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低
❶ 為什麼有人說現在大學生水平下降,跟二十年前的大專、中專差不多
二十年前的大中專水平完爆現在的本科、甚至研究生水平!請不要貶低二十年前的大中專畢業生了。
那個時候的考大學,真是「千軍萬馬獨木橋」,真正能考上相當不易,不像現在,只是想上什麼大學的區別。當然了,現在是教育產業化(借著教育的名義掙錢),那個時候還不是。
所以,那個時候能考上大學,除了智商,還是要靠自己努力的。在你的生命中,你努力了,有那麼一個成功的經歷,你在以後別的事上會有這樣的感覺(成功也可以是一種習慣)。所以你看看現在畢業找工作,別人問你英語過四級了沒有——雖然英語可能也沒有用得上,但人家看的是你努力的程度,你有過那樣的成功,你以後在別的事情上可能會拿出同樣的付出,這樣你仍然會成功,也會給與自己相關的企業、人帶來共贏——這才是根本問題所以(所以別討厭別人問你過了四級或者取得何種獎勵!)
那麼現在的大學,我認為還是有菁英,有努力學習的人。我看不起利用大學的美好光陰談情說愛,虛度年華的人。人生美好的事,說起來也是一個量的問題。你提前透支,剩下的就是苦和酸、辣——因為你把甜先享用了。
向努力學習的孩子致敬,你是你以後成功事業和美好人生的主人公,也是社會向上、國家進步的有機構成!
❷ 為什麼大學生工資都低
1. 供需失衡:隨著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的持續增長,市場需求的增長速度未能跟上供給的步伐,導致求職競爭激烈。大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選擇相對有限,且對薪資的期望普遍較低,這影響了他們的起薪水平。
2. 行業差異: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導致不同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出現差異。新興行業和創新型企業對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增加,而一些傳統行業則在經歷崗位減少和產業升級,這使得大學生在這些領域的就業難度增加,進而影響工資水平。
3. 教育與市場脫節:盡管中國的高校畢業生數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在教育質量、創新能力等方面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差距。此外,一些大學生的專業選擇與市場需求不匹配,或者個人能力與僱主要求不符,這些因素都會導致他們的起薪較低。
4. 僱主觀念:部分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就業態度和期望存在偏差,認為他們缺乏實踐經驗、穩定性和職業素養,因此在對大學生的薪資定價時不夠重視,這也 contribute to 了大學生工資的較低水平。
總體而言,大學生工資偏低是一個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需要從教育、市場、行業以及用人單位的多重視角來綜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