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沉迷網路的案例
『壹』 大學生沉迷游戲與家人失聯十年,病危也要住網吧,為何網癮這么大
如今世界這么大,我們發現的問題也是越來越多。而現在游戲確實是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生命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有一位高材生在上大學的過程當中,沉迷於網路游戲。這件事情還是發生在2011年5月6號,這名大學生肺結核晚期被發現暈倒在了電腦的面前,而當時這名大學生還在網吧當中打游戲。因為沉迷於游戲,大學生就離家出走,跟家人失聯了十年。
希望大家在打游戲的過程當中,只把游戲當做是自己消遣娛樂的一個活動,不要沉迷於網路游戲。現如今大家把游戲看的確實是太過於重要了,用很多的錢去購買游戲當中的皮膚,還有其他的東西。
『貳』 舉5個大學生犯罪案例。
在探討大學生犯罪案例時,馬家爵與葯家鑫是人們討論得較多的案例。馬家爵,一名在2005年因糾紛殺害四名同學的大學生,其案件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案件發生後,馬家爵受到了法律的嚴厲制裁,這一事件也反映了當時校園內部人際關系處理不當所帶來的嚴重後果。
葯家鑫則是2010年的一起惡性案件的主角,他因駕車撞倒並殺害了一名女子後,還殘忍地對其實施了刺殺行為,最終被判處死刑。此事件不僅暴露出校園內外存在的安全問題,也揭示了社會對某些行為的容忍度之低。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案例同樣值得關注。例如,一名學生因情感糾紛,在校園內持刀傷害他人,導致一人死亡,一人受傷。此類事件提醒我們,情感糾紛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演變成嚴重的暴力行為,給社會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再比如,一名大學生因沉迷網路賭博,最終負債累累,走投無路之下選擇了極端行為。這起事件警示我們,大學生們需要學會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避免陷入不良誘惑。
最後,還有一名學生因在校園內發生爭吵,一時沖動之下將同學打成重傷。這一事件再次強調了情緒管理的重要性,教育機構應當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學會妥善處理沖突。
綜上所述,這些案例提醒我們,大學生犯罪問題不容忽視。社會各界應當共同努力,為大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安全、健康的學習環境,幫助他們成長為負責任的社會成員。
『叄』 有關沉迷於網路游戲而誤入歧途的事件
沉迷於網游5年,曾經六天六夜連續上網不回家,曾經一個學年曠課127節,曾經一次性買游戲裝備花掉5000多元……因為網游,他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因為網游,他失去了很多朋友……
昨天,錢江晚報報道《給「網癮之痛」開葯方》,引起讀者反響。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故事是關於一個小夥子的。他是蕭山人,今年25歲,曾經是個網癮少年,現在正在為事業為自己的人生忙碌奮斗著。
雖然已戒掉網癮2年,但想起網游帶給他的危害,他說就叫他「遍體鱗傷」吧。
高三那年,曠課127節
高二那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遍體鱗傷」和同學走進學校旁的一家網吧,在那裡他學會了上網聊天,然後又學會了打網路游戲。
《石器時代》、《星際爭霸》、《傳奇》等等,他都玩。自從迷上網游後,他白天上課睡覺,晚上通宵上網。偶然有幾次聽課,他滿腦子想的就是怎樣把游戲人物搞得厲害點。整個高三「遍體鱗傷」一共曠課127節。
爸媽老師痛心不已。為了上網這件事,已經是大小伙的「遍體鱗傷」,沒少被爸爸打罵。
「遍體鱗傷」說,因為有過親歷,所以他能夠理解為什麼有人對網游那麼迷戀:一但上癮,你就會覺得除了沉醉在網游中就沒有其他事情能帶來樂趣、刺激和成就感。
就這樣,一直玩到高考。高考成績出來後,智商不錯的他,收到了浙江工業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遍體鱗傷」認為,不去讀大學可以一門心思玩游戲,可以成為所在服務區里最厲害的高手。考慮了一個星期後,他決定不去上大學。
當時他的父母已經拿他沒辦法了。那段時間,爸爸還給他介紹了一份工作,但他基本不去上班。也就在那段時間,他做了最瘋狂的一件事,為了玩傳奇沖級,他關掉手機,六天六夜在網吧里,餓了就吃方便麵,累了,就趴在電腦桌前睡兩三個小時。
家庭經濟危機,他決心戒網
就這樣,高中畢業後三年,「遍體鱗傷」全荒廢在網游中。2004年6月,他偶然得知家裡遭遇了經濟危機,他爸爸生意虧本,銀行貸款還不了。
「那時我突然醒悟到,爸媽那麼辛苦,為了就是養我。我問自己是不是人生的。這么多年,太對不起他們了。」從那時起,他就對自己說,不能再玩網遊了。
可是網癮並不是想戒就能戒的。一開始幾天,「遍體鱗傷」也異常難受。晚上回到家後,他無所事事,又會打開電腦玩網游,玩著玩著,又到深夜。
「遍體鱗傷」很苦惱。他想了很多辦法。原本傍晚就可以下班回家的,他主動要求再上一個班,晚上繼續工作,為的就是讓自己充實、忙碌。他不要雙休日,常常一天18個小時都強迫自己處於工作狀態。一旦空下來,他會找很多書看,把興趣轉移到看書和聽音樂上去。
但有時心裡還是會癢癢的。剛戒網癮那段日子,一起玩的網友也打電話給他約他去網吧玩。他也去過幾次。到了網吧,網友早已為他買好飲料、開好電腦。他告訴自己一定不能再玩了。這樣想著,他就沒讓自己再坐到電腦旁。
這樣癢癢的日子大約持續了半年。半年之後,就好多了。
戒網成功,他寫下「告同志書」
回顧以前自己的經歷,「遍體鱗傷」常常會若有所思,他說那時候也退縮過,也想過放棄,但後來還是挺過來了。這說明一件事情,人的剋制力是很強的。
現在,「遍體鱗傷」在一個公司上班,是一個車間的負責人。「我這段時間正在復習,明年參加成人高考,沖刺浙大。」說起爸媽,現在對他也很好,無論多忙,每天都會打個電話。
他通過《錢江晚報》寫了一封「告同志書」:
沉迷網路游戲這五年,我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成了所在服務區最厲害的,他們都叫我老大,那種感覺很爽。可是這又算什麼呢,那都是虛幻的,現實中我什麼也得不到。
我反而失去了很多,我的身體搞垮了,學業耽誤了,原本能考上浙江大學的,卻只有高中畢業,現在正在成人高考;由於缺少交流,我的朋友少了很多;我還傷害了父母那麼深……
網游真的很無聊。如果你已意識到網癮的危害,可以試著轉移興趣愛好,就像我一樣,讓自己變得充實。我想我能做到,你一定也能行。
你一定以為我說的是空話,這個我可以理解,因為以前我在玩游戲的時候,也最煩人家跟我說這個。但是我還是想說,每個人都是有自製力的!為了你的父母,早點醒過來吧。
和「遍體鱗傷」的聊天,持續了1個多小時。這1個多小時,我大部分時候都在傾聽。「遍體鱗傷」述說時的急切和誠懇,讓我有些感動。結束采訪時,「遍體鱗傷」還想對家長說,如果你的孩子已沉迷於網路,讓孩子開竅比對他進行勸導更有用。如果你的孩子剛觸網,這個時候你的關注和提醒會很有幫助。
我想有句話說的是對的,只有親身體會過,說出來的東西才會有說服力。謝謝「遍體鱗傷」,盡管還不知道他的故事能否讓更多的人離開網游。
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2/02/content_9212747.htm
『肆』 類比論證大學生沉迷網路的例子
下面用三篇案例告訴大家網路的危害。
大學生沉迷網路案例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通過網路休閑、娛樂的大學生數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沉迷於網路難以自拔,嚴重影響了其正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作以下是店鋪分享給大家的關於大學生沉迷網路案例,歡迎大家前來觀看!
大學生沉迷網路案例篇1
朱亮高中畢業後,考上了萬州某高校,讀的電子商務專業(本科)。」 在朱亮姐姐朱小倩眼裡,朱亮原本是一個聽話的孩子。但從2006年開始,朱亮每月就開始不停地找父母、姐姐及哥哥要錢。
「他說要去買學習資料、又說要換手機。」朱小
倩說,她每月都要給弟弟寄600元過去,但不到20天,弟弟便花光了,又會找她要。朱亮頻繁要錢,讓朱小倩不得不注意起弟弟來。「我從他同學、老師處了解到,弟弟喜歡到外面去上網玩游戲,長期通宵不回寢室,甚至不去學校上課。」2006年6月底,朱小倩得知,弟弟沒參加期末考試。得知這一情況,朱小倩給弟弟打電話,叫弟弟辦理休學,先回老家上班。「主要是想讓他不再沉溺在游戲中。」朱小倩告訴記者,當年8月,她在青島一家飯店給弟弟找了份服務員工作,但弟弟只幹了一個月就覺得太累不幹了。2007年3月,朱亮稱要重回學校讀書,於是他從家裡拿走一萬多元學費,回到了萬州。但這之後,朱亮就突然與家裡失去了聯系,也沒再回山東老家。
2014年除夕,遠在山東的姐姐朱小倩突然接到萬州民警打來的電話,問她是不是有一個失散多年的弟弟。原來,萬州刑警在追捕嫌疑人時,因朱亮與一嫌疑人長相相似,才「意外」找到了在外流浪的他。
大學生沉迷網路案例篇2
小唐,男,1992年出生,攀枝花學院2011級學生,2012年3月出現了沉迷於網路的現象。經過調查發現,從2012年1月開始到3月底近三個月時間,小唐每天上網平均超過6個小時,他自稱每天只想上網,上網占據了他的整個思想和行為,因此學習成績急劇下滑,期末考試5科不及格。新學期開學後,他的上網時間出現了逐漸增多的趨勢,無心學習。
盡管每天晚上睡覺時他都會責怪自己不應該這樣虛度時光,並要求自己明天不再上網,但第二天情況總是事與願違,反而更加嚴重。他說要是不上網,就會感覺到無事可做,情緒低落,上網是他逃避和緩解現實痛苦的唯一出路。
大學生沉迷網路案例篇3
小李,男,青海人。政治經濟學院2009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高考成績不錯,第一學年必修課和綜合考評成績均排在班級中游。大二第二學期開始,該生因玩網路游戲出現曠課現象,文科部輔導員老師也對其進行過談話教育。
大三第一學期,小李剛剛轉入政治經濟學院,
對於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他感到很新奇,暫時脫離了網路游戲。2011年12月起,當他逐漸適應了新階段的學習生活後,又開始玩網路游戲了。「我們見過迷戀網游的,但是沒見過這么痴迷的。下午2點半就要考試了,他都能把游戲玩到2點。」他的舍友說,他玩網路游戲《穿越火線》、《征途》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都要外出上網,一刻不停地玩上8個小時,有時候課都不上了,即使去上課,也是在課堂上「補覺」。
此外,小李的家庭條件並不好,並沒有購買私人電腦。由於經常性地去網吧上網、購買游戲角色的裝備等等都需要錢,他幾乎把全部生活費都投在了游戲裡面,一日三餐也只是用免費師范生的補助,很少給飯卡充值,冬天很冷的
時候也只穿薄薄的單鞋。小李幾乎把所有的空餘時間都拿來打游戲,並開始拒絕參加學院的學生活動。
2012年4月起,他發現自己思維跟不上同學的節奏,腦子里想的都是游戲里發生的事,遇到事情會首先用游戲中的規則來考慮。他開始感到不適應現實生活,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
『伍』 失蹤6年大學生,沉迷游戲錯失畢業證是怎麼回事
2014年7月,鄭永全回到家裡,沒能拿到畢業證的鄭永全打算自己掙錢參加補考,當時學校一門課的補考費是600元。他找了工地的臨時工,然而才剛幹了幾天活,就不小心被石板砸傷了腳,錢沒賺到,反而受了傷。他只好以生活費和培訓費為由,向家裡要錢買葯治療。
幾天後,鄭永全以和學校簽訂合同去西安某電子廠實習為由離家。離家後,鄭永全曾與父親通電話報平安,然而電話卻被陌生女子接過並掛斷。此後,鄭永全「消失」了整整6年。
這6年來,家人想盡一切辦法苦苦尋找鄭永全,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相繼離世。下落不明的鄭永全成了一家人心頭的「痛」。看到報道的鄭永全,躲在被子里哭了一宿,做了一個6年來都沒有勇氣做下的決定:回家!
7月28日深夜,母親和叔叔到西寧火車站接他回家。六年沒見,當鄭永全還沒從火車站出來的時候,母親一直在那裡哭,等兒子出來之後,母親馬上擦幹了眼淚,跟他說的第一句話是「你比以前胖了」。
「家人以為我被壞人害死了,我不忍心看到他們這樣擔憂,就下定決心回家了。」回家後,鄭永全坦白了「失蹤」的真相:大學期間因貪玩成績很差,最終沒能拿到畢業證,沒有勇氣跟家人聯系。
而沉迷網路游戲是罪魁禍首。事實上,鄭永全從高二開始就沉迷於網路游戲,成績也因此一落千丈,班級排名從前幾名倒退到十幾名。起初被班主任作為重點生培養的他,最後高考僅考了個大專。
「媽媽沒有責怪我,只是擔心我,問我這幾年過得好不好,有沒有受過啥欺負。」鄭永全說自己耽誤了6年的青春,改了一個微信名「重新開始」。
(5)大學生沉迷網路的案例擴展閱讀
鄭永全計劃參加成人高考拿到專科畢業證:
鄭永全回家的消息不脛而走。第二天早上十點左右,家裡就開始陸續來人。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為他放鞭炮慶祝,炒點菜和肉,喝點小酒。
「大家態度都挺好,都說人回來就好,其他事情都過去了,讓我重新開始,好好努力,找個其他工作,不要再讓家裡傷心了,以後有什麼事都和家裡商量。」鄭永全說。
得知他回家,表哥邀請他過去成都吃飯,鄭永全認真地回了一句,「我暫時不去大城市了,大城市誘惑太多啦,我經不住誘惑。」
他曾打算重新聯絡就讀的大學,補考不及格的科目,然後拿著畢業證去考西藏地區的公務員或者老師。然而,學校給的答復是,時間太久了,不能再補辦畢業證了。他只好放棄這個念頭。目前,他計劃參加成人高考拿到專科畢業證,然後報考公務員。
回家是一個新的起點。鄭永全說,雖然感覺前途比較渺茫,但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我想對所有擔心我的親朋好友說一聲對不起,我以後會重新開始,重新做人。」
『陸』 沉迷網路的事例
1、事例1
2008年6月5日,高橋藕纜橋一快餐店老闆娘慘死店中。6月10日,兇手落網,這名19歲的少年殺人動機竟是為了搶劫上網的費用,作案前他已在網吧連續奮戰近一周,搶錢殺人後他又回到了網吧,繼續網路游戲。
胡安戈是遂寧射洪縣人,父親胡明是當地某企業領導。2006年,20歲的胡安戈從綿陽某大專院校成人教育學校畢業,之後留在成都並沉迷網路,3個月就將父母給他做生意的5萬元全用來購買了網路游戲「傳奇」的裝備。
感到無顏面對父母,小青年胡安戈竟荒唐地選擇毒殺父母。一審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他死刑。
孩子沉迷網路游戲,一味施高壓效果未必佳
管孩子不是釘釘子,只管敲就行。釘子沒自我意識,孩子可有自己的主意。尤其在青春期,這是建立自我意識的關鍵時期,逆反心理強烈。家長一堅決反對,孩子反而覺得,不玩是聽家長的,玩是「做自己」,對自主的渴求壓倒了自製,事情於是棘手。
管理要想有效,就不能忽視孩子的心理特點。先要取信於子女,別扣道德帽子。然後,靶向治理,精準施策。與其全面禁網,不如摸清楚,到底哪一款游戲最讓孩子沉迷、沉迷點在什麼地方,進行重點管理。
和孩子一起認識危害、討論辦法,讓孩子自己拿出防沉迷舉措,家長督促落實,尊重孩子的自主心理。孩子假如給自己留了繼續玩游戲的空間,只要保證可控制、有分寸,比如完成作業玩半個小時,可以開個小口,畢竟危害在於喪失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