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大學生
1. 上海大學生的醫療保險是哪幾所醫院
一級醫院大多指地段醫院與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寶山
寶山區中心醫院-寶山區中醫醫院-寶鋼醫院
吳淞中心醫院-大場醫院-中冶集團職工醫院
羅店醫院-寶山區傳染病醫院-上鋼一(二)廠職工醫院
區婦幼保健院-第五冶職工醫院-十三冶職工醫院
寶鋼二十冶職工醫院-寶山區精神衛生中心-市公安局安康醫院
長寧
長寧區中心醫院-同仁醫院-武警總隊醫院
長寧區光華中西結合醫院-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東方乳腺疾病醫院
長寧區婦幼保健院-天山中醫醫院-中國民航上海醫院
紡三醫院-電力醫院-區慢性病防治院
市房屋土地管局職工醫院
解放軍第八五醫院-解放軍四五五醫院-市皮膚病性病防治院
虹口
市第一人民醫院-市傳染病醫院-岳陽醫院
市中西結合醫院-第四人民醫院-海軍四一一醫院
曲陽醫院-虹口區精神衛生中心-上海市同濟大學醫院
江灣醫院-虹口區婦幼保健院-海員醫院
建工醫院-航道醫院-區牙防所
黃浦
黃浦區中心醫院-長征醫院-第九人民醫院
黃浦區傳染病院-仁濟醫院-上醫大婦產科醫院
黃浦區中醫醫院-華仁醫院-第二人民醫院
黃浦南市區精神衛生中心-上海港醫院-南市區中西結合醫院
南市區傳染病院-南市黃浦區婦幼保健院-南市區腫瘤醫院
區結核病病院-區眼防所-
市職業病防治院-紅光醫院-區牙防所
南市區精神衛生中心-市府大廈門診-市口腔病防治院
靜安
華山醫院-市眼科醫院-上海市兒童醫院
華東醫院-靜安區中心醫院-郵電職工醫院
公用事業局職工醫院-靜安區老年醫院-市第一婦嬰保健院
靜安區精神衛生中心-市化工職業病防治院-
盧灣
瑞金醫院-瑞金分院(市政醫院)-盧灣區婦幼保健院
曙光醫院-瑞金醫院盧灣分院(盧中心)-香山中醫醫院
區牙防所-區結核病病院-
東南醫院-盧灣區精神病防治中心-江南造船廠職工醫院
閔行
閔行區中心醫院-第五人民醫院-閔行區精神衛生中心
吳涇醫院-閔行區結核病醫院-閔行區中醫醫院
閔行區傳染病醫院-電氣集團職業病防治院-市民政第一精神院
浦東新區
東方醫院-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浦東新區結核病防治院
浦東新區公利醫院-第七人民醫院-浦東新區精神衛生中心
第三鋼鐵廠職工醫院--
浦東新區浦南醫院-浦東新區傳染病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
浦東新區中醫醫院-浦東新區婦幼保健院-長江航運醫院
仁濟醫院(浦東)-浦東新區中醫醫院羅山分院-
普陀
甘泉醫院-普陀區中心醫院-普陀區精神衛生中心
利群醫院(大眾老年護理醫院)-普陀區中醫醫院-普陀區婦嬰保健醫院
紡一醫院-區眼牙病防治所-
徐匯
徐匯區中心醫院-第八人民醫院-龍華醫院
大華醫院-日暉醫院-中山醫院
宛平醫院-徐匯區精神衛生中心-市胸科醫院
兒科醫院-第六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醫院
上海遠洋醫院-上海市精神病衛生中心-腫瘤醫院
市針灸經絡研究所門診部-氣功研究所門診部-區眼牙病防治所
區婦嬰保健醫院-區結核病防治所-
國際婦嬰保健醫院-四五五醫院-市中醫文獻館門診部
楊浦
新華醫院-市第一肺科醫院-東方肝膽外科醫院
長海醫院-楊浦區中心醫院-紡二醫院
控江紅十字醫院-楊浦區安圖醫院-楊浦區中西醫結合醫院
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楊浦區婦幼保健院-楊浦區工人醫院
楊浦區腫瘤防治院-楊浦區中醫醫院-區眼牙病防治所
閘北
市中醫醫院-鐵路中心醫院-閘北區中醫醫院
閘北區中心醫院-北站醫院-閘北牙眼科醫院
閘北區市北醫院-閘北區精神衛生中心-市民政第三精神病院
崇明
崇明縣中心醫院-崇明縣精神衛生中心-崇明縣廟鎮人民醫院
崇明縣傳染病醫院-崇明堡鎮人民醫院-崇明縣婦幼保健院
崇明縣中醫醫院-崇明縣康樂醫院-
嘉定
嘉定區中心醫院-南翔醫院-嘉定區中醫醫院
區眼牙病防治所--
安亭醫院-嘉定區精神衛生中心-嘉定區婦幼保健院
金山
金山區中心醫院-金山區亭林醫院-金山醫院
金山區楓涇醫院-金山區疾病防治中心-金山中醫醫院
金山區精神衛生中心-區慢性病防治中心-區幼保健院
青浦
青浦縣中心醫院-青浦縣中醫醫院-青浦縣朱家角人民醫院
區幼保健院--
青浦縣結核病防治醫院-青浦縣精神衛生中心醫院-青浦縣萬壽醫院
松江
松江區中心醫院-松江區泗涇醫院-松江區方塔醫院
區眼牙病防治所--
松江區婦幼保健院-松江區精神衛生中心-松江區樂都醫院
奉賢
奉賢縣中心醫院-奉賢縣傳染病醫院-奉賢古華醫院
縣結核病防治院-區婦幼保健院-區眼牙病防治所
奉賢縣中醫醫院-奉賢縣精神衛生中心-奉賢縣奉城醫院
南匯
南匯縣中心醫院-南匯縣光明中醫醫院-南匯縣周浦醫院
市民政第二精神病院-區婦幼保健院-
南華醫院-南匯縣精神衛生中心-南匯縣結核病防治院
註:請將本單張貼於部門告示欄中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2. 當代大學生要怎樣弘揚長征精神
當代大學生,在弘揚長征精神時要堅持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
堅定信念,勇於追求,不怕挫折。在學習上要刻苦努力,在學好書本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鍛煉,學以致用;在生活上要做到艱苦樸素,不盲目攀比,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豐富個人生活;
積極參與班級和學校的活動,同時關心和幫助身邊的人,讓他人覺得有你的存在讓他們感覺到幸福。
培養艱苦奮斗精神
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從來就不平坦,任何輝煌業績都要通過艱苦奮斗去創造。長征中,紅軍既要同圍追堵截的幾十萬國民黨軍浴血奮戰,又要與黨內的錯誤思想斗爭,還要經受飢寒傷病的折磨,克服無數高山大川和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艱難困苦考驗了紅軍,鑄就了紅軍艱苦奮斗的精神。
在和平年代成長的我們,對艱苦奮斗精神頗有微詞,認為它已經過時,無法「與時俱進」。的確,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影響較深的我們領會不了艱苦奮斗。
當代大學生就算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也是每個家庭的心肝寶貝,自然沒吃過苦。基本上家長們是不會讓我們去體驗艱苦奮斗的。我們沒有體會到艱苦奮斗,而我們又崇尚挑戰自我、挑戰極限、挑戰命運,這些更是要具有艱苦奮斗精神才能完成。
因此,我們要教育自己發揚長征精神,做好長期艱苦奮斗的准備,要熟悉了解國情,敢於正視困難,不怕吃苦,頑強拼搏,迎接挑戰,特別是要勇於到基層和貧困艱苦的地方去就業創業,以知識能力和頑強鬥志,開創新事業,作出新貢獻。
3. 鍾志賢的個人履歷
鍾志賢,男,1964年8月生。江西省瑞金市人。理學博士(教育技術學專業),二級教授。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江西師范大學遠程教育研究所所長。教育技術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現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贛鄱555英才工程」領軍人才、江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點學科教育技術學科帶頭人等。
兼任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教師和管理人員全員培訓計劃」專家組成員,江西省教育咨詢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江西省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成員等。《中國遠程教育》雜志專業委員會委員、《遠程教育雜志》專家委員會委員。
主要從事教育信息化、教學設計、遠程教育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多年關注的領域是「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與學的方式變革,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建構,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2010年開始,主要關注「學術尋根」、「信息化時代的閱讀之道」、「學分銀行」等研究。 主要代表作有《遠程教育導論——學與教的原理和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深呼吸:素質教育進行時》(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多元智能發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面向知識時代的教學設計框架——促進學習者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信息化教學模式——理論建構與實踐例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大學教學模式革新:教學設計視域》(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等,在本專業CSSCI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
學術成果多次獲得政府(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社科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均排名第一),先後獲得省級以上各種優秀成果獎10次。《素質教育:中國基礎教育的使命》被中國書刊協會(2000)評為優秀暢銷書;《點擊成功》被新世紀教育文庫(2002)推薦為大學生100種必讀書;《深呼吸:素質教育進行時》,入選文化部、財政部2005年度「送書下鄉工程」圖書,入選「知識工程——中華全民讀書書目推薦活動」(2005),多本著作被選為大學生/研究生教材或專業參考書;被專業網站評議為對中國教育技術學發展有較大貢獻的學者之一。
先後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研究項目10餘項。被學界評為「我國教育技術學術領域16位關鍵學者之一」,「教育技術學領域最具科研績效的前30位研究人員之一」,「我國教育技術學領域發表論文(CSSCI)最多、高頻被引作者之一」,「中國教育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43位學者之一」,「我國教育技術學科領域高貢獻率學者之一」等,在教育信息化、教學設計、遠程教育研究領域有較高的學術貢獻力和影響力。
2013.04,入選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關於成立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的通知教高函[2013]4號】
2012.04,入選「贛鄱英才555工程」(中共江西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贛才字[2012]1號)
2011.10,入選2011年江西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二級(教授)崗位(贛人社字[2011]509號)
2012.03,入選江西省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成員(贛教規劃字[2012]20號)
2011.08,入選江西省教育咨詢委員會第一屆委員(贛教改[2011]1號)
2011.04,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點學科教育技術學科帶頭人
2010,入選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教師和管理人員全員培訓計劃」專家組成員
2010.06,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技術學專業)
2010.05,江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教學設計學科)
2009.12,「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技術學專業)
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2004)
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003)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001,2004,2008)
「十五」期間江西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2006)
江西省高校「十一五」重點學科教育技術學科帶頭人(2006),等。
教育類核心期刊《電化教育研究》雜志二審專家、《開放教育研究》雜志外審專家、《遠程教育雜志》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遠程教育》雜志專業委員會委員。
自1987年以來,在高校教學科研一線工作20餘年,致力於以教學設計為核心的教育技術學、信息化教育和網路遠程教育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主要從事教育技術學、信息化教育、遠程教育、素質教育和成功學等領域的研究。先後主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3項,省級課題(含重點招標課題,重點教改課題)8項。出版學術著作10餘部,主要代表作有《素質教育:中國基礎教育的使命》、《點擊成功》、《遠程教育導論—學與教的原理和方法》、《深呼吸:素質教育進行時》、《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多元智能發展》、《面向知識時代的教學設計框架——促進學習者發展》《信息化教學模式——理論建構與實踐例說》《大學教學模式革新:教學設計視域》等。另有學術論文160餘篇,散文/隨筆/報告文學8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