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失戀案例

大學生失戀案例

發布時間: 2025-08-23 23:53:14

『壹』 女大學生頻頻遭「情殺」根源何在

女大學生頻頻遭「情殺」根源何在?
最近有關「女大學生遭情殺」的新聞成了網路熱搜詞,筆者有意瀏覽了新聞,發現高校情殺案此起彼伏。對於此類悲劇性事件和嚴重的刑事案件,是應當引起相關部門和人員的重視的。
9月28日凌晨1時許,復旦大學楊浦校區南區體育館附近,一名在校大四女學生被該校一名男學生砍中多刀,女生被緊急送醫搶救,至9時,女生仍在搶救室蘇醒區,已脫離危險。記者從警方了解,初步查明事發原因系私人感情問題,嫌疑人已被控制。(東方早報9月29日)
10月4日20時50分許,北京中醫葯大學一名女生被刺身亡。接到報案後,警方迅速開展工作,將犯罪嫌疑人陳某控制。據陳某初步交代,因追求被害人不成,便對其行凶。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南方都市報 10月6日)
10月6日晚上10點多,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發生了一起兇殺案。一名大三的女學生被一名大約30歲男子反鎖女生寢室內,殘忍用刀殺害。男子殺害女大學生後,選擇了自殺。目前,該男子正在鄞州二院接受治療。(現代金報 10月8日)
以上3和案例都是發生在近期的女大學生遭遇情殺的典型,雖然地區不同,但是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卻是如出一輒的。赤裸裸的現實、血淋淋的悲劇在警示著人們關注生命的珍貴,同時也在警示著人們提高法制和安全意識。
其實,我們都有一個疑問:女大學生頻頻遭「情殺」根源何在?這是一個非常寬泛和籠統的問題,但是從歷來發生的兇殺案的共同之處來看,我們還是可以瞥見其中一些原因的。
首先,就女大學生而言,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和正確的愛情 觀念。當代人們的思想開放了,高校里也就經常可見牽手、接吻的場景,至於周末開房的事情簡直就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了。都說「紅顏禍水」,可是女大學生何以惹禍上身呢?這其實不僅僅是女生們的問題,更為主要的是一系列案件的背後,或多或少地總與感情扯上了關系。究竟什麼才是愛情 ?這個問題恐怕沒有女大學生能夠說得清楚。於是在一片虛榮、模仿、好奇、期待和懵懂中涉入愛河,愛得轟轟烈烈,傷得轟轟烈烈!
第二,就男方而言,淡薄的法制意識和易被忽視的生命意識。既然可以享受戀愛 帶來的愉悅,就必然要學會應對失戀帶來的痛楚。沒有人的愛情 是一帆風順的,沒有人的生命是一文不值的。失戀了,首先要做的是從自身找原因,不管是不是被女方欺騙和利用了,姑且把失戀當作人生的一次磨練。而那些一味地將失戀的責任強加到別人身上的人,無疑是不可理喻和窮凶極惡的。有一些更為極端的則拿起了凶暴的屠刀,殊不知他人生命亦是如此重要。可是被感情沖昏頭腦的人們,能夠理性地看待離去的愛情 和他人的生命嗎?!
最後,就整個社會而言,「處女情結」一直是一個隱晦的話題。中國男人的「處女情結」可謂是根深蒂固,深刻影響著他們的擇偶和婚戀觀,更為甚者日後家庭的和睦與否亦與此有著莫大的聯系。在這樣一種觀念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社會上總有那麼一些男人渴望能夠與在校的女大學生發生點什麼關系。一邊是社會上的看似成熟和富有的男人,一邊是校園里不夠成熟和警惕的女生,很奇妙的「感情化學反應」發生了,校外男人和在校女生之間達成了一種默契,一種交易:女生的身體換來男人的金錢。當然了這樣的舉證只是最為極端的了,大多數的有關女大學生的感情問題和由此引發的悲劇是如何產生的呢,這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說得清楚的。
但是,有一點那是必然的:愛情 不僅僅意味著性愛 帶來的激情,愛情 更是一種彼此間的責任和共同理想的結晶。(文/守望月兒)

『貳』 大學生戀愛事例 和事例分析

6月23日晚,犀浦某校一名計算機系大二男生從女生寢室6樓跳下身亡。

據悉,跳樓男子武衛(化名)來自德陽,在校成績很好,一直是班上前幾名,但平時不愛說話。前日,武衛與外校的女朋友分手了,情緒反常,喝了不少酒。當時就被同學發現並有一同學寸步不離守護他。昨日中午11時許,武衛沖上女生寢室,去六樓找「紅顏知己」許開惠(音)聊天,他趁守護的同學不備,關上門從6樓縱身跳下……據趕到現場的醫生透露,當時武衛呼吸微弱,瞳孔已經放大,經搶救無效死亡。
二、分析
大學生戀愛現象由來已久,它曾給大學生帶來過好的結果,有很多青年由此結合,組建了幸福的家庭。與此同時,我們發現由此帶來的消極影響也是十分明顯和嚴重的。如上武衛因為失戀而做出偏激行為的案例,
1、大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大學生年齡一般在17至24歲之間,這個年齡界限按青年心理學劃分,已跨過青春期並進入成年期,其生殖系統發育趨於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響生理平衡,因而對性的體驗十分敏感。此時的大學生正由青春期的"異性疏遠"走向青年期的"異性接近",因而在異性吸引、彼此產生好感的基礎上,戀愛也就默默無聲地潛入年輕人的心田。 武衛在大學里交女朋友是件很平常的事。
2、群體性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人的社會生活無時不受到諸多心理因素的影響,大學生戀愛也不例外。一是受從眾心理的影響。大學生在共同的校園里學習、生活和交往,加上思想觀念的相似性,促使他們在戀愛問題上表現出明顯的從眾趨向。戀愛對象的出雙入對常令他們羨慕和嚮往,在好奇心驅使下而躍躍欲試。看到戀愛的同學生病有人照料,生日有人陪伴,委屈有人安慰,便萌發孤獨感和攀比心,甚至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在這種群體氛圍的影響下,不少本不打算談戀愛的,為表現自己並非無能,也盲目效仿,尋求異性朋友。二是受逆反心理影響。由於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的增強,大學生往往把學校關於提倡不談戀愛的方針視為為"禁慾主義",把師長的指點和規勸看作是"干涉內政",把對他們進行戀愛與成材教育視作不信任,把對他們進行愛情與道德教育看作是思想僵化、封建保守,凡此種種心理對峙,種下的是不會開花結果的種子。
3、武衛因為失戀而做出偏激行為,是因為他心理承受能力差,是他沒有理解愛情的真諦大學生已經到了一個生理與心理雙向成熟的成長階段。「談戀愛」於他們而言,已不再是朦朧的月光,若隱若現,它已真真切切地步入了他們的青春夢中。對愛的追求同樣是學子的一種需要,是與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精神享受,頗有一種「揮不去,拭不掉」的韻味。戀愛也成了大學天空中一道永不消逝的彩虹,它充實了大學生的學習、精神生活,使學習之外的空間充滿了笑聲,彌漫著青春氣息。
談戀愛還是大學生在愛情方面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它勢必最終會走入每個大學生現在或將來的生活,甚至在某個階段扮演生活的主角。與其在工作、事業、生活的折磨之後再去首次嘗試愛的苦澀,不如在平靜的大學生活中經受愛的考驗,把握准愛情的脈搏,為此後的工作和事業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不管怎樣,我們都應認識到,大學生戀愛現象是正常的,不容迴避,也無須視之為猛獸,高呼猛打,而應以一顆平常心看待,客觀的分析產生的原因。
這是你想要的嗎? 滿意就採納謝謝

『叄』 關於大學生失戀的心理咨詢案例

案例
某女,19歲,某大學一年級學生,因失戀而非常痛苦,難以自拔前來咨詢。
來訪者自述:她的男朋友和她中斷了戀愛關系,這對她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使馳對新的生活的所有期待與憧憬頃刻間化為烏有。多日來,她情緒抑鬱,心煩意亂,要忘掉這件事。可是,她卻無論如何也忘不了。失戀的痛苦象惡魔一樣,無情地折磨著她的心。
這是來訪者的第一次戀愛,而且是自己主動追求對方。相戀後,時間不瑪學期,曾因個性不合,觀點分歧,精神相容度差發生過三次爭吵,使對方越來越不耐煩。結果移情他戀。
根據上述情況,咨詢者首先採取認知領悟法,指出失戀之所以成為痛苦,是因為對方已經否定了戀愛關系,而自己卻耿耿於懷。倘若不再留戀過去的美好時光,而多想一些相處的不愉快,即失戀的痛苦就會大大減弱,甚至不復存在。"個性不合,觀點分歧,精神相容差"說明感情的發展已失去了動力,即使勉強維持下去,也會爭吵不休,這樣的戀愛關系又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呢?愛情的基礎即已失去,值得慶幸。
其次,指出戀愛並不是造成痛苦的直接原因,而造成失戀痛苦的直接原因是對失戀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如認為被動失戀有傷自尊、自信。如果內化語言重復著這些不合理的信念、看法,就會導致無法排除的情緒困擾,失戀痛苦的持續是由於這些內化語言持續的結果。於是咨詢者採用了"與不合理的信念"辯論的方法,幫助來訪者解除情緒困擾,使其所否認或歪曲的經驗、體驗逐步減少,而自我概念與自我經驗更趨於一致,來訪者就在這樣的過程中重新認識自我的存在價值,並鼓足生活的自信心。
經過三次咨詢,來訪者的失戀症狀基本消失,學習成績了轉,生活信心增強。

『肆』 男網友溜進房中與女大學生發生關系,被抓後說:她當時很主動,你怎麼看

4

王某有強奸罪前科而沈某是剛滿十八歲。兩人初次見面是在短租賓館,從見面到發生性關系僅僅幾個小時。通常情況下,難以想像女方會輕率答應和陌生男性發生性關系,尤其是與自己父輩年齡相仿的男人,女方主動自願發生兩性關系的前提不存在,沈某的辯解不足以採信。從被害人沈某的解釋合情合理,且報警時間與案發時間間隔並不算長,言辭真實性較高,所以說最後這個王某也是對自己的犯罪行為供認不韙。這種人真的是太可惡了,強烈建議將這類案件加重刑罰力度,不然的話很多人會覺得犯罪成本低,讓更多的女性遭受噩夢。也希望女孩子在外面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伍』 求關於大學生的詳細案例 包含以下主題之一 情感與人際交往,意識挫折與應對,學習,愛情,與性,職業生涯規劃

1 求愛遭到拒絕時

林某,女,22歲,林業專業三年級學生。來自祖輩都是林業工人的東北地區,對於能到省城上大學,林某感到萬分高興。到校後,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大一時曾被評為三好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異性的傾慕與日俱增,盼望早日有位白馬王子出現。當她把自己的感情向本專業另一男生訴說時,遭到婉言拒絕。寒假時她忍不住又寫了一封信給那位男生,但他順路約請同學一同返校已離開家了,他的哥哥便把這封信原封不動地"加快"轉寄到學校來了。信到校後,同寢室的同學以為他家裡出了什麼事,便拆開了信。此事被公開。消息一傳出,原本內向、憂郁的她,心情更加沉重了,心裡的矛盾也更大了,為此,她整天精神恍惚,萎靡不振,夜不能寐,覺得丟了面子,做了件丟人的事。看見同學們在一起說笑,她就以為同學們在取笑她,她便上前去和同學們解釋,可自己又說不明白,搞得滿城風雨。由此經常劇烈頭痛,胸中憋悶,度日如年,無法集中精力學習,最終產生自殺念頭。她寫完給系領導、父母、同學的信,便吃了大量的安眠葯。由於老師、同學發現及時,送到校醫院被搶救過來。

點評:當求愛被拒絕後,小林一方面感到自己的行為有愧於父母,另一方面感到自尊心受到創傷,在同學中抬不起頭,產生了焦慮、抑鬱,甚至輕生自傷。事實上她追求自己的愛情、向心中的戀人勇敢講出自己的真心話,這是大膽追求美好生活的表現,並沒有什麼過失,更沒有錯,不應該自責。但是,愛情是相互的,每個人都有愛與不愛的自由,不能得到一個人的愛情,不等於失去所有異性的愛。天涯處處有芳草,何愁他人不識君。居里夫人19歲時曾愛上了一位英俊而富有的大學生,由於家庭的反對,那位大學生又無力抗爭,使居里夫人不得不承受失戀的痛苦。居里夫人當時也很痛苦,但她馬上理智地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失戀而不失志,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學研究之中,獲得了新的科學發現,也由此獲得了新的愛情。
案例2:當分手已成事實

小E,女,19歲,某高職院校二年級學生。自述近一個月以來內心非常痛苦,有時候難受的用頭撞牆,甚至想到了自殺,但終於沒有勇氣那樣做。寒假裡,男友向她提出了分手,她一直無法接受、感到很傷心、很無助、很不甘心、同時又很壓抑。心裡總是想著以前倆人在一起時開心快樂的時光,現在面對他冷漠無情而又決絕的態度,她總是不能相信那是真的,總是幻想著兩個人還能和好。心裡很苦很累,這一兩天更是感覺自己快要崩潰了,再也承受不起了。

點評:失戀帶來的悲傷、痛苦、絕望、憂郁、焦慮、虛無等情緒使當事人受到傷害。失戀是人生中最嚴重的心理挫折之一。失戀所引起的消極情緒若不及時化解,會導致身心疾病。失戀是戀愛中經常的挫折現象,許多青年為此而痛不欲生。小E應面對現實,接受分手的事實,而不應一味地停留在過去的回憶以及和好的幻想里;進行積極的自我心理調試,比如找親人或知心好友傾訴、適當地把情感轉移到其他的人或事物上、學會辨證地看待問題等;盡快地消除心靈的創傷,恢復心理的平衡與健康。

案例3:在失戀的背後

小D,男,22歲,工科四年級學生。該生自述,在校外學習外語時,認識了本校一女生,他對她印象不錯,遂主動接近。該女生比他高一年級,當時已面臨畢業。四月中旬的一天,他突聞姥姥去世,悲痛欲絕,找到該女生向其傾訴從小與姥姥共同生活的情景,以及對從姥姥處得到的母親般的深深眷戀。該女生聽後,非常感動,馬上表示要與他交朋友。他象抓住了救命草,立刻把全部感情投入其中,在以後的交往中,他的感情越陷越深,不能一日不見,一時不想。可該女生自答應與他交朋友後,又十分後悔,覺得自己欠考慮,特別是她父親非常反對他們之間的交往,因此多次表示結束戀愛關系。可他不同意關系的斷絕,曾寫過血書,表示過要斷指,自殺。由於他的情緒一直處在極度的波動中,並把主要精力放在處理他們的關繫上,致使期末考試三門不及格。該女生畢業後,分到本地工作,表示與他只能做一般的朋友。希望他不再打擾她,並退回了他給她的所有信件。他一時沖動,到該女生的單位,動手打了她。致使該女生和單位的領導找到學校。他當眾流著眼淚表示不再與她來往。可他的內心仍覺得自己是真心愛她,不想失去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特別是到了節假日,經常打電話,寫信,甚至到該女生家門口或上班的路上等她。他知道這只能使她離他更遠,而且也違背自己做人的原則,但不能自控。眼看已接近元旦,情緒更是難以自製,既怕做出失控行為,更怕考試再亮紅燈。因他已累計八門課不及格,學位已沒有,若在最後一學期畢業設計再出問題,將無法畢業。他感到內心痛苦至極,不知怎麼辦才好。

點評:小D失戀後的情緒反應比常人要強烈的得多,持續的時間長。那女孩與他分手已近半年,他仍不能自製,情緒激動,這其中有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他不願失去她的原因,是覺得她是他的第一個真正的戀人,是他離開姥姥後以後的十餘年裡,第一次感到被人愛,被人珍惜。她的愛使他多年的情感飢渴得到了補償。他怕再回到以前的狀態,不願意戀愛失敗,所以總是是糾纏不放、希望能挽回。可他的做法不但不能幫自己擺脫情感糾葛,反而會讓自己陷入更加糟糕的境地。小D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把精力轉移到學習和工作中去,從自己的內心世界中走出來,不能只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中,努力戰勝自己。

案例4:因失戀而斷指自殘

小K,男,20歲,某高職院校三年級學生。面對女友向其提出分手,他痛苦萬分。某日中午在教室用特意買來的一把大菜刀將自己的一截手指跺下,事發後被同學及老師及時送往醫院急救。

點評:面對失戀的挫折和打擊,沒有採取積極的應對方式進行自我心理調節,而是採取消極和毀壞性的方式來應對,不僅於事無補,反而加深了對自己以及對父母、親人的傷害,甚至會對社會造成負擔和影響。大學生應理智地對待失戀,積極面對、正確對待、冷靜處理,盡快消除心靈的創傷,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健康。

案例5:"情敵"導致的校園暴力

不久前北京大學醫學部大三學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發現場在北京世紀壇醫院南區教學樓。事後,死者一同學被警方帶走。據了解,此前兩人都追求過同一個女生,曾為一些過節大打出手……點評:校園暴力的產生與社會文化背景有關。工作節奏、生活節奏加快,社會總體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會步伐的速度比較慢,這樣很容易讓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相對來說,社會道德約束的力量就弱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最後積聚起來的破壞力是很大的,導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來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來就是很大的事了。所以覺得自己受到傷害時,本能地憤怒和攻擊,但他不是以一個社會認可的方式發泄,而是尋找一種極端行為進行發泄,那麼就可能對傷害他的人產生暴力傾向。

對於在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來說,需要加強心理這方面的監督,比如搞一些活動,讓人的能量能夠通過正常途徑轉化。如果老師和學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麼就可以早點發現別人的不對勁,幫他緩解問題,就可能避免極端行為的發生案例十六:同性戀者痛殺"男友"

深圳市某大學一名男生殺死和其十分要好的另一名男生,據警方調查其男生與其男友是同性戀戀人關系,而其男友則為雙性戀,同時和另一名女生有戀愛關系,該男生認為其男友背叛了他,一氣之下將其男友殺死,鑄成大錯而無法挽回!

點評:同性戀、異性戀、和雙性戀,被認為是不同的性傾向。大學生中同性戀者傾向追求相對穩定的感情和性愛生活。本案例中的男生便是由於發現自己的同性戀男友的"背叛"而採取了過激行為,造成惡劣後果。

熱點內容
浙江大學嚴密教授 發布:2025-08-24 03:06:39 瀏覽:948
吉林大學考研真題購買 發布:2025-08-24 02:58:07 瀏覽:606
我是大學生苗阜 發布:2025-08-24 02:50:08 瀏覽:235
羅超大學副教授 發布:2025-08-24 02:48:40 瀏覽:864
2016華東師范大學推免名單 發布:2025-08-24 02:42:51 瀏覽:239
合肥工業大學考研貼吧 發布:2025-08-24 02:31:33 瀏覽:393
中山大學民族學專業 發布:2025-08-24 02:30:00 瀏覽:938
廣西民族大學老師專業 發布:2025-08-24 02:25:38 瀏覽:512
教師專業大學排名 發布:2025-08-24 02:08:44 瀏覽:125
大學生抑鬱症人數 發布:2025-08-24 02:07:39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