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與誠信社會
A. 構建誠信社會大學生應該做什麼
一.應該深刻理解誠信的重要性,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回,誠信答意識 、誠信行為、誠信品質,關系著良好社會風氣的養成,關系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在一定意義上關系中華民族的未來。
二、大學生應當從提高自身素養出發,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培養誠信意識。
應該先從思想上牢牢樹立誠實守信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然後將之付諸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去;從而做好自己,以影響他人;最後,還應自覺承擔相關的宣傳責任,使社會建立一種良好的氛圍,最終社會和諧,人們幸福。
B. 社會實踐報告(內容要有大學生誠信意識調查)3000字
大學生誠信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一:誠信對於大學生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誠信是每個人立足社會不可或缺的無形資本。恪守誠信是每個大學生每個人應當有的生存和發展理念之一。誠信的人必將受到人們的信賴和尊重,從而享有做人的尊嚴和發展事業服務社會的機遇。每一個大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都應該認真地分析評價一下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理念,把誠信這兩個字刻進我們心靈的深處,用一生的言行去實踐它。只有當我們對於誠信的修養提高了,我們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個寶貴的人生際遇,讓自己真正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
二:大學生的誠信缺失問題表現
信的基本內涵,包括「誠」和「信」兩個方面。《周易》有「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孔子曾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見《論語•顏淵》)。古人關於「誠信」的上述代表性觀點,在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和借鑒價值。當前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如何呢?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行長曾痛心疾首地說:「從1999年起至今我們一共為我國的大學生提供了695萬的國家助學貸款,然而至今年為止,拖欠貸款的比例還一直徘徊在20%—40%之間。我們是懷著一顆熾熱的心送出我們的幫助的,但收獲的結果卻令人心寒。」因貸款按期歸還違約率太高,國家助學貸款曾一度暫停,到2004年才重新啟動,並新增了大學生畢業兩年後必須開始還款的要求,2006年也就成為助學貸款還款的首個高峰年。央行徵信管理局的一分調查調查顯示,在個人徵信系統建立之前,大學生畢業後不能按時歸還助學貸款的比例較高,某些地方違約率達30%。我想,除了部分大學生畢業後暫時沒有找到工作,無能力償還外,更深層次更本質的原因可能是:大學生誠信的「危機」。與此同時,目前社會上假文憑、假證書、假學術之風也刮及高雅校園,難怪莘莘學子為之躁動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學生不守諾言、作風虛浮、畢業違約等不良現象有所抬頭,「誠實守信」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被拋於九霄雲外,這樣培養出來的「建設者」、「接班人」要麼是營養不良,要麼是底氣不足,總之是「跛腳」的。此外,大學生就業的誠信問題尤為嚴重:
1、推薦時虛報材料。部分畢業生為了能在眾多應聘者中用人單位的注意和重視,使出渾身解數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奪目、完美無缺以至言過其實。如偽造課程成績、英語、計算機、普通話等級考試證書;虛構在學校期間的任職情況,編造社會實踐經歷;採取「偷梁換柱」的方法搖身一變,變成「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
2、 面試中自我拔高
部分畢業生在面試中面對招聘主管人員的提問時,對自己各方面素質和能力誇誇其談,結果到了實際工作中,用人單位發現其十分普通平淡。再如一些畢業生再接到面試通知時害怕自己不能通過而叫其他人代替面試。
3、部分大學生隨意毀約
現在學校一般要求應屆畢業生在三四月份就要找好簽約單位,以便把畢業生的各種關系轉到新單位。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畢業生會先找一個可以簽約的單位簽約以求得緩沖,一旦有更好的單位接收,他們就馬上跳槽。畢業生這種邊簽約邊毀約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給用人單位造成了損失。
三:關於解決問題的建議
大學生是社會高素質人才,將擔當社會重任。而面對另人擔憂的大學生誠信問題,解決大學生誠信問題迫不及待。
1、通過法制強制規定。
立法建制是關鍵,應抓緊進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設,盡快把我國建設成為信用社會。政府要著手制定、完善和貫徹執行能充分體現誠實信用體系的法律法規,用以規范政府、企業、個人的行為,以法律形式約束社會的各種行為。在現行的法律中,都應有明確的、要求主體誠實信用的具體條款。對違法者的處置,也要有明確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規定。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徵信管理處有關人士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已將大學生助學貸款情況納入了個人信用體系中。某位大學生一旦有違約行為,即會被記錄在案,在今後的房貸、車貸、留學、創業,甚至就業中都會受到限制。
2、學校誠信教育
開展誠信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誠信素質。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要求高目標,但要從低起點,從基本行為抓起。要培養大學生的事業心、責任感,平等競爭的意識,獨立自主人格和對規則的虔誠態度,讓他們在日常的同學交往中、在學習和考試過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絕作弊、誠實守信,並逐漸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學校樹立以誠信為本的觀念,進一步加強管理,杜絕種種不誠信現象的發生。對學生的誠信教育不能僅僅停留於口號,停留於課堂灌輸,停留於形式,而應從學校管理、教師形象上做起,以學校的誠信、教師的誠信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
結語:調查中反映出種種誠信缺失問題,讓我們擔心,大學生是國家未來各個領域的骨幹,如果大學生誠信缺失了,我們還怎麼談社會的道德建設呢?國家還能有什麼發展呢?
誠信對創業如此重要,我會讓它伴我永遠!
C. 大學生如何構建誠信社會
作為一名大學生,在構建誠信社會的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應當從自身做起,做到真實無欺不做假、真誠待人不說謊、踐行約定不食言,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同時樹立「誠信是美德、守信是財富」的社會意識。無論是在現實還是網路中,都要做到誠信,尤其是在網路中,更要做到在網上對自己言行負責的意識,主動參與網路實名制中來;不造謠傳謠,並運用自己所學知識使謠言「止於智者」。
第二,社會誠信信用體系的建設一個系統的工程,不經需要政府的不斷完善,更需要廣大公民參與進來,為政府出謀劃策,提供自己的建議。身為一個公民,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參與到信用體系的建設中來,通過政府的民主決策制度,向政府提出我們的建議,是的信用體系能夠更快更好的建立起來。
第三,積極參與到關於誠信建設的宣傳中來,通過各種渠道宣傳,幫助在社會營造「以誠信為榮、以背信棄義為恥」的觀念。對於曝光的失信企業、個人、官員,通過合法的渠道予以譴責,支持並宣傳擁有良好的誠信行為的個人與企業。通過大學生這一群體的帶動,使各方面一致推進,社會普遍參與,公民廣泛響應。
對於社會出現的種種失信行為,我們無法給予他們懲罰,也許法律的不完善是的他們依舊逍遙法外,但我們依舊可以參與到社會輿論監督體系中來,用社會的輿論壓力來讓失信者寸步難行,同時我們也已利用社會輿論體系,宣傳守信者行為,並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來讓守信者一路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