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內化
Ⅰ 當代大學生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在以下幾點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知識是樹立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礎.古希臘哲學家說,知識即美德.我國古人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青春時光,人生只有一次,應該好好珍惜.為學之要貴在勤奮、貴在鑽研、貴在有恆.魯迅先生說過:「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學生時代,「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有老師指點,有同學切磋,有浩瀚的書籍引路,可以心無旁騖求知問學.此時不努力,更待何時?要勤於學習、敏於求知,注重把所學知識內化於心,形成自己的見解,既要專攻博覽,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學會擔當社會責任.
二是要修德,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說過:「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道德之於個人、之於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這就是我們的用人標准為什麼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因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遠,又要立足平實.要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這是大德,養大德者方可成大業.同時,還得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開始起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踏踏實實修好公德、私德,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學會謙讓、學會寬容,學會自省、學會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於明辨是非,善於決斷選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們付出的辛勞才能結出果實.面對世界的深刻復雜變化,面對信息時代各種思潮的相互激盪,面對紛繁多變、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社會現象,面對學業、情感、職業選擇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時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經歷.關鍵是要學會思考、善於分析、正確抉擇,做到穩重自持、從容自信、堅定自勵.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了這把總鑰匙,再來看看社會萬象、人生歷程,一切是非、正誤、主次,一切真假、善惡、美醜,自然就洞若觀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確判斷、作出正確選擇.正所謂「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四是要篤實,扎扎實實幹事,踏踏實實做人.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於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禮記》中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人說:「聖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聖人.」青年有著大好機遇,關鍵是要邁穩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心浮氣躁,朝三暮四,學一門丟一門,干一行棄一行,無論為學還是創業,都是最忌諱的.「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成功的背後,永遠是艱辛努力.青年要把艱苦環境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把小事當作大事干,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核心價值觀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准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順利的時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懷疑動搖,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堅守在中國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時代大潮中建功立業,成就自己的寶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