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心理
A. 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是哪一天
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是每年的5月25日。
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諧音即為「我愛我」,提醒大學生「珍惜生命,關愛自己」。核心內容是:關愛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自己,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靈成長,提高自身心理素質,進而愛別人,愛社會。
歷屆活動
2000年首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圍繞主題,提出了自己的口號:「我愛我,給心理一片晴空!」
2001年第二屆活動的主題確定為改善人際溝通能力,口號是:「我愛我,創造一個良好的人際空間。」
2002年的第三屆活動主題圍繞「自我」方面展開,口號是:「我愛我,了解我自己。」
2003年的第四屆活動針對「非典」,以危機干預為主題,口號是:「我愛我,危機、理性、成長。」
2004年的活動主題為大學生的社會化、和人際關系問題,口號是:「我愛我,走出心靈孤島。」這一年的5.25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團中央和教育部將這一天定為「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節。
2005年第六屆525心理健康節圍繞大學生生涯規劃的問題,主題是:「我愛我,放飛理想、規劃人生。」
B. 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大學生群體,一個看似輕松,事實上卻承擔巨大壓力的群體,學業、生活、情感、就業多重大山的壓迫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告急。一個個血淋淋的事實,在不斷警示我們,要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2000年,由北師大心理系團總支、學生會倡議,十多所高校響應,並經北京市團委、學聯批准,確定每年的5月25日為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目的是呼籲大學生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並以此掀起社會關注心理健康熱潮。
大學生心理健康已經漸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一些大學生因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不斷增多,自殺、兇殺等一些反常或惡性事件不時見諸報端,2002年初發生的劉海洋硫酸傷熊事件,社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達到高潮。人們不禁要問——現在的大學生怎麼了?目前的中國大學生看起來有喜有憂。喜的是,他們已有了很強的獨立性和自我經營、學習、發展的能力。憂的是,他們的心理狀況與整個社會大背景下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密切相關,社會上各種各樣的風氣不斷影響著原本清純的大學校園,校園已不是一片凈土,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已經十分集中和突出。
據了解,目前我國許多高校在每年新生入學時都要進行人格問卷調查,然後把學生分成A、B、C三類,問題比較突出的同學則歸到A類,問題不大的同學歸到B類,沒有問題的同學歸到C類。許多學校的調查結果都表明,A、B兩類學生大概佔全部新生的15%以上。黑龍江省一所高校統計,該校目前每周前往心理健康中心咨詢的學生有二三十人。在學校每年大量的心理咨詢中,來自高年級的學生大概佔一半左右。
大學生心理問題綜合起來大體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一般性的成長心理問題,有心理障礙傾向但並不嚴重,這是大學生心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另一類則是出現了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礙。成長心理問題主要包括:環境改變與心理適應的問題,學習心理調試不當而出現的心理問題,情緒控制、自我認知、人格發展、意志品質鍛造能力的相對較弱而造成的人際交往、戀愛、性心理等方面出現心理與行為的偏差。
專家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存在有著諸多原因,其中人際交往排在首位,但是性與戀愛所造成的危害卻最嚴重。首先在人際交往上,現在的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上的嬌生慣養和學習上的一帆風順,使他們很少經受挫折鍛煉,獨立的生活能力較差,大學生活與夢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學生活上的差異,很容易產生心理上的不穩定。其次在性與戀愛上,開放的校園使性與戀愛成為大學生活的重要話題,一些學生難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現問題可能走向極端。第三在學習上,由於從緊張的高考中脫穎而出,許多大學生到了大學就想放鬆一把,而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學生沒有了往昔的優勢,學習壓力增大。據調查,理科生的學習壓力與文科學生相比較為突出。第四是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給在校大學生帶來新的壓力。近年來大學生一次性就業率呈逐年下降趨勢,而據專家預測,由於擴招生將於明年開始畢業,今後大學生就業難度將進一步加大。
C. 教育部課題組編制的《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每個維度包括哪些項目
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共有80個評定項目,可歸類為10個因子,各個因子所包含的項目如下:
(1) 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包括10,14,23,31,49,53,71,79,共8項,該因子主要反映受試者人際關系方面的緊張,敏感等。
(2)心理承受力差:包括2,17,26,40,50,62,74,77,共8項。該因子反映受試者感覺困難,遇到困難,挫折時,覺得工作學習負擔重與難以完成,對待雜亂環境不能忍受。
(3)適應性差:包括6,18,35,38,48,61,69,80,共8項,該因子反映受試者對事情,環境,人不適應等。
(4)心裡不平衡:包括8,15,24,39,42,54,63,72,共8項,該因子反映受試者感到別人對他不公平,抱怨自己趕不上別人,別人有成績時自己生氣,自己出力不討好,覺得別人虧待自己,對比自己強的人不服氣。
(5)情緒失調:包括1,13,22,37,45,52,57,65,共8項,該因子反映受試者情緒不穩定,心情不愉快,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等問題。
(6)焦慮:包括4,20,28,34,47,58,67,70,共8項。該因子反映受試者對許多事情心煩,預感有壞事發生,心裡煩躁,無緣無故緊張,擔心自己有病等焦慮症狀。
(7)抑鬱:包括7,12,21,27,33,55,59,66,共8項。該因子反映受試者情緒低落,對前途感覺無希望,對事情不感興趣,覺得生活沒意思等抑鬱症狀。
(8)敵對:包括3,11,30,41,44,51,76,78,共8項。該因子反映受試者喜歡與人爭論,不能控制脾氣,愛刺激別人等敵對症狀。
(9)偏執:包括9,16,25,32,43,56,64,73,共8項。該因子反映受試者不信任人,固執己見,總認為別人背後議論自己與自己作對,不能接受別人意見,我行我素等偏執症狀。
(10)軀體化:包括5,19,29,36,46,60,68,75,共8項。該因子反映受試者心理緊張,特別是情緒產生的軀體化不適或症狀,如手發抖,頭痛,睡不好覺,胃不舒服,心跳加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