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科技創新論文

大學生科技創新論文

發布時間: 2025-09-18 22:21:28

大學生創新思維論文範文精選(2)

大學生創新論文範文篇三:《試論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創新起源於經濟學領域的運用,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了創新的概念。20世紀40年代誕生了創新教育,並於70年代後期在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迅速興起,國外學術界在創新教育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效,把創新教育發展帶入正軌,走向成熟。我國創新教育以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在內的九所大學作為試點高校,積極開展將創新理念融入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的活動探索,在國內掀起了創新教育的研究熱潮。

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既是職業教育必然的發展趨勢,是滿足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更是高職學生成長與發展的現實需要。近年來,各高職院校十分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出了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一些實行改革方案,越來越多的院校圍繞學生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培養展開了一系列研究探索。

本文通過搜索中國知網、中國期刊網上的文獻,對研究現狀進行綜合評述,以期為未來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提供全面可靠的文字資料,對創新教育進一步深化研究。

一、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概況

在中國知網全文資料庫中輸入“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培養”,發現第1篇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相關的論文發表於1983年,自1998年相關研究論文逐漸增多起來,但都是本科院校的相關研究,最早有關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論文發表於1999年的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期刊,2008年第1篇碩士論文發表,至此有關高職學生創新培養研究方面的論文逐漸熱起來。可見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潛力很大。

從研究角度看,普遍認為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很有意義,但也存在很多問題,據此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何小青[1]認為學生的個性發展關乎學生的創新能力,高職院校要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好奇心、 想像力 、挑戰性、意志力、進取心等六個方面的創造性入手,構建有利於實施創新個性培養的高職教育體系。孔英[2]提出創新能力的培養應從創新第二課堂活動,設置創新情景,培養創新技能、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強化技能訓練和突出創新能力的考查等方面入手。湯雲珠[3]指出職業學校要注重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教學模式,營造民主氛圍,切實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基地,形成多元化的辦學體制。吳興富[4]強調必須從積極參加 社會實踐 活動,注重培養自己的創新技能,重視動手能力和自身素質的培養,培養自己的問題意識、積極學習和積累社會科學的寬厚基礎知識等幾個方面培養創新能力。

二、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的主要內容

1.創新及創新能力的內涵

對於創新及創新能力內涵的界定,不同研究者根據不同的領域有不同認識,陳霞[5]認為創新的字面意思是更新、出心與改變等,其基本內涵是指人們在特定的環境中為滿足個人、集體或社會需求而進行的改進或創造新事物、新方法、新環境等活動及其獲得的有益效果。溫江寒[6]認為創新能力中最重要的心理品質和能力有三個方面:一是創新精神,即在創新活動中高度的勞動熱情、自信心、獨立思考的品質和探索精神;二是創造性思維,即在創新過程中的思維,它是創新活動的核心;三是實踐、動手能力。何勇向[7]認為創新能力應該由強烈的創新意識,健康的個性和獨立性,良好的智力,結構合理的知識積累,創造性思維能力等因素構成。陳青[8]認為創新能力是指為達到某一目標,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通過分析、解決問題,獲得新穎的、獨創的、具有社會價值的精神和物質財富的能力。

2.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

(1)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教育模式的理論研究

我國高職教育在20世紀末才開始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與國外職業教育相比相對滯後,在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理論研究也相對不成熟,劉濱濱[9]認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在於構建適用於創新教育的課程體系,重新架構教育評價體系的內容和優化教師隊伍等方面的內容。杭國英[10]強調建立人文與素質教育系列課程、增強創業教育課程、開發創新 思維訓練 系列課程、扶持科技創新活動課程“四位一體”的培養系列課程。強偉綱[11]強調要將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相互滲透,構建專業能力與創新能力雙維度培養的課程體系。胡清認為課程設置應以普適創新素質課程為基礎,以專業技術創新課程為提升,以開放式活動課程為拓展,構建多層次的課程體系。陳濤[13]通過考察高職院校的實踐活動,根據培養平台的不同,將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具體做法概括為四種模式:教學實踐結合型培養模式、產學研結合型培養模式、依託科研項目型培養模式、分層遞進式培養模式,高職院校可以根據自身的優勢和不足,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種或者組合幾種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有學者認為,當前推動高職創新教育的關鍵是建立合理的創新課程體系。

(2)我國高職院校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

近年來高職創新培養研究領域不斷擴大,深度逐漸增加,目前有代表性的培養模式有:

①以項目驅動的三元制創新培養模式;依託由學校、校辦生產基地和社會企業三方聯動的專家工作室,以課題項目驅動,整合不同學科資源,將校外元素引入校內學習活動中,使產品研發與課堂教學內容結合,項目實施與專業技能操作相結合,使學校的教學緊跟企業和社會的發展變化,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全面發展;

②自主成長、環境優化和多元融合的培養模式,尊重學生自主成長規律,讓學生自己做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的優秀潛能,優化校園 文化 氛圍,培育有效的創新教育環境,整合多方優勢資源,取長補短[;

③基於創客空間的運行模式,創設創新工坊,為學生創新提供各類工具、儀器、材料等,對有創新意願、創新意識的學生開放,同時還開展各類創新創業活動,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創新氛圍,培育創客文化;

④基於三育人教育理念的培養模式,打造創新校園文化、建立文化創意基地、構建“三化”創新教育體系,通過復合育人推動創新創業教育;

⑤“二進、三做、四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二進是企業項目進課程,企業人員進課堂,三做是實施項目引領、舊案新作、實案真做,實現教室和實訓室結合,辦公室和工作室結合,教學與社會服務結合的“四結合”;

⑥“五課堂聯動”的人才培養機制;圍繞課堂教學、學生專業社團、工作室、合作企業及虛擬公司,形成第一、二、三、四、五課堂的“五課堂聯動”機制,多層次的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創新創業能力;以上創新培養模式都是各學校結合各自的專業特點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而成,每一種培養模式都有成功的案例和可借鑒的 經驗 ,當然也存在有待完善和改進的地方,需要我們不斷深入研究,總結形成系統完善的培養體系。

3.高職創新教育存在的問題

學者們對高職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徐艷琴[20]通過調查認為缺乏對創新的認識,缺乏系統的教育,創新教育形式單一,創新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師資缺乏等。瞿丹英認為一是缺乏校園創新文化,教師仍以知識傳授為主,未能形成開放性、研究性的校園文化氛圍;二是缺乏創新教育培養計劃,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三是學生缺乏創新原動力,滿足於常規學習;四是創新教育體制不完善,大多數高職院校局限於組織各種課外活動,技能競賽等,盡管對創新教育起到積極作用,但其往往缺乏系統性和持續性,難以形成長效機制。還有學者集創新理念、創新實踐和創新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教材尚處於開發階段,缺少可模仿的創新案例,缺乏對學生創新激情的適當引導[22]。李文芳[23]將我國高職創新教育存在的問題歸結為以下方面:①較多專注局部創新能力的培養,沒有從職業發展的角度構建一個完整的創新培育體系;②缺乏實施考核和效果評價;③學生處於被動地位,抑制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④重視相關理論的研究,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等。

4.解決創新教育中存在問題的策略

針對目前我國高職學生創新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很多學者和專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①以創新能力培養和社會需求導向為主線,重構專業課程體系,將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②搜集整理創新素材,形成創新案例集,開展創新項目剖析、指導、創新技能訓練及實踐等;③深化教學改革,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中,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④依託政行企校深度融合,積極打造校園眾創空間;⑤鼓勵學生通過參與科技社團、技能競賽、社會實踐等活動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培養創新品質;⑥制定合理有效的創新培養考核體系;⑦提高教師自身的創新能力[24]。此外高職院校要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認識到創新能力培養的意義,將其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引導、激勵學生創新,並通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高學生創業、就業與職業發展能力。

三、結語

從高職院校自身發展、學生長遠職業生涯角度考慮,加強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高職教學的重要使命。縱觀近年來高職創新教育的發展情況,研究總體上表現為認識不斷深化,視角不斷拓寬,范圍不斷擴大,從以往的多數以定性的理論分析、探討為主,向創新培養體系的構建、實踐應用及效果分析等方面轉變,越來越貼近實際,對於高職創新型人才培養產生一定的實際效果,但距離高職創新教育的目標要求還相差甚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不可能在短期內形成一個合理有效的培養機制和培養模式,高職院校創新教育的發展需要政府、高校和社會組織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歡:

1.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心得體會

2. 關於寫創新的議論文

3. 創新成長科技論文2000字

4. 探討五大發展理念有關創新的毛概論文

5. 科技創新科技論文800字

熱點內容
論文大學生犯罪 發布:2025-09-18 23:05:30 瀏覽:500
南京大學地質教授大慶 發布:2025-09-18 22:49:30 瀏覽:337
疫情期間大學生學雷鋒 發布:2025-09-18 22:43:33 瀏覽:931
大學生申請入黨嗎 發布:2025-09-18 22:41:11 瀏覽:372
大學生科技創新論文 發布:2025-09-18 22:21:28 瀏覽:838
哈佛大學物理學教授趙平 發布:2025-09-18 21:56:03 瀏覽:71
大學生在工作崗位上該如何不斷地發展自己 發布:2025-09-18 21:50:46 瀏覽:500
海南大學2015考研 發布:2025-09-18 21:46:14 瀏覽:933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王鋒 發布:2025-09-18 21:34:13 瀏覽:681
2015電子科技大學考研大綱 發布:2025-09-18 21:33:18 瀏覽: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