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與性論文
⑴ 大學生戀愛觀論文
大學生戀愛觀論文1200字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學生戀愛觀論文12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戀愛觀論文 篇1
1、要正確對待戀愛。
正確處理好戀愛、學業、事業三者之間的關系。戀愛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並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學生應該以學業為重,因為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目的。事業高於愛情,主張事業為主,不宜過早地戀愛。但也不要認為愛情是事業的絆腳石,處理得好的話,愛情也能對事業起到催化作用。
2、要培養愛的能力。其愛的能力包括以下幾種:
(1)迎接愛的能力。如果一個人心中有了愛就要敢於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如果面對別人的示愛時要能夠取捨,並及時做出接受或拒絕的選擇。能夠承受求愛拒絕或拒絕求愛的心理困擾。
(2)拒絕愛的能力。對於自己不願意接受或認為不值得接受的愛情應有勇氣拒絕。拒絕時應注意兩點:
一、如果不希望愛情到來,拒絕的語氣要果斷堅決,容不得半點優柔寡斷,否則對對方造成的將是更大的傷害。
二、要掌握恰當的方式。要掌握說話的方式和度。雖然每個人都有拒絕愛的權力,但是也要做到對別人起碼的尊重。
3、要正確處理戀愛挫折。
(1)正視現實,失戀之苦在於一個「戀」字,愛情是雙向、相互的,以雙方的愛情為基礎,失去任何一方,愛情就會失去了平衡,戀愛即告終止。這時失戀的一方無論對另一方愛得有多深,都是不現實的了,作為有理智的大學生應該正視這一現實。
(2)換位思考,要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這樣作有助於你理解對方終止愛情的原因,有助於你接受失戀這一痛苦的現實並及早走出失戀的陰影。
(3)感情宣洩。不要過分地隱藏或壓抑失戀帶來的痛苦,要找適當的方式進行宣洩。
通常宣洩的方法有:
1)眼淚緩解法。在悲痛欲絕時大哭一場,可以使情緒平靜。專家認為,眼淚能把有機體在應激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某種毒素排出去。
2)運動緩解法。劇烈的體育運動有助於釋放激動情緒帶來的能量。
3)轉移注意。心情不佳時,可以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
4)文飾法。當得不到自己愛的人,失戀時,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實來解釋挫折,從而獲得精神上的安慰。
5)傾訴。向可以信任的師長,同學,朋友,老師等訴說自己心中的煩惱,也可以寫日記或寫信。如果感覺心中的積郁實在太深,無法排解時,也可以找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咨詢。
(4)情境轉移。失戀後之所以難以擺脫戀情的困擾,就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昔日的戀人有者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要想擺脫失戀的痛苦,就要換一個嶄新的環境,暫時離開曾經熟悉的環境。把自己置身於一個歡樂的環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參加一些集體性的娛樂活動,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遊散散心等,這樣有助於心情的開闊。另一方面是由於失戀後有一種空虛感,暫時難以適應,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麼方法來充實自己,不讓在有空餘的實踐胡思亂想。
(5)升華。要盡快把失戀升華為一種奮發向上的動力,盡快投入到學習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為失戀而一蹶不振,認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義。要知道,戀愛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要正確的看待愛情,擺正愛情的位置,處理好愛情於學習,愛情於人生,愛情於婚姻的關系。
4、端正戀愛動機。
戀愛不是為了安慰解悶,尋找刺激,更不是單純為了性的滿足。戀愛對象的選擇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能忽視了經濟、政治、文化、個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戀愛動機的好壞,直接關系的戀愛的成功與否。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橋梁,其戀愛觀應該是理想、道德、事業和性愛的有機結合。
大學生戀愛觀論文 篇2
【摘要】
愛情,這個永恆的主題,都曾是每個人青年時的主旋律。它使每個人淺嘗甘甜,但同時愛情這朵帶刺的玫瑰也帶來了很多憂傷。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西方思想文化的不斷融入,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正確認識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對幫助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健康成長十分重要。
【關鍵詞】
大學生戀愛觀原因
一、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
1、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
以結婚為目的.戀愛的學生,一般把愛情建立在感情的基礎上,和傳統的戀愛觀差別不大。嚮往童話式的愛情,並且對愛情忠貞。此類學生更為注重對方的品德,他們彼此相互依賴支持,不僅不會對學業產生消極的影響,反而會為了彼此的未來而一起努力,還能起到一定的動力作用。
2、以過程為目的的戀愛
以過程為目的戀愛的學生,他們大多對以後沒有什麼長遠的規劃,具有一定的不成熟性。青年時期的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對愛情都有一定的嚮往,有戀愛的需要。因此,他們的戀愛只是為了暫時的需要。其戀愛動機具有多元性,有的注重的是功利價值,有的是注重物質享受等。
3、以享樂為目的的戀愛
以享樂為目的戀愛的學生,他們大多自製力較差,對行為不負責,只是為了排解孤單、寂寞,滿足好奇心等。這類學生戀愛比較隨意,觀念開放,過早地發生性行為等。
二、不同戀愛觀形成的原因
1、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觀形成原因
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觀的大多是傳統型的學生,受傳統思想影響較深。其自製力較強,不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這類學生大多家庭較幸福,父母能給予及時的引導,使其養成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以過程為目的的戀愛觀形成原因
以過程為目的戀愛的學生,雖然他們還不成熟,想問題僅限於其所處階段沒有長遠規劃,但這類學生大多是屬於比較有主見的學生。他們的戀愛觀形成的原因完全出於自身需要。其戀愛觀有多元性,能根據自身需要隨時調整自己的態度。其靈活性較強,但是原則性較弱。這類學生大多是成長在放養式的家庭,父母不對孩子過多地干涉,因此其受外界思想影響較多。特別體現在把愛情也當作實現功利和物質享受等手段。
3、以享樂為目的的戀愛觀形成原因
以享樂為目的戀愛的學生大多缺少父母關愛,在缺愛的同時他們沒有家人在生活中予以引導,他們需要陪伴,需要排解寂寞,因此他們就隨意找伴兒。同時這一時期的孩子大多處於生理心理發育時期,對愛情、對性好奇,因此其追求性刺激,追求享樂,不顧後果。
以結婚為目的、以過程為目的、以享樂為目的的戀愛觀形成的原因除了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個人因素以外,在社會刺激、學校教育、學生個人素質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家庭影響尤為深刻重要。因為,每個學生生活的社會大環境、學校教育基本相同,在學生自身因素方面,人之初性本無善惡之分,顯然,其產生錯誤戀愛觀的主要原因還是在家庭。
三、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戀愛觀
1、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觀引導方式
對以結婚為目的戀愛的學生,我們給予其肯定的態度,對其引導我們只要起輔助作用即可,在其需要幫助時給予引導而不做過多干涉。因為這類孩子通常都是有分寸的,能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按照童話故事的美好純潔地發展自己的愛情。
2、以過程為目的的戀愛觀引導方式
對於持過程戀愛觀的學生,我們應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在社會方面,應加強思想引導,引導到真善美等主流思想上。在學校方面,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開設引導課程,抵制不良思想。在個人方面,在堅持自主性的同時,加強自身是非觀教育和自身道德教育。要在對自己人生負責的同時,對他人的人生負責。在家庭方面,父母要給予孩子及時的引導,時刻關注孩子,抵制西方不良思想對孩子的侵蝕。
3、以享樂為目的的戀愛觀引導方式
以享樂為目的的戀愛觀引導應建立在家庭以及自我努力的基礎之上。對於這類孩子我們要呼籲家庭給予更多的關愛,同時孩子個人應接受意志磨煉教育。
四、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科學戀愛觀的方式方法
雖然家庭的教育引導在大學生戀愛觀的影響方面最深刻,但在家庭努力的同時,社會和學校及學生個人也應積極努力。對於學生來說,引導其的主力軍主要體現在家庭和學校。
(1)家庭和學校要做好青春期教育。
首先,進行性道德教育。家長要對學生進行性道德教育,學校要開展思想道德修養等課程或專題活動等,使學生知道道德是一個人之為人的底線,要成為有道德的人。
其次,進行性保健教育,了解性生理心理知識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傷害。最後,進行心理教育。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定期進行心理教育。
(2)健全學校的管理機制。
首先,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不僅能填補孩子們業余時間的空白,而且能豐富其精神生活,使之遇到西方不良思想影響時能抵制不良誘惑。
其次,加強校園環境管理。通過對校園環境的管理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在宿舍管理方面嚴禁校外留宿。每天做好宿舍檢查工作,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最後,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只有健全的規章制度,才能完善管理,不讓學生抓規章制度不健全的空子。
五、結束語
只有正確分析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才能使青春的花朵開得更美、更艷,幫助每一個大學生走好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⑵ 論文《大學生性行為的研究與思考》怎麼構思
中國大學生性行為現況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中國大學生性行為現狀,為制定適宜的健康教育干預措施提供依據。方法抽取18個省(區、市)33 653名大學
生進行匿名自填問卷調查。結果曾閱讀色情書刊音像製品報告率男生為45. 8%,女生為8. 5%;性行為報告率男生為14. 8%,女生為
5. 6%。曾有性行為者中,有2名以上性伴侶者男生為41. 7%,女生為28. 5%;性行為系被迫發生者男生為12. 7%,女生為18. 8%;安全套
使用率男生為48. 5%,女生為51. 5%; 18. 6%和20. 5%的男、女生報告曾使對方或自己懷孕。西部大學生性行為報告率明顯高於東、中部。
結論中國大學生性行為現況不容樂觀,西部地區較中、東部地區更突出,針對大學生提供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務勢在必行。
【關鍵詞】性行為;避孕;色情作品;妊娠;學生
「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是繼「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
保健」後WHO提出的又一個全球公共衛生奮斗目標;擁有生殖
健康是每個人的權利[1]。隨著青少年越來越早地開始性行為,
意外妊娠、人工流產、性傳播性疾病發生率不斷上升;不安全性
行為已成為全球青少年面臨的重要危險行為之一,由此顯著增
加了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的不良後果[2-5]。為了解我國青少
年性行為發生現狀,從而為制定符合我國國情、有針對性的性
教育干預措施提供依據,筆者對全國18個省(區、市)大學生性
行為現況進行調查。
1對象與方法
1. 1對象來自北京等18個省(區、市)的大學/大專生[5]。
採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先在省內按社會經濟水平分好、中、差
3類選取調查城市,再隨機選取其轄內大專、本科高等院校各1
~2所為監測點,整群抽取全體學生為受試者。大專、本科生統
一按年級分組,共分大一至大四4個年級,年齡17~24歲。合
計應答率為93. 1%,男生為93. 5%,女生為95. 7% (χ2=83. 73,
P<0. 01)。
1. 2方法各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測試隊,由經過培訓
的學校衛生專業人員擔任調查員,統一按《中國青少年健康危
險行為調研細則》規定的步驟、方法實施。在教育部門和各院
校密切配合下,組織學生以班為單位,在知情同意基礎上匿名
填寫問卷。問卷統一發放,限時統一收回,學生獨立完成。合
計回收有效問卷33 653份(男生15 765份,女生17 888份)。
有鑒於性問題的特殊敏感性,對相關問題無應答者亦視為有效
問卷。指標分別來自下列6個問題:「過去12個月里是否看過
色情書籍/音像製品」;「曾與幾人發生過性行為」;「最近一次
性行為時你或對方是否使用安全套」;「是否被迫(非自願)發
生過性行為」;「曾否懷孕或使她人懷孕」。採用χ2檢驗和χ2趨
勢檢驗分析不同年級、性別及地區間差異,用Logistic回歸分析
比較多個百分率之間的兩兩差異。
2結果
2. 1不同性別-年級大學生性及性相關行為發生情況表1
顯示, 25. 9%的大學生報告曾看過色情書籍、音像製品(電影、
錄像、VCD、圖片等),男生顯著高於女生(χ2=6 013. 0,P<
0. 01),報告率隨年級增加而上升(χ2趨勢=435. 5,P<0. 01)。
9. 9%的大學生報告有過性行為,男、女生分別為14. 8%和
5. 6%,男生高於女生(χ2=762. 3,P<0. 01),隨年級增加而上
升趨勢明顯(χ2趨勢=357. 4,P<0. 01)。報告有過性行為的大學
生中, 37. 7%曾與2人以上發生性關系,男生(41. 7% )顯著高
於女生(28. 5% )(χ2=48. 3,P<0. 01)。14. 5%報告曾被迫發
生過性行為,男生顯著低於女生(χ2=18. 8,P<0. 01)。49. 4%
報告在最近一次性行為時使用了安全套,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
義(χ2=2. 8,P>0. 05);但大四年級女生最近一次性行為使用
安全套報告率顯著高於男生(χ2=6. 27,P<0. 05)。19. 2%報
告曾意外懷孕或致她人懷孕,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
1. 5,P>0. 05)。
2. 2不同地區大學生性與性相關行為現況分析表2顯示,
西部地區學生發生性行為報告率顯著高於東、中部學生(χ2值
分別為114. 1, 57. 5,P值均<0. 01),意外懷孕報告率也明顯高
於東部學生(χ2=9. 76,P<0. 01)。不同地區男生觀看色情書
籍/音像製品、性伴侶2人及以上、被迫性行為、使用安全套等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相反,西部地區女生觀看色情書籍/音像
製品(χ2值分別為24. 2, 31. 3,P值均<0. 01)報告率均明顯高
於東、中部學生。
3討論
我國10~24歲青少年約占總人口1/4[6]。近20 a來,伴隨
巨大的社會經濟變革,西方文化的滲透,家庭結構和生活方式
的改變,尤其是人們在性觀念、性態度方面的變化,加之青少年
「性等待期」延長(性發育明顯提前,而結婚年齡卻伴隨其社會
期望值的提升而不斷延後)[7]等主、客觀因素,使我國青少年危
險性行為發生率顯著增加,其嚴重性也愈來愈受到關注。本研
究發現,我國大學男生曾看過色情書籍、音像製品的報告率遠
高於女生,提示男生對性知識的需求更強烈,更主動地利用各
種渠道去了解性並更積極地去嘗試,所以發生性行為的比例也
更高。調查發現,大一學生看色情書籍/音像製品報告率較低,
提示對該階段學生進行性健康教育,有助於他們及早獲得科
學、正確的性知識,從而對色情讀物產生一定免疫力。
2005年WHO報告的有關全球人類生殖健康的六大現狀
指出,每年有8 700萬女性意外懷孕, 50%意外懷孕婦女(約
4 600萬)選擇墮胎,其中有1 800萬是非安全性墮胎。不同國
家、不同階層婦女在生殖健康服務的可獲得性、安全性上存在
巨大的「不公平」現象。其中, 85%的非意願性分娩、95%的嬰
兒死亡、99%的孕產婦死亡出現在發展中國家,不但嚴重危害
婦女兒童健康,而且阻礙整個社會的發展[2]。這也是本次全國
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調查將大學生性與性相關行為列為重點
內容,而且將所謂的「危險性行為」明確指向那些「易導致性傳
播性疾病和意外妊娠的行為」的理由所在。換言之,根據我國
青少年的性行為現狀,加緊制定有針對性的預防、干預策略和
措施,本身就是對改善人類生殖健康狀況做出的貢獻[3]。
本研究是我國首次針對普通大學生人群進行的、具有全國
代表性的性與性相關行為的調查。該群體總的性行為報告率
為9. 9%。但是,在那些報告有過性行為的大學生中, 1/3以上
曾與2人以上發生過性關系;在報告曾有性行為的大學生中僅
有不足50%在最近一次性行為時使用了安全套。可見盡管目
前我國大學生中性行為的發生率並不高,但其較高的不安全性
卻引人關注。女生多性伴關系報告率低於男生,提示她們對性
伴侶的態度比男生更專一。女生被迫性行為報告率顯著高於
男生,提示她們在性關系中仍處於弱勢地位,更易屈從他人的
性要求。被迫性行為大多在無保護狀態下發生,極易引發性傳
播性疾病蔓延和出現意外妊娠。女生比男生更有使用安全套
的意識;年級越高,性行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越高,提示伴隨年
齡增長,大學生自我保護意識顯著增強。不過,總體而言,我國
大學生的安全套使用率仍低於美國青少年(2001年為57. 9%,
2005年為62. 8%, 2007年為61. 5% )[8-11]。目前,我國很多地
區都在大學中開展了性教育,但其強度和針對性是遠遠不夠
的。對不同年級大學生應採取不同的性教育內容:低年級學生
應側重性知識、性態度教育,指導他們如何進行正當的異性交
往;高年級學生則需提供技能為主的教育、培訓,如怎樣以正確
方式拒絕他人的性要求,如何控制自己的性沖動等。對大學生
性及性相關行為的地區間比較發現,西部地區學生的性行為報
告率明顯高於東、中部,但安全套的使用率卻沒有跟上,直接後
果之一就是意外妊娠的報告率較高。本研究受方法(問卷)限
制,無法深入比較導致不同地區群體性行為差異的原因,但無
疑對健康教育基礎相對薄弱的西部群體(尤其女大學生)的性
健康教育和保護性干預應傾注更多的關注。
4參考文獻
[1]符玉良.國際衛生新概念:生殖健康.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1999, 15(1): 18-19.
[2]WHO.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5: Make every mother and child
count. Geneva: WorldHealth Organization, 2005.
[3]WH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Draft
global strategy. Geneva: WorldHealth Organization, 2007.
[4]WELLINGS K, COLLUMBIEN M, SLAYMAKER E, et a.l Sexual
behavior in context: A global perspective. Lancet, 2006, 368(11):
1 706-1 728.
[5]季成葉,主編. 2005中國青少年健康相關/危險行為調查綜合報
告.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07.
[6]UNICEF, UNAIDS andWHO. Young people andHIV/AIDS: Oppor-
tunity in crisis. New York: UNICEF, 2002.
[7]SANTELLI J, OTTMA, LYONM, eta.l Abstinence and abstinence-
only ecation: A review ofUS policies and programs. JAdolHealth,
2006, 38: 72-81.
[8]GRUNBAUM JA, KANN L, KINCHEN S, eta.l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United States, 2001. J SchHealth, 2002, 72(8): 313
-329.
[9]GRUNBAUMr JA, KANN L, KINCHEN S, eta.l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United States. J SchHealth, 2004, 74(8): 307-324.
[10] EATON DK, KANN L, KINCHE S, et a.l Youth risk behavior sur-
veillance: United States, 2005. J SchHealth, 2006, 76(7): 353-
372.
[11] EATON DK, KANN L, KINCHE S, et a.l Youth risk behavior sur-
veillance: United States, 2007. MMWR, 2008, 57(4): 1-131.
⑶ 大學生應該怎樣對待性
愛情是現實生活和文藝作品的永恆主題。 對於文化水平較高,情感體驗較為豐富對大學生們來說,校園愛情是他們大學生活中重要的一幕,談戀愛的經歷是他們體驗人生不可缺少的一課。他們中的許多人,在數年大學生活里苦苦尋覓,或終無所獲,或與愛情失之交臂;另一部分人,幸運地找到了未來的終身伴侶,從此比翼齊飛;還有些人,幾經滄海,夢斷校園,變得玩世不恭,游戲人生。一所大學就是一個社會舞台,上面有各式各樣的人物,演繹著光怪陸離的故事。回首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大學生們的心路歷程,可以發現,他們的情感世界同樣豐富而復雜。 校園戀愛:從禁止到默許 80年代初,各大學的學生守則中幾乎都規定大學生不許談戀愛。但從一開始,這條規定就從沒有被遵守過。出雙入對的青年學生永遠是校園里的動人風景線。那時針對大學生談戀愛的問題傳媒還組織了幾場討論,討論集中在大學生應不應該戀愛,應樹立什麼樣的人生觀等,今天看起來著實是很樸素幼稚的問題。而至 90年代,連中學生談戀愛都不少見,更遑論大學生,談戀愛早已為高校所默許,為社會所接受,為親朋好友所鼓勵。傳媒和社會關注的問題也已涉及到諸如多角戀愛、婚前性行為和倫理道德等更深層次的問題了。 其實,一上大學,就自然而然進入了戀愛階段。一方面,大學生們經過了緊張的高中階段學習和壓力很大的高考沖刺,進入大學後都想輕松一下。此時他們身體發育已到了晚期,壓抑和潛藏了許久的對異性的愛的渴望就自然地浮現出來。另一方面,大學住校生活相對自由,可以擺脫家長和老師的雙重約束,也為談戀愛創造了條件。一位大學生說,一個人背井離鄉到大學讀書,遠離家人,剩下我們這些外地生,不找朋友怎麼過啊。 幾年前,北京的大學里流傳著一首校園歌曲《今天又是星期天》,其中唱到:「今天又是星期天又是星期天,冷冷清清是校園是校園。北京同學回家去團聚,留下外地學生孤單單。沒有約會也沒有戀愛可談,泡包方便麵就當晚餐。書記校長來視察,教育我們要樹立無產階級人生觀……」,唱的就是大學生們孤單寂寞、百無聊賴的感覺。 客觀上講,大學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各種社團活動很多,便於各系學生擴大交往,加深了解,是廣泛選擇未來伴侶的最佳時期。而出了校門,生活圈子就集中在單位一個地方,認識的人有限,選擇餘地很小。校園里曾有順口溜稱女大學生「一年級嬌,二年級挑,三年級著急,四年級沒人要」。說得可能有些誇大,但確實反映了校園愛情的一些實情,因為男大學生們固執地認為,大學畢業後還沒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別人挑剩下的。鑒於此,一位大學哲學系的副系主任說,我們不禁止大學生談戀愛,怕他們畢業後就找不著對象了。 校園愛情:上下求索 戀愛是人生最難的課題。 一位清華的男生在水木清華網站上大發感慨:「找一個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可真難啊!」注重精神生活的大學生們渴望的是情感的交流,心靈的溝通。但人海茫茫,怎麼才能發現一顆和你能對撞產生火花的心靈,又怎麼能保證這顆心永不變心呢? 一般來說,進入大學後最先談戀愛的一批大學生們的戀人都是中學同學,在中學時代埋下的朦朧的種子在大學發芽。但這時候的戀愛很少能結出果實。這時大學生們各方面都還不成熟,對愛情、人生的理解有限,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人。到大三、大四階段,他們眼界開闊了,接觸的人多了,身心更成熟了,談戀愛的標准也發生了變化。往往和原先的戀人分手,又開始新的尋覓。到研究生階段,或工作以後,對象才會穩定下來,才考慮到結婚成家的問題。一名本科學歷以上的青年人,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談兩次戀愛是非常正常的。不少大學生都有三、四次的戀愛經歷。 改革開放二十年使人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得風氣之先的大學生們的觀念就更加前衛。和中國社會傳統的道德觀相比,大學生們對愛情、婚姻都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他們在談戀愛時,一般信奉一位外國哲學家的「拾麥穗」原則。這位哲學家把談戀愛的過程比喻為拾麥穗。他說,有一個人在走進一塊麥地後,看見第一株麥穗就迫不及待地摘下來。以後他又繼續向前走時,看見的每一株麥穗都比手裡的那一株要大、要好,他只能留下無盡的懊悔。另一個人在走進麥地後,看見株株麥穗都很大很飽滿,他東瞧西望,留戀往返,不知不覺快走出麥地了,趕緊隨便摘了一株很小的麥穗。第三個人在麥地走了快一半時,選擇了一株相對較大的麥穗摘下來,以後也許還有更大的麥穗。也許沒有,對他來說,手裡的麥穗就是最好的。在選擇對象的過程中,大學生希望摘到最好的麥穗。 某大學新聞系的一名女生,進大學不久看見周圍同學不少成雙成對,感覺很受刺激,就在一年級下學期向同班一名男生主動出擊,兩人很快墜入情網。大學畢業不久他們就組成了小家庭。女的不久就發現這男生從不幹家務,對事業心強、工作繁忙的她也很不體諒。每當她大老遠采訪回來,精疲力竭還要忙著做飯,男的卻只知坐在沙發上看球賽。多次嘮叨無效,因為男的本質上是個自我中心主義者,習慣於被人關心被人照料,對別人缺乏體貼。這位女同學因而多次累病。後來在老同學聚會上,她懊悔地說,如果能重來一次,她一定要找個年齡大一些,特別寬容,特別會體貼人的男人做丈夫。同學們議論說,她就是太急,只摘到了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