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北大本科生
⑴ 是本科畢業到華為工作還是出國讀研好
建議去讀研究生,本科就能簽華為,如果是研發崗位的話,那肯定是985或牛逼的郵電類院校了,讀個研究生畢業後銷喊一樣可以再簽華為,華為可以再有,但是畢業後再想深造那就有點困難了。
首先,華為每年招人很多,清華、北大、復旦、浙大、中科大就業去向人數橋答最多的企業就是華為了。所以,你雙985研究生畢業去華為是沒問題的。
再次,本科和碩士一般敏斗慧進華為後是13級(分abc),博士是15級,是每兩年評定一次級別,17-18級才是基層或中層管理人員。有一個高的學歷,更容易往上晉升,但是如果學歷偏低的話就有點費勁了。
最後,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待遇還是有所差別的。17年有一自動化碩士研究生朋友,拿到了華為大sp,月薪20K,16個月工資。
而且,碩士期間的科研生活會更加鍛煉你搞科研的能力,和承擔項目的能力,這是本科生遠不及的。碩士畢業後,你也會以更好的姿態進入自己理想的公司。
歡迎大家關注我,互相交流,共同進步!
⑵ 華為最喜歡哪些大學的畢業生
華為是我國知名的企業,有許多人夢想自己能夠進入華為工作,到華為的招人條件是十分苛刻的,對於人才的專業能力以及學歷要求都較高,而華為在我國不少高校都有舉行校園招聘會,這所名企也十分看重從一流大學畢業出來的人才,甚至不惜高薪聘請。下面小匠老師就跟大家介紹一下華為最喜歡的高校畢業生。
“兩電一郵”指代的是我國電子信息領域三所綜合實力非常強悍的大學,分別包括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以及北京郵電大學,其中電子科技大學是一所985大學,從“兩電一郵”畢業出來的高材生也是深受華為的認可。
電子科技大學的王牌專業包括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顯示與光電技術、光電子材料與器件、測控技術與儀器、通信工程等,而從這些專業畢業出來的人才,也更為受華為的青睞,甚至有些優秀的學子還未畢業就被提前預定了,在未畢業之前就已經簽訂了就業合同。
而北京郵電大學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2所211大學,它們與電子信息類相關的專業實力也是很不錯,不少優秀的畢業生也是受到了華為的認可。
而除了小匠老師上面所介紹到的這些高校以外,從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以及武漢大學畢業的學子,也是華為招聘人數較多的大學,因此如果考生未來計劃想要進入華為工作,不妨可以考慮報考上面的這些大學,那麼將來畢業面試華為就可以佔有一定的優勢。
那麼除了小匠老師上面所介紹到的這些大學以外,你們認為華為還看重哪些大學畢業出來的人才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討論!
我是教育小匠,用心解答有趣、有料的問題,如果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點擊關注!
⑶ 北大高材生「指點」任正非,卻慘遭開除,到底是誰的問題
做人一定要認清自己的位置,在其位謀其職,不要想著越級去替領導考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想的或許不是他所需要的。更是要踏踏實實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走向成功,沒有一夜成名,更不可能一步登天。
⑷ 寫萬言書的北大高材生後來發展如何

【北大高材生上萬言書被任正非斥為精神病的故事聽起來很過癮,說出了大小老闆們的心聲。但老闆們要小心了,同樣的話,任正非說得,咱們不一定說得。】
北大高材生上萬言被華為辭退,任正非批復,此人如有精神病,送醫治療,如沒病,辭退。這是個老故事,但過段時間總會引發一些人的感慨,分享到朋友圈。我找來的這個版本有點話癆,但無論哪個版本,最核心的思想無非是:別瞎操心戰略,要麼幹活,要麼滾蛋!
▋任正非可以這么說
任正非可以這么說,首先在於過往業績證明,他定的戰略,大概率是對的。
但這不是核心,大公司犯戰略錯誤的事常有。任正非也經常說「華為離死亡,可能只有一步之遙」,可見他並不是認為自己制定的戰略絕對正確,不會犯錯誤。
任正非這么說的必要性在於:以華為的規模,如果一位剛畢業的新員工都把精力用在對公司戰略的探討,整個公司就不用做事了。
所以任正非的批復,與萬言書的內容無關,而是要用這個案例給全體員工上一堂企業文化教育課。
我相信不只北大這哥們(姐們?),也有畢業於杭州師范學院、西太平洋大學的哥們給任正非寫過類似的東西,但都不如「北大高材生」的背景有代表性,被任正非忽略了。
▋你不一定也能這么說
如果你沒有任正非的水平,制定的戰略可能真的很差勁,盲目執行會損失慘重。更為重要的是,你的資源可能很有限,一次錯誤就意味著滅頂之災,多一個人探討沒什麼壞處。
其次,你公司的影響力可能沒有華為大,兄弟們對這份事業的信心並不像華為一樣足,需要你用心去溝通,用夢想去激勵小夥伴,才能聚齊大家的心力。否則,一共才兩三條槍,大家的心再不齊,就真的沒什麼戰鬥力了。
對於建議者,如果你不聽取他的建議,甚至不給他表達意見的機會,就會感受不到存在感和價值感,工作積極性受挫,甚至等不到你辭退,他自己就走了。這應該不是你想要的結果。
▋這是一個戰略重要還是執行重要的老問題
戰略重要還是執行重要?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我真的不知道這問題有什麼好爭論的。
戰略是舵,執行是槳。不講戰略,只講執行,就會南轅北轍。如果你偏要說哥倫布南轅北轍不是照樣發現新大陸了嗎?大師您請便。我們普通人追求的是如何想盡一切辦法,盡可能使成功率高一點,再高一點。而只講戰略,不講執行,就像是沒有槳的船,只能永遠停在港口。
戰略對公司重要,對個體而言同產重要。比如:
上述北大高材生被開除,原因就在於這位同學把自己的戰略定錯了:作為一個新進入華為這種大公司的員工,正確的戰略應該是「埋頭幹活,好好表現」。又或者,這哥們在制定戰略方面確實有天賦,最適合的職業就是從事戰略管理相關工作。那就是他的實施路徑選錯了,他不應該進華為這樣的大公司,而應該找一個兩三人的小創業公司,或是乾脆自己干。
同樣的話,為什麼任正非說得,你卻說不得呢?華為是艘幾萬人的大船,分工有序,自然不歡迎在船倉劃槳的小伙隨便跑到船頂的作戰室多嘴。而如果你擁有的只是支小舢板,那你首要的任務是讓大家相信你的夢想,願意跟你上船,為你賣命。此時如果有人對你的戰略質疑,你應該趕緊抓住這個機會用你的夢想感染他,而不是讓他閉嘴。
"如果你想創建一支艦隊,你不是坐下來談論木工的工作,你需要讓人的靈魂對探索遙遠的海岸充滿熱情"。
——安東尼·聖埃克蘇佩里
▋建議
任正非的批復都有新員工這么個背景;馬雲在講新員工不要跟他談戰略時,也會加上一句「如果是三年以後,你講的話我一定洗耳恭聽」。
倘若我們在朋友圈不作任何說明地轉上這么一段,每一個下屬都會認為你說的就是他。如果你不是足夠牛逼(bei can),建議還是忍忍,別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