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大學生與
A. 大學生與輔導員談話記錄內容怎麼寫
如下:談話是輔導員的基本功,就談話而言,分為很多種,有學業危機的、同學矛盾處理的、情感問題的,也有心理健康問題的。
談話時間:xxxx年9月28日。
談話地點:某女生宿舍。
談話人員:輔導員×××學生×××。
談話內容:
近一個月以來,天氣逐漸變冷,又因為學校連續放假的原因,學生的學習狀態很差,學習情緒不好,一天,有一位學生可能意識到自己不能這樣昏昏下去,但又不知道該如何做,就去找了班主任。
班主任讓他坐在自己對面,先是問了他一句話:「xxx,怎麼了,這一段時間以來,我感覺你的狀態不是太穩定啊?」
xxx說:「老師,我這一段時間以來,學習、生活狀態都不是特別好,感覺整天在班裡沒有學習動力、沒有壓力,看到別人說話時就想說話,有時候還很煩,我想我要是一直這樣下去就完了,老師,您說該怎麼辦啊?」
班主任:「你能意識到這一點,這說明你對自己還是比較負責任的,這一段時間以來,大部分學生呢個都不能真正坐在那裡鑽研下去,對學習不執著,並且找不到推動自己學習的力量,這些老師能理解,但是這種狀態是極其不健康的。
B. 大學生為什麼叫大學生
名詞解釋
1.在高等學校讀書的學生。高等教育層次包含大專,高職,本科學士,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
2.年歲較大的學生。
3.方言。年歲較大的男孩子。
4.有些地方老人說大學生,意思就是有文化的人,有知識的人,不是普通人。
-----------------------------
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是指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國家培養的高級專門人才
大學生代表年輕有活力一族。
大學生是一群極度無聊、虛榮、理想主義的人。大學畢業後才發現……
大學的解釋
大學是國家的高等教育學府,綜合性的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關,它選拔具有高中以上學歷者進行教育和培訓,並以考試考核的方式檢驗其所學知識和技能。現在的大學一般包括一個能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的研究生院和數個專業學院,以及能授予學士學位的一個本科生院。大學還包括高等專科學校。
大學的歷史
西方
在英文中,大學一詞為「University」,是由「universe」(宇宙)這個詞的前身派生而來的。「Universe」的前身,在拉丁文中為universus,是由表示「一」的unus和表示「沿著某一特定的方向」的versus構成的,Universus字面上的意思因此就是「沿著一個特定的方向」。Universum是universus的中性單數形式,用作名詞時指「宇宙」, 同樣派生詞universitas也指「一群個人的聯合體,社團」。 在中世紀,拉丁文在政府、宗教和教育等領域得到使用, universitas這個詞被用來指由教師和學生所構成的新聯合體,比如在薩勒諾、巴黎和牛津出現的這種聯合體。這類聯合體即是今天的大學的最初形式。今天的「university」這個詞可以上溯到拉丁詞,它首次被記錄下來是在大約1300年,當時就是用來指這種聯合體。
在更早期,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於公元前387年在雅典附近的Academos建立「Academy」,教授哲學、數學、體育,這被一些人認為是歐洲大學的先驅。
歐洲中世紀的大學是從教會辦的師徒結合的行會性質學校發展起來的。在十一世紀時,「大學」一詞和「行會」一詞同樣被用來形容行業公會,但是到了十三世紀時,「大學」一詞就被用來專指一種學生團體。
中世紀的大學主要有三種形式:
教會大學,學生和教師在一個校長領導下形成一種密切配合的團體,像巴黎、牛津和劍橋等大學。
公立大學,由學生選舉出來的校長總攬校務,如波倫亞和帕多瓦等大學。
國立大學,由帝王徵得教皇認可而建立的,如西西里的腓特烈二世成立的那不勒斯大學,卡斯蒂拉的斐迪南三世成立的薩拉曼卡大學。
1088年在義大利Bologna建立的波隆那大學,被認為是歐洲第一所大學,這所學校先由學生組織起來,然後再招聘教師。而有「歐洲大學之母」之稱的巴黎大學,則是先由教師組織起來,之後再招收學生。
1810年,威廉·馮·洪堡建立柏林大學,將研究和教學結合起來,並確立了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的原則,這被認為是現代大學的開端。這種模式在美國最早被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所效仿,到現在被世界各地的大學廣泛採用。
中國
在中國古代,類似於大學的高等教育機構有國學(太學、國子監)以及後來的高等書院等,是指聚集在特定地點整理、研究和傳播高深領域知識的機構。中國古代的高等學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多年。如虞舜之時,即有上庠,「上庠」即「高等學校」的意思。不過,中國古代的高等學校和西方現代的大學存在差別,尤其官辦學校以培養治理政府的仕人及從事文化教育的文人為主,學科上自然科學尤為缺乏,所以到近代整個的傳統教育體系都面臨著轉型、革新。
在近代和西方交流以來,西方的「University」早期被翻譯成「書院」等,後又稱為「大學堂」、「大學校」,民國以後「大學」成為正式的稱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後,中國開始大量興辦近代學堂,日本的學校成為官辦學堂最主要的借鑒對象。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是中國中央政府設立第一所大學。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則轉為效法美國的大學制度,而延續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則為全蘇聯式的教育。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逐步回復民國的道路,使美國的大學教育模式成為華人地區主要的借鑒指針。
中國大學中比較優秀的大學: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復旦大學 、南京大學、 浙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 、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 、 天津大學、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廈門大學 、四川大學 、東南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 山東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同濟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中南大學、東北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蘭州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所有大學不分類別的全部放在一起進行硬性排名是不可能的,只能說優秀大學有一點是必須具備的,這就是必須有別的大學所不具備的優勢學科、專業等特色。
象牙塔
大學通常被人們比作象牙塔(IvoryTower)。
象牙塔(IvoryTower),根據聖經《舊約雅歌》(the Old Test ament,song of songs)第7章第4節,睿智富有的以色列王所羅門(Solomon)曾作詩歌1005首,其中《雅歌》都是愛情之歌。在第五首歌中,新郎是這樣贊美新娘的,"…Your neck is like an ivorytower. Your eyes are pools in Heshbon,by the gate of Bath-rabbim…."(……你的頸項如象牙塔;你的眼目像希實本巴特那拉並門旁的水池;……)。很清楚這里的"象牙塔"只是用來描述新娘美麗的頸項。這個詞後來被逐漸運用到社會生活的各方面,主要是指"與世隔絕的夢幻境地、逃避現實生活的世外桃源、隱居之地"。在漢語中,象牙塔的外延涵義主要是指"比喻脫離現實生活的文學家和藝術家的小天地"。大學,研究生院正是這種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