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1. 當代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人的發展存在一個社會化的過程,人不可能從一開始就能成功的調整自己的心理,以良好的狀態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因而在人一生的各個階段中就會有太多的心理困惑。而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往往比較顯著,他們常常由於環境的改變和情感的挫折產生困惑,陷入一些負面情緒,從而導致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情緒不穩定問題
大學生生長發育極為迅速,已基本趨於成熟,但由於閱歷較淺,社會經驗不足,對人生和社會問題的看法往往飄忽不定、容易出現各式各樣的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和影響,會因一點小的勝利而沾沾自喜,也容易因為一次考試失利而一蹶不振,自我控制和調試能力較差,並由此導致心理和行為偏差。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學生的情緒控制能力會變得越來越強。
七、環境變化引起的適應不良問題
大學生由於學習、生活環境的改變,往往容易出現矛盾、困惑心理,環境變化引起的適應不良問題主要是大一新生存在的問題。其中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現實的失落感,由於高中時學生對大學充滿了憧憬,學生也將考大學作為唯一的和最終的目標來激勵自己,但當跨入大學校園後,發現原先的預期與現實的大學生活存在較大的差距,進而懷念起過去的高中生活。還有一部分學生面對內容豐富的大學社團活動不知如何選擇,也有的在完成進大學的目標後暫時喪失了新的學習和生活目標。而且進入大學後,由原來依賴父母到相對自立的生活,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孤獨感。新生的適應問題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處理,有可能會發展成較嚴重的心理問題。
2. 當代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1.學習與生活的壓力。大部分大學生都曾感到過學習的壓力,但如學不會釋放壓力,精神就會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下,極可能導致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現。目前,中國高校在校生中約有20%是貧困生,而這其中5%-7%是特困生。調查表明,70%以上的貧困生認為自己承受著巨大的學習、生活壓力,這些壓力對他們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困擾,而貧困生們並不懂得該如何去化解。
2.情感困惑和危機。大學生對情感方面的問題能否正確認識與處理,已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大量個案表明,大學生因戀愛所造成的情感危機,是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極端,甚至造成悲劇。
3.對獨生子女教育不當造成的後遺症。獨生子女群體已成為當前大學生的主體,對他們教育不當而造成的後遺症是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頻發的又一誘因。專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際、缺乏集體合作精神等不良習性,不但易使大學生誘發心理疾病,還會使人產生暴力傾向和行為.
4.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該情況頻頻出現在大一新生中間,這種不適應如果得不到及時調整,便會產生失落、自卑、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有的學生還會因長期不適應而退學。
5.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風聲雨聲讀書聲,我不吱聲;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我何事。""宿舍裡面不吭氣,互聯網上訴衷腸。"這些順口溜實際上反映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交際現狀。現代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不會獨立生活,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不懂交往的技巧與原則。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願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
6.家庭及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家庭及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也會成為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比如不當的家教方式、單親家庭環境及學校環境的負面影響、消費上的浪費攀比、對貧困生的歧視、學習節奏過於緊張等等。
7.就業壓力。近幾年來,由於社會競爭的加劇,就業市場的不景氣,大學生找工作或找比較理想的工作越來越困難。這對大學里眾多高年級學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壓力,使他們因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
為幫助大學生走出心理陰影,教育部門應把心理素質教育納入學校教育體系中,尤其是高校教育中。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和心理學專家開始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並做出了一些可貴的實踐和探索,這對幫助大學生擺脫心理問題、不再成為心理弱勢群體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