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疫情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

疫情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

發布時間: 2025-09-26 21:01:21

1. 臨畢業,你該如何應對新冠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力市場的影響給 大學生就業帶來的嚴峻挑戰

今年的疫情嚴重沖擊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政府有關部門已經在擴大需求、調整供給、優化匹配方面出台了大量就業保障政策措施。高校畢業生更要全力以赴,短期積極求職,適應就業環境、提升就業能力,為未來積累長期發展能力。

一是,畢業生要提升求職密度、廣度與精度。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搜索職位信息,投遞簡歷,爭取更多筆試面試機會;廣泛挖掘各種求職渠道,特別是網路渠道與社會關系相結合;了解自己,了解崗位要求,了解用人單位的行業特點與組織文化等,不要眉毛鬍子一起抓。

二是,畢業生要接受「試用期」。鑒於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剛性時間節點約束,如果無法一步到位,先接受一個能找到的最合適崗位「試用」。如果不能很好地實現供求完美匹配,可以考慮再換。就業是一個不斷調適優化的過程。

三是,畢業生要敢於接受艱苦的工作崗位。雖然最近20年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很快,但是全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國民也只不過10%。大量艱苦地區、艱苦行業、艱苦單位和艱苦崗位缺少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素質專業人員。畢業生應放寬眼界,將自己融入祖國發展建設中,在基層、艱苦地區磨煉自己。

四是,畢業生要嘗試自我創業。數字技術平台不僅降低了創業成本,而且創造了大量的創業機會。但所有想創業的人,必須審視自己是否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創業肯定比就業更辛苦,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二是創業必須有所專長,自己有干貨,有服務精神。

(1)疫情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擴展閱讀:

應對疫情影響下的就業壓力高校的對策:

1、高校在壓力下服務大學生就業不能慌亂。目前,可以看到,在黨中央的果斷、正確決策和領導下,全國上下對新冠肺炎的認識逐漸加深,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初見成效,疫情高發區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已經在低位運行,多數地區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

相信在國家各項配套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下,各項經濟建設活動都將會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這對於與就業直接相關的經濟活動而言,是最大的利好消息。

2、大學生理智冷靜展開求職就業。那麼,在疫情得到控制後,被暫時中斷的大學生就業活動將重新啟動,被抑制的用人需求將重新釋放出來。

因此,對於高校和畢業生而言,要由最初的恐慌、焦慮、哀怨逐漸變得理智、清醒和勇敢,完全沒有必要慌亂,要有充分信心,冷靜、客觀地根據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安排有序開展疫情期間的就業工作。

3、企業及時加強組織網上就業招聘活動。在疫情還沒有得到徹底控制之前,為了防止大規模的人員聚集,各類高校畢業生現場招聘活動已被暫停。

在此情況下,高校應大力推進網上就業活動的開展,要有計劃地引導更多企業單位組織更多的網上招聘活動,為畢業生提供應聘機會;學生可以通過瀏覽國家級省級就業平台、高校就業網和社會招聘網站,獲取崗位信息,享受網上就業服務。

4、多方合作開拓創新就業渠道。高校要主動協調有關方面,進一步組織實施好特崗教師計劃、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鼓勵大學生參軍入伍,服務國防;進一步落實好基層就業學費資助等優惠政策,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業。

建立校企合作的對接平台,在重點區域、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中加強人才供需的對接;進一步深入挖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造的就業機會,支持畢業生實現多渠道就業。

號召用人單位通過網路等更靈活的方式召開校園招聘會、開展招聘測試考試、接收畢業生簡歷和實習培訓等。

5、著力強化重點幫扶困難家庭學子。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身體殘疾畢業生等群體,高校必須及時主動設計、提供一對一的幫扶,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崗位推送工作。

這急需高校相關負責人組成團隊,充分掌握學生、區域經濟、專業領域的最新動態,開通就業咨詢幫扶熱線,並開發一批線上就業指導課程,做好畢業生的就業推進、企業對接和心理輔導工作。

2. 當前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一、消極影響:

1、就業總量供給減少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影響,這意味著疫情爆發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很大影響,40%企業反映經營處於停頓狀態,30%以上企業反映疫情將導致企業虧損。特別是,疫情對第三產業打擊最大,很多企業倒閉,企業用工大量減少。

企業運營面臨的壓力,直接導致企業用工減縮,同時,由於疫情影響,更多企業對未來經濟前景預期趨向負面,投資也會縮減,導致面向包括高校畢業生在內的招聘需求大幅度下滑。

2、就業結構受到沖擊

從行業角度來看,新冠疫情對服務業沖擊最大。受疫情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諸如餐飲、旅館、影院、旅遊景區等服務場所無法經營,導致資金流瞬間短缺,瀕臨倒閉。第三產業占整個中國GDP的一半以上,在穩就業和促就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受疫情影響,很多第三產業相關專業的高校畢業生短期內無法實現充分就業,其中一小部分會轉移到第二、第一產業中去就業。

3、就業薪酬下滑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使企業面臨現金流不足、供應鏈中斷、市場需求普遍下滑的壓力,從現實來看,2020年第一季度大多數的企業預計營業收入將減少。面對供應鏈中斷、市場放緩等沖擊,多數企業傾向於縮減開支成本,其中最直接的決策是對員工降低薪資,其中也必然包括會降低新招員工預期薪資的預算。

4、就業滯後明顯

受疫情的影響,一些原本有招聘計劃的企業延遲或直接取消了招聘;大部分的常規招聘、升學工作,如研究生復試、教師招考、事業單位和公務員招聘考試等被推遲,這些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選擇有很大的影響。

其次,因受疫情防控影響,原本計劃外出求職、見習的大學畢業生受到限制,被迫延期求職或見習,除了增加大學畢業生求職難度外,也直接影響了大學畢業生求職積極性。

二、積極影響:

1、就業趨於務實

新冠肺炎的爆發也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一定的正面影響,特別是在擇業觀的改變上。大學生意識到就業形勢的嚴峻,對就業的認識漸漸趨於理性務實;另一方面,大學生對就業區域的選擇也趨於理性,不再一味追求「北上廣深」等一線大城市,選擇到二線、三線城市甚至西部地區、返鄉創業等區域就業。

2、提供新就業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內不可避免地對全國的經濟造成沖擊,但從長遠來看,疫情終將會結束,國家的經濟、社會終究會恢復正常,進入後疫情時期,將出現三個方面的積極變化,為高校畢業生帶來新機遇。

一是因疫情影響,迫使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而高校畢業生年輕、有知識、有活力,是承接產業轉型升級的有生力量,在新一輪產業升級發展中優勢明顯;

二是因新冠疫情影響,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加快運用到各個產業領域,新產業、新業態大量涌現,不斷培育出新崗位、新職業;

三是新冠疫情的出現與蔓延,也加速了產業融合發展,特別是加速了信息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深度、廣度,促進相關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延長了產業鏈,拓展產業發展新路徑,也給大學畢業生帶來了新的就業機遇。

3、各級部門更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學生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全社會的關注焦點。畢業生就業問題已是2020年兩會重點關注的熱點,國家提出的「六穩」、「六保」工作中的首要任務都是就業。

(2)疫情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擴展閱讀: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對策:

1、擴大吸收高校畢業生就業容量

一是大力發展產業。啟動產業對大學生就業影響評估課題,篩選對大學生就業帶動力強的產業,優先給予投資上的支持。大力發展以擴大內需為導向的區塊鏈、5G等技術為依託的新基建、互聯網+產業項目,在融資、用地、開辦等方面給予政策上的扶持。

二是推動企業發展。要及時研究企業復工復產中遇到的難題,根據形勢變化和企業發展實際,制定企業降本減負政策,出台有針對性的扶持措施,盡可能降低因疫情原因給企業經營和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推動企業恢復活力。

三是支持企業穩定崗位。通過落實社會保險費返還、給予社會保險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鼓勵和支持企業主動吸納高校畢業生。

2、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

一是加大資金扶持。支持各地拿出一定的財政資金,設立高校畢業生創業引導基金,支持有創業前景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引導大學生積極投身創業;充分發揮地方政府信用擔保的作用,統籌推進大學生創業擔保貸款工作,加大對高校畢業生群體創業擔保貸款的支持力度。

二是優化創業環境。落實「證照分離」改革,簡化經營場所登記手續,推進「照後減證」,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細致、周到的服務;要為高校畢業生創業和靈活就業提供場所上的支持,對於政府部門建設的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科技園等公共平台,可以按一定條件、比例,免費提供給大學畢業生使用。

三是支持返鄉創業。引導大學畢業生發揮所學專長,返鄉開發農業農村資源,推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對於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給予簡化市場准入、改善金融服務、落實用地用電支持、子女教育、稅收優惠等扶持政策。

3、引導大學生積極就業

一是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落實中央和國家行政部門有關要求,提高縣級以下基層事業單位招聘大學畢業生的比重,引導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從事農村社會治理、社會服務、鄉村教育、醫療衛生、農業技術、農村水利等崗位工作,助力國家鄉村振興事業發展。

二是探索新型就業模式。鼓勵校企合作,引導大學生在畢業年度到用人單位實習見習。從國家層面開展實施大學生見習計劃,幫助大學生加強崗位實踐鍛煉,不斷提升就業能力,縮短大學生就業適應期,促進完成學業與實現就業有效銜接。

人民網-今年畢業生874萬!疫情影響下的就業怎麼辦?

3. 在疫情期間,大學生就業有哪些難點

疫情也給大學生就業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風險其中有以下幾個就業難處:

很多專業出現了供大於求的現象。例如計算機專業,金融專業,法律專業和臨床醫學專業等專業都是比較熱門的行業,也是每年畢業生人數較多的幾大類群體,但就疫情影響下的現實情況而言,這些社會上的工作崗位並沒有實質性的增加,仍然保持著原本的工作崗位需求量不變,因此很多本專業的學生不得不提高自己的學歷來增加優勢,或者去其他行業做一些和本專業無關的工作。

總體來說,大學生畢業一直都是有很多難處,特別是疫情的影響將會難上加難。

熱點內容
浙江大學數學教授杜 發布:2025-09-26 22:31:28 瀏覽:13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回唐山 發布:2025-09-26 22:24:04 瀏覽:254
清華大學教授批語文課本 發布:2025-09-26 22:06:03 瀏覽:821
2022年專科大學生退役 發布:2025-09-26 21:46:10 瀏覽:597
剛畢業的大學生工資 發布:2025-09-26 21:43:56 瀏覽:897
李東湖南大學教授 發布:2025-09-26 21:42:25 瀏覽:387
美國大學里老師都穿啥 發布:2025-09-26 21:39:36 瀏覽:522
研究生和導師的群取什麼名字 發布:2025-09-26 21:36:28 瀏覽:378
大學生對未來 發布:2025-09-26 21:01:28 瀏覽:167
疫情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 發布:2025-09-26 21:01:21 瀏覽: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