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小康的
『壹』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學生應如何做
作為在校大學生,更應該滿腔熱血,根據十八大領導思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積極奮斗。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作為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構建者,大學生應通過以下幾點,積極投身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浪潮中。
一、認真學習十八大精神,充分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了這個目標,我們的祖國必將更加繁榮富強,人民的生活必將更加幸福美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進一步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這是一個振奮人心,鼓舞鬥志的奮斗目標。
二、積極加入中國共產黨,進一步提高個人思想素質和政治素質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正日新月異的發展。大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能更好的融入黨的集體,學習黨的思想,成為構建小康社會的主力軍。
三、構建和諧校園環境,培養和諧思想觀念
好的校風,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礎和前提,是學習的有力保障。構建和諧校園需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同學關系,更需要建立誠信、文明的作風。在和諧的校園環境里,大學生才能學習更全面的知識,來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
四、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傳統,做到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品質。在大學校園里,不畏困難, 勇於創新,敢於吃苦,堅持艱苦奮斗,才是大學生應該保持的良好品質,以文化來豐富自己,以知識來體現自己的價值。
五、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培養正確的思想意識
用科學的思想理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使當代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信心和責任感。在多種文化思潮激烈碰撞的時代,社會主義高校要把當代大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就需要對大學生進行主流意識形態的引導,需要用科學的思想理論進行指導。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思想無疑應作為主流意識加以宜傳,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應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程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下,也必須對大學生進行宣傳和深化教育。
六、積極參加以建設小康社會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貫徹執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
根據所學知識,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深入社會基層,宣傳黨的理論方針,弘揚先進的文化技術,以黨的正確領導為核心,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作為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大學生的我們,應該站在發展建設的前沿,為建設小康社會做好充分的准備,肩負起民族的重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五點要求」努力奮斗。
『貳』 大學生如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貢獻
大學生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貢獻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嚴格遵守校紀校規,營造和諧校園:
- 大學生應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積極參與校園文明建設,營造和諧、文明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樹立遠大理想,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 大學生應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建設小康社會所需的專業技能和知識。
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投身社會實踐:
- 大學生應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如農村、基層等,用所學知識和智慧為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保持初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在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大學生應始終保持初心,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兢兢業業、勇於創新、敢於擔當。
勇於擔當,為黨和人民交滿意答卷:
- 大學生應在各自的崗位上,不怕困難、不怕挑戰,勇於擔當責任,為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叄』 大學生應該怎樣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大學生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應該做到:從小事做起,遵紀守法、文明團結、為構建和諧校園而努力。
大學生還是應該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學習,為以後自己的工作以及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小康社會的實現積淀科學文化知識。首先能夠保證自己以後的工作和生活水平達到小康水平也就是為小康社會建設做出很大的貢獻。
其次,大學生要在學習之餘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鍛煉自己的工作能力、實踐能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貢獻。同時也鍛煉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為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人與人間的和諧做出貢獻。
最後,大學生還應做到節約資源、愛護環境,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適時調節,使自己得到一定時間段的放鬆,身心健康,使自身和諧。

(3)大學生小康的擴展閱讀: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使用「小康」來描述中國式的現代化。他說:「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即使達到了某種目標,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水平也還是很低的。要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比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一千美元,也還得付出很大的努力。
中國到那時也還是一個小康的狀態。」 1984年,他又進一步補充說:「所謂小康,就是到本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人均800美元。」
2000年10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從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
2015年10月29日閉幕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保障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肆』 ●I. 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點什麼
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的貢獻就是:努力認真學習,鑽研自己的專業,
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走出社會,服務大眾,為社會高科技,以及創新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創新能力成為各個領域進步,所必須的核心能力。
所以作為一名大學生,要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積累更多專業的知識以及經驗。
更好地走進工作崗位中,發揮自己的創新精神。
為企業的進步,為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最大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