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學生就業現狀
『壹』 大學生「慢就業」背後的現實是什麼樣的
一年一度的高校畢業季已經接近尾聲。在拍過畢業照,聆聽了畢業致辭後,畢業生們開始打包行囊,走出校園踏上職場。據媒體報道,近年來,「慢就業」等新問題日益凸顯。有一部分畢業生,畢業後選擇旅遊開拓視野,或者在家思考人生等等,總之,沒有及時踏入職場。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智聯招聘發布的《2018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顯示,在2018年應屆畢業生中,選擇「慢就業」的比例達6.99%。
智聯招聘發布的《2018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力市場調研報告》顯示,39.2%的已簽約應屆畢業生簽約崗位與在校學習專業並不對口。對於一些以不合時宜,失去生命力的專業,高校也應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及時調整,以免出現讓畢業生畢業即失業的尷尬。
而要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智力密集型產業等,創造更多高層次和更高質量就業機會;另一方面,人社、教育、高校等部門針對「慢就業」的不同情況進行就業指導,強化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提供更多適合他們成長需要的高質量就業崗位。
因此,面對「慢就業」不能一味苛責畢業生懶惰,不努力,歸根到底,還是社會要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充足的高質量就業機會和崗位。
來源:長城網
『貳』 近五年大學生就業率
近五年大學生就業率為:2017年86%、2018年91.5%、2019年95%、2020年84%、2021年86%。根據教育部《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年報》統計可知,近五年大學生就業率為:2017年86%、2018年91.5%、2019年95%、2020年84%、2021年86%。2017至2019年都是呈現上升趨勢,說明了這些年國家的發展非常的快速,大學生的就業情況還是很樂觀。但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大學生就業率有所下降,在2021年大學生的就業率明顯回升。
『叄』 2018年大學生就業有哪些新動向
7月1日消息,智聯招聘發布了《2018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報告顯示,在智聯招聘開展的「2018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力市場調研」活動中,共計90168名應屆畢業生完成了調研問卷,揭秘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95後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新動向——
6。近四成畢業生就業崗位與專業不對口
通過分析2018年的調研數據發現,應屆畢業生的專業對口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39.2%的已簽約應屆畢業生表示簽約崗位與在校學習專業並不對口,同比小幅上漲了0.7%,反映出在大學校園中,專業對就業崗位的影響在持續減少。這個現象一方面反映出我國高校的專業設置和市場用人需求之間依舊存在比較明顯的結構性矛盾,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國內「移動互聯網」「共享經濟」「粉絲經濟」「智能製造」「新零售」等新興產業和商業模式的影響,對跨領域就業、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持續上升,因此給予了大學生更多的就業機會。
7。民營企業仍是吸納 就業的絕對主力
調研數據顯示,應屆畢業生期望簽約單位排名第一的依然是國有企業,佔比為31.73%,說明工作穩定、待遇較高的國有企業依然最受應屆畢業生青睞。排名第二的是三資企業,佔比為27.77%;排名第三的是民營企業,佔比為20.85%。
而從實際簽約情況來看,對應屆畢業生吸納能力最強的依然是民營企業,實際簽約比例高達58.62%。而三資企業和國有企業的實際簽約率分別為14.35%和17.85%。與三資企業較為類似的民營企業依舊是吸納就業的絕對主力,也說明了我國民營企業的成長速度超越了三資企業,雖然僱主品牌的知名度還需要進一步打造,但已經具備了和國際企業爭奪優秀人才的市場實力。
『肆』 2018年大學生畢業人數及就業率
畢業11655人,就業率為94.81%。
根據人民網發布的調查2018年畢業生共11655人,11050人實現就業,總體就業率為94.81%。
大學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礎高等教育和專業高等教育還未畢業或受過高等教育已經畢業走進社會的一群人。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國家培養的高級專門專業人才。大學生代表年輕有活力一族,是具有開拓性的建設與創造的主力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