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軍醫大學葯學考研
Ⅰ 我想考研考葯學專業,第二軍醫大學好還是上海交大好哪個更難考
對於這個問題實在是比較難以回答,不過依據這些年來的了解可以盡量把自己知道的回答給提問者,忘採納,有不對的地方望指正。
要說臨床葯學的話,歸根到底是以葯學為根本的,華西的蔣學華,王凌老師認為葯學知識才是作為臨床葯師的特色所在,只有在充分掌握葯學知識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與醫學融會貫通。當然作為一名合格的臨床葯師也得很好地掌握醫學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往優秀進發。北醫三院的翟所迪老師認為,醫葯都不能偏廢,雖然要求很高,但是這樣才能成為一為真正的臨床葯師。最近兩年臨床葯學以及臨床葯師有了較快的發展,認知度較前幾年有明顯的提高,這都得感謝一大批奮斗在一線的老師以及臨床葯師們,在他們的努力下才會發展的越來越好,即使道路上曲折的,前途依然光明。
下面說說自己對國內臨床葯學排名的一些看法:(僅是自己個人結合各方信息的觀點)
1.北京大學:衛生部重點學科,其臨床葯學學科從葯理學中脫離出來,有專門的葯事管理與臨床葯學系,其附屬醫院葯學部的老師們對該學科的發展投注了大量的熱情與精力,學校有碩士點與博士點,開展得比較早,國際化交流比較多,最新的臨床葯學專業規劃教材有北大老師們的努力,要感謝為臨床葯學專門編寫教材的老師們(以前都沒有供臨床葯學專業用的專門教材,現在剛起步,可能不完美,但大家的努力都看到了,老師們辛苦了!)
2.四川大學:華西葯學院屬於原來兩院三系(南葯北葯北大華西復旦)中的一個,其葯學根底很深厚,華西作為國內最先開設臨床葯學的學校,實力是毋庸置疑的,蔣學華老師編寫的《臨床葯學導論》算是領大家進門吧,學校很多老師也為教材的編寫付出了心血。葯學院的可能偏重理論,做葯代動力學這些多一點,張伶俐等附屬醫院的應用方面可能多一點。不過中間停過一段時間沒有開設臨床葯學,算是有停滯不前吧,2011級沒有臨床葯學,只有葯學,2012級又有臨床葯學了,還希望零頭羊們要一直大力發展。
3.復旦大學/北京協和醫院:之所以把協和醫院放在第三位,主要是由於協和自身沒有本科,但是其臨床葯學發展卻相當前沿,作為國內的醫學聖地,各學科發展幾乎都是國內排頭兵,限制的是每年招收的碩士比較少,也算是精英模式吧。朱珠老師與中國醫科大學的唐漫老師編寫的《臨床葯學英語》裡面很多都是國外最真切的臨床葯學相關資料,在美國待了十幾年的唐漫老師帶回了大量國外臨床葯師工作情況的珍貴視頻,朱珠老師們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國際化的視野,這也有利於臨床葯學的發展,學習別人的有點,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改進才能長足進步。至於復旦葯學也是相當強大,本來底蘊深厚,依託張江大量的葯企,且在上海,人均收入較高,思想開化,對葯學服務要求相對高一些,對於臨床葯學和臨床葯師的接受程度也較好,學校有臨床葯學的刊物出版,在這方面屬於國內做得領先的,有助於臨床葯學的交流與進步。
4.中國醫科大學:就葯學整體的發展來看,其實力確實不及兩院三系,現在的北葯以前是中國醫科大學的葯學院,其分出確實使學校元氣大傷,但在當時為了祖國的建設也是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現在重建的葯學院,依託醫學的強大支撐以及幾個附屬醫院的大力支持舉全葯學院之力從臨床葯學進行突破,確實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單就臨床葯學這個學科來看能夠排到這個位置。唐漫老師參編的臨床葯學英語,以及葯學院魏敏傑院長編寫的臨床葯理學都很好。可能是老師學生都有一種爭做第一的精氣神,培養的學生很不錯,每年都很多到協和,北大,復旦,華西的學生(學校沒有臨床葯學碩士點比較吃虧,算是為別人培養啦,就本科性價比而言還是非常不錯)。其附屬醫院是臨床葯師培訓基地,每年都培養了很多優秀的臨床葯師。學校在臨床葯學這方面走在國內前沿,武書連連續幾年將中國醫科大學的臨床葯學排在第一,多有不實,但排在前幾名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5.山東大學:山東大學有臨床葯學的本碩連讀,七年的學制算是開國內之先河了,齊魯大地孔子故里確實也是文化底蘊不錯,但葯學比起上面的稍遜,有其畢業的學長稱學校附屬醫院沒有收本校的學生,可能影響因素是多種多樣與學生也有關,但是也可推測該專業在濟南開展得並不順利,還得多多努力。
6.中南大學:湘雅的臨床葯學有精品課程,在我國中部算是發展的不錯的,楚湘這片地方關於改近的風氣一直很濃厚,無論是領導人從這里出來,還是湖南衛視等等,所以有敢為人先的勇氣,而學科的發展確實需要大批有勇氣與恆心之人,耐得住寂寞與不解。
7.哈爾濱醫科大學:學校位於有東方莫斯科之稱的哈爾濱,中國醫科大學以前的一二分校與當地的學校合並組建而成(細細看來中國醫科大學確實為祖國的醫學輸血很多啊,難怪現在實力比之以前要弱上幾分)可能是有醫學及附屬醫院的支撐發展的也不錯,老師們致力於臨床葯學的發展,積極參與臨床葯學專業系列教材的編寫。
8.中國葯科大學:簡稱南葯,葯學整體實力強大,有葯學界的清華之稱,不足之處在於缺乏醫學支持,也沒有附屬醫院進行教學,雖然與其他醫院合作,但多少有瑕疵,整體偏向於葯,對於醫學知識的缺乏為之後的發展有所限制,本校學生做醫葯代表的較多,既懂醫又懂葯確實優勢明顯,本校生戲稱為中國葯代大學。
9.沈陽葯科大學:簡稱北葯,總體情況跟南葯類似,葯學整體很強,特別是葯劑學更是相當厲害,但臨床葯學發展就相對受限,好像是與沈陽202醫院合作,有點記不清楚了,總之想學臨床葯學的話還是要找有附屬醫院的醫科大學比較好,醫與葯知識才會融會貫通。
10.中山大學
11.浙江大學
12.華中科技大學
13.首都醫科大學
14.重慶醫科大學
15.福建醫科大學
16.安徽醫科大學
17.大連醫科大學
18.南方醫科大學
19.第二軍醫大學
20.廣東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