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要樹牢
⑴ 結合你所知道的疫情防控中當代青年的中國故事 談談大學生如何樹牢四個意識 增
1、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樹立遠大共產主義理想,強化政治意識、核心意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的政治信念。
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我國目前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對於年輕的大學生黨員來說,更不應該忘記黨的最高奮斗目標。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樹立遠大共產主義理想,必須要強化大學生黨員的理論教育和學習。
2、嚴格遵守組織紀律,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強化大局意識、看齊意識。黨的紀律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增強黨的戰鬥力、保證黨領導工人階級和全國人民以及中華民族完成自己歷史使命的重要條件之一。
(1)大學生要樹牢擴展閱讀:
增強「四個意識」對於大學生黨員的重要性
在思想上,增強「四個意識」可以幫助大學生黨員進一步加 深對黨的認識,提高黨性覺悟,對黨絕對忠誠,保持黨的先進性 和純潔性;
在日常學習中, 增強「四個意識」對於大學生黨員學 習黨的路線方針以及科學文化知識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工作 生活上, 增強「四個意識」為大學生黨員謀事做人、 實現自身價 值提供了正確的理論原則。
⑵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對當代青年大學生的要求是什麼
爭做不忘初心、跟黨走的表率
什麼是初心?初心就是最初的理想信念。作為「211工程」大學和「雙一流」大學的在校生,我深刻體會到學校致力於把我們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一切努力。學校採取課堂教學、組織相關團日活動、開展網上教育、徵文等多種形式,扎實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進入新時代,我們要深刻領會不忘初心、跟黨走的新要求,就是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我國的高鐵技術,實現了運營里程、在建里程、平均運行速度3個「世界第一」;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運20大型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又如,「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著,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等等。實踐證明,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爭做刻苦學習、立志成才的表率
要甘於奉獻。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在美國留學,是公認的科技奇才。在我們剛剛建國百廢待興的時代,謝絕美國的優厚待遇毅然選擇回國。新時代的大學生甘於奉獻,就是要牢記青春是用來奮斗的,讓青春因拼搏而精彩,因奉獻而厚重。
爭做修身立德、錘煉品格的表率
新時代大學生擔當起民族復興的大任,必須修身立德、錘煉品格。
修身立德,道德認知是前提。認知是行為的前提,認知能力引導道德行為。經過長期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我們已經具備了道德認知能力。作為新時代大學生,在道德認知上應該更加自覺,正確判斷什麼是道德的、什麼是不道德的行為,什麼是社會提倡的、什麼是低俗丑惡的,做到聞惡善鑒。
修身立德,道德養成是途徑。古人強調的每日「三省吾身」,是一種反思式的養成。在現在社會,良好的道德習慣,最初都是從家庭日常習慣中逐漸養成的,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是最容易接受的養成。
修身立德,錘煉品格是關鍵。要錘煉忠誠的品格,忠是百德之首,是做人的大德,為人忠誠老實,樹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觀念,忠誠於黨,忠誠於人民,襟懷坦白、表裡如一,關鍵時刻才能靠得住,才能堪當重任;要錘煉誠信的品格,誠信是人類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誠」是內心信念,「信」是外在表現,必須內誠於心、外信於人,內外一致、表裡如一。
新時代賦予我們大學生神聖的責任,也為我們搭建了廣闊的舞台。我們一定要不忘初心,勵志勤學,刻苦磨煉,敢為人先,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時時刻刻以黨員的標准規范自己的言行,自覺接受組織的考驗,爭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定實踐者和奮力開拓者,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⑶ 作為當代大學生請聯系自身實際談談如何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
雙魚座之家
「自信」並非全都來自萬事齊備、胸有成竹,往往多為大成若缺之際遇。俗話說「初生之犢不畏虎」;魯迅也說「料事太明,做事即失其勇」;一些傑出軍事家更是認為有七分把握的仗就可以打,全都要等有十分把握,那就沒幾個仗好打了。創業之初一個人若在舉步維艱、孤立無援、勢單力薄之際還都不減其「自信」,那才稱得上是真正自信之人。
自信之人不屑說謊,更不會狡詐欺矇,他勇於直面真相,磊落坦盪,鄙棄謊言。哪怕有一分謊言就足以證明他有十分的不自信。最恨那些頗有心機之人故意只展露一半事實,掩藏另一半關鍵事實,雖沒見他說一句謊話,卻誘導你自行達到「信謊」的效果。足見——片面的「真實」往往比全面的「謊話」更具欺騙性。
自信之人絕不自吹自擂。藏獒「厲害」絕不是「叫」出來的,而是「咬」出來的。真正的「自信」應該是眼界高遠,心胸博大,不與庸人論短長。而那種鋒芒畢露,事事爭雄,充其量只能算是目光短淺、小器易盈的「自信」。大器充盈之自信不該是眼界狹窄夜郎國式的自信,不該是吹脹氣球「空心化」的自信,更不該是那種霸王風月、山大王式的自信。
中國傳統文化原本就是建立在家族血緣關繫上的。自信之人不屑奴顏婢膝地順從「潛規則」,更不會委曲求全地附和歪門邪道,在強調「人脈」「資源」的現實社會中難免遭遇「逆淘汰」。然而「自信」之頑韌更像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極難摧折;「自信」又像贛江之水「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那般不可阻擋。不過對社會而言,當下比較流行的某種「逆淘汰」若任其發展下去,必然會成為阻礙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的絆腳石。
最讓人仰慕的是沉穩謙和,博學雅量,自尊自強的「真自信」;最讓人討厭的則是色厲內荏,裝腔作勢,誇誇其談的「假自信」。
⑷ 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大學生該如何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歷史觀
大學生要牢固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必須正確認識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說理與說事相結合。
教育引導大學生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就是要使廣大學生從這些波瀾壯闊的歷史演變和發展進程中,學會用歷史的思維把握歷史規律和歷史趨勢,弄清楚、理解透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
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加強歷史教育不能僅僅局限於用道理說明道理,用理論證明理論,而是要更多地使用豐富生動的歷史事實、歷史事件,以事實佐證,特別是要結合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建立正確的歷史認知與歷史邏輯。
2、守正與明辨相結合。
加強大學生歷史觀教育,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方向就是旗幟,只有方向正確了,才能夠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把握黨的歷史發展主線,分清主流和支流、現象與本質。
從根本上講,大學生歷史觀教育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來觀察和分析問題。
3、入腦與入行相結合。
加強大學生歷史觀教育,其指向就在於幫助他們在靈魂深處樹牢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從內心深處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聽黨話、跟黨走,不斷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意義:
為人們提供了正確認識社會現象和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思想路線,它揭示了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這一觀點提供了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論證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發展和滅亡的科學依據,從而糾正了空想社會主義者僅僅從抽象的理性原則出發遣責資本主義制度的缺陷。
它揭示了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糾正了空想社會義者寄希望於統治者發善心,以和平方式實現社會變革藍圖的幻想;它揭示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克服了空想社會主義者把無產階級僅僅看成一個受苦受難的階級。
而把歷史進步和社會更替的希望寄託於少數天才人物的局限,因此,唯物史觀是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的基石。
⑸ 2022大學生兩會感悟是什麼
理想信念是漫漫人生路上的「燈塔」,作為當代青年,要始終保持「心有所信」,方能行穩致遠。
「心中所信」植根於「跟黨走」的堅定信仰。「天下之德,莫過於忠。」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實踐的。曾有人問鄧小平:「長征那麼艱難凶險,你是怎樣走過來的?」他堅定地回答道:「跟著走!」在長征最艱難之時,許多人不知道部隊明天要開拔到哪裡、最終將落腳何處,但紅軍將士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只要跟黨走,一定能勝利」。這種忠誠信仰的力量,何嘗不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看齊和追隨。時代在變,但對黨忠誠的理想信念不能變。「心有所信」,就要堅定對黨忠誠的信仰,跟著理想信仰走,向著光明的前途走,讓心中有定力、行動有動力。
「心有所信」體現在「敢幹事」的擔當勇氣。「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理想信念不是掛在嘴上、寫在紙上的,而是要詮釋在行動上、體現在崗位上、抒寫在危急時刻。泰戈爾說,「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在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廣大青年挺身而出,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就有1.2萬多名是「90後」。這份「向險而行」的勇氣,把青年人的擔當抒寫得淋漓盡致。「心有所信」,就要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做到直面困難不怕吃苦,迎難而上勇於擔責,以理想為膀、信念為臂開辟出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