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古代史考研
⑴ 四川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考研經驗分享
四、真題第一
背真題有助於我們在川大重點的基礎上形成一份文學史的框架。有的題我真的愛的不行,現場安利幾道:漢賦的演變、唐五代詞的發展、樂府的演變、南北朝的民歌比較......天啊不背這些背什麼呢?又是真題,又能幫助你理清一種文體的演變,何樂而不為啊?比如漢賦那道,背完這道題《七發》《上林賦》名解就會了啊,司馬相如賦作特點也會了啊,揚雄特點也會了啊,抒情小賦會不會舉幾個例子了?這樣,我們其實就掌握了以漢賦為中心的一系列川大重點。其他唐五代詞等題目也是如此,背了這道題《花間集》會不會了,李煜詞特點會不會了,都是一樣的道理,不一一贅言。
最後,真題怎麼背?不要學我,我是一字一句背的,學長的答案很多也參考了四卷本通論,還引了許多輯錄,我覺得質量是很高的,所以就一字一句的背。想想李賀那道題,我連顏色的順序都背下來了,算是傻人的傻功夫吧。這也是我為什麼背完真題時間就不夠了的原因,二十年真題背了三遍,是很大一個工程量。希望學弟學妹能夠稍微改進一下,列個答案的框架,按關鍵詞背,要點化記憶,這樣會省很多時間,吸取我的教訓。在真題完美掌握的情況下再去拉框架,背筆記,處理邊邊角角的知識,這樣會更有底氣,復習也更加全面。但是學長答案引的詩句原文要背,名家評論也要背,這是關鍵,是我們的答案能從千篇一律的文學史回答中脫穎而出的奇招。我們可以用巧勁,但是該拿下的要拿下,該吃的苦是要吃的。
關於答題技巧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重卷面分,答題字跡工整
卷面分有多重要相信大家對卷面分都早已過分清楚,但是在考場還是我行我素,常常忽略這一點。但其實,電腦識別閱卷,對字體的要求變得更加嚴格。
閱卷老師每天坐在電腦前要面對這幾百份的試卷,批改速度也比較快,基本上就是看的都是關鍵詞,如果學生的字跡潦草寫一大片,很難抓取答案中的關鍵性語句,顯然是很容易失分的。
2、寫清關鍵詞,不做無用功
很多同學在答題時,總喜歡一點點的推理,在得出結果之前,已經把整個答題框寫滿,全是過程,寫到最後正確答案都沒得寫了,所以,在答題的時候不需要做太多鋪墊,有一說一,將涉及到的知識點答出來就可以了。寫太多沒用的答案,不僅浪費自己的時間,而且還容易讓閱卷老師找不到重點,相當於自己給自己挖個坑。
3、條理清晰,標清序號很重要
相信經過十幾年的考試經歷,大家在答題時都會表情序號,分點羅列。其實這也是答題中最好的辦法,清晰的表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同時也能讓閱卷老師一目瞭然。
4、凸顯專業領域的術語
在寫答案時,涉及到知識點最好用書面語或者專業術語表達出來,對專業語言要有一定的駕馭能力,不能通篇答案都是大白話。
有人說,考研就像在黑暗的房間里,洗一件布滿污漬的衣服,誰也不知道自己洗干凈沒有,只有真正上考場、出成績,才知道學習效果如何。這句話其實很生動。但縱然困難如川大,仍有勇者不斷攀登。如果真的非常想要考上,如果真的堅定自己有能力考上,那就排除萬難,埋頭苦幹吧。星光不負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九月的川大格外美麗,期待和你相遇。
⑵ 四川大學歷史考研參考書有哪些
專業課書目也是分專業的,川大的歷史文化學院考研招生有這些:民族學
[030401]
考古專學
[060100]
中國史屬
[060200]
世界史
[060300]
文物與博物館
[065100]
參考書都是不一樣的。
更多相關內容,可以去川大金榜考研看看
⑶ 四川大學中國史考研經驗分享
四川大衫和學中國史考研經驗分享
⑷ 14年考研川大中國古代史,求助參考書……
14川大中國古代文學考研初試指定參考書:《文學理論基礎》 閻嘉 四川大學出版社
《現代西方批評理論》 趙毅衡 重慶大學出版社
《中國文學史(上中下)》(三卷本) 章培恆 復旦大學出版社
《中國文學—先秦兩漢卷》(修訂版) 劉黎明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國文學—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卷》(修訂版) 劉黎明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國文學—宋金元卷》(修訂版) 劉黎明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國文學—明清卷》(修訂版) 劉黎明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 陳思和 復旦出版社
《中國現當代文學》 李怡 重慶大學出版社
給你推薦一些英語輔導書,單詞書,千萬不要忽視考研單詞的重要性,有的同學覺得多練閱讀就可以,但是,考研閱讀中,有時答案恰恰就在某一兩個你對它意思比較模糊的一兩個單詞上面。所以閱讀想要得高分,必須把單詞的基礎做好,推薦新東方的聯想記憶單詞書,有綠皮或者紅皮,紅皮是正序版,綠皮是亂序版。關於閱讀的輔導書首選張劍的閱讀理解150篇,這本書有兩本,一本是基礎篇,另一本是提高篇,這本書確實有些難,你們可以選擇基礎篇來做,一開始做著會有些吃力,不要因此而受打擊,以後隨著你的單詞積累閱讀會慢慢的熟練起來,這些也就簡單了。真題,還是要選張劍的黃皮書,全名叫歷年考研英語真題解析及復習思路。說英語真題解析,還是這本最經典。作文的話,如果你英語不是好到一定地步,建議可以直接在後期找個考研班的作文模板講義背一下。如果你英語很好,想現場自己寫,可以找找英語作文輔導書來練一練。因為當初我直接背的作文模板,所以沒有可推薦的作文書。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考研信息,可以去文都金榜考研網去看一下。
⑸ 如果我要考四川大學歷史系的研究生,應該關注些什麼
1,經常登錄四川大學的研究生院主頁,查看研究生招生信息。特別是關回注所報考的具體答專業,考試科目換了沒有,考試用書換了沒有。
2,關注歷年的報名人數和錄取人數,特別是當年的計劃錄取人數。
3,關注歷年的初試合格線,四川大學作為34所自主劃線大學,不受教育部國家線限制,自主劃定初試合格線,早於教育部的國家線公布日期,所以要及時關注著,以防錯過復試時間。
4,盡量得到歷年的考試試題,把握好出題方向,防止有沒背到的范圍。文科類專業,都是以問答題和論述題為主,題少,但需要長篇大論的作答,每道題分值也很高,一般問答題,每道都是15分左右,一旦沒背到,就錯失很高的分。
5,關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這是教育部所屬的研究生招考唯一的網站,也是錄取與調劑的唯一網站,該網站會及時發布招錄信息。特別是報名信息、准考證下載信息等等。報考任何大學,都需要在該網站注冊。
⑹ 四川大學中國史考研經驗
自我介紹
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本科是某二本學院歷史學(師范類)專業,英語四、六級均為飄過。一戰四川大學中國史,358分,差在了專業課上。今年二戰,同樣報考四川大學中國史,初試政治69,英語67,專業課268,初試總分404,排名第三,復試總分91.2,大扮排名第二。我自知才疏學淺,所分享皆為自身經歷與感受,大家姑妄聽之。
4.復試篇
川大中國史是古代史、儒學、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一組,近現代史和專門史一組。我們這組12人,近現代史8人,專門史4人。上午9點都進入了候考室,老師操作電腦生成復試順序。9點半正式開始,一個人大概20到30分鍾,短點的也有10幾分鍾。我是第五個,面試時長大概有25分鍾。復試有三部分組成,首先是5分鍾的自我介紹,然後是抽題環節,1到16任選一個數字,當時我抽的根據以下材料談談你的認識和理解。內容是:魯迅說過:中國人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里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我從網上找到了原文)最後是自由提問環節。兩位女老師分別問了我,都是從自我介紹里提問的,分別是近現代史你認為的熱點問題、介紹城市史的一個領域和畢業論文的學術價值。沒有對英語的考察。 談一下經驗。最重要的是自我介紹,一定要注意老師可能會從你寫的哪裡提問,我當時說我經常關注近代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歷史研究等主要刊物,老師就提問了你認為的學術界熱點問題。研究規劃里說我想研究中國城市史,老師就問了城市史的一個領域。其次本專業的一定把畢業論文的相關問題准備好,也不難,和畢業答辯很相似。最後如果線上復試,切記提前調試好網路,面試中途斷網的話很影響成績,而且也影響你心態啊!(川大近現代史和專門史的老師都很仁慈,不會為難你的,學弟學妹們不要緊張,好好准備再認真回答就會有好結果的!)
5.結語
以上分享皆為一家之言,學弟學妹或可借鑒,但應結合自身情況積極調整,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復習方法。最後囑咐大家,切記調整好心態,不要患得患失,決定考研之後就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上岸。只要我們堅守內心,努力拚搏,歷盡千帆過後,終能得償所願。
祝大家金榜題名。加油!
⑺ 四川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考研經驗分享
有心人天不負
考研是一場自我修行。這時,我們會面臨許許多多的問題,包括擇校、選擇專業、如何准備初試等問題。作為同路人,這些迷茫、疑問、困惑,非常有幸我能夠經歷過這些,所以我想我的經驗可以解答一些朋友的疑問,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學弟學妹們。
與張斌的《新編現代漢語》
初試的參考書目很多,但盡量要消化掉,同時真題一定要重視,真題體現出川大老師的出題思路,參考意義極大!關於是否要報班,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建議如果是基礎不好、自製力較差且跨考的同學,可以考慮報個新祥旭考研一對一輔導課程,會根據大家自身的情況和需求來制定授課計劃,全程跟進學習進度,學起來會比較省時省力,效率會很明顯的提高。
4.背書
關於公共課,實在沒有太多需要說明的地方。作為公共課,其好處在於開放與普遍,很容易就能找到大量資料與學習方法。只要動動小手,資料嘩啦啦就來了。
硬要說的話,就是持之以恆,迎難而上。英語背單詞很苦,後期背肖四也很苦,但是不能因此就不背了。
而專業課因校而異,具有很強的特殊性,一個學校的風格可能在其他學校也能兼容,但也有可能不行。不過無論如何,都需要大量背誦,因此特地談一談背誦方面的經驗。
背誦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背什麼。這一點很重要。對背誦的材料需要一個整理的過程,也就是什麼需要背什麼不需要背。
四川大學是大綜合,需要背誦的范圍尤其廣,更加需要取捨。一般的說法是先放後收,也就是先背重點再適當擴展。
不過我起步比較高,一開始背得廣,所以恰恰相反變成先收後放。結果是別人在後期不斷加東西,我卻是減東西。
這其實不是我的本意,可以說是無心為之,但是對後期而言,心態上要輕松不少,也算是意料之外的收獲吧。
另外四川大學很注重原典,所以尤其注意記例子。有些例子涉及到兩個以上的點,這樣的例子是經濟實惠的,應該注意選擇這樣的例子,減輕背誦負擔。
比如《四庫全書總目》說詞:
「至柳永而一變,如詩家之有白居易,至蘇軾而又一變,如詩家之有韓愈,遂開南宋辛棄疾等一派。」一段話就提到了五個人,可以用五次,多劃算。語言學的例子更簡單,因為就是你生活中在使用的東西,何況還學了英語,實在不會還可以當場對比總結。只有古代漢語需要特地記一下,不過就算遺漏了一些也不要緊,畢竟還有初高中語文的底子在那裡。至於文論,其實需要舉例的地方並不多,而且往往可以從文學中取材,再用自己的話轉化一下就行了。此外,背書應該微觀與宏觀相結合。宏觀指學科框架,可以自己做個思維導圖。不同學科坐標系不太一樣,文學需要關注朝代(時間)與題材,語言學要關注詞彙、語音、語法、修辭,文論就是艾布拉姆斯四要素。這個建議自己動手做,別人的現成的其實不如自己做的印象深刻。微觀指一些細膩的知識點。很多問題裡面涉及到的點非常多,記憶難度大,可以單獨抽出來記。比如對於《紅樓夢》研究的幾個流派,需要列舉派別、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觀點等,密度很大,可以把關鍵詞抄在便利貼上貼在書桌附近,隨看隨記。到了後期,我的書桌正對的牆上已經貼滿了大半。
時間分配上,4-9月我將百分之七十的時間分配給了專業課,百分之三十給了英語。我看第一遍書用了四個月(4-7月)左右,全程瀏覽,不求完全記憶。但心中必須有大致的知識框架,大體的知識點分布爛熟於心,即看到真題之後能立刻反應出這一知識點在課本的什麼位置,主要考查哪一方面的內容,與之相關的知識點大致還有哪些。第一遍瀏覽以後,不會或幾乎不會考的知識點就可以過濾了九月份開始,由於開始准備政治,專業課時間將會大幅壓縮。因此十月到十一月左右,兩個月快速第二遍背誦八本書,進一步剔除比較冷僻的考點,做到基本掌握即可。而對於高頻考點和超高頻考點,必須做到滾瓜爛熟。我仍然用艾斯浩賓曲線原理背誦,背完一本書以後過一段時間復習一遍。同時這個時候要反復研究真題(真題從一開始就要研究,但這個時期要深入研究,做到答案熟練掌握的程度)。
最後一個多月,最後再把八本書過一遍。然後挑著那些高頻超高頻考點繼續背,確保自己上考場以後不會因為過於緊張而忘記答案。這樣大體上,整個專業課從頭到尾的時間,大約能過四遍,其中瀏覽一遍,背誦三遍。書越背到最後是越薄的。
關於答題技巧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重卷面分,答題字跡工整
卷面分有多重要相信大家對卷面分都早已過分清楚,但是在考場還是我行我素,常常忽略這一點。但其實,電腦識別閱卷,對字體的要求變得更加嚴格。
閱卷老師每天坐在電腦前要面對這幾百份的試卷,批改速度也比較快,基本上就是看的都是關鍵詞,如果學生的字跡潦草寫一大片,很難抓取答案中的關鍵性語句,顯然是很容易失分的。
2、寫清關鍵詞,不做無用功
很多同學在答題時,總喜歡一點點的推理,在得出結果之前,已經把整個答題框寫滿,全是過程,寫到最後正確答案都沒得寫了,所以,在答題的時候不需要做太多鋪墊,有一說一,將涉及到的知識點答出來就可以了。寫太多沒用的答案,不僅浪費自己的時間,而且還容易讓閱卷老師找不到重點,相當於自己給自己挖個坑。
3、條理清晰,標清序號很重要
相信經過十幾年的考試經歷,大家在答題時都會表情序號,分點羅列。其實這也是答題中最好的辦法,清晰的表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同時也能讓閱卷老師一目瞭然。
4、凸顯專業領域的術語
在寫答案時,涉及到知識點最好用書面語或者專業術語表達出來,對專業語言要有一定的駕馭能力,不能通篇答案都是大白話。
(三)文質彬彬
進入復試環節,線上復試與線下復試存在很大的差別,擦邊過的同學很難逆風翻盤,除非有很大的亮點。
l首先文的方面,各個小的細節都要做好。線上復試最重要的是網路的問題,一定要調試好設備;個人的穿著打扮不要出格,不要邋裡邋遢;對老師要有禮貌等等。
l質的方面,更具決定性的地位。復試的話,先要准備一份自我介紹,自己寫完最好讓學長學姐或者專業人士修改一下,因為每一句話都可能成為老師提問的契機。按照自己的自我陳述來准備復試,如果提到自己非常喜歡一位理論家,老師就會從這方面來深入發掘,對你進行提問。所以把自己感興趣的,了解比較深入的內容寫在自我介紹裡面,按著這些進行復試准備,看專著!看論文!
復試沒有固定的推薦書目,線下復試的話是由筆試和面試兩部分組成,真題重復率挺高,復試真題也要重視。線上復試沒有筆試,只有面試。
寫在最後,考研只是人生中的一條道路,全力准備,盡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