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網路安全的論文

大學生網路安全的論文

發布時間: 2025-08-28 18:51:12

A. 大學生安全教育論文2000字以上(2)

大學生安全教育論文篇三
《試論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問題》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作為新的傳播媒介,已成為人們溝通交流、獲取信息的重要 渠道 。但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在給大學生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時,給大學生帶來了許多安全隱患。加強網路安全教育,增強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提高大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意義重大。

關鍵詞:大學生;網路安全;網路安全教育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較2013年底增加5672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佔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活和 思維方式 ,特別是對走在信息時代前沿的大學生。大學生作為受網路影響很深的龐大群體,上網已經成為他們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他們獲取知識、了解時事、查詢信息、交流感情和休閑娛樂的重要途徑。但是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它在帶來豐富信息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尤其是對自身網路安全意識不強、自我保護能力較差的大學生帶來了許多安全隱患,已經引起教育者的廣泛關注。加強網路安全教育,增強網路安全意識,對加強高校的網路陣地建設和提高大學生自我保護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現狀

據調查,77.64%的高校都開展了網路安全教育,積極進行正面宣傳,拓寬教育視野,擴大受眾面,增強宣傳力度,起到一定的引導教育作用。但在具體實踐上也存在諸多問題,效果並不十分樂觀。調查中,有57%的學生表示通過自學獲得 網路知識 ,26%的學生表示通過同學獲得網路知識,而僅有17%的學生是從學校獲得網路知識。對“網路安全教育”感到“滿意”的只佔16.7%,近50%的認為“不滿意,一般”。在回答“你認為如何提高高校對學生的網路安全教育”這一問題,32.54%的同學認為應“培養高校網路道德教育隊伍”,20.44%的同學表示應“創新網路安全教育方法”,33.64%的同學認為應“重視高校網路安全心理教育”,13.38%的同學認為應“加強師生溝通交流,實時了解學生動態。”

二、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高校目前的網路安全教育效果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網路安全教育內容僵化、方法陳舊、教育隊伍匱乏、教育流於形式。

1.網路安全教育內容僵化。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路垃圾不斷增加,國外許多高校充分認識到網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並開設了相關課程。目前,國內各高校雖然也已開設網路課程,但是授課內容主要還是信息化技術層面的相關知識,更側重於技術理論知識,而對於網路安全和有關法規的內容涉足不多,並未開設有針對性的網路安全教育課程。學校網路安全教育的不足,使校園網路安全隱患不斷增加,因此各高校應將網路安全問題融入到教育系統中,將課程教學與日常宣傳有效結合在一起,為網路安全構築一道堅實的屏障。

2.網路安全教育方法陳舊。

我國高校的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基本上還是以傳統方法為主:採用“兩課”、講座、談話等形式,表現形式單一,不僅師生之間缺乏雙向討論與交流,還缺乏生動性和吸引力,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根據調查,大學生在選修網路安全課程、聽網路安全相關講座、參加網路安全學生活動、閱讀網路安全書籍等方面的參與程度基本在“偶爾”和“從來沒有”之間。大學生的實際參與情況低於參與意願,收效甚微。因此,我們要創新網路安全教育方法,實現網路安全教育形式與手段的多樣化與趣味化。

3.網路安全教育隊伍匱乏。

在傳統安全教育中,教育者具有一定的教育優勢。但是網路安全教育中教育者的地位並非如此。網路的飛速發展對教育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他們熟悉網路、更新知識、提高業務素質。對於網路安全教育者來說不利的是,相當多的教育者對於網路知識的掌握水平及其運用網路技術的經驗遠遠遜於教育的對象――大學生,這種網路使用能力的嚴重不對稱情況進一步加大了網路安全教育的難度,明顯限制了網路安全教育效果的發揮。因而,新形勢下,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隊伍有待進一步提高。具體來說,他們應該不僅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敬業精神,還具備網路技術、網路溝通能力和溝通技巧,只有這樣,才能提升網路安全教育的實效性。

4.網路安全教育流於形式。

現有的網路安全教育更重視 網路安全知識 的傳授與掌握,對於網路安全意識的培養與實踐環節重視不夠,只注重形式而忽視實效性,只是形式上的說教,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而且現有的網路安全教育內容與社會熱點問題關聯不大,不貼近大學生實際生活需要,難以引起大學生們情感共鳴,教育內容並未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並未深入學生生活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最終不會得到大學生的認可,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三、加強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的對策

加強網路安全教育,增強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提高大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是高校教育者的重要責任。

1.充實網路安全教育內容。

網路發展非常迅速,為了迎合大學生在觀念、行為等方面發展的新要求,網路安全教育也應與時俱進,不斷擴展、完善內容,不斷豐富大學生的網路安全常識。網路安全教育內容應該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自我防範教育。普及網路安全技術防衛知識,加入防火牆的原理、 系統安全 的檢查和修補、硬碟的工作原理和保護方法。“在課程中應加入計算機系統的安裝、防護和設置等實踐操作技能,增強學生對計算機系統、軟體和硬體等方面了解,有效運用硬體和軟體資源提升防護能力”。

第二,自我約束教育,通過規范和約束大學生自身的網路行為,形成網路道德自律意識。比如教育大學生不在網路上隨意攻擊謾罵他人、不以非法手段窺探隱私、不抄襲他人學術成果、不隨意下載沒有付費的網路資源等,合理合法地利用網路。

第三,網路法律法規教育,強化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大學生不僅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更要運用法律武器自覺維護網路空間的秩序,對危及網路安全的行為要勇於抵制,比如遇到網路詐騙要及時舉報、避免他人受害等。

2.豐富網路安全教育方法。

在新網路時代,大學生的思想呈現個性化、多元化、復雜化等特徵,網路安全教育表現形式也應多種多樣:

第一,改灌輸式教學方式為啟發引導式教學,可採用“討論型”、“案例型”等方式,通過正反兩方面教育,提高大學生網路安全和法制意識;還可以張貼海報、辦宣傳專欄及舉辦講座等方式及時普及網路安全的新防範方法。

第二,積極謀劃建立高質量、高層次、有特色、有吸引力、有影響力的高校網路活動平台,進一步強化網路安全教育的溝通互動功能、咨詢選擇功能、預測預防功能和覆蓋滲透功能,建立網上網下互動機制,及時幫助學生解答疑問,解決實際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網路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第三,要充分利用網路媒介,營造良好校園文化、輿論氛圍,大力開展各種校園網路文化活動,讓大學生在多姿多彩、積極健康的校園網路文化中陶冶性情、啟迪智慧、愉悅身心、滿足精神需要。

3.建設網路安全教育隊伍。

為了順應網路時代的新挑戰、新要求,更好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路價值觀,各高校還應該積極探索隊伍建設的新方稱新途徑,建立一支政治覺悟高、理論水平好、工作能力強、自身修養優、工作效果佳的高水平網路安全教育隊伍。

第一,提高教師的信息處理能力。可以通過網路技術的培訓,使得不斷掌握網路技術,了解網路文化,學習網上教育方法,提高鑒別、獲取信息的能力,發現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而採取有效措施,才能針對性地做好工作。

第二,強化網路安全教育隊伍的網路監管能力。監管並不是為了限制信息交流及學生的行為監控,而是為網路信息的傳入起到“過濾”的作用。及時收集、分析、監控網路信息,進行網上網下互動,可以提高網路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召力。

第三,培養網路安全教育隊伍的危機處理能力。對可能產生的網路輿情做出應急處理,及時、有效、迅速的做出反應。

4.增加網路安全教育實踐。

為了增加大學生的道德鑒別力、選擇力和自控能力,網路安全教育除了教授理論,應當更加註重實踐結合的環節,鼓勵大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網路社會里。開展網路安全意識和網路安全技能相結合的網路安全教育課程,能使大學生知行合一,將安全意識用於網路技能實踐中,也能在網路技能的使用中提高安全意識,強化網路安全教育實踐。

第一,在課程設置上加入有針對性的提升網路安全技能的相關內容,如怎樣區分盜版軟體,在社交網站上如何避免暴露個人信息等,在針對性極強的實際操作中將技能與意識相結合,提高大學生網路操作的安全性。

第二,使大學生掌握自我保護和處理安全問題的有效辦法。比如教育大學生保護好個人隱私資料,不輕易透露自己的真實信息,不隨意接受來源不明的郵件;傳授識別虛假網站的方法以及賬號被盜後緊急處置的方法等,提高他們對網路風險的認知及防範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應當充分認識到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充實網路安全教育內容、豐富網路安全教育方法、建設網路安全教育隊伍、增加網路安全教育實踐,不斷提升大學生的網路安全意識,增強其安全防護能力,規范其網路行為,提高其網路素養。

參考文獻:

[1]唐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0,(3).

[2]吳軍.芻議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10).

[3]肖亞龍,劉新春.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3,(18).

B. 論文:如何增強大學生的網路安全意識

  • 內容提要:網路的迅速發展伴生著網路安全問題,增強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刻不容緩。大學生對網路安全問題認識不清,網路安全知識匱乏,網路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淡薄,對網路的強依賴性是導致其網路安全意識薄弱的主要原因。高校應該充分利用課堂內外宣傳網路安全知識,增強大學生的網路安全意識。

  • 關鍵詞: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對策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路安全問題日趨突出。在網路安全問題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歐洲網路與信息安全局在《提高信息安全意識》中指出:「在所有的信息安全系統框架中,人這個要素往往是最薄弱的環節。只有革新人們陳舊的安全觀念和認知文化,才能真正減少信息安全可能存在的隱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生力軍,他們的網路安全意識是網路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加強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直接關繫到國家的未來,增強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刻不容緩。

    一、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薄弱

    《第25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雖然網路安全事件頻繁發生且造成了較大損失,但網民的安全意識依然較低。仍有4.4%的網民個人計算機未安裝任何安全軟體,近50%的網民不重視網上的安全公告。筆者對所在學校和其他5所廣州高校的大學生進行了隨機抽樣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872份),調查顯示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比較薄弱。

    在調查中,100%的學生都有QQ號,86.54%的學生在網上發布了自己的真實材料,38.7%的學生喜歡用自己的生日、電話號碼、學號等來設置QQ密碼,26%的學生未給自己的電腦設置開機密碼,72%的學生認為自己不會有意識地注意網路安全方面的信息。在回答「您認為避免黑客攻擊應該採取哪些手段」時,大多數同學選擇法律約束、網路警察管理、使用網路安全產品等,選擇提高用戶安全意識的學生僅佔44.7%。在大學生的觀念當中,網上有黑客、病毒、木馬,但網路犯罪離自己很遙遠,網路安全和自己關系不太大,不妨礙自己在網路上瀟灑地遊走。

    二、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薄弱的主要原因

    造成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薄弱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整個網路環境的問題、學校教育的空缺,也有大學生自身網路素質的問題。

    (一) 網路不安全因素比較隱蔽

    網路不安全因素的隱蔽性欺騙了大學生。大學生普遍認為,網路安全就是指網路信息安全,他們沒有感受到自己的網路信息有什麼不安全。在調查對象中,只有1.4%的學生有過QQ號、MSN號、網銀賬號被盜的經歷,90.2%的學生認為沒有人企圖對他們實施數據盜竊。所以,他們想當然地認為網路安全問題不是普通大學生要注意的事情,網路犯罪分子只對高度機密且有價值的數據、銀行賬戶等敏感信息感興趣,對普通大學生沒有興趣,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9年中國網民網路信息安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52%的網民曾遭遇過網路安全事件。網路信息安全對眾多網民來說不再只是停留在新聞報道或他人的言談中,而是需要實際應對和處置的問題。」

    美國學者馬克·波斯特曾經說過:「隨著電腦資料庫的降臨,一種新的話語、實踐便在社會場中運作,你可以把社會當做一個超級全景監獄。」在他看來,資料庫構建了一個超級全景監獄,在這里「把我們的私人行為轉化成公開布告,把我們的個人言行轉化成一種集體語言」。這一觀點並非危言聳聽,現代網路技術可以把人的每一個網路行為都記錄下來,尤其是隨著雲計算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網路服務需要把數據上傳到伺服器。如果需要,通過這些記錄可輕易獲知個人信息。

    事實上,網路安全不僅是指網路信息安全,還包括網路設備安全和網路軟體安全。由於技術原因,目前的電腦操作系統都存在安全漏洞,入侵者可以利用各種工具藉助系統漏洞入侵他人電腦,或盜取他人的信息,或借用他人電腦對網路實施惡意攻擊。所以,網路安全出了問題不只是個人隱私泄露,也不只是頻繁地重裝系統的麻煩,而是可能導致經濟損失,甚至還可能使自己成為罪犯的替罪羊,陷入到法律糾紛當中。

    (二)學校網路安全教育的缺位

    大學生網路安全知識匱乏、網路法律和道德意識淡薄的現狀與學校在網路安全教育方面的缺位有著一定的關系。

    1.大學生網路安全知識匱乏。大學生普遍知道諸如防火牆、病毒、木馬等網路安全方面的常用術語,有74%的學生知道要給電腦安裝防火牆,要定期升級病毒查殺工具。然而,83.6%的學生認為只要有防火牆、防病毒軟體等網路安全工具就可以保證他們的安全,卻不清楚不良的上網習慣、網路安全工具的不正確使用、系統本身的漏洞等都是危害網路安全的因素。

    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在於大學生的網路安全知識一般都是來自於周圍的同齡人或互聯網,很少是通過學校教育獲得的。目前,高校一般都開設了公共計算機課程,但是該課程對於網路安全的教育嚴重滯後,不能適時地為學生傳授網路安全知識。

    網路安全知識的匱乏,使得大學生行走在網路危險的邊緣而不自知。隨著網路詐騙等犯罪現象的出現和攀升,有些大學生開始意識到網路安全問題的存在,然而由於自身相關知識的匱乏,以及網路使用的技能不強,使得他們盡管很關注自己的網路安全,但是對網路上層出不窮的竊取和破壞行為常常發現不了,即使發現了也束手無策。

    2.大學生網路法律知識空白,網路道德觀念模糊。目前,高校一般沒有開設專門的網路安全法制教育課程,大學生對於網路安全的法律法規不太清楚,網路道德觀念也比較模糊。在參與網路活動中,多數大學生既不顧他人的安全,也不注意自己的安全,一不小心就觸犯了道德和法律。前些年的「銅須事件」「虐貓事件」等就是通過「人肉搜索」找到當事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姓名、家庭地址、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輿論壓力和心理壓力,甚至對其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喜歡「人肉搜索」的人只講自己的快意,卻意識不到這些行為已經構成了對他人隱私的侵害。

    (三)大學生對網路的強依賴性削弱了其網路安全意識

    每個大學生都懷揣著一個夢想進入大學,然而當大學生活撲面而來時,他們的夢想卻「流離失所」,緊張甚至枯燥的生活讓他們感到彷徨。與此相反,網路世界的豐富、自由、多彩、輕松深深地吸引著他們:這里方便、快捷、廉價、豐富的娛樂方式成了很多大學生的首選;這里充斥著大量的色情、暴力、迷信等有害信息,對大學生具有極大的誘惑力;這里沒有師長的約束,沒有復雜的人際關系。於是,他們對網路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性,他們在放任自己時,安全意識也逐漸被削弱。

    三、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培養的對策

    網路是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是他們了解世界、與外界聯系的重要媒介。高校應該加強大學生的網路使用技能和網路安全意識教育的力度,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網路使用技能,幫助大學生提高網路安全意識。

    (一)充分利用課堂加強大學生的網路安全知識和網路安全法制教育

    1.在高校公共計算機課程中增加網路安全知識的內容。目前,高校計算機普及課程的內容主要是計算機常用軟體的使用,而關於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內容比較少。應在該課程中增加兩方面的知識:一是計算機系統管理知識,應該適當增加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安裝、設置等知識,增加學生對計算機工作原理的了解,使之了解系統管理用戶、文件和其他硬體資源的安全機制。這可以提高學生在網路世界的自學能力和抵禦網路侵害的能力。二是網路安全知識,介紹網路安全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系統安全策略,如加密解密演算法、防火牆的工作原理與作用、系統漏洞及修補方法、硬碟保護卡的工作原理與使用方法。教師通過在教學中增加正確使用網路、病毒的處理等知識,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網路,培養學生良好的上網習慣,使之正確、安全地利用網路資源。

    2.加強對大學生的網路安全法制教育。目前,很多高校沒有開設專門的網路安全法制教育課程,只是在公共必修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涉及健康、安全上網的內容,但是幾乎沒有涉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容易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相關法律的空白。因此,高校在加強大學生的傳統道德教育的同時,絕不能忽視網路安全法制教育,應當把網路安全法制教育納入德育教育的范疇。比如,在課程中增加《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辦法》《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等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規,通過系統的法律知識教育,不斷強化學生的網路安全法制意識,提高學生的網上自我約束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二)積極拓展課外空間,開展形式多樣的網路安全教育活動

    1.開設網路安全知識專題講座。開設網路安全知識專題講座是對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效補充,也是有效地引導大學生關注網路安全問題的有效途徑。可以就課堂教學中不能深入講解的問題或薄弱環節舉辦講座,如網路行為規范、個人計算機安全策略、計算機病毒的新動向、病毒查殺軟體的使用等。通過網路安全知識專題講座可以培養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引導大學生關注網路安全問題。

    2.定期開展網路安全培訓。學校應該定期對師生進行網路安全培訓,讓全體師生一起了解網路風險,形成安全責任意識及行為習慣。在對學生的培訓中應指導學生掌握並遵守學校網路使用條款,了解網路中存在的風險,知道如何進行自我保護、如何尋求幫助等方面的基本常識。培訓還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有關數據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法規對自身的權利既是限定也是保護。

    3.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舉辦網路安全知識大賽、網路安全知識調查、網路安全主題漫畫比賽等,這既可以豐富大學生的業餘生活,又可以在校園中宣傳網路安全知識,強化學生的網路安全意識。

    (三)成立校級的信息安全管理機構

    高校應該成立專門的信息安全管理機構,負責校園網的日常安全與管理工作,及時了解本校學生的網路使用情況;定期發布最新的網路安全信息,讓大學生及時了解網路不安全因素的動態。在信息安全管理機構的指導下,使學生養成「網路安全,人人有責」的意識。

C. 大學生如何應對網路安全論文

大學生如何應對網路安全論文範文如下:

論文的特性:

1、學術性

學術論文的科學性,要求作者在立論上不得帶有個人好惡的偏見,不得主觀臆造,必須切實地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符合實際的結論。在論據上,應盡可能多地佔有資料,以最充分的、確鑿有力的論據作為立論的依據。在論證時,必須經過周密的思考,進行嚴謹的論證。

2、科學性

學術論文在形式上是屬於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羅列,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一般來說,學術論文具有論證色彩,或具有論辯色彩。

3、創造性

科學研究是對新知識的探求。創造性是科學研究的生命。學術論文的創造性在於作者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能提出新的觀點、新的理論。這是因為科學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統的」,「科學方法主要是發現新現象、制定新理論的一種手段,舊的科學理論就必然會不斷地為新理論推翻。」

熱點內容
大學生壁紙 發布:2025-08-28 21:05:36 瀏覽:364
大學老師生氣 發布:2025-08-28 20:54:21 瀏覽:12
甘肅創業大學生 發布:2025-08-28 20:49:09 瀏覽:555
廈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28 20:21:47 瀏覽:263
王宏教授山東大學 發布:2025-08-28 20:21:40 瀏覽:162
大學生社保買房 發布:2025-08-28 20:20:58 瀏覽:976
平潭大學生 發布:2025-08-28 20:10:54 瀏覽:173
給研究生導師寫郵件主題寫啥 發布:2025-08-28 20:06:26 瀏覽:118
天津醫科大學紀老師 發布:2025-08-28 18:53:59 瀏覽:262
大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發布:2025-08-28 18:53:12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