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大學生
1. 我想知道,怎麼加入武當道協,成為真正的道士!有沒有人知道,需要哪些條件。請各位知道的告訴我一下
樓主你好,看看已經是一月份發布的提問了,不知道你還能不能看到我的回答,不管怎樣,我還是願意認真並相對專業的來回答你的問題。
一、首先要普及一下簡單的道教知識,遠古道教的派系有很多,不去追述,現在公認的就兩支,王重陽的全真派,張道陵(張天師)的正一派。現在所有道教都用這兩支來分別,當然兩個主枝下還有很多的派系,全真派屬金丹派就是煉丹為主,代表道觀有北京的白雲觀。正一派屬符籙派就是畫符做法場的,代表有江西龍虎山天師府。
二、兩個道教的區別,本質對道法的理解和傳頌沒有區別,但全真派戒律森嚴,是要出家的要住道觀的,而且要全戒,不食酒葷,不娶妻。正一派就寬松多了,除了道教的一些主戒,可以食葷,但在初一,十五和道教重要日子需要戒葷。可以嫁娶,也不需要住在道觀裡面,可以在家修行,自己願意也可以去道觀。
三、再說武當的問題,首先武當不是道教的主系,他雖然自古就是道教的著名的道場,但武當山所有的道觀裡面也不都是真正的道士,在古代全真派和正一派都先後入主過武當,後來張三豐獨創了派別,但不影響他的道教信仰,因此可以這么認為,武當既有全真也有正一,也有很多不是道士的修道人。武當不是道教主幹只是一個奉信道教的派系而已,如果你要加入武當道協,那基本上是個很難的事,即使加入你也不一定成為真正的道士,你這兩個要求既無關系也有點矛盾,當然你可以在武當拜師修道,但是武當那邊的道觀是沒有資格傳度授籙的。又要想成為真正的道士就走其他路子了。
四、關於你想入道的條件,首先你要確定你是加入全真還是正一,區別很大,要三思,一個是出家一個不出家,你懂的,兩支道教的入道條件基本相似,滿21歲,什麼信仰道教,無犯罪記錄,家人同意,心誠,不搶不盜不殺等等等。全真派需要住在道觀修道三年以上才有資格,受戒指定地點是北京的白雲觀。正一派無需住在道觀只要拜師三年以上就有資格申請,以正一派為例,具體是這樣的,成為一個真正的道士有三個步驟,皈依、傳度、授籙。皈依很簡單,基本所有正規道觀都接受一般人的皈依。但一定要是有個師傅,他們會安排,費用大概100元左右,查看一些大的道觀的網站,有的接受郵寄。會頒發你一個皈依證。代表一腳踏入道門,可以修道,信仰道教,就像大學通知書一樣,但你還不是大學生。傳度是入道的
重要儀式,師傅會考察你最終能不能入道,道家有非師不成的說法,傳度就好像你已經進了大學上學,但你還沒有畢業。授籙是成為正一派道士的最後一關,儀式很隆重,只有經過授籙了你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道士,你在天上就有神位,你就可以施法做道場,之後5到8年的修煉,還可以晉升級別。不過那很難。授籙就像給你發大學畢業證書一樣。每年名額不多,記住正一派唯一能授籙的是江西龍虎山的天師府,也是國家指定的。費用大概是3到5千元。天師府依照祖制,每年三元節(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開壇授籙傳度。
道教級別可分為四類,信士、居士、道士、和法師。信士就是信仰道教信徒,可以是任何人。居士就是得到皈依證以後,你就是居士了,道士是傳度以後成為真正的道教人士,之後授菉修煉更高級就是法師。目前中國大陸正規的全真派道士約3萬多人,正規的正一派道士約6萬多人。
我已經在龍虎山天師府完成了皈依和傳度,有一年多時間,現在邊修道邊等時間。另外最後一關授籙的基本要求是通讀《早晚功課經》,背誦《老子道德經》、《度人經》懂得道教基本常識,能習通《道德經》,能背誦《祖天師寶誥》、《三清寶誥》。
我所知道的就這樣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一字一字打出了的,有錯別字多包涵。
2. 我是個大學生,畢業後我想出家當道士道姑,怎麼辦
可以修道。
也可以選擇到道觀出家。
但是現在道觀很多都是利慾熏心。
都不是真實的道觀。
所以祝你好運一定要挑選適合自己
3. 成績優異的大學生,沉迷於宗教信仰(佛教)走火入魔,父母為之落淚,敬請各路人士提供寶貴意見,挽救這位青年!
人的領悟是自要靠自己的,任何心理醫生都幫不了他。
給時間讓他去悟,給時間讓他經歷紅塵,人心理的開解,要靠境遇的變化,給他帶來心理的變化,給他去領悟。
像你說的這種情況,別人越幫忙只會讓他陷入越亂,最後越難脫身。給他時間吧,給他點生活費就行。遲早他會走出來的。
宗教這種東西,為什麼出現,為什麼得以發展,為什麼得以流傳,都是有目的和原因的。他以後多看看資料就知道自己曾經有多傻
4. 清朝的大學生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太學生吧
是指在太學讀書的生員,亦是最高級的生員。明朝、清朝時太學即國子監的俗稱。國子監是古代最高學府與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內設繩、博士、典簿、典籍等廳,以分理各項具體事務;設率性、修道、誠心、正義、崇志、廣業六堂,以供生徒聽課、自修及習所。設祭酒、司業各一人為正副長官,其屬有監丞、五經博士、六堂助教、學正、學錄、典簿、典籍等學官掌教務。
學生多由省、府、州、縣學生員中選拔,亦有由捐納而得者,入監就學者有貢生、監生之分,然通謂之國子監生。
監生肄業後經見習可得補官,後科目盛行,出路日塞。捐例一行,掛名監生日多,赴京就學者日少,作用反不及府、州、縣學。
國子監清初隸禮部,後由本監自行辦理。雍正五年(1727年)始特簡大臣總理監事。算學、八旗官學亦隸國子監。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裁。
5. 清光緒大學生是什麼職務
太學生:
是指在太學讀書的生員,亦是最高級的生員。明朝、清朝時太學即山晌國子監的俗稱。國子監是古代最高學府與教育逗胡鋒行政管理機構。內設繩?、博士、典簿、典籍等廳,以分理各項具體事務;設率性、修道、誠心、正義、崇志、廣業六堂,以供生徒聽課、自修及習所。設祭酒、司業各一人為正副做碼長官,其屬有監丞、五經博士、六堂助教、學正、學錄、典簿、典籍等學官掌教務。
學生多由省、府、州、縣學生員中選拔,亦有由捐納而得者,入監就學者有貢生、監生之分,然通謂之國子監生。
監生肄業後經見習可得補官,後科目盛行,出路日塞。捐例一行,掛名監生日多,赴京就學者日少,作用反不及府、州、縣學。
國子監清初隸禮部,後由本監自行辦理。雍正五年(1727年)始特簡大臣總理監事。算學、八旗官學亦隸國子監。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