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賣油條
❶ 網紅"油條任家",竟然是這對醫科大學生開的
文/圖 蘭小鑫
醫科大學生擺攤"炸油條",還偏偏要把這做出事業,簡陋的三輪車究竟能做什麼?在大大小小的早餐攤,"油條人家"絕對是一個另類。
創業路上邂逅知音
1990年出生的任曉猛老家在濟南市商河縣農村,因為家裡條件不好,所以比同齡人更加踏實獨立。2011年,任曉猛憑著一股子犟勁考入山東中醫葯大學中葯學院。
一次自習課上,任曉猛認識2012級醫學生任文亞,一個朴實善良的女孩,於是,他展開了追求。
"小亞,我想在學校的宿舍里做小生意。"一次,任曉猛談起自己的想法,利用業余時間掙錢貼補生活費。那一刻,任文亞被任曉猛獨立的個性吸引,這是個可以和她風風雨雨走下去的男孩。
小風扇、涼鞋、保溫杯,這些都可以做呀,任曉猛和任文亞商量後,便從市場上批發了一箱太陽傘,然後拿到宿舍樓道里賣。因為兩人做生意薄利多銷,又勤快熱情,那次的銷售很好。
臨分手時,任曉猛不舍地說:"小亞,你願意做我的女朋友嗎?"
"好。"那一刻,任文亞早已紅了臉。
2014年7月,任曉猛大學畢業進入濟南一家葯廠做工藝員,一個月2000多元工資,任曉猛感覺日子過得捉襟見肘。而那時,任文亞大學還沒有畢業,任曉猛尋思著在女友學校附近做個生意,還可以照顧她。
"好男兒志在四方,出來闖闖說不定會有更好的就業機會。"看到男友的苦惱,任文亞鼓勵他。任小猛老家的馬蹄兒燒餅特別好賣,於是,他決定花3000元去學習這門手藝。
可是,任曉猛的做法遭到父母反對,"讓你上大學容易嗎,別人家的大學生都選擇光鮮的工作,你卻去擺攤。"任曉猛說,時勢變化,觀念也變,他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手藝學成後,任曉猛騎著三輪車走街串巷去賣馬蹄兒燒餅。任文亞幫著在網路、各大學院校貼吧上發表賣馬蹄兒燒餅的貼子,業余時間就和男友騎著借來的自行車給顧客送貨。一次送貨,自行車車胎竟然爆了,天又下起雨,當時路上找不到修車師傅,兩人只能推著車子走。可是,挑剔的顧客因為送貨晚了,嚴厲責備了他們。那一刻,兩人委屈極了。
最糟糕的是,馬蹄兒燒餅在當地長慶區卻沒銷路。任曉猛和任文亞總結失敗的原因,因為剛開始缺乏經驗,沒有考慮地域性的口味。以後 不管做什麼投資,一定要先考慮市場行情,比如當地的消費水平、人流量、以及大眾喜歡的口味等,這是非常重要的 。
另起爐灶,擺攤"炸油條"
任曉猛決心卷土重來,而這時任文亞在護理專業畢業實習中遭遇了尷尬,每次她給病人扎針不僅緊張,甚至看見回血就暈血。沒法做護士,任文亞決定索性陪男友一起創業。當地很多人喜歡油條加豆漿的傳統早餐,吃起來香脆,而且也不貴。在跑市場中,兩人認真考察發現濟南的油條生意都挺火,一個油條攤的人流量,基本上這人今天買,明天還會買,於是肯定油條會有銷量。
"正好我媽會這手藝,不如拜我媽為師。"任文亞笑著說。深思熟慮後,兩人決定向任文亞的母親請教炸油條。雖然是普通小吃,如何做出精緻,兩人邊學邊琢磨,老式油條中含有明礬吃多了對身體不好。可是,兩人測試了不用明礬的油條不蓬鬆,口感也不好。
聽說用雞蛋可以替代明礬,但是沒有具體配方,別人又不肯輕易教,於是,兩人就自己研究,經過半個多月的努力,竟然成功了。如何改良油條,省時省力、吃得放心又營養,只要看到別人比自己強的,兩人就探究。"當年做馬蹄兒燒餅沒有hoid住,豈能再摔倒。"任曉猛笑著說。
2016年4月,"油條人家"早餐攤開張了,攤點設在濟南長清區水鳴街便民市場上。最初,很多人對這對90後不理解,"大學生炸油條,炒作吧。"一個三輪車上的小生意能做什麼氣候,何況是大街巷口極常見的油條。"兩人沒有理會他們,反而互相鼓勵:"李嘉誠說過, 放下面子掙錢,當你放下面子時說明人已經成熟了,當你用錢賺回面子時,說明你成功了 。"
為了增加顧客的信任度,兩人酷暑寒冬,無論刮風下雨,每天都堅持早起出攤。即便是任曉猛發熱40度,任文亞被開水燙傷起泡都沒有停業。看著女友一天天瘦下來,任曉猛心疼極了,吃飯的時候常常夾菜給她,"又不是孩子,還夾菜。"小亞害羞地笑著,創業很辛苦,但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很幸福。兩人想著要給自己,給對方拼一個更好的未來。
很快,"油條人家"早餐攤成了街邊一道風景,"聽說他家油條口感好,炸油條不用明礬用雞蛋,吃著放心。"顧客們自發排成長隊,其中不妨有"真愛粉"拍下視頻發到網上,一些網友紛紛送上"小雞湯":不管幹什麼,適合自己就好。支持任老師,加油。
這對90後不僅能吃苦,還苦中作樂,變著花樣在油條里創新:加入菠菜汁的翡翠油條,炸出來綠油油的,光看顏色就讓人食慾大開;能摔斷的雞蛋油條,無礬無鹼,外酥內嫩;表面和內部都有芝麻的油條,香脆營養……"每每有新意,顧客的心情也不同,顧客開心是我們最大的快樂。"任小猛兩人說, 生意雖小,用心做了一定會成功 。
為夢想加油,空中直播 "油條任家"
小小的早餐攤帶來可觀的收入,也見證了任曉猛和任文亞的愛情。2019年1月11日,兩人牽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可是兩人並沒有將積蓄投入結婚中,婚房裡沒有一件電器。面對周圍人的不理解,任曉猛說, 人要學會未雨綢繆,兩人的眼光放在以後的發展投資上,想拿出最好的產品,做一份響當當的事業。
這對小夫妻一有時間就討論琢磨同行做得好的原因,聽到有提升手藝的學習,更是毫不猶豫地報名,不僅成功研究出五彩油條、白玉豆腐腦等小吃,還買了做面點需要的設備。除了零售,還要融入大市場,兩人又探究著和本地的餐飲店、超市以批發等形式合作。漸漸地,"油條任家"在市場有了一定的份額,兩人從一個炸油條的攤販逐漸變為一個市場運營者。
今年春天的時候,任曉猛和任文亞去附近的城市走訪,發現一家做快手直播的早餐攤,生意很火爆。"咱家的產品也不錯,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呢。"有了想法的兩人隨即在快手上注冊了"油條任家"。剛開始做直播時,粉絲量特別少,任曉猛就一直在視頻里介紹:自創全網最先進的油條炸制手法,無雜味,只有面香味。炸出來三小時不影響口感,內嫩外脆……
"老鐵,你這攤在哪裡?""不錯,配方發出來。"漸漸地,"油條任家"的粉絲漲了,屏幕上不斷地有粉絲送愛心,鮮花等表情符號,短短四個月,粉絲從開始的二三人猛增三萬餘人。
"老師,您教'炸油條'手藝嗎?"一天,一個濰紡男孩在直播間問任曉猛。這件事讓任曉猛想到創業前的自己,以及生活中經常遇見就業"老大難",他們因為無技能等現實狀況,造成失業。"利用自己的技能搭建培訓平台,促使他們就業。"這個想法讓任曉猛特別高興。
"無礬無鋁油條,想學聯系我,超級簡單。"視頻上的字幕吸引了粉絲們,對於想學習的學員,任曉猛夫婦說:"你先嘗下咱家油條,外觀和口感上是否符合你們當地人的口味。"學員來自各行各業,養豬、司機、甚至之前做過油條,重新學習新技術的,兩人都手把手,一對一的教學。
50歲的聊城大叔之前養豬,今年5月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跟任曉猛夫婦學習炸油條的手藝,回去後和妻子一起開了個早餐攤,現在每月收入過萬。他激動地和任曉猛夫婦報喜,還非要寄給兩人家鄉特產;江西上饒的80後男孩小辛私信任曉猛:之前我找工作好高騖遠,還總怨父母給予太少,老師創業的經歷讓我很感動,做事要踏實走好每一步……
目前,"油條任家"名聲大振,銷量大增,這對90後小夫妻正在展開批發零售加教學,兩人說:"我們會一直加油,未來,做成大型油條、面批發工廠,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❷ 為什麼現在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選擇了擺攤創業
擺攤創業在我們的周圍是普普通通的現象,大學生甚至名牌大學生擺攤做生意也是常有的事,可謂是屢見不鮮見怪不怪了,什麼早餐攤、服裝攤、夜宵燒烤攤現在多的是年輕人在做,而網路上頻頻爆出的新聞也多有某地某年輕大學生畢業賣豬肉、賣早餐年入幾十上百萬的事,這類事件不禁讓人側目,甚至讓覺得匪夷所思,一些名牌大學生那完全可以說作國家的人才社會的棟梁了,出身社會卻做起了市井營生,這樣的反差讓很多人難以接受,而他們在這升斗小民都能做的事情上面更是做出了非凡的成績,更讓人難以接受...
難以接受的是什麼?是這類創業者的父母親朋對他們的期望
時光往回看100多年,讀書人的狀況還是十年寒窗苦讀只為的是有朝一日登科取仕,成為朝廷棟梁最後衣錦還鄉光宗耀祖。這是幾千年來形成的社會傳統,在近現代仍是沒有被完全摒棄掉,當上一代的60後.、70後父母經過了那個時代的苦難後,他們這代人可以說是餓過肚子,最後人到中年吃上飽飯安居樂業,在他們的印象中,自己的子女仍然是需要端個鐵飯碗或者是高大上的辦公室工作才穩定,才有前途。
對於自己辛辛苦苦培養了十多二十年的子女,要選擇去自主創業,這對很多普通家長就是難以接受的事情,他們的認知中,完成學業應該進入體制或是找一份高薪的工作,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就是他們最希望看到的,他們的初衷是不希望子女們再去吃社會上更多的辛酸苦楚。再者他們沒有更多的本金再去支持子女進行創業。
而這時候子女們選擇了去做低投入的擺攤創業,這更是觸動了他們脆弱的神經,學有所成之日不說報效國家社會起碼也要做一個體體面面的工作,這風里來雨里去的街頭巷尾拉個破三輪擺攤算怎麼回事?起早貪黑的那和當年父輩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有什麼區別?一年到頭賺個幾十萬又怎樣了?旁人問起自己的子女在做什麼工作,難以啟齒回答說他在擺地攤...這是當謝很多事實的現狀,年輕的名牌大學生畢業後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或是不喜歡自己專業的工作,他們選擇擺攤選擇創業,選擇了與父輩們背道而馳,從父輩的角度來說,他們的確辜負了他們的期望,所以你很少聽到有父母支持自己的孩子擺攤創業的。
辜負父輩的期望,卻拾起自己的自由與明天
有很多關於大學生擺攤創業的采訪紀實,其中有一條關於一對對90後大學生夫妻賣油條的采訪。
第一問,他們作為現象的主角怎麼看待關於擺攤的爭議?
剛剛拉起三輪車的時候比現在的爭議大得多了,因為來自農村,整體的思想還是很封建,一個成績還算優秀的大學生不去找一個體面的工作去賣油條,被全村人熟知後不理解,甚至還有嘲諷。但我們現在收入不比所謂的體面工作少,甚至更多,無所謂他們怎麼看了。
第二問,賣油條真的是丟人的事情嗎?
丟不丟人不是一部分說了就算的,自己的價值實現完全不會因為旁人的說三道四受到決定性的影響,李嘉誠不是說過,當你放下面子掙錢是才算成熟起來了嗎,那我開始成熟有錯嗎?
第三問,賣油條豈不是等於大學白讀了?
現在的大學並不是剛剛恢復高考後的大學,現在每年有幾百萬的大學畢業生,哪裡有那麼多好的工作崗位,當我面對這樣的社會現狀,選擇自主創業不論它是那種形式的創業,他都能讓我解決自己的基本生活和財務自由,為什麼要和我的大學扯上這樣負面的關系,每個時間段該乾的什麼事,都將是我完整人生的組成部分,我是這樣看待的。
李嘉誠的經典雞湯,當你當下面子開始賺錢說明你開始成熟了,當你的面子能夠賺錢時說明你成功了,看來這話不是沒有道理,遠有北大畢業生賣豬肉如今開了多家連鎖店生意蒸蒸日上;進有90後大學生夫妻賣油條年入三十萬的事跡,他們不正是走在放下面子賺錢的這一階段嗎,很多人所謂的體面在現實社會面前究竟有多大的作用,花花世界激起的無線慾望迫使這些有追求的人想盡辦法去追逐成功,這一路上還要遭受不理解,正確看待這個社會的每種現象吧,鐵飯碗和寫字樓不是新世紀年輕人的歸宿。
❸ 如何看待90後大學生夫妻棄醫賣油條年入30萬
【事件回顧】畢業於山東中醫葯大學的“90後”夫妻,因為放棄從醫而改擺攤賣油條火了,丈夫任曉猛學的是中葯專業,妻子任文亞學的是護理學專業。
還記得一個故事,一個賣煎餅果子的大媽,對別人質疑她的煎餅果子里少放雞蛋,大媽怒道:我一個月掙三萬塊錢,我會少給你放個雞蛋?
筆者也讀過大學,現在是一名鄉村教師,工資也只有不到賣煎餅果子大媽月收益的十分之一,年收入也只有賣油條夫妻工資的十分之一左右。但是既然讀了大學肯定要用腦子掙錢,我每天寫文章四個小時以上,白天有課,只有晚上來寫,雖然收入還是不如賣“煎餅果子”的大媽和“賣油條夫妻”,但是已經數倍工資了。人總是通過思考來增加自己的收入的。只要努力,就會贏得尊重的。與其抱怨,不如換個思路再努力,你贊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