在比的時候,常常沒意識到,這種不乖也曾發生在畢業生身上。
E. 沉睡的大學生不失業天理難容打一生肖
沉睡的大學生不失業天理難容打一生肖是豬。因為西遊記里天篷元帥的好色,而被天理難容被打下人間,所以是豬。亥豬,十二生肖之一,地支的第十二位。
F. 如何看待 人民日報發評論員文章 大學生不失業天理難容
這個問題可以說挺扎心的,雖然是事實吧。
現在的大學越來越多,一流專大學真沒多少,大屬多數大學就混個文憑,基本不大管教學生,以至於學生們都放開了玩,最後畢業了得到一張紙,學了什麼都不知道,學過的基本忘了,性子也變懶了。說這些大學是培養人才的誰會信啊,基本圈錢的。
高考能上好學校的人不多,大部分都考不上,所以大部分都去了這些三流學校,最後培養出一群懶人吧。這樣沒技術沒學問的人一抓一大把,但社會現在進步了,需要的都是有一定技術或知識的,不失業就奇了怪了。
人民日報有點一棒子打死一大片的嫌疑,畢竟大學生是一個群體,就算大部分的都是壞的,那也是有好果子的,錯並不能全部怪罪於全部大學生,社會的責任也很大啊。
G. 至還在沉睡的大學生:你還不是失業,天理難容1000字感想
致沉睡中的大學生讀後感(1500字)
百色學院 材料本151班 劉某
「你不失業天理難容!」這么個短句實然火了起來,除了大學生之外,社會上的各個群體都對此津津樂道。大家在茶閑飯後,紛紛含叨著這句話:「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我對此不以為然,此句的作者目光短淺、以偏蓋全,我只能付之一笑,這種泛泛之之輩多不勝數,不過是憤世嫉俗、博人眼球而已,一笑而過隨手置之才是聰明人的做法。不過意料之外的是,學校竟然要求我們寫一篇感想!好吧既然領導們這么做,必定有其我等難以理解的深意,容我構思一下寫一篇正正經經的讀後感。
中國的應試教育我批評不了,想批評也排不上號,不過在我的細算之下,「大學生,你失業天理難容」的根本原因不就是應試教育導制的么?
一個個只會學習和考試,難道以後工作就做學習和考試?不是我說,大部分大學生離開了學習跟考試的的確確是一群上不了檯面的爛泥!很榮幸的,我從來沒有罵自己的習慣。
一個個都只會學習,有啥用?有多少工作是考學習的? 以後就坐等失業吧!畢業之後連社會青年都不如,還總瞧不起人家呢! 哪來的自信?
社會上沒有公平,但是公道自在人心。一群書獃子畢業了啥也不是! 你不失業誰失業?我上了大學之後常常偷笑。我寫文章時大家在睡覺,我去比賽時大家在玩電腦,我在做主持人或是播音時大家在玩手機玩什麼XX榮耀; 我運動時大家在唱K喝酒劃拳!這些人不失業確的挺不公平。但他們就是不失業! 有錢家的孩子和何能失業呢? 腦子活能喝酒會說話的人怎麼可能失業呢? 無稽之談!
所以說,真正失業的恰恰是人們眼中的乖孩子,那種話不多、學習好、不翹課、看不起壞學生的「優等生」,笑話人不如人一個個心高氣傲紙上談兵,真正到實事上啥也不是。要學歷有比你更高的,前要證書有比你更多的,要後台有比你更硬的,不會說好話,不會上炮。不會喝酒、長相普通,人家問:「你會什麼? 」--「我會學習」「還會什麼?」--「還會考試。」「出門右轉XX大學,印幾個小告去做個小槍手吧。」
他們這些乖孩子為什麼找不到工作呢? 他們錯了嗎? 沒錯,一點都不錯,他們是中國特產啊,中國新一代的模範啊,誰錯了,中國教育錯了?應試教育錯了? 啊我不知道,我可什麼都沒說……
大學生批的差不多了,該說說這些憤世的渣滓了,一個個閑得不行,看不起人家大學生,不就是嫉妒嗎?有本事你考個大學啊,有什麼資格看不起人家大學生?大學生千千萬,一人一口口水都淹死你幾百遍,站在什麼立場高談闊論?還是那句話,笑話人不如人,有些人真是皮癢得很,害我浪費室貴時間寫這什麼鬼東西,我不是什麼閑散大學生,我的時間很緊、業務很忙,我的寶貴的間您耽誤得起嗎……窗外又下雨了,小草洗去了身體上他灰塵來迎接嶄新的一天,天邊的魚肚白已經剝開了蛋白露出了金燦燦的蛋黃,紅彤彤的極是誘人,誒呦幾個字的功夫,天放晴了,雨聲漸息,我的感悟也是接近結尾了,伸一個懶腰,關上我的小台燈,室友的鼾聲也弱了下來,怕是生物鍾快響了吧?宿管阿姨打開了宿舍樓大門,我也該打開水閥沖去身上的塵埃下樓晨跑了,看!小草洗好了身子在向我招手呢!
那麼,此文就此結尾,晨跑結來回來還要繼續完善我的創業策劃呢,上班族有什麼前途?也只有這種泛泛之輩拿著薪水混吃等死才有大把時間來憤世嫉俗,還大膽放言大放厥詞。恕我直言,這種人若不是為了湊字數,批他都臟了筆。
送你一句話:不要質疑這個社會,你改變不了它,如果你不順著它來,等待你的只有消失在大眾視線中一個結果。
H. 大學生的墳:這樣的大學生,如果你不失業,天理難容
從大一時候自由輕松的學習環境,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我們沒有學習的方向,沒有了學習的動力,沒有了追求。只是上了大二才開始有點學習的激情,而這激情卻是為英語四六級奮斗的。從大二到大四,有多少人都在為四六級奮斗?孜孜不倦!"大學要做的事何其多!大學要提高的能力何其多!為什麼本該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涯,到了我們這就只剩下四六級和考研了?"「四六級過了有鳥用!憑它做老師嗎?不夠。憑它做翻譯嗎?不夠! "「中國大學生都在學英語,但說實話,大部分人將來的工作跟英語沒多大關系的,工作許多年後英語都廢了。簡而言之,就是這么多年的時間和精力白費了。"「沒學英語怕.上西天,學了英語命喪黃泉!"
劉興奇,你用極其精闢犀利的語言抨擊四六級,抨擊它浪費了我們的青春年華,抨擊它傷害了我們幼稚單純的心靈,抨擊它迷失了我們的方向。你以我們大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你用過來人的立場來分析現狀,引起了我們多少人的共鳴。可是,畢竟你也改變不了中國現狀。四六級不僅僅是一張證書,也是不少單位招聘人才的要求之一,即使其單位並沒有太大范圍要用到英語,這,只是一-個人在大學里勤奮和學習態度端正的憑證。你改變不了所有中國人的思想,你改變不了中國教育政策。
對於學校來說,只要聽話,不鬧事,好管理,不逃課,背讀書,你就是好學生。而對 社會 來說,企業要的不是你聽課,背書,抄筆記,然後准時上下班,要的是一個勇敢,有膽識,會創新,能創造價值的好員工。很多人都是按照學校的標准要求自己,這是很無知的。在校大學生可以分為三種,-種是大一,一種是大二,還有一種就是大三。大一的新生往往比較積極,什麼社團活動都參加,什麼講座都去聽,什麼課都去上。大二的人偶爾還會參加一些活動,偶爾聽一下講座,偶爾還上課,大三的人基本上就不會干這種「參加活動"「聽講座"上課"之類幼稚的事情了。如果偶爾有人幹了,他們就會群起而攻之一你腦袋進水了,都什麼年代了,你還這么「不成熟」。大四就更不用說了,除了少數考研的人還在學習,基本.上看不到大四學生的影子了。老師在上面講課,下面的同學總挑中後的座位,上課玩手機,看課外書,這是一個老師和學生相互忽悠的年代,唉!
很多人習慣了群居生活。去上課,總要等上幾個人才一起走;去自習,也喜歡找上一兩個人,然後,去玩總要叫_上幾個兄弟。獨處,不知道會怎樣?不過現在我已經改變了許多,慢慢地喜歡上一個人了。一個人起床,一個人看書,一個人吃飯,其實是因為一個人更節省等待的時間,節約聊天的時間。我之所以還沒完全腦can,是因為我剛參加完國考,還有選調生考,還是希望能夠在考場上有所材料寫。
「失敗的人都是別人給自己放假,未來是屬於野草們的。」
很多人喜歡窩在教室或寢室而不喜歡參加各種活動,各種比賽,也不喜歡聽講座,不管校內校外,不管收費免費。他們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為某一次商店服裝,為超市打折而眉開眼笑,為每一次飯菜漲價而絮絮叨叨,為食堂飯菜難吃而怨聲載道,為某次 游戲 的輸贏而捶胸頓足,漸淪為一個瑣屑而愚昧的井底之蛙。
頹廢的人習慣玩電腦和手機,電腦開機連網後第一件事就是登錄QQ微信,第二件事理應就是處理QQ信息或者進入空間處理有關信息,或者看看好友的動態。有時候明明沒有任務可以用到電腦,卻不自覺地把電腦開了,然後不知道該幹嘛,但是又不捨得關掉,然後就整天守著電腦和手機,用QQ微信聊些沒營養的廢話,消遣著空虛,無聊與寂寞。要不就是看視頻看電影了。男生比較迷戀 游戲 。大學,就是這樣子消遣時間這樣混日子的。失眠,黑眼圈,萎靡。
一個人只要有感恩的心,你就會懂得理解別人,情商就會高,就不會出現自私,小氣,不懂禮節,沒有素質,不懂換位思考的情況。大學,不僅僅是要好好學習,還要好好做人,基本的禮貌和長幼尊卑關系還是要懂得。現代大學生,要學會一隻眼睛讀書,一隻眼睛看 社會 ,這個也很必需。
讀大學到底讀什麼?讀大學不僅僅是為了學習那些專業技能,參加那些考級考證。讀大學還是學習為人處世,讀思維,這是大學區別於那些技工和考試機器的地方。而思維怎麼讀?思維除了來自課本知識,更來自經驗,經歷,信息,眼界及思考的習慣。所以趁我們的大學生涯還沒結束,有些知識有些講座有些活動還是應該積極參與的,圖書館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寶庫。
高中過完了才知道高中應該怎麼過,大學過完了才知道大學應該怎麼過,青春過完了才知道青春應該怎麼過,人生過完了才知道人生應該怎麼過,這將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大學生的墳》告訴我,大學四年其實很短,請珍惜,趁我們還青春,趁我們的激情和活力還不滅!劉興奇,你給我們洗腦了,也讓我們開始反思了。大學,可以是我們的墳,也可以樂園天地,關鍵還是在大學生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